【教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

时间:2023-04-27 08:30:04 手机站 来源:网络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教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结构、健全体系、创新模式、完善机制、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升级发展,为马鞍山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2.主要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建立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中高职衔接,促进普职融通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社会化培训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升入应用型本科学习的比例基本达到5:4:1,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显著提高。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加快提升。建成5个左右省级以上高水平实训基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创建10个以上省级以上品牌专业,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建成5个以上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一支尚德精教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形成3个中高职一体化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高职(高专)学校创建国家改革示范院校,鼓励并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学校创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按照市区2-3所、每县1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布点,重点建设5所左右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本市职业学校学生95%以上享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按照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标准,提高新开设专业办学水平,提升学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中职学校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不断提高,较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推进中等职教优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基本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切实保证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改革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统筹管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落实好职普招生大体相当的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鼓励优质学校通过兼并、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办学资源,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推进县级职教中心等中等职业学校与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对口合作,提高办学质量。规范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类别名称,2017年底前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名称统一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并在学费标准、编制标准和职称评聘等方面统一政策。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升学与就业并举的办学方向,让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4.推进高等职教内涵发展。充分发挥本市高等院校在推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专业设置要紧密联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鼓励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创业。统筹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一体化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高职院校要积极与本地中职学校进行合作办学,通过“3+2”、自主招生等形式,为中职学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探索通过学分互认、专业长线专业贯通等培养模式,推进联合培养和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要积极探索与本科高校合作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提高专升本比例。落实在国家、省、市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学生推荐进入应用类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深造政策。

5.推进普教与职教融通发展。鼓励小学开设劳动体验和认知课程,初中开设职业认知和劳动技能课程,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术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成才观、职业观。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通过综合高中、特色高中、对口升学班等形式,推进普职合作融通,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学历互通、学籍转换机制。充分发挥马鞍山市中学生实践基地功能,每年安排全市初二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的同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发挥职业院校设备设施和专业师资优势,承担普通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学分管理。

6.推进职业培训多样发展。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市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学校三级网络,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市、县(区)两级网上市民终身学习平台,为全体市民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和服务。拓展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城乡继续教育网络,支持在职人员继续学习、增强职业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成人教育中心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鼓励创建国家级、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市)和示范乡镇。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基本形成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互为补充、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7.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主管部门指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鼓励行业组织及马钢等大型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行业、企业、园区与职业院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专业教学联盟等。完善集团化(联盟)办学的体制机制,发挥职教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对民办职业院校实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民办职业院校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公平对待。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支持学校自主办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

8.创新校企合作运行体制。出台《马鞍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完善马鞍山职业教育联盟功能,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支持和引导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创业、合作发展,推进企业参与教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师资培训、共建基地、在职培训、捐赠助教等做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并按不低于企业职工岗位5%比例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

9.创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体制。大力构建职业人才培养多样化的立交桥,争取在国家改革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培养模式改革;支持我市高职高专学校与应用型本科实施“3+2”分段培养;支持各中等职业学校与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进行合作办学,实施“3+2”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关注国家高考改革和分类考试政策,鼓励中职学校举办对口升学班,提高中职学生通过对口升学和自主招生升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全市50%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就读,其中10%以上的学生接受应用型本科教育。

10.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体制。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吸纳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引进国际职教课程,支持高中职学生取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加强与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等机构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师资培训与交流、教学改革和管理、学习环境设计和建设、课程与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

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1.提高职教资源整合水平。优化学校布局,重点建设好一批基础能力强、办学特色明显的优质职业院校。支持县职教中心建设,形成一县一校的格局;依托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建设“3+2”中高职一体化职教集团;以马鞍山工业学校和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基础,做优做强安徽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和皖江汽车修理与运用职业教育集团。

12.提高重点专业建设水平。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做好老专业的改造和新专业的申报工作。根据长江经济带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要求,服务马鞍山“一链一基地四园区”建设规划,围绕重型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绿装建材等主导产业发展和钢城一体、以港兴市对人才的需求,紧跟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趋势,关注养老、社区服务、港口流通、电子商务等领域,设置新的专业,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13.提高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各校所有专业均建成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生均教学设备价值高于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标准。马鞍山工业学校、皖江职业教育中心校、马鞍山技师学院要加快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马钢技师学院(马钢卫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和当涂县职教中心要加快建成省级实训基地(各校专业建设情况见附件)。大力引进现代企业化管理模式,扩大实训基地管理运行的自主权,发挥管理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整合资源,统筹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等,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14.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不断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素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6:1,班班通比例达到100%。加强开发和共享职业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提高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专业覆盖率。

五、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15.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与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以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目标,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加强学生职业指导,突出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

16.实施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落实专业标准,推进精品课建设,开展职业学校教学成果评比,完善学分制管理。加强职教教科研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教研员队伍。加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工学一体”改革试点。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

17.实施学生专业技能提升计划。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践教学环节,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突出实战与应用。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活动,完善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奖励制度,对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学校予以奖励,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的优秀毕业生优先安排就业、创业。加强学生实习管理,健全实习责任保险制度。

18.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科学配置师资,确保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类型结构符合职业教育需求,形成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岗位设置和用人管理办法,各重点专业形成由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专业规范化建设需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调研, 平均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文化课教师也要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进行考察、开展调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双师型”教师比例力争达到85%

六、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

19.建立统筹规划机制。各县区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关部门要统筹区域内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监督管理;发改部门负责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统筹配置职业教育机构编制资源,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拟订全市技工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发展政策,完善职业技能资格制度,建立人力资源统计预测和发布机制,落实就业准入制度;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职业教育投入政策,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合作办学;税务部门负责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经济信息等部门负责推动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企业与学校互动机制;其他部门按照自身职责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各行各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20.建立生均拨款机制。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根据国家和省规定,举办职业院校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上交的教育附加费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企业职业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和完善按在校生人数核拨经费的生均拨款制度,并结合我市财力状况、物价变动、学生变化等因素,对生均拨款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对职业学校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和在校学生数,调整人员编制数。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根据需要学校可自行安排招聘计划,向企业、社会或通过第三方公开招聘教师,到2020年职业院校高技能兼职教师数不低于教师编制数的20%

21.建立绩效评价机制。鼓励市属职业院校招收外地生员,市财政每年根据市属职业院校外地招生情况核拨专项工作经费。鼓励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职业院校建设资金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安排,向办学水平较高、社会声誉较好、优势特色鲜明、服务能力突出的学校倾斜。

22.建立专项督导与宣传机制。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政府目标管理年度综合考核,对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职普比例、办学水平、服务经济、促进就业等开展专项督导。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意义,宣传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技能、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2015728

推荐访问:马鞍山市 加快发展 职业教育 【教育意见】马鞍山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