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8篇)

时间:2022-12-07 09:54: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8篇)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期以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军和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8篇),供大家参考。

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8篇)

篇一: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期以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军和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参加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反腐倡廉教育等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强化服务意识实践执法为民坚持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精选文档

  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后勤管理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时正式写入党章,也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教职员工工作、生活的重要依托,是学校内涵建设、科学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基本保障,它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保障作用。后勤所提供的保障服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我们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求真务实,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根据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们就后勤管理与服务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后勤管理处现有员工共87人。其中,正处级干部3人,正科级干部7人,副科级干部3人,科员9人,长期聘用工勤人员59人,季节聘用工勤人员7人。主要职能科室有基建科、能源管理科、房产管理科、综合管理科、车辆管理科、校园环境管理科等六个。工作内容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部分国有资产管理、房产管理及公用房的维护维修、车辆管理调配与保养、水电暖供应及设施维护维修、办公用品采购与发放、校园美化绿化卫生保洁等。长期以来,后勤管理处能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服务,坚持以服务育人为宗旨,认真履行后勤

  1/6

  精选文档

  保障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履行节约,降低成本,加强交流,为校园的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基础设施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合计为175354.27M2(含职工住宅楼及在建的第四教学楼)。其中现有职工住宅楼8栋,单身宿舍1栋,总建筑面积面积为36884.92M2,成套住房共计417套。目前对各建筑均建立了电子档案。在各个项目建设中,均能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参与编制和实施学校年度基建计划,安排好大型维修工程,负责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并做好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及现场工程材料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竣工验收与保修工作,做好技术资料的归档等工作。严格掌握工程投资,合理支配基建经费。根据学校目前规模,办公用房、教室、实验室能够基本满足使用,学生公寓略显紧张。但和教育部规定相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30M2,生均教学科研行政面积20M2)相差甚远,我校校舍建筑面积生均20.25M2,生均教学科研行政面积8.75M2。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学生公寓及生活辅助用房(包括学生食堂、锅炉房等)应为急需建设项目。近年来,新进教师逐年增加,职工住房需求与住宅楼紧缺的矛盾日趋明显。(二)能源设施1、供暖设施学校和家属区各有一处锅炉房,共有锅炉5台。其中,学校锅炉房现有3台锅炉,分别为8吨、6吨和1吨(其中,1吨锅炉供浴池使用,8吨锅炉供主校区使用,6吨锅炉供南校区使用);家属区现有2台锅炉,分别为4吨和2吨。供热面积共计147537.67M2,其中,学校供热面积为107220.15M2,家属院供热面积为40317.52M2。每吨锅炉正常供热面积为7000—8000M2,目前家属区供热负荷正常,校区锅炉超负荷运行,南校区因未设锅炉房,供热管线长,热损耗大,供热情况不太理想。2、供水设施学校三区共有蓄水池3个。其中:主校区1个,容量为1400吨;南校区1

  2/6

  精选文档

  个,容量为150吨;家属区1个,容量为200吨。公用部分全年用水量约20万吨左右,在外线供水正常的情况下,主校区和能够满足教学、生活用水,南校区供水略显紧张,急需新建蓄水池。

  3、供电设施学校现有主配电室2个,变压器3台。其中主校区配电室有2台变压器,容量为500KVA,南校区配电室有1台变压器,容量为1000KVA。家属区属外线供电。共用部分全年用电量约为230万度左右,各台变压器目前均已满负荷运行,随着南校区的扩建,需给南校区配电室增容。为节约能源,减低成本,后勤管理处草拟了《兰州工专节能减排行动综合实施方案》。建立了巡查制度,并在公共区域粘贴了警示标语。在采暖期,根据每天天气变化合理调整锅炉运行时间,并做好记录,有效节约天燃气费用支出。为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定期对各类设施进行检修维护。(三)车辆管理后勤管理处现管理车辆共11辆,均运行正常。但3辆已在延期使用。对现有车辆建立了电子档案,并对车辆进行及时维修保养与审验,确保了学校教学、科研及生活用车,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办公用车略显紧张。(四)国有资产学校分属后勤管理处管理范畴的固定资产共计31188件,共计人民币7030538.16元。其中家具类有30546件,共计人民币6808515.16元;被服装具类有642件,共计人民币222023元(以上数据截止2008年12月31日)。现有国有资产均已建账入册,并建立了电子档案,管理逐步规范。(五)校园环境学校现有绿化面积共46.46亩,约为30942.8M2,学生平均绿化面积为3.51M2;属后勤清扫的公共区域面积为75939M2。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对学校三区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校园环境干净整洁,舒适有序。2006年被甘肃省精神文明办授予首批“绿色校园”称号。二、存在的困难及主要问题近年来,后勤工作在校党委与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保障、服务、育人、发展”的八字方针,克服各种实际困难,转变服务观念,打造服务团队,提高服

  3/6

  精选文档

  务质量,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后

  勤保障,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自己重要的作用。在调研中也发现后勤管

  理服务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后勤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据统计,后勤管理处有上岗证的人员现有25人,分别是:特种设备作业人

  员证(其中,锅炉作业类4人,锅炉安全管理类1人,电工操作类5人),工勤

  人员证(其中,高级工11人,中级工2人,初级工1人),统计师1人。

  (二)管理人员学历偏低

  学历比例

  初中及初中以下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及本科以上

  人数

  4

  1

  1

  3

  4

  占比例

  30.8%

  7.7%

  7.7%

  23.1%

  30.8%

  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将规章制度与领导意图贯穿于实际工作之中。他们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而对服务育人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服务育人的效果不尽人意。

  (三)责任心有待于加强工作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面对新的形势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职工头脑当中带有“大锅饭”思想的残留。强调客观多,主动努力不够,有时也会推卸责任,工作上存在拖拉现象。(四)管理方式与方法不科学由于部门管理人员整体学历偏低,针对变化中的改革,未能及时学习相关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导致运用的管理方法不科学,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各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与灵活协调方面欠缺,未能发挥整体的潜力,各种资源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着一些资源的浪费现象,服务观念、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五)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能力有待于改善在日常工作中,学校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沟通,部门之间缺乏了解,导致开展工作时互相不能及时跟进,不能有效地协商和相互配合,使工作效率未能

  4/6

  精选文档

  提高。三、对策建议(一)强化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后勤员工是学校服务育人的主体,师生的衣、食、住、行、学等都与后勤

  服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后勤工作的“服务育人”功能也越来越重要。针对我校后勤从业人员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加深员工对“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解,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服务人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一言一行将直接对学生产影响,后勤服务人员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其行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后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育人先育已,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微笑服务,文明用语等的活动,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学校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交流学习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认知、理解与创新能力。(三)规范择优选聘机制学校适当留用一些专业从业人员,或从社会上聘用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后勤服务队伍,改善后勤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要根据现实情况适当提高他们的待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四)建立后勤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后勤处已设立24小时服务电话,要实行“首问责任制”,要根据具体服务项目限时服务。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要作耐心细致的说明解释工作。后勤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五)逐步推进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应规章制度,对于一些好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职能科室,推广试行,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规范和标准,严格进行考评,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后勤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6

  精选文档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要充分认识后勤服务保障的重要性,立足于一切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成本,形成自己的服务优势和特色;改进和提升后勤系统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制度健全、管理科学、服务优良、效益显著的后勤工作新局面,为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〇〇九年四月(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6/6

篇二: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心得体会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给高校后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后勤集团作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新生事物,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既要服务学校工作的大局,服务师生和教学科研工作,又要按企业化要求经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良好环境,提高党建工作的效能,这是高校后勤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后勤集团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后勤集团党的作风建设。后勤集团党建工作要和后勤改革、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主动探索后勤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提出高校后勤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与举措。为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党建工作的特点

  十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后勤实体从原先的福利性、带有事业单位特点的总务部门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运行,将经营服务职能承担下来。客观地讲,高校后勤实体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校后勤实体的党建工作却相对滞后。同时,在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后勤党建工作也面临一些新情况与新形势,如何适应这些新的形势,有针对性的在党建工作中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后勤实体的各项改革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一)高校后勤党建工作滞后于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成建制的从学校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组建后勤服务集团,成为学校内部实现企业化管理的一个服务性单位,总经理负责制是企业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特色之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师生。由于其特定的服务对象、特定的工作环境决定了集团在为学校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以社会效益为重,并遵守教育规律;同时,在深化改革中,又要求对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和注重经济效益。后勤集团在改革进程中,也不断的发挥学校品牌、学校市场等优势,探索产权的多元化,并逐步按公司法的要求设立法人治理结构、采用董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模式。由于上述特点的存在,许多高校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行政机构的搭建和干部配备,对党建工作常常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地位不明确,没有看到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引领保障作用,甚至忽视党员骨干在履行“三服务,两育人”宗旨中的先锋模范和表率带头作用。

  (二)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方式缺少创新

  后勤实体的组织活动不同于教学单位或机关行政部门,常常仅限于集中开会、集体学习,完成上级布置的活动内容,往往使党建工作流于形式,缺少新意。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求后勤集团大力提升人力资本,广泛吸引各类人才,不断探索新的用工形式,使后

  勤集团职工队伍组成呈现出多样化,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正式工、临时工两大类单一的形式,大量使用外聘员工。但由于传统的党员管理模式,使外聘员工中的党员难以参与党组织活动,形成了所谓的“口袋党员”(指组织关系装在口袋里),外聘员工中的组织发展和党员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和困惑。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三: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坚持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严格完善并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与教育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党员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使他们严于律己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明确党员责任并提高党性修养从而使得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冬梅来源:《大观》2017年第09期

  摘要:学生党员是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在国务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见》中也指出,高校应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1]。其中高校党建工作肩负着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党员再教育与培训等诸多任务,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本文对高校党建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问题;对策近年来,高校党建工作效果明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党员的数量结构更为优化,各年级都有一些能起带头模范作用的党员。同时在党员培养发展阶段教育模式也更加合理,党员教育与组织发展制度也更为完善,从党课培训、积极分子考察、党员发展答辩、到党员年度考核,形成了系统的有特色的党员发展教育机制。党务工作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形势的变化,高校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党建工作也逐渐朝着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逐渐加大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大学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学生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并在高校的学风建设、文化活动等方面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一)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方文化发生着强烈的交融与碰撞,各种信息霸权、反华势力也逐渐侵入大学校园,使大学生一直信仰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威胁。同时,党组织中存在的部分腐败现象与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存在,严重损害了党与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对党以及党员的负面认识,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社会形势与校园环境的复杂化,各种思潮的交流,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思想环境造成了冲击,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比起之前任何时期都更复杂。如何在这种复杂形势下吸引优秀的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党组织中,成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二)学生入党的动机存在功利因素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使得利益至上、享乐主义、炫耀主义[2]、读书无用论等思潮在大学大肆蔓延,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着严峻的危机,个人利益价值取向更加强化,部分学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生入党的动机也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功利性与盲目性。尤其是相当多的国企、事业单位等都对学生党员特别青睐,并把是否是党员当作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杆,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考虑是否入党时,一定程度上把入党当作增加评优评奖、择业竞争的筹码。(三)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缺乏规范性近几年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如火如荼,发展学生党员的力度逐渐加强,但在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上依然缺乏系统性与整体规划性,工作覆盖面比较窄,缺少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而言,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往往对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比较重视,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经过严格把关与层层筛选,但对党员的后续管理就相对缺乏,在党员发展之后,对党员的管理就比较放松,组织理论学习也不够及时。同时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应尽的义务与承担的责任不够,使得大多数时候未能充分体现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先锋作用。(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实效性通常高校党建工作中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都很难实现与时俱进,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往往都只是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根据党章等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照本宣科,或者进行教条式的宣讲,形式主义的氛围浓厚。而对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国家问题、社会问题、时事形势等都没有进行联系教育,甚至在部分高校中以管理来代替教育。(五)学生党建的工作队伍力量不足随着高校扩招及党建扩招,使得入党积极分子与新进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然而党务干部队伍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从而造成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量过大,人手严重不足的困境。而基层党务工作者由于事务性工作较多,用于学习研究的时间很少,无法及时得到系统性的理论培训,从而无法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来实现较好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宝贵成果。通过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树立并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并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从而有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使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坚定性与自觉性。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的党建工作,要求将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持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采取积极且慎重的工作态度,将优秀的大学生凝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从而在保证党员优质的前提下,使党员发展工作的进程加快,力度加大。同时要不断下意识地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通过对先进观念的吸收应用,进行大胆探索,从而有效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以及信息化水平,使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显著增强,工作覆盖面有效扩大,进而增强党组织在高校及社会中的影响力。此外,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还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学生党员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建设,并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党员人才的培养做为根本目标[3],通过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二)以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工作之一。其通过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从而使得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在进行高校党建工作过程中,要坚持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严格、完善并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与教育,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党员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使他们严于律己,增强自身的党员意识、明确党员责任,并提高党性修养,从而使得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通过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活动,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的质量提升、资源整合、空间拓展以及内涵发展,从而使得党群关系保持紧密性,党员思想与觉悟保持先进性。在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将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支部规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仔细分析参考党支部工作的相关指标,制定评估相关的实施细则,实现党员思想管理教育与支部建设的紧密结合。通过支部队伍的有效建设,提升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从而在高校学生中有效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同时,要发展并完善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与标准,实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以及组织性,以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而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与数量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三)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合力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通过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能够统筹各方力量,调动学校与社会的积极性,从而满足高校后勤社会化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形成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高校党建工作格局,使高校党建工作真正的与人才培养及素质教育有效融合为一体,有效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合力。要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需要党建与团建形成良好的互动,将团组织作为党组织优质的后备军团,通过团组织的推优活动,将优秀的大学生团员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加强对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工作与培养考察工作,以有效减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压力,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其次,要形成教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党员教师来更好地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并将党建过程中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党员教师帮带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帮扶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普通学生的系列作用。(四)注重创新,增强党建工作活力随着新社会新形势的到来,党建工作不可避免的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与有序发展。在新的党建形势与要求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形式、载体、内容都要发生相应的改进与创新,要富有新意与时代感,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可操作性,使高校党建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同时,信息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党建工作的宣传阵地也丰富了起来,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新媒体来充分的开展党建工作,使得党组织的影响力与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同时,要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动作机制、工作制度、工作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有力的保障与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高校党组织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寻求高校党建工作的最佳途径。【参考文献】[1]王宪政,杨爱民,张世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0).[2]任瑞青.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0.[3]杨天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7.

篇四: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借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将原来的经费拨付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按服务按项目收费在后勤部门内部建立了相对独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后勤服务的成本核算降低了后勤服务管理投入的成本有效的提升了学校财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学校的财务负担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作者:杜树泉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13期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后勤服务社会化指的是后勤部门由高校的一个隶属机构转变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经营机构,使后勤部门脱离学校走向社会,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实施市场化经营管理,为全校师生生活与学习提供质量更好、更加多样化后勤服务。然而,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际推进进程中,各种问题不断凸显,极大的影响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成效。基于此,本文就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及对策。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体制企业化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早在1985年,我国就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提及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观念,之后在1999年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又提出:要将学校与后勤相剥离,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大力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此后,我国高校不断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并将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1.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价值与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奉行“自给自足、自办后勤”的理念,既要负责教育事业,又要进行后勤管理,自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学校教育与后勤管理的矛盾不断凸显,后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后勤服务质量远落后与教育的发展,学校无法兼顾后勤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共同发展。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我国教育部、财务部等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明确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具体步骤与阶段目标,大力推进高校进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具体分析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义与价值如下: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使学校转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与办学模式的改进,将后勤服务与学校脱离,让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到科研、教学上,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优化配置。提高了学校的后勤服务效率。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学校由以往的“自办后勤”变为现在的“选后勤、管后勤”,使后勤服务更加专业化、集中化,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与管理水平,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质量。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越来越多高校开始借鉴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将原来的经费拨付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按服务、按项目收费,在后勤部门内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建立了相对独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后勤服务的成本核算,降低了后勤服务管理投入的成本,有效的提升了学校财力、物力的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学校的财务负担,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中,各大高校经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由于以往高校后勤管理的观念与思想根深蒂固,在开展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也逐渐凸显出诸多的问题与矛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2.1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从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开展的现状来看,虽然高校基本上在已经完成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形式,后勤管理与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相分离。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后勤实体并没有取得独立的法人地位,其资本大部分还是属于学校管理的范畴,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的阻碍了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目标实现。这样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后勤实现了“离”而未达到“立”,学校与后勤实体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等,导致高校后勤很难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市场化管理,也阻碍了后勤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2.2学校行政干预现象严重据调查发现,虽然当前大多高校都已经实现了后勤与行政管理系统的相互脱离,但分析高校后勤的现状发现,这种脱离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在高校后勤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对于后勤部门的行政干预并没有因此减弱。后勤部门自身需要追求经济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由于高校本身的特殊性,高校后勤部门必须契合学校教育性、服务性以及公益性的特性,这就导致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因学校行政干预无法实现以自主经营促进利益发展。2.3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队伍专业能力不足据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存在的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管理技能不足等问题,并且由于后勤企业缺乏系统化的人才引进与培训机制,导致高效后勤队伍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化人才较为缺乏,制约着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3.高校后勤社会服务化的改进对策针对当前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主要从后勤管理方式、后勤管理制度、人才引进与培训机制以及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对策,旨在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提供一些借鉴。3.1高校后勤管理实施企业化管理方式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要想真正的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效果,首先要做到全面放权,实现学校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的真正分离,明确学校与后勤服务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让后勤服务企业拥有足够的自主权,实现后勤服务企业的独立经营。当然,这里的放权并不是学校就完全不管了,而是说学校在后勤工作的开展上不要有太大的行政关于,至于后勤服务工作的质量监督、成效考核等还是需要学校重视的。后勤服务企业可以按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成本核算,开展预算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等,以有效的控制成本提升利润。高校后勤部门可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在人才引进机制上遵循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原则,在激励分配机制上遵循按劳取酬、效率优先的原则,按照目标绩效管理制度等促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质量的不断提升。3.2建立健全后勤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后勤服务对象不断增加,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后勤服务工作队伍也不断壮大,如果没有健全的工作制度保障,后勤服务工作将会乱成一团。首先,高校后勤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以及后勤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要具备令行禁止的刚性规范,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做事,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规范性。其次,高校后勤服务工作除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之外,还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开通师生监督渠道,实行责任问责制度,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以此来有效避免高校后勤工作随意性大、存在应付心理等现象。另外,高校后勤还应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后勤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于师生的投诉及时整改,避免后勤工作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服务开展的质量。3.3强化高校后勤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工作开展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员工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开展的质量。因此,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要合理优化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提升薪酬待遇、设置岗位职级等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后勤队伍中,不断优化后勤服务工作队伍的结构。首先,学校后勤企业要合理优化聘任机制,从以往的被动型、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化为主动型、精细化管理模式,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后勤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断完善各级管理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其次,学校后勤应进一步健全人员管理机制,包括人才竞争淘汰机制。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机制,在人员招聘时制定具体细化的招聘流程和考试办法,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同时也要完善解聘制度,对于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解聘。最后,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以及长期的岗位实践,来不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训的方式可采取交流会议、讲座等方式,培训时针对老员工着重引入竞争意识与创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管理意识,针对新员工强化对学校文化、后勤文化以及新知识、新技能的植入。对于一些年轻的、高学历管理干部要做好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完善自身能力适应岗位需求。3.4进一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信息化建设在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后勤部门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通过信息化技术与网络技术来建立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加强后勤各项业务之间的衔接性,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如学校后勤部门可将学生日常收费情况纳入到后勤服务平台中,让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看收费明细、缴纳费用等,将缴费数据更加的透明化、明晰化。又如学生可通过后勤服务平台进行物品的报修,省去了一些繁琐的中间环节,提高了后勤服务的效率。另外,学校后勤部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和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制度、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要制定职工的计算机水平培训计划与制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职责规章等。4.结束语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学校与后勤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共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因此,各大高校要从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与后勤部门的关系,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不断采取各种方法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参考文献:[1]王金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以H高校后勤服务为例(硕士论文)[D].黑龙江大学,2014.[2]冯登豪.电子科技大学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案例研究(硕士论文)[D].电子科技大学,2014.[3]王华玉.政府推进下的C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案例研究(硕士论文)[D].电子科技大学,2015.[4]伍玫.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夏伟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外交流,2016,(20).[6]曹杨.谈信息化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7]吴昊.新时期福建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困境与出路(硕士论文)[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五: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于宗普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3期

  摘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后勤管理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学校后勤工作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的,体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提供生活保障的服务型宗旨,具有教育和经济两重性。加强后勤工作的规范性管理,确保后勤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东胜区华研中学为例,通过长期对本校后勤工作的接触、了解和深入调查,并进行了扎根性的研究,发现学校在后勤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发现的问题,我进行了探索、总结和研究。

  关键词:后勤管理;问题;策略

  一、后勤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教学工作能否较为轻松、顺利地落实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密切相关。但是,个别学校对后勤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首先,学校把教学工作放到第一位,这并没有错,但是有些学校认为只要搞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就可以了,忽略后勤管理的重要性,这就会对实际工作的落实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很多学校考虑到资金的开销,想减少后勤管理人员与设施的投入,这就导致了后勤人员不足,后勤设施滞后。

  (二)管理观念相对较落后。首先,后勤管理按照行政的思想与手段进行管理,而实际上,后勤管理应该被理解为服务部门。其次,后勤管理部门存在依赖心态,存在懒惰性。最后,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忽视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工作人员完全服务于上级的指示,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形式做出决策,导致后勤机构的管理范围过广,质量大大降低。

  (三)后勤管理系统与结构存在漏洞。首先,很多学校在后勤管理路线上走的是直上直下的线性管理模式,直属于学校领导,并没有自身独立的结构模式,即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所以说,学校后勤管理不能够按照企业运营的模式进行管理,致使管理结构的内容与形式不协调。其次,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散漫,导致后勤管理的混乱性。最后,后勤管理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很多情况下是道德的约束,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四)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偏低。首先,学校后勤综合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都是临时工,并没有相关专业的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对自身职责的认知不够,服务意识淡薄。其次,后勤管理人员的来源相对单一,多为学校教师与职员的家属,工作比较懒散,工作效率低。再次,后勤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的竞争机制,员工年龄相对偏大,思想固化,这也制约了后勤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小学后勤综合管理的对策

  (一)对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首先,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学习管理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后勤管理的进一步认识,从片面认知提升为全面认知。其次,学校的上级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于学校开展其他工作的推动作用。在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知后,要协调好学校的整体工作与后勤综合管理的关系。最后,要做到学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加强学校各项管理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后勤管理这一项,及时有效地加大投入,保障后勤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意识。首先,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要有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理念。后勤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还要与上级、教学部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要从服务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升服务的质量,充实服务的内容。其次,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的工作性质由无偿服务模式转变为有偿服务模式。但是,我们要清楚受服务的人员应该提供有偿的费用,要严格遵守学校后勤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最后,要把后勤原本的“量多质少”的模式转变为“质量并多”的模式。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管理的范围与内容,而忽视了管理的效果与成效。后勤工作要想取得发展,一定要提升服务质量,达到优质服务的目标。

  (三)建立有效的后勤管理系统。首先,完善后勤的管理机制,使后勤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将原有的依靠人为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依靠制度约束的模式,从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纪律性。其次,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再创新,对后勤工作的实施做到全面把控,提高后勤管理的综合性。最后,加强后勤的成本输出,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实现经费管理的最优化。

  (四)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先,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把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学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切实关心后勤服务人员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妥善处理好后勤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及后勤人员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

  (五)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想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代全.实行后勤社会化不能“一刀切”[J].中小学管理,2000(12).

  [2]王振洪.关于高校领导干部重视后勤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1998(4).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陈翰孙,田莉莉.加强中学后勤社会化监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5(12).

  [4]长青.谈谈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4).[5]陈启国.后勤改革之忌[J].中小学管理,2001(11).

篇六: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谈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明辉【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现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后勤管理机制体制,认真做好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1页(P9-9)【关键词】后勤管理;高校问题;高等教育【作者】刘明辉【作者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9.2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现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后勤管理机制体制,认真做好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后勤管理高校问题高等教育我国高校为解决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循序渐进的进行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但是由于该改革实践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撑及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一直以来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运行中的问题,仍使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处于徘徊、观望的状态,后勤机构没有从根本上与学校分离。为此,分析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后勤管理观念陈旧高校后勤管理一直以来是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缺乏服务的理念管理观念陈旧。高校的后勤管理是属于高校管理的一个分支,而高校的管理部分缺乏明确的分工和管理对象不够明确容易将师生员工混为一谈且管理理念陈旧。因此,后勤管理质量观念很容易被忽视。这些严重的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2.高校后勤管理结构失衡高校后勤管理一直以来是沿用的以前陈旧的直线职能模式,并且后勤管理从属于高校领导集团,因此高校的后勤管理缺乏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不能按照正常的企业模式设置自身独立的组织机构,造成后勤管理组织结构与内容不相协调,同时也无法取得法人地位。因此,也很难形成独具特色的后勤管理组织机构。3.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落后高校后勤管理中,无论是从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来看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健全发展。整个后勤管理隶属于学校领导,没有独立的决策权,众多事情需依靠学校领导部门的规则例行公事。大部分的后勤管理部门执行着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权力,因此导致了后勤管理职能的过分集中和后勤服务的分散以及后勤管理的官僚主义。高校后勤管理的缺乏完善的咨询机构和优质的咨询服务。高校后勤管理缺乏专门的监督反馈体制。因此容易导致多决策者、少执行者,甚至无监督与反馈者。4.高校后勤管理机制不健全高校后勤管理机制中存在着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等不健全的因素。尤其是在长期的后勤管理中,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意识,激励机制过分的强调思想政治工作,

  仅仅依靠制度和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而缺乏对员工之间的长期有效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及监督措施。5.高校后勤领导重视不够,后勤员工素质偏低高校领导中过多的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教学工作方面,对于后勤管理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了后勤集团的管理问题,加之后勤员工的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后勤员工缺编严重、来源短缺且大部分的后勤职工服务思想不牢固,对后勤服务缺乏热心、耐心。绝大多数是初高中或中职学历,缺乏对后勤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也缺乏具有专业素养和经验的后勤管理人才。因此,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以后,后勤集团的所有员工和干部能否跟上新形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所有高校面临的最大难题。1.加强高校的知名度,提高高校的竞争力高校应本着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依赖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好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增强学校自身的竞争力。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同服务业保障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更好的提高后勤集团的管理保障工作和后勤服务理念,构建全方位、多视角、有层次的后勤服务系统。2.树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观念阻碍高校后勤管理当中,应该改变过去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更新本质观念将后勤的行政领导转化为当前的服务管理。扩大后勤管理的服务范围,更新服务的内容,为全校的师生员工更好的工作、学习、科研提供优质的、高效的服务。高校的后勤管理亟需更新价值观,高校后勤管理的经费大部分是通过学校的教育行政经费维持的,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后勤管理就是无偿服务”的腐朽思想,从而给高校的后勤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在后勤管理中要遵循有偿性的原则,消除无常服务的观念。高校后勤管理中由于过分的强调扩大自身的服务范围而容易忽略

  了服务的质量,因此需要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更新质量观,树立优质服务第一的观念,同时又努力拓展服务的范围,惠及所有的师生员工。在高校后勤管理对象上不明确,造成了高校后勤管理与其他管理部门混为一谈。因此,更新高校后勤管理对象,将高校后勤管理对象的范围定为后勤员工而不是全校师生,从而更好的处理好员工与领导者之间、员工与师生、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3.建立合理的后勤管理体制(1)领导体制长期以来的学校领导负责制使得高校后勤管理隶属于学校领导。因此在现行的高校后勤管理中应该要按照市场经济下的原则,在后勤集团中设立董事会,明确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及各项工作,负责后勤资产的增值保值工作,完全行使决策权和分配政策,明确个人责任制等。(2)执行体制应该认真明确后勤管理执行机构的范围和职责,规定总经理在后勤集团中行使决议,下级分支机构和部门对董事会决议赋予各种议案。并规定整个公司的规章制度来以更好的督促公司员工执行体制。(3)咨询体制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应建立相关的咨询服务机构,对所有被服务的教师员工及学生家属等组成咨询服务机构,并对重大及特大的问题进行咨询反馈,真正的给后勤管理机构出谋划策,并定期讨论和宣传知识,提供建议和意见供参考,更好的督促和促进后勤集团的共同进步和发展。(4)监督反馈体制高校后勤集团可以通过设立监督委员会,通过员工、教师、学生、校领导及聘请相关的业内人士等多方人员代表组成监督委员会实行全面的监督,并定期反馈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并付诸实践。负责监督和反馈信息。并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实现监

  督职能,克服过去高校后勤无人监督管理的局面。4.健全高效的后勤管理机制健全高校的后勤管理机制就是要从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这三个机制对于未来高校后勤管理能够正常的步入符合市场及自身发展规律的轨道上来,并充分调动所以员工和管理人员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为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提供健康、有序的发展计划。高校后勤管理是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解决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对于更好的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其他院校后勤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关文献】

  [1]侯敏,赵增弘.浅谈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研究,2008.[2]刘华秋.加强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2).[3]王东风.浅议高校后勤改革[J].经济论坛,2005,(4).

篇七: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一、后勤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教学工作能否较为轻松、顺利地落实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密切相关。但是,个别学校对后勤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首先,学校把教学工作放到第一位,这并没有错,但是有些学校认为只要搞好学生的教学工作就可以了,忽略后勤管理的重要性,这就会对实际工作的落实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很多学校考虑到资金的开销,想减少后勤管理人员与设施的投入,这就导致了后勤人员不足,后勤设施滞后。

  (二)管理观念相对较落后。首先,后勤管理按照行政的思想与手段进行管理,而实际上,后勤管理应该被理解为服务部门。其次,后勤管理部门存在依赖心态,存在懒惰性。最后,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忽视管理的质量与效果。工作人员完全服务于上级的指示,并没有根据具体的形式做出决策,导致后勤机构的管理范围过广,质量大大降低。

  (三)后勤管理系统与结构存在漏洞。首先,很多学校在后勤管理路线上走的是直上直下的线性管理模式,直属于学校领导,并没有自身独立的结构模式,即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所以说,学校后勤管理不能够按照企业运营的模式进行管理,致使管理结构的内容与形式不协调。其次,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散漫,导致后勤管理的混乱性。

  1

  最后,后勤管理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很多情况下是道德的约束,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四)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偏低。首先,学校后勤综合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人员都是临时工,并没有相关专业的管理技术,缺乏管理经验,对自身职责的认知不够,服务意识淡薄。其次,后勤管理人員的来源相对单一,多为学校教师与职员的家属,工作比较懒散,工作效率低。再次,后勤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的竞争机制,员工年龄相对偏大,思想固化,这也制约了后勤管理的发展。

  二、小学后勤综合管理的对策

  (一)对小学学校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要提高。首先,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学习管理的专业知识,加强对后勤管理的进一步认识,从片面认知提升为全面认知。其次,学校的上级管理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后勤管理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对于学校开展其他工作的推动作用。在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知后,要协调好学校的整体工作与后勤综合管理的关系。最后,要做到学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加强学校各项管理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后勤管理这一项,及时有效地加大投入,保障后勤管理的有效实施。

  (二)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意识。首先,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管理,要有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理

  2

  念。后勤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还要与上级、教学部门、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要从服务人员的角度出发,提升服务的质量,充实服务的内容。其次,后勤管理人员要把自己的工作性质由无偿服务模式转变为有偿服务模式。但是,我们要清楚受服务的人员应该提供有偿的费用,要严格遵守学校后勤的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最后,要把后勤原本的“量多质少”的模式转变为“质量并多”的模式。在传统的后勤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管理的范围与内容,而忽视了管理的效果与成效。后勤工作要想取得发展,一定要提升服务质量,达到优质服务的目标。

  (三)建立有效的后勤管理系统。首先,完善后勤的管理机制,使后勤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将原有的依靠人为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依靠制度约束的模式,从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纪律性。其次,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再创新,对后勤工作的实施做到全面把控,提高后勤管理的综合性。最后,加强后勤的成本输出,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实现经费管理的最优化。

  (四)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先,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把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学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切实关心后勤服务人员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重视增强后勤

  3

  群体的凝聚力,妥善处理好后勤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及后勤人员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

  (五)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想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1]张代全.实行后勤社会化不能“一刀切”[J].中小学管理,2000(12).[2]王振洪.关于高校领导干部重视后勤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大学报,1998(4).[3]陈翰孙,田莉莉.加强中学后勤社会化监督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5(12).[4]长青.谈谈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4).[5]陈启国.后勤改革之忌[J].中小学管理,2001(11).来源:新一代2017年3期

  4

篇八: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蕾夏季亭来源:《教育与职业(中)》2015年第12期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原因,民办高校发展呈现不均衡状态,正面临重新“洗牌”。随着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的民办高校经历初创阶段的无序竞争后,正向着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方向发展。新的发展形势使得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应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定位,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民办高校各项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王蕾(1979-),女,山东潍坊人,山东英才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软科学研究基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夏季亭(1960-),男,山东德州人,山东英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山东;济南;2501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项目编号:BIA140110)和2013年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项目编号:J13WH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35-0042-03

  一、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197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所民办高校——湖南中山进修学校。自此,民办高校历经30余年的风雨之路,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发展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到2014年底,我国共有民办高校718所(含独立学院292所),民办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8.8%,民办高校在校生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22.6%。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民办高校都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家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原因,民办高校的发展出现不均衡状态。从外部条件来看,高教发展规划统筹不够,政策不够完善,生源竞争激烈。从学校内部看,法人治理结构还需健全,举办者文化背景、能力素质和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在办学模式、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内部关系处理等方面对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不均衡发展,使我国民办高校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发展格局。第一类,举办方资金投入能满足学校发展规模的需要。举办者办学理念清晰,懂教育规律,能将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律的合理部分同教育规律对接,实行举办者和管理者两权分离,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较为完善;选聘的校长具备从事高校管理的业务能力,党政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董事会、院长和党组织三者关系顺畅,学校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吸引、集聚人才的效应,学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社会中已形成较好的声誉和品牌,在民办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中基本能站稳脚跟。这类学校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班子的新老交替,将外延式发展真正转向内涵式发展。第二类,办学基础设施和学校规模属于中等条件,学校班子整体能力有待提高,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师资、管理队伍,办学特色不明显,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体系。这类学校主要面临办学资金的注入和人才汇聚问题。第三类,举办者兼管理者年龄老化,高校管理能力不能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的需要,班子内的矛盾激化,但由于法律上关于民办高校的产权问题和退出机制方面的政策模糊,又尚未解决接班人问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第四类,法人治理结构存在显著缺陷,实行家族式管理。这种类型一般由董事长一言堂,其家属或亲属把持学校人事、财务、后勤等重要部门;院长和书记没有实际权力,院长很难依法管理学校,书记的职务受制于人事关系的变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将不断整合、分化、集聚和重组,民办高校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二、新时期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

  生源的变化和整个高等教育格局的调整,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地方公立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中外合作大学的异军突起都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竞争的加剧,民办高校将进一步分化。

  第一,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高校,经过调整办学方向和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形成优质的办学声誉,集聚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增强学校的发展潜力,步入良性运转轨道,逐步成为高水平大学。对于这样的民办高校,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支持,给予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制和机制优势,办出特色,办出品牌。第二,一部分办学基础条件尚可的中等规模的高校,在产权明晰、退出机制逐步明朗和健全的基础上,运用管理机制和市场导向的作用,开创收购、兼并、联办、合办(包括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走集约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国民办高校布局的适度调整。第三,对于不具备充足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不健全、管理混乱,出现违规办学的学校,要严格进行财务审核和质量评估,依法加强监管,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强化,我国民办高校经历初创阶段的无序竞争后,必然会向着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态势,使得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课题。

  三、新时期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民办高校党组织在不同高校发挥的作用和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差异很大,党组织在学校中的地位、认同度、影响力也有很大区别。按党建工作情况分,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类,党组织工作环境较好,组织较健全,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党建工作的实际需要基本相符,班子团结协作,工作较规范,制度较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党组织的作用明显。第二类,有从事党务工作的干部,党建工作尚能正常开展,但是党的力量不够强大,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高,党建工作缺乏规范性和制度化,党建工作体系还没有形成,党组织的作用不够突出。第三类,由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董事会或董事长全权掌控学校具体事务,过多干预学校党政领导的配备,造成学校领导的不稳定性,党建工作环境较差,工作难度较大,党组织的作用流于形式。第四类,干部年龄老化,团结问题比较突出,民主作风比较欠缺,党建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很难发挥作用。

推荐访问:高校后勤党建工作开展中的困难 党建工作 困难 高校后勤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