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9篇

时间:2022-11-23 11:18: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9篇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DiscussionontheCulturalImplicationandContemporaryValueof"Craftsman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9篇,供大家参考。

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9篇

篇一: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DiscussionontheCulturalImplicationandContemporaryValueof"Craftsman'sSpirit"in

  TraditionalHandicraft

  作者:漆亚莉作者机构:广西师范学院,南宁530001出版物刊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页码:36-41页年卷期:2018年第3期主题词:传统手工艺;工匠精神;文化意蕴;当代价值

  摘要:中国有悠久的手工艺传统,工匠也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却成为当代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品质。传统手工艺是传承“工匠精神”最重要的载体,蕴含“工匠精神”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追求。同时体现其价值追求与价值表征、品格特征与伦理准则。在当下社会,传统手工艺蕴含的“工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它是涵养现代设计和新手工艺的文化内核,支撑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精神助力和培育国民新素质的道德力量。

篇二: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们如何看待传统手工艺遗产

  作者:孙树娟来源:《神州》2011年第23期

  摘要:我们倡导保护传统手工艺遗产不仅源于它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还在于它传承下来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创新保护体系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这是中央文化部部长2006年2月6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提出,是近年来的事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而被提上日程的;而传统手工艺遗产的价值,却是源远流长的。

  一.传统与传统手工艺

  说到传统,我们习惯性想到的往往是流传下来的、永恒的习俗;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内动力而不断变化的;对于手工艺的说法,法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谈到,工艺的功用最大,它通过手、脑合力工作,使人的身心得到发展,它是人类职业中最古老、最神圣的教育方法之一。所以手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无论是代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体现人类的情感、智慧和创造精神。

  传统手工艺,顾名思义,首先是与我们的传统结合在一起的,尤其是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为什么传统手工艺近年来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与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的都市化发展过程有关。传统手工艺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曾一度被忽视、被遗忘,传统手工艺濒临灭绝,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实,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已有呼喊,要求保护传统手工艺,但民间却由于资金以及影响力的限制,对保护传统手工艺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政府一直鼓励,但也并没有实质性的措施,虽然我们的一声呼喊,也同样不能改变目前的现实,但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当然,传统手工艺不仅与我们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也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它从传统延续至今,还作为活态的文化传承于民间,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种种效用,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它延续了几千年而不缀。当今,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们要发挥它的特性和优势,按着手工自身规律发展。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们是艺术的创造者,他们都是个体劳动者,是工艺的创造者和探索者。

  传统手工艺遗产对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手工艺是可以传承,可以重新捡拾,重新认识和发展的手工遗产。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符号的认识与运用,促进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呈现。

  二.在传统手工艺基础上的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我们重视和提倡弘扬手工文化,不是“食古不化”,不是反对创新,不是反对交流,而是与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振兴中华、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联系在一起的。手工艺品也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更新才能受到人民的欢迎,才能不断地发展,我们提倡的创新,是来源于丰富的生活积累,渊博的知识积淀,群众喜欢的了解,艺术技巧的掌握以及文化修养,还有对物质材料性能的掌握和工作程序制定。绝不是那种主观的、片面的、脱离群众或低俗趣味的。总之,历史已经证明,任何时代的优秀作品,总是植根于社会生活的,作者思想感情、想象、联想的以至创作灵感也来自生活,创作离开社会生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在创新时,不要忘记手工艺品特殊性。除一部分是生活用品外,绝大部分是美化生活用品,或称为休闲文化用品,因此这种产品一定要突出文化性、欣赏性,要给人美的感受,最好是“百看不腻”。要充分表现出材质美、技术美、艺术美,而且要体现出形式美感。就是俗话说的:好看,耐看。做到这点是不易的,因为这不但要考虑民间性、地域性及个人风格等等,还要考虑现代人生活环境、欣赏习惯以及价格问题等。

  三.建立对传统手工艺遗产的保护体系

  想保留濒危的传统手工艺,仅仅靠创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

  首先,我們一定要把它们保存下来,保存、记录、评定,形成名录,确定传承人,然后选择、加强、强化,帮助它传承,帮助它进入国家名录,帮它宣传。并且要推动整个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让人们认同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文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二,那些非常经典的、有好的市场前景的手工艺,就要力图让其向职业化发展。一些有产业基础的农村地区,可以加强它的农业-手工业地转产,从而形成手工业基地,打造出品牌,形成职业化的产业。此外,我们还要促进相关教材的出版,在民间组织培训班,整合出最好的师资力量,培养更多的传统手工艺艺人,最终形成职业化。职业化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国家正在朝这个方面迈进。

  再就是要重视比较重大的工艺品种,好的民间的农村产业基地,政府部门要扶持和提高;此外,还可以开办一些讲坛、讲座,普及这些非遗保护的知识;还有将传统节日法定化也是一个好的文化保护措施。总之,要从各方面着手,只要把整套相关的民间手工艺术都搞活了,才会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文化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吸引力,历经岁月沧桑的积聚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拥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不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还凝聚着智慧结晶和崇高理想的民族之魂。传统手工艺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它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何让传统手工艺在人类文明中继续传承下去,如何让传统手工艺走进当代生活与文化,是世界各国民间手工艺人、民间手工艺学者、现代艺术家、现代设计教育者乃至政府文化相关部门都在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1版.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2]邓福星主编,唐家路,潘鲁生著.1版.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篇三: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正在迅速消失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走向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化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但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在市场经济迅猛反正的社会现实中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一下两种情况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旅游文化学课程论文题目: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学院:管理学院班级:09级旅游管理3班学号:0918020308姓名:段淑悦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摘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独树一帜,他是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手工艺的兴衰不仅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演绎过程,更反映出今天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中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随着现代工业的冲击和观念的变化,我们的传统正在离去,延续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正在慢慢消失,民间传统手工艺日益式微,但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发展和弘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意义和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键字:传统手工艺;生存现状;意义;措施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正在迅速消失,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走向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化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但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在市场经济迅猛反正的社会现实中,传统手工艺正面临一下两种情况:1.1历史淘汰,自然消失。如:号称三大锦之一的宋锦,从南宋起就盛行于江南地区,他的纹样华丽、生动、质地坚韧、挺括,可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可如今传统手工制作的宋锦行业也不复存在,机具、

  纹样资料散失严重,民间虽然仿造的所谓的“宋锦”,却都是机织制品,其经密度和纹样已走样。

  1.2地方传统手工艺日渐衰微。如广州刺绣,广州彩瓷、烛花玻璃等等,以前,他们曾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变化的需求,逐渐被新颖,实用的现代物品所取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如果不另寻出路,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丰富的商品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且也使传统手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地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二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中国手工艺有万年以上的不间断历史,经过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发展演变,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然而,蜕变过程毕竟是脱胎换骨的改造。这一事实是残酷的。但适者生存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文化产业。我们都清楚地看到,20世纪的一百年间、传统手工艺从鼎盛期日渐下滑,到世纪末,已衰退到历史的低点。而同样在这一百年间,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律、文化内涵的整理和研究却日渐兴隆,到世纪末已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这一反差耐人寻味,但并不奇怪,它们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发生的。前者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紧密相联,是已发生的客观事实,不是理论问题。后者是在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有理论和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本文拟从近代以来传统手工艺潜在的蜕变因素、工业社会与传统手工艺的冲突来分析21世纪传统手工艺的前途。结论正确与否,还有待实践的检验。2.1近代:潜在的蜕变因素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

  变革,推翻了千年封建体制、建立了共和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又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了旧的思想体系和陈规陋习,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化史的新纪元。然而在如此剧烈的社会震撼之中,传统手工艺从表面看似乎没有多少变化,大体上传承了清代的风格和技艺,时强时弱地延续了几十年。但从它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来分析,就可以看到即将迫使它发生蜕变的潜在因素。

  2.1.2传统手工艺的市场日渐缩小在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使用几乎涉及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环境中,手工艺提供了大部分的社会所需和生活所需,大到帝王的礼服、礼器,小到民间的嫁衣、纸马。尤其是宫廷和宠大的官僚机构对高档手工艺的需求曾极大地刺激了它的生产,使金、玉、漆、木、丝织、刺绣等行业的技艺登峰造极。但辛亥革命引起的政体骤变,使顶戴花翎、龙袍朝珠一夜间被废除,带有封建等级烙印的手工艺立即失去了市场。这是市场缩小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晚清以来,西方生活用品源源输入中国,如洋布、洋油灯、洋火、洋袜、电扇、电灯、钟表等等,逐步占领了大都市的市场,就连慈禧、光绪都有了钢琴和沙发。1893年(光绪十九年)上海安装了6325盏电灯,次年达到9091盏。接着,北京、天津,包括皇宫禁苑都装起了电灯(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这样,实用手工艺的生产必然受到排挤。2.1.2对手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传统手工艺品原来就有两大类别。一类是高档品(即后来所说的特种工艺)。兼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一类是普及的实用品,直接服务于人的生活。在封建社会,高档工艺品早就成了少数人积敛财富的对象,古物则当作“古玩”收藏。据《查抄和家产清单》,何家玉器库有“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玉磬二十块、玉如意一百三十二柄,镶玉如意一千一百零六柄……,以上共作价银七百万两”。古玩器有“古铜瓶二十座、古铜鼎二十一座、古铜海三十三座……,以上共作价银八百万两”等等。民国以来,实用手工艺品虽然有收缩的趋势,但富商大地主和新贵对高档工艺品的需求并未有丝毫减少。因此对手工

  艺品的价值就明显地偏向了高档的特种工艺品。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明显上升,使实用价值显得无足轻重。晚清至民初苏州工艺美术的畸形发展就是一例,当时以红木家具、玉雕、珠宝、檀香扇、刺绣为大宗,基本上都是特种工艺品。

  2.1.3手工艺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代同步近代传统手工艺的创作观念长期停留在清代风格之中,少有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技艺和风格走向程式化,一时难以扭转。正如《考工记》所说:“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二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不平衡性,使传统手工艺无法迅速与时代靠拢。上个世纪初叶,当东南地区和大都市已经出现较多西装的时候,边远地区还在给少女裹足,社会上出现了古今混杂、中西并举的现象,传统手工艺似乎无所适从。一些人感到世事的变迁,以创新来争取市场,如景德镇瓷瓶上出现了时装人物画。一些人处于猎奇心理,又丢不开传统的观念,就产生了非中非西的混合风格。如苏州东山雕花大楼,既有中国吉祥纹和廿四孝雕刻,又有罗马柱头和文艺复兴式的雕花,杂乱无章。只有刺绣不自觉地发生了比较彻底的蜕变。刺绣在古代以实用为主,明代露香园的“顾绣”开创了以绣仿画的工艺,并广为流传。在实用刺绣日趋衰退的时候,这种工艺反而蒸蒸日上,但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刺绣了。三是高居于现实生活之上的高档工艺品,本来就是用以升值的藏品和玩物,以仿古为上品,自然可以无视社会的变革。总之,近代传统手工艺处在变与不变,似变非变的边缘线上,预示着一场难以阻挡的蜕变之风将要横扫中国。2.2现代:蜕变的必然性20世纪的后五十年,中国的经济曾经大落大起,而传统手工艺反而大起大落,这必然会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此的“差异”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工业化社会,传统手工艺必然要发生蜕变是客观规律。而促成这一蜕变的因素则是多方面的。2.2.1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20世纪50—60年代,传统手工艺经历了一个难得的复兴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直接指导下,集体所有制代替了分散的个体作坊,以创办工艺美术院校和子承父业的两种方式培养后继人才。在计划性对外贸易的经济杠杆作用下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许多厂社难以维持,甚至倒闭。而个体作坊又渐渐兴起,手工艺生产以手工为主,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可以一件一件地完成,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完全不同,往往要因材施技。集群化的流水作业和等级工资制度把个人创造的积极性淹在“大锅饭”中,在新的经济体制中必然陷入困境。结果是大量的实用品由工业化批量生产、如日用陶瓷、家具;少量的特种工艺品由作坊精雕细刻,如珠宝、金银首饰等等,发生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2.2.2与生活方式脱离的产品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衰落更直接的原因,是与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脱离。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虽然简朴,实际上已有严重的“西化”倾向。如单调的西式服装、简陋的西式住房、不变速的自行车、蒸气火车头等等。传统手工艺除了换取外汇,与人民生活已经离得很远。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的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富裕型”靠拢,西化趋势加速,居住环境的改善、家用电器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延伸、私家汽车的增多、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时空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衣食住行的所需,主要依靠工业化产品,价廉物美。手工艺品虽然价格攀升,但“曲高和寡”。有一位女企业家斥巨资建立了紫檀博物馆,能如此做的又有几人?可见,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必然造成传统文化中物质层面的收缩,哪一个民族都难以摆脱这个规律。2.2.3“推陈出新”的误区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始终处在“流变”之中,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历史风格。现代的“推陈出新”是不是能够使它重新与时代潮流相汇合?70年代的两次创新尝试说明这是十分艰难的。在“文革”的闹剧中,传统手工艺在“样板戏”的感召下,曾出现直接反映革命题材或“样板戏”

  某个情节的高潮,可以称为“样板戏式”的推陈出新。这种创新基本上排除了艺术规律。随着“文革”的结束,这种创新也就不了了之。70年代后期,百废待兴,为了振兴传统手工艺,又作了“文艺复兴式”的创新尝试,也就是提倡复兴“汉唐风格”、“敦煌风格”等。意欲摆脱几十年来明清风格的束缚,从古典艺术中汲取养料使之有更广阔的创作领域。然而这种变相的复古在70-80年代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两次“推陈出新”的遭遇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一是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毋庸赘言。但一般人心目中的传统手工艺往往被定格在明清风格中,不仅因为它们与近代直接相联,而且明清遗物众多,如建筑、园林、家具、书

  画、戏曲、小说等等,它们与手工艺品融合为一道古典文化的风景线,形成了认识上的定势。对于专家备加赞赏的汉唐、敦煌等艺术反而感到陌生。苏州寒山寺近年增建了一座仿唐塔,被不少人看成是“日本式”。如果一味复兴,即使艺术水准很高,也难以为多数人赏识。二是改良不能挽救传统手工艺。上述两种“推陈出新”都是在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技艺、材料、表现手法极度完整的前提下,只是在题材上进行切换,做了局部的改良。事实证明,在现代社会,传统手工艺或者以既定的样式显示历史的深远;或者使技艺和风格分离,经过与现代要素的重新组合,才能融入工业化社会的环境中,从而获得“再生”。

  2.3再生之路:脱胎换骨在21世纪,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可能有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整体的传承。除了少数自然生存的品种外,还要从文化生态学的高度人为地保护最优秀的品种和大师级人物,使之不失传。一种是传统的技艺和现代风格的结合,即用现代审美意识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使之与现代生活环境相适应,如现代陶艺,它在造型、釉色、彩绘和肌理方面的变化都与现代派以及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有千丝万楼的联系。一种是将风格从技艺中分离出来,使之与现代材料和工艺结合。只有风格的移植,没有技艺的传承,形成似古非古的现代样式。如西式裁剪的中式服装,纽绊做成假扣,团花可以剪一块织锦缎替代等。这种

  形式既能寄托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又能适应现代化环境,生命力将十分顽强。上述三种类型中,后两种都以风格和技艺的分离为特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手工艺“蜕变——再生“的规律。

  2.3.1形式与思想内涵的分离和移植传统手工艺的思想内涵很丰富,难以一言蔽之。但从根本上说,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尊卑有分的等级观念、敬天祭祖的宗教思想、天人感应的宇宙思维、永不忘本的传承意识、辟邪纳吉的民俗传统是融为一体的。然而社会的变革往往迫使传统手工艺的形式层面与精神内质相剥离,或者给旧形式注入新的思想内涵,或者用新形式表现古老的思想。旧形式新内涵的典型莫过于北京故宫从皇家禁苑成了博物馆、江南园林从私家花园成了人民公园。另外,我们常见以京剧脸谱、傩戏面具作装饰的现象,它们究竟是什么角色或者什么神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神韵和风格。现代人佩玉只是为了吉祥,谁还记得孔子关于君子以玉比德的教诲呢?所谓旧内涵新形式的结合,是指用现代手法反映古老的观念和思想。如现代时装设计中那些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作品、现代少数民族舞台服装的设计制作均是如此。再如,阴阳五行说是十分古老的宇宙观念,在传统手工艺中,代表四方的四神是这种观念最直观的反映。2001年“艺术和科学”研讨会的系列招贴画《金木水火土》(见《装饰》2001年四期封二)就用全新的视觉形象表现五行、五色观念。由李政道创意的雕塑《物之道》(见《装饰》2001年四期彩页)则是以“阴阳互抱”为内涵的现代作品。2.3.2形式与技艺的分离和移植中国传统手工艺风格的形成首先取决于思想内涵。同时,材料和工艺独特性也是重要的方面。作为文化遗产,风格和技艺永远是一个整体。但要想融入现代社会,却不能不使它们分离。因为材料和技艺既带来了独特的风格,也带来了局限性,想使玉雕做成牙雕那样镂刻精细的作品是不可能的。而现代社会并不重视玉和象牙的经济价值,更需要华而不贵、随风而变的饰物和用品。如果使传统手工艺的形成和技艺脱离固定的关系,就有了再创造的空间。如软雕塑表现彩陶纹

  样,用地毯表现汉代画像石,用大尺度的木浮雕仿玉雕都是成功的尝试。反过来,用传统技艺反映新题材也是一种移植,上文已说到的现代陶艺即是典范。但是,也不是任何题材都适合于传统工艺。有一处陈列,用小泥人的技法和程式制作现代人物大型彩

  塑、变优势为劣势,难以成功。2.3.3形式与实用性的分离与移植传统手工艺曾经与过去的生活紧密相连,一些产品为当时的生活服务,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现代生活方式和人居环境中,它们的实用价值也随之降低以至消失,形式和实用性的分离就不可避免。如江南旧式民居的窗格,使用不同样式的分隔,形成好看的几何纹。在现代建筑中本已完全不用这种木制窗格,但在室内装修中,它们被挂墙上,或做成假窗,反而深受欢迎,甚至出现了制成新窗格再做旧的现象。又如,服饰绣品成为挂件、石磨和栓马桩放在院子里等等。这些曾经是非常实用的产品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再也不会有使用价值了。这样的“蜕变——再生”不能不说是非常典型的。总之,传统手工艺的风格将是永存的,然而,它却为“再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那就是脱胎换骨的蜕变。三中国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措施经过对有关人员的采访、浏览各种资料和深入的思考,我认为为了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有更好的生存现状,使其更好的被继承和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3.1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要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思路,加紧制订民间艺术保护规划,真正把民间艺术资源建设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民间艺术,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列入《保护名录》,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落实保护措施和经费,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例如,我国于2002年启动了定位为“继承前人,造福今人,有益后人”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该工程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举办专业培训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广泛采取民意调

  查的方法,运用科学、规范、有序、权威的手段,分别从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普查入手,出版系列丛书,以达到向民间艺术向国家方针提供决策性指导的目的。

  3.2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绝技、绝艺、绝活,要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带徒授艺,使民间绝技后继有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把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艺术制作、表演,形成风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推出民俗品牌性人物,譬如通过《百家讲坛》一类的文化传播平台,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成为大众的精神依托。要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要创造条件,促使民族民间艺术进学校、进课堂,在中小学倡导成立兴趣班,建立民间艺术传承、保护、研究的骨干队伍,促进各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3.3提供民间传统文化的坚强保障。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为民间艺术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人才培养及重要项目和传承人的扶持。同时,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间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立国有和民间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3.4创造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在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建设的关系,挖掘一批文化艺术资源,参与到旅游和经济活动中去,走边保护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积极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经常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及参与面广、影响深刻的节庆活动,引导这些活动之与民间艺术资源的发挥相结合,既满足群众“求美、求乐”的需求,又为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5树立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文化的源头存在于民间,只有在民间这块丰富的土壤中,才能孕育出属于世界的宝贵财富。要从教育入手,从小抓起,渗透到每个层次的人群之中;积极宣传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从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软实力标志的高度,鼓励人们更多地了解民间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广大民众对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认识,增强全民保护民间文化的自觉性,培养人们对民间文化的感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支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3.6与时俱进,积极创新。

  由于世界文化的融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原本的基础上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发展与创新。一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经验,恰当的融合一些世界文化,另一方面,要避免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被吞噬的危机,做自己的东西。正如人们常说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最后,用采访中一位民间艺人告诉我的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民间文化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扶持,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才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才能蓬勃发展。

  四小结我们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路子,做好保护和发展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工作,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传统手工艺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又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参考文献:[1]梁太鹤.《传统工艺研究与传统工艺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1995(4)[2]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1[3]陈亚峰.《试论民间工艺的科学涵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民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

篇四: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如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茅台酒造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州宣纸与徽墨制作技艺山西陈醋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与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

  作者:白永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4期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与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另一面是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着尴尬境地——传统工艺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濒临失传。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精神载体的传统工艺,更有必要重新焕发生机。文章阐述了振兴传统工艺的三点意义和四种方式,希望为当下振兴传统工艺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活态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火药、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剪纸、年画到木版水印,从青瓷、紫砂到景泰蓝,从徽墨、宣纸到歙砚等,这些传统工艺在我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市场经济繁荣,传统工艺的存续状态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此,2017年3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振兴计划》),这一自上而下式的加强传统工艺传承和弘扬的计划对于振兴传统工艺来说似干涸土地中的一泓清水。那么,振兴传统工艺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乃至人工智能化时代到底还有必要和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進作用得到明显提升的总目标[1]。目前执行和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就是以《振兴计划》中的传统工艺作为培训计划实施重点。这一举措对于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技艺水平和现代化审美下的整体工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

  1.1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实用功能和实际意义

  1.1.1实用功能

  传统工艺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茅台酒造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州宣纸与徽墨制作技艺、山西陈醋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与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用。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品质并不亚于同类的工业化产品,如云南白族扎染植物染色技艺,采用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较现代的化学染色相比,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对身体有好处,其中所使用的蓝草——板蓝根,就具有消炎败火的功效。

  1.1.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现代精神的构建。审美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们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商品,制作精良、工艺考究的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求品位和个性的现代人青睐。如内联升鞋,鞋子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穿着舒适,市场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手艺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得到相应回报,北京周边的农村妇女增加了收入,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再如景泰蓝,以北京市东城区珐琅厂为例,从事景泰蓝制作工作的职工有一部分为残疾人,带动了就业,缓解了社会问题,也使景泰蓝工艺得到有效传承。这些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应有之义。

  1.2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再创造性

  1.2.1审美性

  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剪纸是最能体现我国民间审美情趣的民间装饰艺术。它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人物、建筑、花鸟植物等表达吉祥祝福,以窗花、门筏、墙花为载体,表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木版年画也是如此,在过去没有大众传媒的年代,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鲜明活泼,题材独特。周汝昌先生曾赞美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百景,都在新年壁上逢。”除了民间平面装饰艺术,民间工艺品如面塑、泥人张、惠山泥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也都流露出活泼生动的生活气息。工艺美术类传统工艺如安徽歙砚、广州肇庆端砚、三穗竹编、安吉竹编、苏绣、苗绣、云南扎染、丹寨蜡染等,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审美意义上也尤为突出。

  1.2.2再创造性

  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历史时期,工艺产品必须要有所创新,紧跟时代审美,融入新鲜活泼的现代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广大艺术消费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老一套”“土气”。创新如果结合传统元素便会充满人文内涵,即“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如《功夫熊猫》中运用了中国人文元素;在“例外”工作室中不难看到一些高级服装定制和箱包及相关饰品已运用了苏绣、苗绣、马尾绣、缂丝等传统手工艺,拥有时尚外观的同时也不失传统,使人耳目一新;2015年爱马仕推出的一款丝巾将古老的中国剪纸文化——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元素作为图案设计的元素;迪奥(Dior)之前推出的5枚独一无二的腕表也是从折纸工艺中汲取灵感,将折纸的表现形式运用在系列腕表中,受到全球粉丝的追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3振兴传统工艺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语“器以载道”,可理解为器物可承载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符号等。传统工艺除了强调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还要让人们感到一种审美愉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起“物质性”更侧重于它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性”,如“天人合一”“孝道”“与人为善”以及文人雅趣,甚至宗教信仰等内容。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器型精致,造型典雅,色泽以浅白色为主,手工刻花,具有浅浮雕的美感,表现了宋代含蓄、婉约的文人意趣与审美修养。周代青铜器皿上的饕餮纹、蟠螭纹等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丹寨蜡染为例,蜡染见诸于苗族服饰和居家用品。苗族妇女手工画蜡描绘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以及上古时期的一些动植物。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图案就直观地再现了苗族人的情感与价值观,诉说着古老的苗族历史。可见,传承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振兴传统工艺的方式

  2.1体验式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从历史上来看通常是走市场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标准化机器生产的产品那样受欢迎,其原因可能有价格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传统工艺中乡土材料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是采用体验式的活态传承模式效果则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商场里精美的陶瓷,我们可能更多只是欣赏而不是消费,而一些陶瓷体验馆却是人满为患。人们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手工的魅力,体验到自己做出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即使自己做的作品不美观,也依然会感觉良好。同样,在扎染艺术体验中,人们往往充满着期待去捆、扎和缝扎染半成品,在染色完成后打开作品时内心常充满惊叹、激动和喜悦。然而,面对橱窗里同样的商品,我们很有可能会无动于衷。这便是体验式传承的魅力,因为作品独一无二,更因为它带着自己手工的温度。一言以蔽之:体验优于产品本身。

  不仅是陶艺、扎染,诸如蜡染、景泰蓝、京剧脸谱、皮影雕刻、关中马勺脸谱、剪纸、木版年画、鲜花造纸、木雕、面塑等都可以采用体验式传承模式。《研培计划》的重心也是着力于非遗传承人群活态传承能力的培养,注重以活态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相关人群“拓眼界”“强能力”“增学养”,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体验式非遗传承方式,“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或许是最好的示范。

  2.2结合精准扶贫,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2.2.1工艺设计与非遗扶贫

  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存往往是相对完整的,那里保留了相对淳朴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工艺资源十分丰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苗族银饰银质纯正、工艺精湛,但在造型上往往表现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显然受众具有局限性。如果融入现代审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元素,一来受众增加,二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北京三里屯的“源境”非遗再设计生活馆的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张源婧是位苗族姑娘,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专业,她将苗族的银饰重新设计,并且融入了苗绣元素,另外还在图案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经她再设计过的手镯、戒指、蜡染丝巾等很受现代消费者欢迎,与此同时也增加她家乡苗族妇女们的收入,并且传承了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

  据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司长口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哈密刺绣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经过设计、合作社形式和产业化开发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仅2015年哈密刺绣就创收1.2亿元人民幣。据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报道: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带领的绣娘们制作的刺绣作品,是收集整理了上千种哈密民族刺绣图案后,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设计的。2017年,卡德尔·热合曼带领当地绣娘完成了近百万元绣品订单,在让绣娘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2]。

  同样的例子还有“妈妈制造”合作社。人民政协网报道:“‘妈妈制造·火焰计划’致力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学文化及工艺树立归纳,联合设计师共同创造具有与东方符号的公益产品,扶持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农村贫困女性居家就业。通过建立‘妈妈制造’合作社等带动妈妈们就地创业脱贫,进而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3]

  2.2.2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体现在外观包装上,也体现在产品内部结构优化上。如北京“张一元”茶叶的一款包装是与北京某艺术类高校合作进行设计改良的,包装设计大胆,色块明朗,使人眼前一亮。据“北京礼物”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款经过包装设计过的茶叶销量大增,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文创产品多是巧妙借助传统工艺设计出居家实用的衍生品,如德化白瓷具有很强坚韧性,可以做成菜刀、水果刀等;新疆龟兹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可制作成精美别致的书签等。传统的染织艺术,如扎染、蜡染刺绣的设计产品依然受到大众好评。

  2.3注重传统工艺后继人才的培养

  2.3.1传统工艺进教材、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中注入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其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崇洋媚外,而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传统工艺进教材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非遗进校园”通常是以手工课、劳技课形式开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寓教于乐形式中深刻体味传统工艺的韵味,如扎染、绘制风筝、刺绣、景泰蓝掐丝工艺等手工课堂。

  2.3.2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市场上运用传统工艺的产品品质并不是很高,从事相关手艺传承的人的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对市场时尚的敏感度把握不够,作品守旧是常态。职业教育传承模式中,学员接受正规教育,大师职业传承,学员素质更高,教学最能与就业直接关联,作品质量相对更高,更容易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一百多家职业教育学校传承着老北京千年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工艺如燕京八绝、抖空竹,还有传统曲艺像京剧、京西皮影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培计划》的试点院校,以《研培计划》为契机深入开展研创合作,依托苏州优势传统工艺和文创资源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使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学员在民间手工技艺扎蜡染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多项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受到文化部项副部长的高度赞赏。

  2.3.3大师带徒弟的师承模式

  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个个都身怀绝技。作为“人间国宝”,他们是技艺的持有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统工艺门类里,如蜡染技艺、扎染、玉雕、木雕、风筝、脸谱、面塑草编等,我们可以择其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以拜师学艺方式学习相关手工技艺。在日常学艺过程中得师父口传心授,徒弟长时间耳濡目染,习得技艺。这样的师带徒传承模式,徒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承大师技艺精髓。除此之外,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都是较为科学的传承模式。

  2.4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和世世代代、持之以恒的传承精神。它是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艺制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设计制造的完美呈现[4]。《周礼·冬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炼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强调工匠之“巧”。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社会,都在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有些传统工艺的手艺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品质上不够严谨,甚至以假当真,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扎染中的活态体验,名为植物染色,实则采用化学染色。市面上很多景泰蓝文创产品多为现代材料压模而成,非真正铜胎掐丝珐琅;民族刺绣服装常常机器代替手工,为机器刺绣产品。再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画家,他以画山水画著称,前不久被人发现出售给顾客的画作居然是印刷品。诸如此类行为不仅败坏自己的名声,也严重伤害了相关消费群体对此类文化商品的热情。长期以往,百害无一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艺人要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严守行業规矩,遵守商业游戏规则,这样传统工艺行业风气才能变得清风明朗。

  3结语

  机器无心,手工却与心相连。传统工艺大部分都是借助手加以完成,它传达着手的温度,表达了浓浓情意。笔者想到了孟郊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通过亲手缝制衣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传达对儿子的眷恋不舍和担忧,儿子身在异乡看到“身上衣”能够直观感受到深深母爱。若是现代批量化生产的衣服,想来大概不会产生相同程度的共鸣。如果生活中逐渐只剩下纯粹冰冷的机器产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概也会像机器产品一样麻木与冰冷。如果大众能够认识和理解并且消费传统工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相信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EB/OL].(2018-04-26)[2019-01-02].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5/t20180503_831970.html.

  [2]乔文汇.新疆哈密刺绣闪耀锦绣丝路[EB/OL].(2018-08-23)[2019-01-2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8/23/t20180823_30110322.shtml.

  [3]王如娜.“妈妈制造”致力非遗传承[N/OL].人民政协报,2016-09-13[2019-1-23].http://csgy.rmzxb.com.cn/c/2016-09-13/1031512.shtml.

  [4]杨舒涵.“工匠精神”的续写:设计创新铸造传统工艺振兴[J].中国就业,2019(1).

篇五: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一、传统手工艺内涵及外延

  手工艺与装饰艺术是大众日常生活和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与科学技术保持联系,但却独立于技术文明之外。它不是人类物质需求的结果,而是审美需求的结果,并不伴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而随之发生改变。现代科学技术为装饰艺术提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只是装饰艺术的媒介使用和物质条件,却不能改变装饰艺术原有的形态和本质。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机械化的生产慢慢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让许多的传统工艺渐渐走向灭亡。发掘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实用性为主,在阐述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之美的同时,将它与现代装饰结合,用传统的艺术美与现代设计结合,并在不同的装饰设计领域结合传统手工艺,来阐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装饰中的具体运用,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二、中国传统手工艺概述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属于广大民众辛勤创造的手工技艺,人们享用着它带来的实用性,在历史的变迁中代代传承。它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民间艺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手工

  艺,主要指手工作业的方法对原材料施以某种技术手段,使之发生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其结果。手工艺技术从发明到成熟的过程,使人们有目的的创造能够满足生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中国民间的物质文化发展。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类别及价值中共传统手工艺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之中包括画作类、雕塑类和技法类。其中画作类包含:扑灰画、铁画、烙烫画、彩蛋画、羽毛画、麦秸画、炕围画、民间艺人画、寺观壁画、内画、糖画、软木画、彩绘、漆绘等。雕塑类包括;泥塑、面塑、糖塑、蜡塑、雕塑、瓯塑、灰塑、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贝雕、骨雕、角雕、牙雕、蛋雕、根雕、果皮雕、果核雕、煤精雕、瓷刻、微雕等。技法类包括;陶器、瓷器、漆器、料器、玉器、景泰蓝、琉璃、金属工艺、榫槽、吹糖人、木偶、皮影、布艺、蜡染、扎染、夹染、蓝印花布、刺绣、织锦、编织编结、纸艺、纸马、剪纸、风筝、灯彩、扇子、伞、脸谱、面具、饰物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生活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等方面。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活价值体现在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大地位,从古至今,手工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金碧辉煌的殿堂楼宇到简单雅致的亭台栏杆,都有着各式各样的手工艺术,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

  连。手工艺是劳动创造的伟大成果,是一代代传承与改良的结果,它有着不可磨灭的人文光华,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精巧的艺术之美,像汉朝时期的漆器,宋朝时期的瓷器,它们在造型与实用性方面都闪耀着艺术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工艺之美,像唐朝时期的丝绸,民间的剪纸,在制作工艺与装饰性上表现出了中国工艺之美;中国传统手工艺也有着形式之美,像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具,在造型、装饰上都极具形态之美。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及创新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论述:第一是以人为本,一种工艺的产生,它是为人们服务的,人们为了研究它的实用性而去发展它、丰富它、细化它,它强调任何技艺都是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这是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发展极其重要的一点。第二是生活实用价值,所谓的实用价值,指得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它,人们有了许多器具可以满足生活所需。而国外的一些工艺主要是以礼品制作为主,在清朝乾隆时期,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以及外国使者来到中国,他们带来的多数都是一些玩物和礼品,如机器自鸣钟等,由此可见外国当时生产的许多东西,并不完全是以其实用价值为第一位的。

  第三是因材施艺,所谓的因材施艺是指手工艺跟技术和材料的关系。家具制造中处理不同的结构而使用木材的特性、纹理来达到自然独特的效果,砚台制作时巧妙利用石头的巧色,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既顺应材料特性又体现功能的一些小装饰,这些都是因材施艺的例子。中国传统工艺是以材料和技术结合功能的要求来制作人们需要的东西。第四是表里如一,即强调外表和实质相适宜,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造型与实际功能不分不开,它强调在创作时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与装饰的统一,做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在现代的设计中,有许多设计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而且涉及到许多领域。出现最多,应用最广的就是中国文化在装饰上的应用。而中国文化包含了所有的中国元素与中国习俗、技艺、传统等等。它是中国文化有形的代表性总称,是为世界所熟知的中国文化。服装设计是一种修饰人体的设计,在追求实用的基础上,中国元素也是有着极大地魅力,中国风的服饰越来越多的出现在T型舞台上,这些中国风的服装,有的是将传统纹样运用到服装上,比如青花纹、云纹、龙纹等,有的是将传统的服装形式加以变化,比如旗袍、唐装等,还有的是将传统的布料?c现代结合,比如丝、麻、缎等的再设计。家装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最终所有的设计都是以满足房主的要求为

  原则,如果是要追求宁静古朴、简单大气的家装效果,首选的还是传统的中国风装饰。这些中国风的装饰风格主要以木雕、漆器等为主,所运用的一些纹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云纹、回纹等,与其搭配的还有传统的纸艺、布艺等。整体是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轻松氛围。饰品首饰主要以珠宝设计为主,其他还有一些个性定制类。像玉石、金银雕刻类的饰品就是比较偏向传统的精美风格,而编织类的饰品则是质朴沉静,在搭配中总是百看不厌,这就是中国的工艺之美的魅力所在。五、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和展望中国传统手工艺悠远流长,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伟大成就,更是现代装饰的灵魂所在,它代表的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形式,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它是一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还是中国文化底蕴的体现,中国风与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示了美术学的独有特色,装饰艺术随时随地都可以体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性、实用性,让中国传统手工艺再次走入我们的生活。指导老师:刘木森

篇六: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

  作者:赵罡来源:《中华手工》2018年第06期

  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生活,以及进行创造的物质基础。人们在自然界的劳动实践中,获取了竹、木、柳、藤、草、棉、革、漆、土、玉、石、陶、瓷、金、银、铜、铁、锡等成为生活用品的材料。随着造物活动的扩大,人们也创造了与这些材质相适应的雕、镂、刻、削、染、缝、绘、髹、铸、琢、磨等工艺。

  但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山川各异、物产多样,加上历史进程与民族的不同,风俗有别,便产生了与自然材料相匹配的各种加工工艺,创造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及相关的手工产品。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肌体与大脑得到改进,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功能逐渐调整,肢体的协调性得以提高,逐步与自然界相适应。

  而手艺与民生,是一个在数千年里休戚相关的命题。《庄子》中“庖丁解牛”“梓庆为鲸”“佝偻承蜩”等寓言呈现了手工技艺的极致境界,“技进乎道”的艺术黄金定律对中国文艺产生了深远影响。手艺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进步。但现代文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快速进步却摧毁了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环境。

  现在,历史遗存的一切都成了“遗产”。

  如何从手艺与民生的角度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有现实意义。非遗的精髓,在于活的精神,在于技艺背后人的愿望、追求和信仰,在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

  传统生活用品的创造者是普通百姓,他们将生活的情感与向往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身边事物上,并通过技艺得以物化。技艺不存,精神就失去依附,人们会失去与传统同频共振的媒介。保护非遗,重点就是保护好非遗中的古老技艺。

  虽然手工艺的复兴更多是文化上的一种思潮,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的大趋势,但传统手工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工业化对社会文化环境带来的危害。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93]]]18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4567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6.1%,有力拉动了消费增长。同时,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文化、健康、旅游消费增长迅速,其中图书音像、文化办公用品和中西药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品销售额增速均超过50%。具有文化内涵、消费体验因素的手工艺,也逐渐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内容。

  2017年3月,国办发[2017]25号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到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mE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那么,如何运用现代设计“翻译”传统工艺美术材料?如何将文化旅游与活态传承有效链接?如何营造中式生活美学?如何转化手工艺的价值?行业发展思路有哪些突破点?如何提升手工艺从业者的文化自信?如何帮助传承人系统地增强学识涵养?手工艺如何在生活与市场中相互融合……

  这些,也是近几年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在全国推动各种类型传承人对话活动中的重要主题,也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2015年开始推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要去解决的问题。

  孙建兴,第四批國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陶瓷艺术创作40余年,先后恢复了多项建盏烧制技艺,以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建盏传统烧制技艺的守护者,是手艺人中的典型代表。

  建盏是手工技艺,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是为茶而诞生的一个窑口。因为宋徽宗的喜爱,在当时就被视为国宝,但烧制技艺流失得太久。40年前,响应国家号召,孙建兴与同仁参与建窑建盏文化的研究,几乎是从零开始。

  “做建窑建盏这一件事做了半辈子,在研发过程中虽然很艰难,但是很快乐。早期国家相关部门也会进行扶持,但是一年以后支持没有了,就没有人做了。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认为这项手工艺是不得了的。但是当时市场并不接受,做了亏本,没有人愿意做。”

  经岳父栗金旺、孙建兴和栗云及孙莉一家三代人30多年的努力,他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分析了数千片建盏残片的烧成规律,经过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试制出免毫、油滴、曜变等系列建盏,使基本失传的“建窑建盏”系列技艺复原。之后又陆续研发出曜变、异毫、毫变、玳瑁、柿红釉等30种系列“建盏”制品。这些产品,无论胎釉、造型、花纹,都可与古建盏相媲美。孙建兴谦虚地说:“我只是做建窑建盏的工匠。”

  如今,建窑建盏的制作从开始的1家,在近几年呈爆发式增长,到现在约有3000家以上相关企业。建盏,已经成为福建省重要的文化产品。在南平建阳,很多当年外出做钢铁、木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生意的老板,外出务工的村民,都重新回到建窑建盏的生产中来,更形成了建盏销售一条街和具有特色的周末建盏交易市场。虽然目前市场良莠不齐,建盏品质有差异,价格从10元到1万元均有,但也反映出建盏市场繁荣的状态。价格分明,也是市场细分的一种表现。

  孙建兴说:“建窑建盏重新振兴的过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弘扬传承、保护手工技艺,给从事建盏烧制技艺的手艺人带来了春天。但市场上有很多是用机器制造的产品,并不能对手工技艺的传承起到保护作用。”

  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这些传下来的东西之所以传下来,就因为它们能满足当前人们的生活需要。既然能满足当前人的生活需要,它们也就是当前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就还是活着。这也等于说一个器物一种行为方式,之所以成为今日文化中的传统,是在它还发生‘功能’,即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建窑建盏的再度繁荣过程便体现了这一点。

篇七: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对于民族传统工艺价值和发展的思考

  发布:2007-5-1810:28|作者:韦贻春|来源:本站原创|查看:306次

  [摘要]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在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沦于濒危状态,有的已经湮没失传。当前应对民族传统工艺作一番价值思考,从而知道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价值;发展

  在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大典中,民间传统工艺可算独树一帜,它包含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历史。透过传统工艺的操作,不仅映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演绎过程,更反映出在今天现代化的文化变迁中一个令人忧虑的事情:现代化工业的冲击和观念的变化我们感到传统正离我们而去,延续了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正在慢慢消失。民间传统工艺已久被忽略,日益式微。但是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另类宝藏,是千百年来民族传承文化极具特色的部分。因此,对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工艺进行一番价值深思和发展的思考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传统工艺的现状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正在迅

  速消失,这些宝贵的民族科技文化既是传统科技文化的活化石,又是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基础,而且是发展极具特色的区域科技文化的基因,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越是现代化,越是要强调多元化。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由于观念和体制的原因,传统工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文化部不管,科委不管,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管一点,只是很少的一点。长期没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归属,导致传统工艺的生态环境较诸野生动物和中草药资源更为严峻,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传统工艺沦于濒危状态,有的已经湮没失传。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中,传统工艺存在以下三种的情况:1、被历史淘汰,自然消失。如:号称三大锦之一的宋锦,从南宋起就盛行于江

  南地区。

  它的纹样华丽、质地坚韧、挺括,用来装裱书画和制作高级服饰,深受民众喜爱。可如今传统的手工制作的宋锦行业已不复存在,机具、纹样资料散失严重。民间虽有仿造的所谓“宋锦”,却都是机织制品,其经密度和纹样都已走样。2、技艺精湛并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日渐衰微。如:广州刺绣、广州彩瓷、

  蚀花玻璃等等。以前,它们曾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化和需求,被新颖、实用的现代物品所取代,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地方传统工艺品如果不另寻出路,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3、需求的减少和市场的缩小。由于传统工艺的产品大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即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生活需求。当能满足同样需求的更加方便、实用、价廉、物美的工业产品出现,并通过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网络涌入广大民族地区的时候,对人们日常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传统工艺产品原本所拥有的市场被挤占,被新的东西所替代。现代的交通工具代替了以前的人背马驮,现代的服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的民族服装。这种情况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仅商品极大的丰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工艺所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受到了极大的动摇,衰退之势不可逆转。

  二、民族传统工艺的价值民族传统工艺不仅具有科技价值、人文价值,它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文化

  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等。1、科技价值。传统的民间工艺不是粗鄙的代名词,我们强调“手工”也并不表明这些工艺中没有科技的成分。以云南勐海县曼兴寨傣族中年男子岩拉用土法熬制樟脑为例,在砍伐樟树枝剥其叶子后,蒸煮时一般只装半桶樟树叶子,并在木桶上放置一铁锅,使其密封不让水汽溢漏,加水煮时待有水蒸汽后,给锅上加冷水;10分钟后锅内再换冷水,当锅内水再次微温时即换冷水,1分钟后,取下此锅,用竹片仔细将锅底的白色片状晶体刮下,即获得樟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岩拉已经运用了冷却、析晶等化学方法获取樟脑。

  另外,在傣族的土法造纸中,蒸煮构树皮时加入含碱性的灶灰,致使生产出的构皮纸吸水性、吸油性极强,纸质柔软均细,洁白晶莹。而鹤庆龙珠白族竹纸的制作过程中,亦把竹捆和石灰一起放入木制的蒸煮锅中煮,使其碱化,然后在

  二次浸泡中保持锅中温度略高于常温(约40度)使其自然发酵,半个月后即可取出。

  所以,在民间传统工艺里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方法,不仅折射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在今天,给予了现代人以科学的启示和借鉴,其科技价值是巨大的。2、人文价值。传统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中的另类宝藏。民间工艺不仅丰富了民族生活,便利了民族生活,它更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民间工艺是艺术与生产相统一,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产品,它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既是艺术作品,又是商品。它产生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民间工艺,技艺之精湛,品类之繁多,令人赞叹不已。如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头饰、蜡染、大江南北的兰印花布、劳动工具,以及节庆、礼仪时的纪念品等等。这些工艺品无不流露出淳厚、率直、诚实、乐观的感情,表现出鲜明、艳丽、圆满、夸张的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3、历史价值。民间传统工艺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它是和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着物质生产技能前进的步履。民间传统工艺品正像原始艺术一样,始终在美化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它可供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风俗和文化特征,它又是研究一个民族物质、精神文明和造型艺术的重要依据。4、文化艺术价值。中国民间手工艺本身包含着一种深度文化艺术思想,作为民生的基本经济手段,曾是民众“衣食住行用”的顺理,这种生生不息的技术传递,在日常生活中聚集着从生存到生活的韧性理念。因此,手工艺的存在方式伴随着自身环境的成长,与区域性的文化形态息息相关,它们也就不仅仅是一件件个案,而带有普遍性。5、经济价值。随着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开始对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经营主体有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和小作坊、个体生产者等。虽然经营主体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传统工艺文化的开发都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注重其经济价值,获取商业利益。以此为目的,在开发中,首先是选择性开发,并且主要是以经济价值为标准进行选择。在现代社会中,有经济价值的往往也是富于民族特色,特别是艺术特色浓郁的传统工艺。如凉山彝族漆艺、苗族服饰、藏族面具、唐卡等传统工艺文化,既有一定经济价值,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民族传统工艺的保护民族传统工艺具有科技、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等诸多价值,因此对其进

  行保护是时下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民族传统工艺已久被忽略,日益式微,因此其保护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其艰难首先在于观念上,其次在于保护方法上。

  1、保护观念的转变生产工艺中的落后为先进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对这一现实的直观反映,人们忽略传统工艺的历史价值,把它看作被淘汰的旧物而不予重视。此外,中国历史上轻视技艺实践已久为成见。自从“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哲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中国古代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奉经学礼教为唯一正果的倾向形成主流,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技艺实践被斥为末流,甚至称之“奇技淫巧”而倍遭鄙薄。这种历史成见波及至今,与现传统工艺为自然淘汰物的习惯观念恰相拍合,更促成对传统工艺的轻视。在学术界,传统工艺研究也没有被放到应有的位置。长时间来,传统工艺研究被笼统看作是科技史研究。实际上,二者是关系密切却各自独立的学科。科技史研究注重的是古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过程,包括其成果及相关的间题,终结体现是理论研究与总结。从方法范畴与学科规范看,属于史学研究。而传统工艺实质是古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传统工艺研究就不能局限于古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总结,而更需注重科技理论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过程,以及由此在历史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因此,从方法范畴与学科规范看,基本属于工艺学范畴。对传统工艺研究学科归属上的混淆,首先导源于认识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其次也反映出传统工艺研究的薄弱与空缺。对传统工艺的忽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已经形成一种普遍的习惯性观念。习惯性观念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惰性。因此,保护传统工艺,必须进行大量宣传,深刻揭示传统工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现实的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还其作为重要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与学术地位。转变忽视传统工艺的习惯性观念,还需明确保护传统工艺的目的。传统工艺在社会生产中为现代科技所取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保护传统工艺,当然不是愚蠢到要去阻止社会生产的进步,而是从尊重历史的态度出发,保护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使祖先艰辛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保其真实面貌,存其历史地位。即是说,传统工艺保护归结而言,是文化与学术意义的保护。2、动态的保护方法

  传统工艺的基本体现既是动态的操作过程,其保护重点亦应是动态的操作,而且是在其社会存在已自然消亡的背景下实行保护。这就使传统工艺保护只能通过特殊方式加以实施。

  这种特殊方式首先是对人的保护。工艺需通过人的操作才得以实现,掌握某项技艺的工匠失传,即意味着该项传统工艺的消亡。随着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传统工艺若干门类生产势必失掉存在的意义,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工匠保持其技艺,并且能世代相传,后继有人,就成为传统工艺保护的难点与关键所在。

  传统工艺保护的特殊方式,还在于需设立集中、稳定的保护场所。传统工艺生产在社会需求中的自然淘汰,使该项工艺保持者的生产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也就使多数项目在原生产地实行保护成为不可能,必须把这些工匠集中起来,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才能使生产得以继续。而且,为提供参观与研究需要,也须设立这样一种集中的场所。根据我们国家文物保护的实情与经验,最好建立传统工艺博物馆或类似博物馆的文化苑。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机构,具有整套文物资料收藏保护的制度与措施。同时,又是广大群众所熟悉与尊重的文化娱乐场所,能提供给观众高品味的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只有专门化的博物馆才能承担起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宣传的职能。

  四、民族传统工艺开发措施的建议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工艺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工

  艺的衰退、变异是难以避免的。对有价值的传统工艺进行发展性开发已十分紧迫。1、保护性利用措施保护性利用是获取商业利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在各国的

  文化保护政策里,也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保护性利用的问题。事实上,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行适度的开发,是能让一部分传统工艺文化得到持续传承的最好方式。

  有一些濒危的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并非没有价值,而是在当地狭小的区域内已很少人需要,但如果扩大销售范围,从全国甚至国际的大范围看,即使只有很少的、特殊的人群购买,也足以维持少量艺人的生产,使这种工艺得以延续。因此,扩大有价值的、特的传统工艺品的销售范围,是对这种工艺的有效保护方式。而且有必要在北京或其它个别大城市,建立一两家中国民族民间濒危传统工艺品展销馆,让这类的民族传统工艺品在馆内展销。当然,进入馆内的必须是确实需要保护的、濒危的同时又是有少数人需要的工艺品。并且每一件工艺品都是由这种工

  艺文化中所认定的、技艺最好的需要保护的艺人用地道的原料,让国内外的购买者、旅游者相信,只有在这个展销馆才能买到即独特又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当然展销馆的经营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护和宣传传统工艺文化。

  2、旅游业带动传统工艺的发展开发人文景观是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发展热潮。人文景观的开发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发利用文物古迹。二是修建现代名胜。三是复原、再现民族民俗风情。北京民族文苑堪称集大成之作。贵州在红枫湖修建苗族吊脚楼、侗族花桥与鼓楼,并引进民族歌舞与礼俗表演,也是成功的尝试。开发人文景观得以成功的因素,除了必备的娱乐性外,主要在于它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使游客产生兴趣,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传统工艺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还赋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种类繁多,传统工艺资源丰富,一旦开发,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还会促进传统工艺本身的保护。目前国内尚无任何省区将传统工艺引入旅游开发,如果利用传统工艺的优势,抓住时机,建起传统工艺旅游景点,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又可达到保护传统工艺的长远目的。我们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子,继续做好保存和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工作,并以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传统民间工艺在转化为现实价值的同时,又有效地进行保护和继承,让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为现代社会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1]梁太鹤1传统工艺研究与传统工艺博物馆[J]1中国博物馆,1995,(4)1[2]杨松海.理性的火花———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间科技工艺(个案)调查[J].民族工作,1999(4).[3]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1[4]陈亚峰.试论民间工艺的科学涵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2期[5]梁太鹤.贵州传统工艺与旅游开发.贵州民族研究(季刊),第四期(总第六十四期),1995.[6]张建世,杨正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篇八: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目录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11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实用功能和实际意义12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再创造性13振兴传统工艺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的方式21体验式的活态传承22结合精准扶贫融入现代审美设计23注重传统工艺后继人才的培养24培育弘扬工匠精神正文摘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及方式

  作者:白永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4期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产极为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与大机器生产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另一面是传统工艺的发展面临着尴尬境地——传统工艺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濒临失传。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精神载体的传统工艺,更有必要重新焕发生机。文章阐述了振兴传统工艺的三点意义和四种方式,希望为当下振兴传统工艺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活态传承;工匠精神

  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其中蕴含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火药、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剪纸、年画到木版水印,从青瓷、紫砂到景泰蓝,从徽墨、宣纸到歙砚等,这些传统工艺在我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市场经济繁荣,传统工艺的存续状态却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此,2017年3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振兴计划》),这一自上而下式的加强传统工艺传承和弘扬的计划对于振兴传统工艺来说似干涸土地中的一泓清水。那么,振兴传统工艺在当今工业化、信息化乃至人工智能化时代到底还有必要和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進作用得到明显提升的总目标[1]。目前执行和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就是以《振兴计划》中的传统工艺作为培训计划实施重点。这一举措对于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技艺水平和现代化审美下的整体工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振兴传统工艺的意义

  1.1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仍具有实用功能和实际意义

  1.1.1实用功能

  传统工艺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云南白族扎染技艺、茅台酒造技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州宣纸与徽墨制作技艺、山西陈醋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制扇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制作技艺等,与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不仅在古代,就是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传统技艺也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用。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品质并不亚于同类的工业化产品,如云南白族扎染植物染色技艺,采用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较现代的化学染色相比,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对身体有好处,其中所使用的蓝草——板蓝根,就具有消炎败火的功效。

  1.1.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精神支撑,需要现代精神的构建。审美的回归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们习惯了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商品,制作精良、工艺考究的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受到追求品位和个性的现代人青睐。如内联升鞋,鞋子手工制作、工艺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穿着舒适,市场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手艺得以传承的同时,也使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得到相应回报,北京周边的农村妇女增加了收入,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再如景泰蓝,以北京市东城区珐琅厂为例,从事景泰蓝制作工作的职工有一部分为残疾人,带动了就业,缓解了社会问题,也使景泰蓝工艺得到有效传承。这些也是振兴传统工艺的应有之义。

  1.2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和再创造性

  1.2.1审美性

  传统工艺具有较强的审美性。剪纸是最能体现我国民间审美情趣的民间装饰艺术。它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人物、建筑、花鸟植物等表达吉祥祝福,以窗花、门筏、墙花为载体,表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木版年画也是如此,在过去没有大众传媒的年代,杨柳青木版年画采用了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鲜明活泼,题材独特。周汝昌先生曾赞美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百景,都在新年壁上逢。”除了民间平面装饰艺术,民间工艺品如面塑、泥人张、惠山泥塑、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等也都流露出活泼生动的生活气息。工艺美术类传统工艺如安徽歙砚、广州肇庆端砚、三穗竹编、安吉竹编、苏绣、苗绣、云南扎染、丹寨蜡染等,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审美意义上也尤为突出。

  1.2.2再创造性

  在当下“万众创新”的历史时期,工艺产品必须要有所创新,紧跟时代审美,融入新鲜活泼的现代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广大艺术消费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老一套”“土气”。创新如果结合传统元素便会充满人文内涵,即“有源之水,有根之木”。如《功夫熊猫》中运用了中国人文元素;在“例外”工作室中不难看到一些高级服装定制和箱包及相关饰品已运用了苏绣、苗绣、马尾绣、缂丝等传统手工艺,拥有时尚外观的同时也不失传统,使人耳目一新;2015年爱马仕推出的一款丝巾将古老的中国剪纸文化——陕北剪纸中“抓髻娃娃”元素作为图案设计的元素;迪奥(Dior)之前推出的5枚独一无二的腕表也是从折纸工艺中汲取灵感,将折纸的表现形式运用在系列腕表中,受到全球粉丝的追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1.3振兴传统工艺可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语“器以载道”,可理解为器物可承载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符号等。传统工艺除了强调一定的实用功能之外,还要让人们感到一种审美愉悦。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起“物质性”更侧重于它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性”,如“天人合一”“孝道”“与人为善”以及文人雅趣,甚至宗教信仰等内容。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器型精致,造型典雅,色泽以浅白色为主,手工刻花,具有浅浮雕的美感,表现了宋代含蓄、婉约的文人意趣与审美修养。周代青铜器皿上的饕餮纹、蟠螭纹等起到沟通人神的作用,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丹寨蜡染为例,蜡染见诸于苗族服饰和居家用品。苗族妇女手工画蜡描绘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以及上古时期的一些动植物。苗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图案就直观地再现了苗族人的情感与价值观,诉说着古老的苗族历史。可见,传承和振兴传统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振兴传统工艺的方式

  2.1体验式的活态传承

  传统工艺从历史上来看通常是走市场的。从市场的角度来说,传统工艺产品在现代社会中并没有像标准化机器生产的产品那样受欢迎,其原因可能有价格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传统工艺中乡土材料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是采用体验式的活态传承模式效果则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商场里精美的陶瓷,我们可能更多只是欣赏而不是消费,而一些陶瓷体验馆却是人满为患。人们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手工的魅力,体验到自己做出一件作品的成就感,即使自己做的作品不美观,也依然会感觉良好。同样,在扎染艺术体验中,人们往往充满着期待去捆、扎和缝扎染半成品,在染色完成后打开作品时内心常充满惊叹、激动和喜悦。然而,面对橱窗里同样的商品,我们很有可能会无动于衷。这便是体验式传承的魅力,因为作品独一无二,更因为它带着自己手工的温度。一言以蔽之:体验优于产品本身。

  不仅是陶艺、扎染,诸如蜡染、景泰蓝、京剧脸谱、皮影雕刻、关中马勺脸谱、剪纸、木版年画、鲜花造纸、木雕、面塑等都可以采用体验式传承模式。《研培计划》的重心也是着力于非遗传承人群活态传承能力的培养,注重以活态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相关人群“拓眼界”“强能力”“增学养”,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对于体验式非遗传承方式,“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或许是最好的示范。

  2.2结合精准扶贫,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2.2.1工艺设计与非遗扶贫

  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存往往是相对完整的,那里保留了相对淳朴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工艺资源十分丰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苗族银饰银质纯正、工艺精湛,但在造型上往往表现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显然受众具有局限性。如果融入现代审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元素,一来受众增加,二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北京三里屯的“源境”非遗再设计生活馆的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张源婧是位苗族姑娘,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首饰专业,她将苗族的银饰重新设计,并且融入了苗绣元素,另外还在图案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经她再设计过的手镯、戒指、蜡染丝巾等很受现代消费者欢迎,与此同时也增加她家乡苗族妇女们的收入,并且传承了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

  据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司长口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哈密刺绣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经过设计、合作社形式和产业化开发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仅2015年哈密刺绣就创收1.2亿元人民幣。据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报道:哈密市库木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卡德尔·热合曼带领的绣娘们制作的刺绣作品,是收集整理了上千种哈密民族刺绣图案后,再融入现代文化元素设计的。2017年,卡德尔·热合曼带领当地绣娘完成了近百万元绣品订单,在让绣娘增收致富的同时,对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进行了有效保护和传承[2]。

  同样的例子还有“妈妈制造”合作社。人民政协网报道:“‘妈妈制造·火焰计划’致力于保护传承非遗文化,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学文化及工艺树立归纳,联合设计师共同创造具有与东方符号的公益产品,扶持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农村贫困女性居家就业。通过建立‘妈妈制造’合作社等带动妈妈们就地创业脱贫,进而缓解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3]

  2.2.2传统工艺融入现代审美设计

  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体现在外观包装上,也体现在产品内部结构优化上。如北京“张一元”茶叶的一款包装是与北京某艺术类高校合作进行设计改良的,包装设计大胆,色块明朗,使人眼前一亮。据“北京礼物”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这款经过包装设计过的茶叶销量大增,受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文创产品多是巧妙借助传统工艺设计出居家实用的衍生品,如德化白瓷具有很强坚韧性,可以做成菜刀、水果刀等;新疆龟兹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可制作成精美别致的书签等。传统的染织艺术,如扎染、蜡染刺绣的设计产品依然受到大众好评。

  2.3注重传统工艺后继人才的培养

  2.3.1传统工艺进教材、进课堂

  众所周知,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育中注入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其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崇洋媚外,而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传统工艺进教材可以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进而产生兴趣。“非遗进校园”通常是以手工课、劳技课形式开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寓教于乐形式中深刻体味传统工艺的韵味,如扎染、绘制风筝、刺绣、景泰蓝掐丝工艺等手工课堂。

  2.3.2走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市场上运用传统工艺的产品品质并不是很高,从事相关手艺传承的人的素质较低,老龄化严重,对市场时尚的敏感度把握不够,作品守旧是常态。职业教育传承模式中,学员接受正规教育,大师职业传承,学员素质更高,教学最能与就业直接关联,作品质量相对更高,更容易迎合市场需求。北京一百多家职业教育学校传承着老北京千年的传统文化,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工艺如燕京八绝、抖空竹,还有传统曲艺像京剧、京西皮影等。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培计划》的试点院校,以《研培计划》为契机深入开展研创合作,依托苏州优势传统工艺和文创资源培养学员创新能力,使传统工艺品走向市场。学员在民间手工技艺扎蜡染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多项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用品,受到文化部项副部长的高度赞赏。

  2.3.3大师带徒弟的师承模式

  我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定的非遗传承人个个都身怀绝技。作为“人间国宝”,他们是技艺的持有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在传统工艺门类里,如蜡染技艺、扎染、玉雕、木雕、风筝、脸谱、面塑草编等,我们可以择其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门类,以拜师学艺方式学习相关手工技艺。在日常学艺过程中得师父口传心授,徒弟长时间耳濡目染,习得技艺。这样的师带徒传承模式,徒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承大师技艺精髓。除此之外,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非遗传习所都是较为科学的传承模式。

  2.4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和世世代代、持之以恒的传承精神。它是优良制造的灵魂所在,有助于工艺制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设计制造的完美呈现[4]。《周礼·冬官·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炼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强调工匠之“巧”。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工匠精神”和“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社会,都在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然而有些传统工艺的手艺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品质上不够严谨,甚至以假当真,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扎染中的活态体验,名为植物染色,实则采用化学染色。市面上很多景泰蓝文创产品多为现代材料压模而成,非真正铜胎掐丝珐琅;民族刺绣服装常常机器代替手工,为机器刺绣产品。再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画家,他以画山水画著称,前不久被人发现出售给顾客的画作居然是印刷品。诸如此类行为不仅败坏自己的名声,也严重伤害了相关消费群体对此类文化商品的热情。长期以往,百害无一利。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艺人要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严守行業规矩,遵守商业游戏规则,这样传统工艺行业风气才能变得清风明朗。

  3结语

  机器无心,手工却与心相连。传统工艺大部分都是借助手加以完成,它传达着手的温度,表达了浓浓情意。笔者想到了孟郊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通过亲手缝制衣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传达对儿子的眷恋不舍和担忧,儿子身在异乡看到“身上衣”能够直观感受到深深母爱。若是现代批量化生产的衣服,想来大概不会产生相同程度的共鸣。如果生活中逐渐只剩下纯粹冰冷的机器产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概也会像机器产品一样麻木与冰冷。如果大众能够认识和理解并且消费传统工艺,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相信我们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的通知[EB/OL].(2018-04-26)[2019-01-02].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5/t20180503_831970.html.

  [2]乔文汇.新疆哈密刺绣闪耀锦绣丝路[EB/OL].(2018-08-23)[2019-01-2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808/23/t20180823_30110322.shtml.

  [3]王如娜.“妈妈制造”致力非遗传承[N/OL].人民政协报,2016-09-13[2019-1-23].http://csgy.rmzxb.com.cn/c/2016-09-13/1031512.shtml.

  [4]杨舒涵.“工匠精神”的续写:设计创新铸造传统工艺振兴[J].中国就业,2019(1).

篇九: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试论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创新

  0概述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大变革和转型的历史时期,创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传统手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传统技艺与先进技术、设计理念结合,是实现民族传统手工艺有效保护和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工具工艺、借鉴先进国家传统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对传统优秀文化继承的基础上,适应现代使用和审美需求,准确定位、大胆创新,创造具有历史气息和现代内容的作品,这是今后传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1传统手工业的传承与创新以传统银制手工业的发展为例,其主要面临的问题:第一,传统与现代断层,缺乏具备现代审美知识、掌握现代工具工艺的专业人才,产品造型、纹饰等差异化低,千篇一律,缺乏创新;第二,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过去主要依靠旅游带动消费的经营模式制约了发展的活力和多样性,应探索新的管理、消费模式;第三,品牌建设与保护意识淡薄,忽视文化内涵培养,缺乏长期发展战略,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陷入瓶颈。目前,人们为促进传统银制手工业的发展进行了大量不懈的努力。当前,旅游市场、超市中充斥着大量属于机器制作的“机制品”,这类商品虽然受到普通游客和市民的喜爱,但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手工艺的范畴,是工业和流水作业的产物。同时,如寸发标等工艺大师制作的银器受到了艺

  术品市场的欢迎和追逐,供不应求,价格高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手工艺品价值的应用和艺术属性,均具有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广阔的市场。

  以云南新华村为例,当地银器手工制作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工匠独自或结伴敲打银器。受自身文化水平制约,工匠们大多局限于一种或几种造型的制作中;工艺和制作技艺也主要通过手手相传进行传承,工匠们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银器制作受市场需求影响,跟风、模仿成为普遍现象,个性化、创新性不足制约了当地银制手工业的健康发展。银制壶具历史悠久、使用广泛、造型多样、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大家的喜爱。与日韩等国相比,我们的银壶造型古朴有余而精致不足。研究发现,一些尺寸、比例、颜色、纹饰等的细小不同會使银壶呈现不同的观感,成为评价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主要内容、区别普通工匠和工艺大师的标尺之一。这些细小的差别是工匠自身文化背景、工艺水平的直接体现,往往成为其专业发展的鸿沟难以逾越,也是传统银器手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手工艺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投入。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战略方针,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高校逐步加大了艺术学、社会学等专业开展传统文化、传统手工业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校相继在新华村设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一些老师也走进新华村跟工匠们进行面对面的学习和交流。寸发标等工艺大师也纷纷走进大学课堂,开展银器制作的讲座和演示活动。这些互动促进了传统手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银匠们的专业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器制作的创新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这种双向交流是有益的,但是亟待深化,也急需社会其他

  力量和资金进入,形成多向、多层次、长期稳定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协调发展,互助共赢。

  创新离不开传统的积淀,传统银制手工艺内涵的传承是现代创新的基础和依靠。手工艺开始只是为自己制作器物,人类为了生活,为了使生活便利,需要制作器物。开始是自给自足的供给而制作,在文明发达的地方就逐渐有了满足自己需求和嗜好的人群,制作器物变成了职业。满足不同阶层和审美的需求,在清代皇家匠人没有任何顾虑,把全部精力和技艺尽情展示给主人,集豪奢、华丽等所有的美于器物一身,成为典型的贵族工艺,并且工匠可以得到嘉奖与官位,从而技艺也可以家族传承。但面对现代社会,家族传承的方式导致很多行业无法生存,不得不把最近的盈利作为首要制作任务。这也导致不能在工艺上多一些时间来琢磨和沉淀。银器的制作本就是贵族工艺,然而在当下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可以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银的价钱本身相对其他贵金属并不是高不可攀,普通人家即可购入一件银器,但购置的观念是银摔地上还是银的概念去买,而非工艺品去购置,这就造成量的需求加大,而工艺的美却只是表面拼凑堆积,并没有深入挖掘银这种材质的美感和使用的价值,更没能提高购买人的审美水平。皇家的匠人追求的和目前大量的需求之间形成了对传统工艺的极大反差,追求的改变造成匠心匠艺的改变。因此,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理念、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融合。瑞典银器具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作品风靡世界,享誉全球,堪称楷模。研究发现,瑞典银器执着创新、关注人性、重视功能与简约造型、崇尚返璞归真、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是通过长期不断汲取前人成果、把握时代潮流,连续进行民族间、文化间的交流形成的。其艺术和技

  术的不断创新、进步有助于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业创新发展道路。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已成为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国家部委、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源的投入,从而为“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重心是文化特色与产业特色建设,这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目标。借助特色小镇战略规划的实施,可以极大地促进传统手工艺产业软硬件条件的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文化是小镇之魂,文化的深层发展是增强小镇凝聚力、创新力、向心力的关键。因此,传统文化与特色产业结合是小镇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同时,具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以及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有别于大城市喧闹纷扰的环境,特色小镇的区域优势有利于专业精神、工匠气质的培养和塑造。

  依托当前“特色小镇”发展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传统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动力,传统手工业的创新发展赋予“特色小镇”建设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研究表明,传统手工业发展与“特色小镇”文化、经济建设结合,将传统手工业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塑造成为小镇的文化、精神支柱,将传统手工业作为“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培养是实现二者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延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解决当前部分人价值观混乱、提高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持续前行,农村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一切都不只是物质建设,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就是传统文化的建设,在器物中的文化沉淀,绝不是一朝一夕,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而是从各个行业在技术纯熟时,在产品中渗透的点滴的体会和文化思想的运用与思考。例如,金属装饰技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把凝重的青铜器装点的绚丽多彩的手法,如“包金术”“错金银”“镶嵌术”等,使青铜器艺术在商周时期的狰狞风格有了焕然一新的效果。目前,日本银壶的手工制作使蕴含的文化和价值最高,也被公认是最为考究的,其价值是我国银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在于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不同,非常重视模仿。传授与学习和掌握某种知识方面似乎西方人用头脑,而东方人的传统方法用的是身体,就是模仿。学艺自古有家族传承之说,就是言传身教,师傅并不能说出具体的方法和理论,一般都强调用心。直到把师傅的技艺模仿到手,并不断重复自己,以至纯熟,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有所突破和创造,即可成为有名的工匠,进而再传授给徒弟。工艺产品的制作可以分工合作,一个工匠长期制作某个部分或某个程序就会做得精细,而且需要执着和几代相传的传统的延续。日本的银壶制作基本都是家族传承,其传承过程中受到了西方的观念和技术的影响,并产生了自己的审美追求,有了独特的简静之美。然而日本的技艺来源于中国,可以说徐福诈骗秦始皇,借用秦始皇为寻不老药的使命,携带男女、百工、五谷等东渡,摆脱秦时政策的残暴与苛刻,去一个遥远的地方过太平日子。徐福带出的百工应该就是当时世

  界先进的技藝,并且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始祖,至今日本的器玩结构精巧,在银器制品上的水平远远高于国内各家,不仅体现在工艺上更体现在设计上和意境上。

  2建议与结论第一,创新、可持续发展是传统手工业传承的必然选择。第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专业院校的支持,加深、加大专业院校与传统手工业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手工业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第三,“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供给,有利于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和创新。第四,传统手工业作为“特色小镇”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可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思考当今时代赋予怎样传统手艺新生命新价值 手艺 赋予 思考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