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14篇

时间:2022-11-18 20:18: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14篇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心理安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一份全国22个省市对4~16岁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14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14篇

篇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心理安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目前,一份全国22个省市对4~16岁儿童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32%~16%之间,也有不同角度的研究结果指出,儿童有或轻或重心理障碍的人数在30%~50%之间。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儿童心理安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儿童一生开展的大问题。一、小学生心理常见问题

  小学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开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其实从小学时期就已滋生。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问题。(1)学习困难学习困难又叫学习障碍或学习失能,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出现重大困难,以致无法完成同龄人能够完成的任务。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困难不是由智力缺陷或缺乏教育时机所致,而是由于大脑无法自我约束,大脑功能方面的缺陷造成的。(2)厌学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小学生的厌学病症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或家长的学习要求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发生旷课、缀学现象。2.行为问题。(1)多动症

  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的,以注意松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并且影响学习成绩和班级纪律,所以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普遍关注。

  (2)品行障碍品行障碍是指个体反复出现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在小学生当中比拟常见的有欺负和说谎等行为。传统上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的品行问题归结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待和处理品行问题更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两者许多方面能产生互补的作用。(3)攻击性强很多学生会在被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这说明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有这种趋向的学生容易出现品行障碍。3.情绪问题。(1)焦虑分数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因为已能体验或预计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使担忧更为明显。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2)冷漠、孤僻很多人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都会感同身受,而很多学生那么不会流眼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感情反响的刺激表现为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的情感体验和表情。

  还有很多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不能感到快乐,其中的一局部学生还会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的学生存在孤僻的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安康心理的形成。

  二、基于现状,学校、家庭应采取的对策1.全面开展心理安康教育的实践。根据以上调查,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详细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开设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以团体教育即班级授课为主,而且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同时也要辅以个别教学,因为有个别同学也许有很多特殊的实际问题,那就可以通过谈心、行为指导、强化等手段到达培养目的。2.在开展心理安康教育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安康。在对小学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安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教师的压力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对教师进展适当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释放内心的苦闷,防止躯体压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高血压、严重心理疲劳。3.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有人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这就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篇二: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六)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七)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八)依赖心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篇三: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安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安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历和独特的理解、做法。所以我讲的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教师给予指正。

  小学生身上存在着*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安康成长。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开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安康成长和开展,它既然有形成开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安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安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安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

  .

  z

  -

  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疑心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教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教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似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教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屡次,经常疑心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认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的小容同学,她承受能力比拟差,根底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的"小助

  .

  z

  -

  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教师的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场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场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慢慢地她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响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的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的冷眼还击。甚至是教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的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说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的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和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的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一〕小学心理安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必须

  .

  z

  -

  遵循"面向全体、宽容、、持续〞的原则: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

  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安康教育就难以进展。

  心理安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安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安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局部,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二〕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干净的校园环境,到达有德的气氛、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根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方案、有目的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活泼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安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

  .

  z

  -

  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篇四: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安全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部分儿童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

  (五)意志障碍

  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心理安全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2、学校心理安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安全教育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安全教育主要建议如下:要倾听孩子说话。宽容与约束都重要。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三)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篇五: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举措心理健康是指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欢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环境具有高效、欢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坚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让我为你的心灵插上一双放飞的翅膀.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无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我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好,觉得自我才是的.

  (5)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梦想,期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局部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异常是自我表现好却得不到教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6)自卑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我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我的本领过低评价,心理承受本领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⑺孤独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我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我,不接纳自我.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2.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身心成长的失衡: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缺乏,熟悉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开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无视品德开展、人格教育、实践本领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测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开展、交往本领、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标准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我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本领上下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教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构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不一样地区的开展很不平衡,异常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资料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构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构成的原因之一.

  3.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预防举措

  学习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休息是消除疲惫的重要举措.睡眠不但能够消除疲劳,恢复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并且也是保证儿童正常发育异常是神经精神发育的必要条件.注意营养问题.经过增加营养来改善大脑的活动机能,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证实,蛋类、鱼类、奶类、豆类、瘦肉、小米、玉米、花生、黑芝麻、核桃、金针菜、枣类、杏仁、栗子、松子、葵花子、海藻等食物中,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健脑益智的优良食品.呼吸练习减轻脑力疲劳.下头就介绍一种丹田呼吸法.吸气时双手〔可握空拳〕沿胸部向上,同时用鼻徐徐吸气,充分扩展胸腔.呼气时徐徐将气呼出的同时,力入心窝,双手静静下落至心窝位置,力入于下腹丹田.缓气,每深长呼气后,再转入下一次的呼气,此时应进行三次简便呼吸,用以放松和调整全身.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要有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相待,关心他人这些良好的交往品质也是不可防止的.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4.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构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可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进取的成效.在实践中,不妨试试采取以下方法:

  消除逆反心理一一沟通与交流:我们首先培养自我的社会适应本领,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我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人才;其次是从进取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教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正确熟悉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我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篇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课下,与同事们在一起交流,发现现在的问题孩子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教师、学校对孩子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才导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所以,现在我们应针对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协助青少年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一、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缺乏合作意识;2、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3、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4、爱玩网络游戏;5、对学习没兴趣。(一)家庭原因1、亲人的溺爱当前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从小娇惯,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有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或者欺骗爷爷奶奶,问他们要钱出去上网。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4、家长的素质水平有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很多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准确的态度和方法协助、关心、教育孩子。(二)学校原因。

  1、有些学校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学校平行班之间不定时实行评比。教师压力大,就给学生施加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强行占用课余时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个别教师还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严重伤害,久而久之会产生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2、学校组织活动较少,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水平、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三)社会的影响随着现在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网络、影视迅速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有些学生在家受父母的训斥,在校学习压力大,干脆走向网吧,在虚拟空间发泄自己的不满。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一)家校联手,做好教育工作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指导家长采取准确的方法对子女实行教育。要求家长对孩子尊重而不迁就,理解而不溺爱,严有“度”,爱有“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家庭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管力度,教育学生读书、看电视节目、上网要有选择,远离“精神垃圾”。除此以外,学校应经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持续增强是非辨别水平,提升学生抵御不良风气的“免疫力”。

  (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1、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和学习潜能的发展。2、关爱差生,培养自强精神一般说来,后进生自卑心理较强,自信不足,不敢面对同学和老师,同时有渴望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所以,教师应对他们特别“关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经常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树立信心。要准确对待个人成败、荣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从而提升学生抗挫折的水平。3、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学习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屡次失败则会使小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消极逃避等。自卑感就是产生于失败之后的体验。所以,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和享受成功的喜悦,理解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4、消除逆反心理,建立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

  表现不好的小学生对待老师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总觉得老师的批评是管他们、治他们、与他们作对,甚至对好话也不轻信。所以,要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使我们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对学生实行积极的心理诱导和调适,使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适合环境,学会生存,提高自信、自主、自强、自律,自护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七: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虑。(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8)厌学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依赖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受一点儿委屈,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蒋雅菁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也从而影响了这种学生的全面发展。(2)自私引起学生自私的原因在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父母强调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格,溺爱袒护孩子,不管要求合不合理,“一切从孩子”。另外则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上“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党内腐败分子也层出不穷。这就给儿童提供了直接仿效的坏榜样。(3)自卑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相当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4)孤僻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下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那些总挨老师批评的学生也容易变得自卑;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与嘲讽,他们便会感到自卑,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如果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更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于是不合群导致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者和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师.(5)焦虑从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过度焦虑主要来自学习方面,是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的结果,主要有学习任务过重、考试不理想,参加辅导班过多。当然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的事件的影响:同伴矛盾、师生冲突、家庭不和、亲子关系不良等。譬如,亲子关系不良,如果小学生在幼年或童年遭受亲子分离,使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或者父母对孩子过度干涉,过多批评、指责,都容易形成小学生的焦虑情绪。(6)妒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较少,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又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妒忌。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也是触发孩子妒忌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教师过分强调分数,在班级中按分数排队,把

  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对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某些家长在生活上一味攀比,“气人有笑人无”等等。(7)逆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或生活中的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个性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相左,形成反差,而滋生逆反心理。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可为学生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还可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起到“过滤”作用,通过合理的抵制与积极地吸收影响学生的成长.当然家庭教育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上。比如说:同样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欺负,有的家长要求子女去告诉教师,也有的要求子女“以牙还牙”,还有的家长会主动上阵,去教育“欺人"的孩子,以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说法……另外,家长的一些诸如抽烟这类的陋习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也是不容忽视的优势.因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影响,学生个体间总存在着差异.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在教育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与智力水平上的差异,而试图以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还课以一定量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感,因而事事与你作对.有些教师不学无术,缺乏教育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腻味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将逐渐失去权威性,进而与之对立,产生逆反心理.有关部门一再呼吁减轻学生负担,但在实际中却从未根本解决过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受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学生一写作业就头疼。一次去朋友家,只因朋友对正在吃饭的孩子说了一句:“赶快吃完写作业去。”孩子一碗饭吃了半个小时。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

  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家长不同意。为了自己孩子能“多学知识”,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有的则硬性规定每天作业时间必须达到2小时或3小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此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第三,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甚至不让孩子有一些其他感兴趣的活动。除了少数简单的学习课题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多次重复又是不可缺少的。这里就存在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8)厌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做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实际上,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估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论.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寻找原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在儿童身上找原因并严加指责。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1)依赖指导学生主动创造克服“依赖”的条件给自己施加必要的压力,迫使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自立如:可以说服爸爸妈妈,给自己规定一定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别让爸妈担心。与同伴发生了冲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急于报告摔倒跌伤了,自己爬起

  来去包扎伤口乘车自己买票钮扣掉了自己缝……让学生明白也许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出洋相.但是不必后悔这是学会自立必须付出的代价“吃一堑”,才能“长一智"(2)自私首先,应该端正办学的思想。克服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认真落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找到切合实际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自私心理都很强,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粗暴和强制,而应建立在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采用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自我教育法等。最后,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优化学校环境。可利用班级的板报多介绍一些大公无私先进人物的事迹,在走廊的墙壁上可贴一些大公无私人物的画像。在学生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等。优化家庭、社会环境。需要舆论的大力宣传,长辈、成人的榜样效应等,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教育氛围.(3)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4)孤僻过度焦虑的产生原因不同,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异同,都使矫正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分而治之。对于哪些平时情绪较稳定的学生,如果突然出现过度焦虑的某种表现,要及时查清病因,对他们要特别的关注爱护,适时调整措施。像由于学习成绩差,遭到老师和同学严重歧视的原因造成的,要立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向学生讲清道理,平时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改变他的境遇,调整他的心态,从而消除其心理负担。而对于长期存在过度焦虑表现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应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改造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客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对好的方面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倍加的关爱下,帮助他们找回成功的感觉,激发他们克服焦虑的勇气,使其在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意义。通过长时期的帮助,来逐步改造.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及时反省自己,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爱心才能奏效。(5)焦虑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新课标的实施为契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的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评价方法。如期末评奖时不能只评几个三好生、优秀干部,而要给予每位同学某个方面的奖励.如从特长方面、品德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干部轮换.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价值,都有超过别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到别人超过自己是正常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都是集体的荣誉,别人取得成绩应该由衷地祝贺别人.

  (6)妒忌(7)逆反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8)厌学1、老师和家长要默契合作,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教师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常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因此老师要与家长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严厉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攻小学生,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3、减轻学业负担,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适当降低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总之,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找出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对学生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必将得到矫正和克服。

  

  

篇八: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有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阶段性总结

  一、小学生常有心理问题(一)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示,学习是一项艰辛的脑力劳动。因为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

  理和心理压力。加之现有的教课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火上浇油。在这样重压下,学生身心遇到了极大伤害。小孩年纪越小,学习过程中越简单产生疲惫,假如学生的学习连续时间过长,很简单造成学习疲惫,若学生长久处于疲惫状态,会使其视力降落,食欲不振,面无人色,大脑供血不足,打盹,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浮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想缓慢等现象。

  (二)厌学与逃学识题

  据检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假如对学习缺少兴趣,学习比较费劲,以致长久跟不长进度,又缺少追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实时地赐予鼓舞,伤害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所以,他们或许

  在讲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许在下边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讲堂上打打盹;或许干脆逃学、逃课,各处游乐。有些乡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获取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亲母亲干活,经商等。还有一些优等生,因为心

  理蒙受能力较差,一旦他人超出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简单产生厌学情绪。(三)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经过正常的人际交往、交流,人就能获

  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取生活学习的贴心朋友,获取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假如缺少正常交往,就会令人没法知足迷恋感,心里愁闷而没法发泄和清除,影响了小孩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因为当前的小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儿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

  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经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所以,学生广泛存在着较率性、执拗、依靠性强的特色。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地点已改变,但仍旧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此在与他人交往中

  经常是惟我独尊,不可以善解人意;碰到困难不可以战胜,也不想战胜,缺少自信心,进而以致小学生不可以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惧怕感,

  过强的防备心理,其结果是关闭自己。并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妥,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术的培育。小学期间,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获取

  教师的关怀、理解与爱,教师如不可以以热忱的态度赐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谴责,学生则会感觉绝望,会有一种压迫感,产生悲观情绪,以致师生关系冷淡。这类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徙、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忧虑感。

  二、小学生常有心理问题的成因(一)来自小学生自己的要素1、遗传要素在乡村,因为近亲婚姻造成小孩生剪发育天生不足,容颜不好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可以很好地学习和生活,经常感觉自己不如他人,其余人也用异常的目光去看他们,必定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2、气质种类

  小学生同成年人同样,气质种类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此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种类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响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就教师责备而言在我们看来是何足道哉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倒是莫大的打击。如辽源市一小学生因受老师责备而服毒自杀的事件,唯恐与那位学生的气质种类有直接的关系。

  (二)来自家庭的要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先环境,家庭氛围的利害,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感情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亲母亲的宠爱

  尽人皆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要变化:独生儿女家庭愈来愈多。在独生儿女家庭中,有的父亲母亲视儿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珍爱,不肯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儿女犯了错误时,父亲母亲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地久,儿女自然形成了“惟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碰到挫折时,便不可以接受,不知所措。

  2、家庭教育方式不妥有的家庭,父亲母亲素来不把儿女看作是与自己同等的一员,以为儿女只好逆来顺受,唯命是从。他们对儿女过于严苛、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儿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常常堕入“爱的误区”,对儿女过高要求,过分希望,过分保护,过分宠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首屈一指只需学习好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奚落嘲讽,棍棒相加。家长这类不确本质的过高希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儿女的自尊心遇到伤害,独立性遇到压迫,加上相互间生活观,价值观等

  存在差别,很简单造成父亲母亲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膜加剧,使儿女形成抗争、疑惧、胆寒等悲观心理质量,引发心理问题。

  (三)来自学校的要素1、学习负担过重跟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他们背负着父亲母亲的希望和老师的希望。因为素质教育还没有真实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籍轻讲堂的现象依旧存在。老师评论学生,社会权衡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本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类场面使小学生疲于对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分,皮层机能降低,进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掉兴趣和信心,或许产生忧虑、愁闷、压迫、惧怕等不良知境,长此以往,部分人就会不一样程度地产生心理阻碍。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略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术的培养。小学期间,小学生希望获取教师的关怀、理解和爱惜。假如教师缺少理解、耐心和爱心,不可以以热忱的态度赐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谴责,学生则会感觉绝望,产生悲观情绪,以致师生关系冷淡,这类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徙、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忧虑。三、小学生常有心理问题的对策

  

篇九: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实用文档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有自已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解、做法。所以我讲的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的开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他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的影响……使有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的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开展,它既然有形成开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的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

  .

  实用文档

  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疑心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老师办公室的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似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的男老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的事情不下十屡次,经常疑心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认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的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的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的小容同学,她接受能力比拟差,根底知识不好,班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的“小助

  .

  实用文档

  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老师的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始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始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慢慢地她的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的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响的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的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的冷眼还击。甚至是老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的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的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说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老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的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的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和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的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那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

  .

  实用文档

  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那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

  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局部,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到达有德的气氛、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根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方案、有目的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活泼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

  .

  实用文档

  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开展。

  4.开展心理咨询效劳。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置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效劳。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方案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开展的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开展全面和谐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承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教师的衣着、表情、言谈举止的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

  实用文档

  高素质的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的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的心,到达效仿疗法的目的。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开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根底。

  .

  

  

篇十: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如今,小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经成为防碍学习及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本学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觉得受益匪浅,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的学生个案,找到了一些相对应的办法,在此与学友交流,望批评指正。

  一、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形成身心发展和学习障碍问题。我班女生李某,父母离异,离异前持续激烈争吵,双方谈到孩子由谁抚养时,相互推托,甚至其中一方还向孩子说出:“不要跟我,跟着我就叫你去讨饭。”把夫妻双方的不满和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父母离异之后父母都在外面工作,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两个老人也把对前儿媳的不满恶语相加,整天向孩子唠叨,并强制孩子不认其母,断绝来往。其间母亲也曾来探望孩子,但爷爷奶奶则在事后对孩子施以打骂,弄得母亲不敢再次探望,女儿也不敢再见母亲。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矗着阴影,心理辅导老师在与孩子的谈话中发现后,增强了对孩子的心理疏导,采用认知引导法。用舒缓语调讲出的“某某同学,要知道,你的父亲和母亲都很关心你,很爱你!他们常打找老师理解你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情况。因为他们双方性格冲突太大,生活压力太大,他们分开了,但对你的关心和爱是不变

  的,希望你理解他们。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也同样注重着你,希望你健康成长,快乐学习……”让孩子理解到父母虽然离异了,依然关爱着她。之后,心理辅导员和老师到家做爷爷奶奶的工作,阐明厉害关系,肯定了他们对孙女的爱,教育老人应该采取准确的家庭引导,协助孩子走出心理困惑。如今,这个孩子在学校、家长的关爱下,冲淡了父母离异造成的阴影,已由一个沉默寡言、成绩平平的学生转变为性格开朗、学习拔尖的优秀生,本期还当上了班干部。

  针对此类缺损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充分的爱抚。家庭亲人和学校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学生更多的保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修复。父母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但缺损家庭的儿童,既然已经在不同水准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相关亲人、老师及同学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水准上给予补充,成为鼓励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2、一般采用认知引导法,用充满温暖的语言和舒缓的语调实行心理辅导。“良言一句三冬暖”,温暖的语言是关爱的前提,与缺损家庭学生交谈中配以舒缓的语调,给学生以信心和热情。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损家庭学生因为遭受不幸,心情压抑,性格内向,甚至不喜欢与外界交往,为此,家长和老师要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以培养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4、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转移情感。缺损家庭的学生因为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家长、老师应设法转移其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和某种特长,如学器乐、唱歌、美术、书法等,鼓励他们持续努力,取得成绩。一旦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意志日益坚强,可促使其从消极、悲观情绪中摆脱出来。

  5、老师应教育家长“文明离婚”。当前很多离婚的父母离婚前争吵、反目,离婚后还继续互相仇恨,不相往来,把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不胜痛苦。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好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离婚后继续关心子女,离婚前也不应在孩子面前相互诋毁、仇恨,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如何把离婚对下一代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很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相关这方面的问题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的趋势。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随着升学压力的逐渐增大,很多心理问题也表现出来。本班学生王某,非深户,所以在择校问题上具有难度,学生本

  身学习成绩不错,但升入重点中学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有时表现出过度焦虑和烦躁。

  1、如何缓解学业焦虑毕业学生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缺乏。学生考试焦虑表达在对考分的过度看重,说到底是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群体效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水平的惟一指标。二是不自觉地将获取高学历等同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学生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而导致的认知不协调。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能够尝试以下几个策略: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学习动力缺乏(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升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

  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缺乏。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准确对待信心问题一些同学因为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水平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没有树立准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仅仅水准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能够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持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度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在遭遇挫折时,建议同学们不妨尝试以下策略:(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2).擅长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水平。(3).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4).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5).在持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6).增强自信心。

  (7).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

  3、准确理解应试与备考社会呼唤素质教育,学生呼唤素质教育。一些毕业学生认为当前很多学校“应试教育”严重,因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这样的情绪在客观上影响了复习和备考。首先,我们理应肯定,学生强烈希望推行素质教育,这是积极进步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满腔热情地协助后进生,而不是只把目光投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是只注重智育;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而不是搞满堂灌、题海战术。其次,我们应指导学生准确对待备考和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当前来讲,都需要考试。虽然考试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但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考试仍不失为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手段。当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重点中学教育,考试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应客观地面对这个现实,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自己早日成才。三、“哑巴”实为自闭症,即儿童孤独症

  年已十一岁的学生毛某在学校不说话、不做作业、不出教室玩耍,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目光呆滞,不与同学接触,甚至调皮同学将其耳朵拧出血也不出声,有的学生就叫他“哑巴”。这是一例典型的自闭症患儿。

  这是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发育障碍,患者活动刻板,行为异常,绝绝大部分智力低下,且发育障碍将终身陪伴患者。经理解该生父亲九岁才开始说话,生性胆小,成年后适合新环境水平差,病因应与遗传因素相关,用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话讲是“心理防御机制过强”。而他的防御则以无言、漠视来对待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我们所要做的是积极引导训练,让其多与其他孩子接触,在玩中增强信心。家庭训练也很重要。

  治疗方法是教育训练为主,药物为辅。针对孩子对学校这个新环境适合性差,辅导员与班主任讨论暂时放弃对学习方面的工求着重在生活、活动方面注重,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让其父母从吃饭、洗手、穿衣、摆放碗筷开始训练,并每天两次以上叫其名字,说:“你是能够说话的,我们知道你能听懂我们说话。”目的是反复强化患儿他能听懂话,并能说话。在学校,心理辅导员每天让同校的该生表弟,也是唯一能带他玩的小朋友,下课和午休时带他到操场上玩。

  经过半年的训练,孩子基本能与其他同学到操场上玩耍,在家里也能讲话了,还能在家里的晒坝上写上课时学习的拼音、生字等。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让饱受情感饥饿和心灵创伤的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

  

  

篇十一: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家长的思维是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刺激孩子上进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开动他的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孩子不是不想努力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目标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抬不起头来抬不起头来极大极大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

  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它是一帖消蚀自己意志的“麻醉剂”,是“窒息人类生存能力的城堡”,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

  (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

  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

  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

  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

  虑。

  (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

  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

  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8)厌学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

  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依赖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

  师面前的。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受一点儿委屈,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蒋雅菁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也从而影响了这种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私引起学生自私的原因在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父母强调

  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格,溺爱袒护孩子,不管要求合不合理,“一切从孩子”。另外则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上“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党内腐败分子也层出不穷。这就给儿童提供了直接仿效的坏榜样。

  (3)自卑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相当

  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4)孤僻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下教师对学生要求

  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那些总挨老师批评的学生也容易变得自卑;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与嘲讽,他们便会感到自卑,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如果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更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于是不合群导致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

  健康发展。因而,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者和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师。

  (5)焦虑从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过度焦虑主要来自学习方面,是学习压力过大、

  精神负担过重的结果,主要有学习任务过重、考试不理想,参加辅导班过多。当然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的事件的影响:同伴矛盾、师生冲突、家庭不和、亲子关系不良等。譬如,亲子关系不良,如果小学生在幼年或童年遭受亲子分离,使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或者父母对孩子过度干涉,过多批评、指责,都容易形成小学生的焦虑情绪。

  (6)妒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较少,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

  又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妒忌。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也是触发孩子妒忌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教师过分强调分数,在班级中按分数排队,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对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某些家长在生活上一味攀比,“气人有笑人无”等等。

  (7)逆反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或生活中的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个性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

  差异,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相左,形成反差,而滋生逆反心理。家庭教育是学生

  成长的摇篮,可为学生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还可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

  起到“过滤”作用,通过合理的抵制与积极地吸收影响学生的成长。当然家庭教育

  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上。比如

  说:同样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欺负,有的家长要求子女去告诉教师,

  也有的要求子女“以牙还牙”,还有的家长会主动上阵,去教育“欺人”的孩子,以

  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说法……另外,家长的一些诸如抽烟、赌博这类的陋习对学生

  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对学

  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也是不容忽视的优势.因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影响,

  学生个体间总存在着差异。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的

  问题。但在教育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与智力水平上的差异,而

  试图以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还课以一定量的惩罚,

  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感,因而事事与你作对。有些教师不学无术,

  缺乏教育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对学生缺乏应有

  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腻味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将逐渐失

  去权威性,进而与之对立,产生逆反心理。

  有关部门一再呼吁减轻学生

  负担,但在实际中却从未根本解决过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

  方面:第一,受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

  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学生一写作业

  就头疼。一次去朋友家,只因朋友对正在吃饭的孩子说了一句:“赶快吃完写作

  业去。”孩子一碗饭吃了半个小时。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家长不同意。为了自己孩子能“多学知识”,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有的则硬性规定每天作业时间必须达到2小时或3小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此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第三,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甚至不让孩子有一些其他感兴趣的活动。除了少数简单的学习课题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多次重复又是不可缺少的。这里就存在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8)厌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做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

  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实际上,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估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论。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寻找原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在儿童身上找原因并严加指责。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依赖指导学生主动创造克服“依赖”的条件,给自己施加必要的压力,迫使自己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自立,如:可以说服爸爸妈妈,给自己规定一定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别让爸妈担心。与同伴发生了冲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急于报告;摔倒跌伤了,自己爬起来去包扎伤口;乘车自己买票;钮扣掉了自己缝……让学生明白也许,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出洋相。但是,不必后悔,这是学会自立必须付出的代价“吃一堑”,才能“长一智”!(2)自私

  首先,应该端正办学的思想。克服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认真落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找到切合实际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自私心理都很强,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粗暴和强制,而应建立在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采用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自我教育法等。最后,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优化学校环境。可利用班级的板报多介绍一些大公无私先进人物的事迹,在走廊的墙壁上可贴一些大公无私人物的画像。在学生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等。优化家庭、社

  会环境。需要舆论的大力宣传,长辈、成人的榜样效应等,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3)自卑

  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4)孤僻过度焦虑的产生原因不同,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异同,都使矫正的方法不能

  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分而治之。对于哪些平时情绪较稳定的学生,如果突然出现过度焦虑的某种表现,要及时查清病因,对他们要特别的关注爱护,适时调整措施。像由于学习成绩差,遭到老师和同学严重歧视的原因造成的,要立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向学生讲清道理,平时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改变他的境遇,调整他的心态,从而消除其心理负担。而对于长期存在过度焦虑表现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应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改造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客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对好的方面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倍加的关爱下,帮助他们找回成功的感觉,激发他们克服焦虑的勇气,使其在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意义。通过长时期的帮助,来逐步改造。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及时反省自己,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爱心才能奏效。

  (5)焦虑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教师要以新课标的实施为契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的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评价方法。如期末评奖时不能只评几个三好生、优秀干部,而要给予每位同学某个方面的奖励。如从特长方面、品德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干部轮换。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价值,都有超过别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到别人超过自己是正常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开展经常性的集体

  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都是集体的荣誉,别人取得成绩应该由衷地祝贺别人。

  (6)妒忌

  (7)逆反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8)厌学1、老师和家长要默契合作,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教师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常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因此老师要与家长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严厉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攻小学生,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3、减轻学业负担,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通过适当降低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总之,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找出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对学生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必将得到矫正和克服。

  

  

篇十二: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今天我把参加心理安康培训学到知识与自己一点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各位教师对于学生心理安康工作都有自已实践经历与独特理解、做法。所以我讲不妥地方还请各位教师给予指正。小学生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或多或少存在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理敏感、容易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学习与安康成长。

  现在农村小学生随着现代教育开展与物质生活提高,他们思想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电视、游戏影响……使有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与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难以处理矛盾,进而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安康成长与开展,它既然有形成开展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与矫治方法与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安康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安康问题与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展心理安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并采取积极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与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

  第1页

  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就像我校六〔3〕班陈小龙同学,由于他妈妈改嫁了,他觉得他妈妈遗弃了他,全世界都亏欠了他,小小事情就大发雷霆。有一次,他疑心别人讲他闲话,就拉那位同学到厕所“算账〞,打了那位同学一顿,教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把教师办公室所有书本撕破、灭火筒也仍掉,玻璃也打碎,好似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搞到整个办公室乱七八糟,制止他搞事男教师也被他打伤。班主任也给他吓哭了,校长在几十公里外开会也赶回来处理。这样事情不下十屡次,经常疑心别人对不起他,然后就生气闹事。

  〔二〕自卑:它是一种过多自我否认而产生自惭形秽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我班小杰同学,他个子矮小,经常在叹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与同学一起玩耍,独来独往。我同他谈话中知道他喜欢打篮球,就鼓励其他男同学带他去打篮球,挖掘他优点,让他找回自信,并向他解释,男孩子一般到中学才慢慢发育,就会长高了,到时可能你比其他男生还要高大英俊。

  〔三〕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就如我们班小容同学,她承受能力比拟差,根底知识不好,班上许多

  第2页

  同学都不愿意与她做朋友,从而使她也失去了自信心,不敢接近同学。但我发现她在劳动方面较积极,做起班务事都很好,我便“聘请〞她当我“小助手〞,每天帮我收拾讲台,放学后锁门等。让她觉得“我是教师得力助手,是教师好帮手。〞然而她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都完成得在非常好。一段时间下来,让她重拾了信心,她开场走进人群,从“听〞到“讲〞到“谈〞了,同学们也开场改变了对她看法。慢慢地她成绩也有了进步。

  〔四〕冷漠:通过对本校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受到重大刺激、不流泪〞一项中,38%家长认为,孩子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响刺激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情感体验与表情,表现出冷漠。如前两年我教一位学生王健强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他就是不爱说话,班里同学想跟他说几句话,却总是受到他冷眼还击。甚至是教师表扬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向别人投向冷漠眼神,真让人对他捉摸不透。

  〔五〕焦虑:小学生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考试上。面对考试,低年级小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此担忧更加明显。说明,小学中、高段学生面对不同外界因素,焦虑程度有显著差异。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调节学生心理,作业要适量布置,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关心下身边事情,例如看电视新闻、与家长聊天,帮家长做力所能及家务等等,松弛白天紧张学习心情,明天才有精神再继续奋斗。

  第3页

  三、学校应采取对策〔一〕小学心理安康教育原那么。开展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原那么: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安康教育就难以进展。心理安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安康教育活动系列化,二是要有长期规划与打算,要明确心理安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一局部,伴随整个小学阶段。〔二〕学校心理安康教育具体途径与方法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创设良好心理环境。通过优美干净校园环境,到达有德气氛、智启迪、体设施、美情趣等根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科技文体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在学习文化知识与根本技能同时,还必须有方案、有目地举办一些集体活动与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兴趣与爱好,活泼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安

  第4页

  康教育为主题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展心理疏导与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展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与谐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良好心态。

  3.开设心理安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安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展,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展正面心理安康教育,促进身心与谐开展。

  4.开展心理咨询效劳。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置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定期心理检查及咨询效劳。购置常用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方案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安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5.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高尚品质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安康开展保证。能否培养出身心安康,个性

  第5页

  开展全面与谐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将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教师承当着“传道、授业、解惑〞职责。教师衣着、表情、言谈举止风度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可能直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高素质教师在教育中,能给小学生创造一种与谐温馨气氛,使小学生如沐春风、兴味盎然、心情舒畅。教师无声语言悄悄打动小学生心,到达效仿疗法目。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安康地成长。

  心理安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安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学生都要心理安康开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心理安康教育进展矫正。使他们初步形成安康心理,为孩子未来打下坚实根底。

  第6页

  

  

篇十三: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一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社会因素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学校家长父母为了得到更好的收入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导致班级学生将近一半孩子现处于留守儿童状况这部分孩子长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老人的溺爱加上对爸爸妈妈爱的渴望孩子心理比较敏感脆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中心小学王庆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脑、互联网、手机在家庭的快速普及,特别是广告、垃圾网页的泛滥,孩子们接收了很多社会中的不良信息。而且由于以前计划生育导致一片“公主”和“王子”的出现,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差、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甚至于家长怀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愿望,不断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报名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学生的童年时间被大力压榨,每天都活在赶时间、赶时间、赶时间……,长期以往,心理压力大,得不到有效疏导,积攒在孩子幼小的心理,总有一天会爆发,一旦爆发,那我们就要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是生命。近几年,未成年犯罪比例在不断加大。因此,教师、学校、家长三方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爱护学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积极、愉悦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一、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学校家长父母为了得到更好的收入,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导致班级学生将近一半孩子现处于留守儿童状况,这部分孩子长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老人的溺爱,加上对爸爸妈妈爱的渴望,孩子心理比较敏感、脆弱。再就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长期在父母及老人的溺爱之下,脾气暴躁、任性、骄纵,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甚至是离家出走,不客气的说,他们就是家里的“太上皇”。

  (二)学校因素

  虽然说生活水平有了高层次的提高,但是教师地位现在非常敏感,出现了大片教师不敢管、不能管现象,因为你管了孩子心理受伤了,就要告学校、告教育局,老师就要受处分。现在很多优秀的学生不愿从事教师职业,而且农村小学地处偏远,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单单靠班主任和兼职心理教师,他们的专业性并不强,很难科学高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因素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游戏已经走进所有家庭,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看电视、玩手机,爷爷奶奶下棋、跳舞。试想一下,孩子写作业时,你给他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孩子虽然坐在书桌旁,但是脑子早飞到电视机旁边了,早飞到棋盘桌上了。

  其次,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他们认为孩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我就是负责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家长忙着挣钱,孩子连着好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打电话也是问问孩子好不好,缺乏心灵的沟通,长此以往,孩子进步没人关心、没人鼓励、没人表扬;孩子犯错,老师实在管不了了,叫来家长,这时候家长来了,开始关心了,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孩子明了:哦,原来只有犯错误,叫家长的时候爸爸妈妈才愿意和我说说话,哪怕是揍我一下也好,至少他们知道还有我这个孩子的存在。这种只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孩子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导致逆反心理和叛逆心里的滋生。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熏陶感染学生

  冯恩洪先生曾经说过“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这句话生动地阐述什么是环境育人。经常听到从新加坡旅游归来的朋友说起,新加坡是个特别干净的国家,走在路上到处都是窗明几净,自己都不好意思衣着不整洁或随地吐痰,感觉别人都在注视你一样,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我国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深刻说明环境的熏陶是多么的重要。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先有亲其师,后有信其道。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其中说到如果一个学校如果有一位数学研究者教师,那么这个学校将来会出现很多的数学家。教师想要给孩子一碗水,首先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孩子相信自己的老师,老师和孩子搞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亲近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会存在隔阂,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那么我相信孩子的心理也会更加健康,孩子各方面也会越来越优秀,良性循环之下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心理更加健康。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育者,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首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育者的信赖,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在多学科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话说孩子的美好童年回忆总是和幸福、快乐挂钩的,如果我们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课程,并把学习当做一件幸福的事情,所谓一天不学习、不读书就寝食难安,那么我们还会让孩子痛恨学习吗?

  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要保持孩子愉悦的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非常重要。教师要时时排除孩子的不良情绪,处处给与健康心理的引导。例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讲解《健康自信的我》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健康是美好的,形成追求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会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听取别人的建议。并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感受别人的心情和需要,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

  (四)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孩子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例如,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假如我是某某某,我这样对吗?我能交到好朋友吗?”交流活动;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诉说烦心事,让心理充满健康?”研讨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经历的烦心事和感受,教师帮助孩子理性的分析问题和合理排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交流与研讨中明辨是非、表明观点,保持心理健康。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和孩子、家长沟通,让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健全学生的人格。

  

  

篇十四: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三)厌学与逃学问题

  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

  (六)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扰乱他人或给个人身心造成妨碍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逃避、自暴自弃等。按性质划分,问题行为可以分为过失型和品德不良型。前者是指个体行为对组织纪律和社会一般生活准则的触犯或违背,这种问题行为常常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缺乏经验和认识力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指个体行为对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的违背或侵害。这种问题行为一般是由错误的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造成的,因此表现出经常型、倾向性和有意性等特点。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

  (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较强的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

  

推荐访问: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应对 小学生 心理问题 应对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