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4篇

时间:2022-11-17 12:24: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4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学生发展内力可以理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积淀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或学生应当进行精到巧妙点评或自评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4篇,供大家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4篇

篇一: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学生发展内力可以理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积淀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或学生应当进行精到巧妙点评或自评化腐朽为神奇增强学生思维变通性培养解决问题灵活性发展创新能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巧铺地砖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重在综合运用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学习活动,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必要方式与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课改观念陈旧,活动课程有名无实;课型意识比较淡薄,策略运用不够灵活;实践经验积累肤浅,能力素质未能发展;主动合作不够深入,小组交流有形无神;等等。那么,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综合与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p精设问题,明确剖析方向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特点之一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情境,引发学生提出富有价值“大问题”,而问题一旦提出,就必须明确剖析方向,使问题真正成为实践活动行动主线。例如,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球反弹高度”教学,教师创设了球从高处落地后情境,学生观察后可能提出一些不同问题,如:球为什么落下后会反弹?篮球与排球从同一高度落下速度一样吗?球落下后会反弹多少次?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几分之几?大皮球反弹情况与小皮球反弹情况相同吗?针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了两个问题进行实验,即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几分之几?不同球反弹情况相同吗?接着,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分组活动:先用同一个球做几次实验,观察可以发现什么;再用不同球做实验,看又能发现什么。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问题引领下积极活动,主动思考,积累丰富活动经验。可以看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离不开问题,问题驱动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具有方向性、合作性与高效性。二、精心组织,指导合作剖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等特点,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活动,指导学生高效合作,这是广大教师必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时,既要考虑活动组织共性,又要因内容而异,因课型而异。总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激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一起剖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相互交流观点方法,展现其合作能力。例如,在三年级活动课“周长是多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围一围”活动,要求学生用一根线围成喜欢图形。学生在小组内先独立围一围,再进行交流:围成图形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最方便?这样合作重在让学生看到了组内同学拼成不同图形,并对不同图形进行观察、比较与求同思维,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思考:不管形状怎样变化,周长总是相等。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比较活动中积累了丰厚数学活动经验。又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一亿有多大”中有这样活动:30层楼高度大约有100米,如果1亿枚1元硬币叠起来,会比30层楼还高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猜一猜:1亿枚1元硬币叠在一起大约有多高;再量一量、算一算,对数据进行收集、剖析,推算出1亿枚硬币大约高20000000厘米,是200000米,相当于30层楼高2000倍,最终验证猜想对与否,获得真正体验,得出正确结论。对一个数学猜想验证、对一个数学结论发现等活动是一个不断丰富与深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数据与剖析数据、对话与沟通,这时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是适切。在这样合作中,学生有动手操作层面合作,更有数据收集合作,还有思维碰撞与验证经验获得,这种合作不仅必要而且有效。三、精于启思,提升能力素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置目,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机会,发展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为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了解数学与生活联系创造条件。但是,一些教师片面认为,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去简单地“动手”而不“动脑”,缺失

  第1页

  了教师有效启思与学生深度思考,造成课堂流于形式,单纯传授知识,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发展。比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字与信息”时,一名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制成了精

  美课件,目是让学生直接对照课件就知道身份证前六位数字表示什么,中间八位数字表示什么,等等。学生学习方式是“接受信息”而非发现数字中信息,生活资源未能充分运用,形如摆设。身份证编码信息是有一定规则,其编码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获取,而不是直接告知。另一名教师则将学生编成不同小组,在课前收集不同身份证信息,本地孩子可以收集爸爸妈妈及其他成员中属于本地区籍身份证信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收集属于外地家庭成员身份证信息,最后由全班学生在各自组内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信息特征。教师启迪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观察、思维活动:1.不同人身份证号会相同吗?请在小组内仔细观察不同身份证号,你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部分?教师可以友情提醒:与出生日期比一比!2.如皋地区与外来务工人员身份证前六位数字有什么最主要区别,各省之间呢?猜一猜:前六位数字可能反映是什么信息?在学生悱愤之际,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收集资源进行小组交流,并巧妙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知晓前六位数字反映信息。3.教师继续启发学生想一想:身份证号中还反映出哪些信息?比如:怎样看出一个人性别特征呢?引领学生对不同身份证继续观察。4.由身份证号你受到怎样启发?如果要为全校同学编号,你认为应该表达哪些方面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你设计方案。

  由此可见,在这类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发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适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可以进行适当思路点拨,可以进行适切方法提示,还可以进行生动生活诠释,这种指导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性化。通过点拨、启思,学生观察水平不断提高,数学思考不断加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素质得以提升。四、精彩展示,激励个性张扬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每一名学生都被赋予了表现权利,必须解放学生表现空间。而展示交流是课堂必要环节,也是课堂精彩之所在,因此,教师要注意优化展示方式,激励学生展示精彩内容。在小组展示中,教师可以展示小组成果,让中心发言人作为代表发言;可以由组内小小组发言;还可以小组团队展示,一名成员发言,其他成员补充,修正或提出不同观点;等等。全班展示可以是组际之间交流,还可以全班进行争论、辩论。

  比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算24点”,学生活动兴趣浓厚,思维特别活跃,当出现牌上数是4,5,7,8时,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出现了4+5+7+8,(8+5-7)×4,(5+7)×(8÷4)等不同方法。

  综合与实践活动更多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示是学生活动过程、成果或问题等,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极富有魅力,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经验不断丰富与提升。

  五、精妙点评,促发自主完善自我完善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内力发展。学生发展内力可以理解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与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积淀,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教师或学生应当进行精到、巧妙点评或自评,化腐朽为神奇,增强学生思维变通性,培养解决问题灵活性,发展创新能力。例如,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巧铺地砖”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实际问题:小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妈妈为他安排了长为4米、宽为3米小书房。现在想在房间里铺上一种正方形地砖,请你根据地砖规格及价目表,帮助小华设计一种购买地砖方案,并说明理由。地砖规格单价备注20cm×20cm7.4元30cm×30cm17.5元50cm×50cm42.6元教师在教学中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看看有哪些解决问题方案,再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方案1:

  第2页

  (400÷20)×(300÷20)×7.4=2220(元)方案2:(390÷30)×(300÷30)=130(块)(10×300)÷(30×30)≈4(块)(130+4)×17.5=2345(元)方案3:(400÷50)×(300÷50)×42.6=2044.8(元)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并进行合理点评:方案1没有浪费,但块数较多,铺地比较耗时;方案2价格较高,有浪费,方砖需要锯开,地面不太美观;方案3没有浪费,价格也比较合理。当然,购买方案还有不少,学生在思考这些可能性方案过程中发展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鼓励学生思考不同解决问题方法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优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如何精选方案是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重要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点拨与提升。总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要根据不同课型,力求运用多种策略,尽力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着力启迪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深探,全力激励学生展示成果、积累经验,从而不断培养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注:论文为江苏省第十期教研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课型及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之一。)(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500)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第3页

  

  

篇二: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

  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但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

  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水平。数学与其他学

  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方,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王老师要在和谐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相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水平,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但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实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理解相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所需的物品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要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所需要缴纳的费用等。(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实行交流。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探讨,有利于学生提升收集、整理信息的水平,并使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个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

  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老师调查了本地三大超市,A超市:局部商品买大送小;B超市:打九折;C超市:满50元一律八折。(2)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假如老师想买8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到市场调查金融危机引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从而选择了适宜的购物方案。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动学生持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

  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多样化原则,表达趣味性。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彩盘揭密”的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东在街上行走,看见有人摆了个彩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彩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小东停下脚步转起彩盘。他手中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彩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彩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彩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

  睛,防止上当受骗。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篇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月?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來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木身是综合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也应该符合现实世界木身教学时必须根据事实注垂创设情景彰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综合特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木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计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

  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它以鲜明的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键词]综合实践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趣味性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把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为此,新课程的设置增加了实践活动课,使实践活动课成为这次新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习惯的束缚,一些教师在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上和教学上存在着许多偏差。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实践活动课就是数学的“专业训练课”;有的教师则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智力竞赛或数学游戏;有的教师对实践活动课望而生畏,不愿开展„„此等充分反映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设计了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建沙坑》:1、首先布置任务:学校要在操场修建一个跳远沙坑,请思考:要考虑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后拿出一个较好的实施方案。2、实践探究:学生分小组在操场上实地观察、探讨、制定方案、测量、计算相关数据。3、汇报交流:学生针对现场情况,分析研究得出待解决的问题:沙坑占地面积多大?它的长、宽、深各是多少?挖出沙坑的土有多少?怎么处理?填满这个沙池要准备多少黄沙?在沙池挖好后四周用砖砌上,要多少砖?在沙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一共需多少水泥?等等。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现场观察、测量、相互交流探究均能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当然也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通过实践活动把数学知识与平时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有了现实的依据,而且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综合、灵活地运用,同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并深切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1

  增强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真可谓是一石三鸟。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请看日本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课例。活动主题是如何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做贡献。教师首先创设情景,当教师提出你们发现自己的社区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当一个小朋友说,我们的社区少一只邮筒,建议增设一只邮箱时,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好话题,便加入了讨论。师问,为什么说少一只邮筒呢?反过来,这个问题就成为:增设一个邮筒的理由是什么?:增设一个邮筒的条件是什么呢?然后把这个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社区其他成员有这个需要吗?邮递员怎么看?邮政所长怎么想?一般情况下,邮筒与邮筒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如果增设的话经费有没有困难?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这样活动方案形成了。接下来,老师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采访社区其他成员、邮递员、邮政所长,去考察邮筒和邮筒之间的距离。并形成一份《在某某地增设一个邮筒的建议》的报告。第二天把这份报告送给邮政所长。所长激动地说:“我感到很惭愧,很感谢大家,这本来是我们的工作。我保证明天早晨安装完毕。”我想学生看到这邮筒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教师让学生说增设理由,去采访,去测量距离,写报告,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是从问题出发,是调动、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的活动,这样就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我们看到了现实世界本身是综合的,数学综合实践课也应该符合现实世界本身,教学时必须根据事实,注重创设情景,彰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综合特性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请看《粉刷墙壁》课例一、谈话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利用我们所学知识来解决粉刷墙壁的生活问题。二、组织活动(一)测量计算粉刷面积1、师:那你们说说看如果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呢?(学生说,老

  2

  师出示下表)长教室门黑板窗户粉刷的面积师:我们要粉刷的面积是哪些?2、测量计算3、根据上面的数据算出要粉刷的面积(二)购买涂料1、同学们粉刷面积算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去做什么?(生:买涂料)对,到底要买多少涂料?怎样购买呢?昨天老师了解了一些关于粉刷墙壁的知识,调查到的了一些资料。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千克粉刷墙壁一般要粉刷两遍,2第二遍所需的涂料是第一遍的3大桶:6千克120元小桶:4千克70元师:看了信息,你知道了什么?第二遍和第一遍所需涂料一样多吗?哪遍多?为什么?师:购买涂料时,怎样买合适?你认为大桶和小桶哪个便宜?为什么?2、小组合作师:那同学们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再算一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涂料?最少花多少钱吗?3、汇报购买方案和计算方法。„„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发展的过程观察得直接具体、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以活动促发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一内容后,我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下面是二家超市的优惠措施:A超市:一律打八五折;B超市:满50元送10元。(2)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如果老师想买6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学生围绕二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你认为买多少元之间到A超市。买多少元之间到B超市。从而选择了合适的购物方案。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

  3

  宽

  高

  面积

  备注教室5个面的面积2个门的面积2个黑板的面积3个窗户的面积五个面的面积-门、窗、黑板的面积=粉刷面积

  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体现趣味性趣味产生兴趣,兴趣增加热情,热情提升欲望,欲望催发行动。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实际综合活动所选取的内容要符合各阶段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特点及表达能力。例如低年级可以安排《找规律》、《图形拼组》、《成长的快乐》等,中高年级可以安排《密铺问题》、《重叠问题》、《学做设计师》、《彩盘揭密》、《珍惜水资源》等。原则上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前不久我听了一节“成长的快乐”实践活动课,研究内容包括6个活动:量身高、量教室门宽、量伸出手臂的长度、量走一步的距离及掷骰子的数学游戏,前5项主要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知识的渗透,后者则是通过掷骰子的游戏,进行百以内数的训练,同时训练学生观察数目的敏捷性。由于内容充满情趣,加上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其中,学生感到活动更有意义,参与活动的兴趣盎然。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懂得要学什么样的数学和如何用数学,体验和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1、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总则2、数学新课程标准3、孙颖《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

  

  

篇四: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初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精品文档

  新课改后,“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课程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学习内容的设置,满足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极大地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剖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1.教师中有认识上的偏差。作为新增加的内容,由于部分老师对其认识比较模糊,把它简单地看作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或者是复习课,甚至将其作为选学内容,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2.教学资源比较贫乏。由于此内容是一个新增的领域,教学的模式、方法还在摸索和探究阶段,因此,具有参考性、指导性的Y源比较贫乏。有的教师苦于找不到活动的素材,或疲于为活动准备材料,而不愿意开展;有的活动因场地的拘束等因素,容易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也为教师开展教学带来有一定的难度。

  3.评价体系待完善。由于此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对于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可以持有不同的观点与答案。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下的量化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已经不能满足这

  一课程的特点与要求了。

  二、落实“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综合与实践跟学科课程的关系。在组织教学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自身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给师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由于地域的差异,教材中的部分文本资源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地区的学生。因此,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点,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可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3.采用多维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参的过程。在制定评价时,应通过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客观的评价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了正确接纳同学的意见。

  三、例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一)突出学科特征,散发数学味。由于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不同于其他几个学习领域那样有鲜明的知识特点,它更多的是三部分知识的有机揉合、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案例]:“剪一剪”。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图形和变换》之后,教材安排了实践活动:“剪一剪”。它的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安排了“对折”――画“半人”――剪一剪等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孩子们领悟到画图的位置对结果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得出:长方形纸对折几次,就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可以得到几个小人?就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把乘法、除法、对称图形、找规律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使一节貌似美术知识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

  (二)整合数学知识,突出“综合”特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实践为载体,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如果说综合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践就是一种探索精神,是可以享用一生的学习品质。通过“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学生的活动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四)利用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能力。小课题的研究是以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问题出发,是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基础上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分工合作。

  总之,“综合与实践”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冲破了原有教材的束缚,而且给数学赋予了生活的意义。这一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思考,把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篇五: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综合与实践”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教学活动,是本次新课改为了解决“知行脱节”、“高分低能”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能够为小学生留出充足的观察、推理、分析的时间,在基本的活动经验的引领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必将更加深入,数学思维也必将得到有效培养。本文便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设“综合与实践”课程进行分析与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

  大多数的小学学校并没有为“综合与实践”课程安排专门的课时,许多教师都将“综合与实践”课程看做是小学数学的选修课,如果时间充裕,便简单小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若时间不足,那么“综合与实践”课程便形同虚设,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另外,也有部分教师虽然十分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但是受到教学经验、教学手段、教学素养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创设出有效的实践情境,导致“综合与实践”课程完全无法发挥自身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为了保证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有效性,笔者将从凸显实践活动的数学化、体现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在实践中落实活动三个层面,讨论小学数学开设“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凸显实践活动的数学化

  在现在的小学教育阶段中,各类“综合与实践”课程并不是完全在某一学科教学内展开的,许多实践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小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才能够使其顺利完成学科任务。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便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要在实践活动中凸显出活动的数学化,即根据某个章节的数学学

  习需要来展开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充分锻炼与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体现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小学数学学科的课时有限,分配到“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决定着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的展开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将有着某些关联的章节知识进行汇总与调整,使得每一轮综合实践活动都能够包含多个章节的知识,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落实活动

  “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综合,二是实践。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之时,要保证小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践之中,他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亲自体验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生成过程,才能够使其正确认识数学科学的实用性,进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在数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心力。

  在“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课中,笔者将5个小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之内,鼓励他们带着测量尺、纸笔来选择学校的某一条小路,计算在这条路上需要栽种多少棵树才能够达到美化、绿化校园的目的。在本轮综合活动中,小学生必须要走出教室,亲自展开测量与调查,他们不仅要测量某条路的长度,同时还要向本校的环卫工作人员询问树与树的间隔问题,而这不仅可以强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锻炼他们与人交际的能力,更可以使其树立珍惜校园、爱护环境、尊重劳动等多种意识,可谓是促进小学生知、情、意、行综合发展的重要活动。

  总而言之,“综合与实践”课程需要小学生综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学习经历等来完成实践任务,这就有效促使了理实一体化的实现,对

  于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大有裨益。为此,应该多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来增加小学生应用数学的机会,为他们的数学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篇六: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

  更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

  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所需的物品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要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所需要缴纳的费用等。(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一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老师调查了本地三大超市,A超市:部分商品买大送;B超市:打九折;C超市:满50元一律八折。(2)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如果老师想买8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

  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到市场调查金融危机引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从而选择了合适的购物方案。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

  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多样化原则,体现趣味性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彩盘揭密”的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东在街上行走,看见有人摆了个彩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彩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小东停下脚步转起彩盘。他手中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彩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彩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彩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上当受骗。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换言之,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最有效的实践活动之一。本文就个人在上好数学活动课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程的区别(一)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认识;(二)学科课程教学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或校或班组,灵活多样;(三)学科课程都有统一的教学大钢,明确规定了应学和应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而活动课程则可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也就是说,数学活动课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理解,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学科性原则。数学活动课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基础性和工具性,活动课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基础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所以活动中应包括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设计实施活动课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统一起来。2、数学活动课应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能从中学到其它学科课程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应用数学知识

  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重视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课个活动课,应区别于课外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在设计和实施中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会一定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活动课不不同与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活动不集中,而数学活动课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在某一范围内开展,重在学习和应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等综合能力。

  (二)趣味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到主动学,主要是因为:首先,数学活动课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爱动、好奇、善思等心理特点。再者数学活动课中学生自主性台盟,环境较宽松易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第三、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学生有享受成功的成就感。第四,适用面广,每个学生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

  应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不断更新。2.活动形式也应不断更新.3。要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爱好。4。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5。要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避免使部分同学在演,多数在看。6.环境和形式多变,如,室内或室外,小组、个人或全体等等.特别注意的是,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要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

  (三)实践性原则。尊重知识的发展过程,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后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活动课就是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活动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动口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阐明道理的能力。2.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搜集、记录、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等等操作实验,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应用工具的能力。3。动脑能力,通过活动课养成多动脑、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从活动中悟出知识规律和道理来。

  (四)自主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经验和培养实践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注重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在的设计和实施中,真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总结和自动学习。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办数学小报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组织材料,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得到的成果,自己会用心体会欣赏自己的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总结不足之处,纠正错误,积累经验和方法等等,使学生自身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三数学活动课常采用的几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对象,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把数学活动课分成不同课型来组织。(一)拓展延伸课。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去解答,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二)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讲一些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三)实践操作课.指导学生制作或操作学具,进行实际测量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游戏活动课。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活动。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数学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意义和在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真对待上好数学活动课。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又富有成效的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方案来.

  我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如下困惑,希望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寻求对策。

  一、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

  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我认为“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所以在教材中有活动的环节,很多时候就简单地找学生示范一下就结束。

  二、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致使在理解、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有难度也就在所难免.例如五年级中用分数来定量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时,抛硬币记录其正反面次数往往不能得到完全相等的数据时,无法验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的二分之一的观念,这时怎么办?另外,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也有一定的困难。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过低,比如在统计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还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制作相关的图表?在统计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众数”、“中位数”等这些新增内容的层次性。对于概率教学,难以备课,还因为教学中很大比例都是课堂活动。三、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基于此,有教师说“数学乐园”还不如改为“数学苦园”更合适些,有些可能说得极端。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要与教材相配套。针对我所困惑的三个问题,我分别作了具体说明。恳请大家借此次研修之平台各抒己见,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好的构思、做法在这里交流研讨。愿我们每个人在研讨中提升,在合作中进步!

  

  

篇七: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下,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而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科,应多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数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本文将着重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以便我国更好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活动实践、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也逐渐将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课堂学习中。小学数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算数和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上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的开展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原则

  (一)实操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应用到生活实践上[1]。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明白知识的意义,也会更加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设计各种数学作业和活动时,应多添加实践的步骤,积极鼓励同学们通过实践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理论。

  (二)生活性原则

  小学数学中包括了很多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知识,比如加减乘除的自然运算、情境性问题的解决等[2]。这些知识都是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就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小学生学习了简单运算可以自主的去超市进行购物,提高生活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更好的扩展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3]。

  (三)创新化原则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实施起来,还要设计得具有创新性,改变已有固板的教育模式和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有创造性的推动学生发展。数学是一个不断扩展学生思维的科目,所以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和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大学校都提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但是还是有很多老师的教育观念很传统没有改变,依然重理论轻实践[4]。所以要想更好的贯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上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例引发同学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思维能力都会被展现出来。

  (二)教学模式刻板

  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一直提倡鼓励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多数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仍然只注重灌输知识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全面发展。在新的背景下,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积极的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拿教室或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体举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教师内容枯燥

  随着老师教育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书本上的内容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要想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而不是一味的知识和理论。比如在设置情景题的时候,可以采用小朋友耳熟能详的真实场景,这样既可以让小朋友能够更理解题意,也能更好的使数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另外,在进行理念和模式改进的同时,也一定要在内容上进行更新,多多结合生活的例子并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热爱并且感受到数学的用处。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策

  (一)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

  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资料准备。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生之间也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四年级综合实践课例是“一亿有多大?”。本课是一个让学生对一亿形成感知的实践活动,但是要形成一亿有多大的正确感悟就需要丰富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老师就可以在课前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实践任务,如称一称100粒大米有多重、100张纸有多厚、点100个点需要多长时间等等,为课堂上再猜测、推理出1亿到底有多大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的自主实践不仅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还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强化了学生数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促进实践活动很好的完成。

  (二)以启发为主要方式,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引导

  在当今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可以布置好有趣的作业和任务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或者自主的进行学习,但是同时,教师也要充当好监督者和促进者的身份,不断地进行观察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并指出问题,

  再及时的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在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在综合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难和问题,老师要以启发为主要方式,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在《活动日历》的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四个正方体等教具,进行综合实践。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回忆月、星期、日的相关信息,并交流如何使用正方体来表示。学生能够轻易回忆起相关的知识,但是较难思考出如何进行相应的实践。所以,教师需要以任务作为对学生的启发。比如,教师布置这样的问题:“一个正方体要表示十二个月,那么该如何表示吗?”对此,学生会想到一个面表示两个月。然后,教师便可以再次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果一正一倒,是不是可以分出要表示的月份呢?”如此,教师便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研学实践,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拓展

  老师在综合实践的课程教学中,应该用生活化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数字编码》这一内容架起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课前让学生搜集不同的数字编码,在搜集中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中,学生通过对比,猜测,小组合作,探究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的编排特点,并通过信息技术展示了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引导孩子进行课后实践,把学到的编码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小组合作帮教室图书角设计读书索引,给工厂设计产品编码等,将整个探究过程与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汇报,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让数字编码编出学生更多的精彩!

  所以老师在上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生活,运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们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充分的运用身边的教学资源,积极的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不断改

  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更直观的掌握数学知识,多设置情景和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萍.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教育界,2021(16):49-50.

  [2]徐焕霞.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3):79-80.

  [3]林艺琳.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考试周刊,2020(91):72-73.

  

  

篇八: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分析谢炼金宁化县石壁中心学校福建

  三明36541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也在不断做出优化的调整,教师也随着调整而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师也不断对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创新,从而能够发现最适合班上学生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其中,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被推广开来,许多教师都尝试了这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加入多元化的元素,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知识的眼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水平能更加全面的进步。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供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实践;生活化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为了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做出来改善,这能使得学生能更好的接受更好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元素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学生也就能更好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出现排斥的情绪,教师的教学安排也能更顺利的进行。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元素,教师通过将这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学生也能更好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枯燥感,学生也能更好的介绍,并且这样方法能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一、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原则1.综合性原则

  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很多知识内容是不仅仅局限在数学当中的,很多内容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以此来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成长。同时,数学当中的很多知识也是可以运用在其他学科中,或者运用在其他方面的,教师可以将不同板块的学习进行结合,找到两者之间合适的切入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为自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2.实践性原则

  学生在做数学题时,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这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多在教学中加入常见的实践元素,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在小学学习的这个阶段,教师要认识到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热爱学习,并且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且充满乐趣的事情。教师可以在课前开展一些小游戏,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节约课堂上的学习时间。3.生活性原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真是存在着很多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内容。教师借助生活当中的元素,可以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数学知识,这对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能更懂得该如何的将知识在现实当中灵活的运用,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并且当学生逐渐熟悉这些知识元素知识,初中生们也会慢慢培养出具有发现生活当中数学知识的眼睛,从而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提升。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融入学生熟悉的元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是一种很棒的想法,教师要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对生活情境产生更多的感触,这样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1组织合适的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时期所学习的数学内容虽说是较为基础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看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之后,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也会伴随着提升,这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由此我们可以自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这个提升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发出的,而不是被动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对此,教师引导找到合适的开展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促进学生不断的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图形的运动”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数学课与手工课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动手进行教学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用手中的剪JI、硬纸板、彩笔进行时钟的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图形的运动产生更直接的认识。因此在“图形的运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两个环节人手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手工制作时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时钟做成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时钟上的数字颜色可以由学生任意设计,但要坚持清晰醒目的原则;时钟上的分针和时针要做成可以灵活旋转的,由此分针和时针的设计难度较高;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进行表盘的设计,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时针与分针的组装。第二个环节主要内容是用学生制作的钟表进行图形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拿出自己手中的钟表,通过拨动指针从“12”到“1”,引导学生说出指针围绕点“O”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了30°,并通过由易到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如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指针的设置:从“1”到“3”旋转了多少度,教师直接旋转90°,从()到()。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说出正确的答案。训练完毕后,教师可以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为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可以随机提问学生:你每天的起床时间是几点?你回到家的时间是几点?在这个过程中时针旋转了多少度?请用钟表表示出来。当这些游戏都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两人一组使用自制时钟展开图形运动的提问与回答,以达到巩固提升的实践目标。

  2在实践中不断生成,促进学生的认识升华

  在实践活动当中所获取的知识内容,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所不能接触到的,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这一点,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活动这一过程,让学生能更全面的成长。

  比如出去看电影,需要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需要确定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还有出去购物或者旅游,也需要知道商场以及景点的位置,因此小学五年级课本就出现了关于位置的教学内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位置的相关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看电影的场景,或者模拟出去吃饭时喜欢坐在哪个位置的场景,鼓勵学生在参与、感知中认识位置的概念,并确定自己在所处教室中的位置。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运用综合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很多教师都采取了这类的教学方法,它也确实能够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不过,广大教师也不能够安于现状,也需要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改良不足的地方,加强它的优势,从而对小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这样就能不断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妍.如何在“问题式”教学中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掷一掷”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7(Z1):111112.

  [2]张建秋.关于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7,(03):353.

  

  

篇九: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综合的学科现象中发掘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整理从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所获得的知集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数据从中了解数学与汽车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相关的计算理解并得出数学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来获取汽车的相关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张顺清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24期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无疑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如浴春风,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思考想和操作性。在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积极的调动自己的思维,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特点

  1.数学学科的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综合的学科现象中发掘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整理,从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反馈到生活中去,学会应用和创新。例如“汽车中的数学问题”中,让学生通过搜集、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数据,从中了解数学与汽车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相关的计算、理解并得出数学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来获取汽车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式的综合性。教学中,在学习空间上要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将多学科相结合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关于数学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更要灵活掌握,使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运用。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成加以灵活掌握。例如“圆柱和圆锥”中,针对于学生对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就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施工的材料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实际来测量圆柱的长度和直径,在实践中寻找一些数据,来理解和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3.与生活联系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到数学计算的魅力。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算式或公式,结合生活巧妙的建立课堂情境,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封闭性,而形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让学生感觉数学题就发生在生活周围,产生亲切感。例如“16+5×3”时,让学生练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失去计算的兴趣,就可以建立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新学期开始了,你买了一个书包和5根铅笔,书包16元,铅笔每支3元,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经过学生的计算讨论,学生就能过自主的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二、建立综合与应用课堂的有效策略

  1.利用生活,创建情境,激发思考

  在学生生活的周围,每天都发生着很多的变化,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细心的挖掘其中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情境服务,诱发学生

  的思考。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自行车、汽车、三轮的车轱辘都是圆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生活现象很熟悉,讨论也很积极,经过学生的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使学生理解了圆的概念和用途;然后给学生每人发一根铁丝,随后根据学生的热情接着提问:我要是自己做一个这样的圆形,需要多上得到铁丝呢?让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铁丝来讨论,截取多长才可以刚好够做一个圆环,而且做得即好又合理,这样加上学生爱动手的特性,使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思考的状态,纷纷来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测定这个圆的周长。通过创建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思考的状态。

  2.发现问题,制定探究,提升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发现问题,将问题与学生自身的知识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能进入探究阶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计算、验证,利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障碍,来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的理解新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都会判断什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数的尾数肯定为“0”。这是学生忽然建立一个新的问题:1×2×3×4×5×……×99×100这个算式得到的数据其尾数上有几个“0”,学生对这样的题开始纷纷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彼此之间争论不休,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利用被2整除的数和被5整除的数的特点,从而建立了探究的依据,使学生的思考不再盲目、杂乱,让学生在理论的支持下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有方向,有目标。

  3.反馈生活,解决问题,提高应用

  学生的学习时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而真正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反馈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将知识得到应用和创新。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解决了几个数学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切入口,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交流、搜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自己的知识来分析、计算、总结归纳,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来给他们都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利率的问题”后,根据我们班学生的亲身经历来解决问题,班里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李丽的爸爸出了车祸,但是家里的存款还要一个月就要到期了,如果及时取出来的话就要按照活期计算利息,那么我们怎么帮助李丽渡过难关?学生纷纷的出谋划策,有的同学认为:救人要紧,损失点钱吧;有的通过认为:我们可以先借给李丽,等钱到期了在归还;……学生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详细的了解了银行有关利率的规定,计算怎样才是最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生活中来,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从了建立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南坑中心小学)

  

  

篇十: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是基于学生生活常识和学习经验,彰显学生对数学教材知识的综合应用的活动。与其他教学板块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性强且十分灵活的教学方式,通过发现班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积极探索针对不同学生的方法,寻找适应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研究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学数学有效结合的途径。现就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综合实践活动含义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意义

  综合与实践课程是以问题为载体的学习活动,通过问题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努力或通过老师的帮助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数学思考的环节,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产生许多创新性的思想,再由学生进行验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开展现状

  总的来说,“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在日常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是逐渐提高的,但具体到学科领域却仍不容乐观,此处有两个例证:1.以“综合与实践”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虽然在逐步上升,但具体到小学数学领域的“综合

  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却遇冷。2.在各类电教评比活动中,相比于“分数”“小数”等经典课例,“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例鲜有人问津。论其原因,有老师总结如下:教学定位不清、实践活动缺位、教学时间不足。这类课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力改变现状,融合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活动情境

  (1)保证教学活动情景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性是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是否与本节课知识相关,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否积累到活动经验、习得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成绩;(2)教学活动情景具有实际性。教师在选取教学活动情景时要注意活动素材要源于生活,贴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中学会解决问题;(3)教学活动情景要具有开放性。学生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层次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要具有开放性,能够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且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成果,积极鼓励学生,不可一概而论。

  (二)充分掌握微课设计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其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技术也与传统课堂不同。微课的制作方式一般包括用手机、DV自拍录制,录频软件录制,以及在专业短视频网站制作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多种方式相互融合从而提升微课质量,比如在用CamtasiaStudio录屏的课件中插入录制的实验视频,在优芽、来画等短视频网站制作母版,并将VideoScribe、Focusky等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增添趣味性。同时,微课制作时需注意几个细节,微课不同于录像课,时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同时要做到声音清楚,画质清晰,教学视频中要有设问、有停顿、有反思,最后辅以必要的学习单或者进阶练习题;应用于课堂实践的微课,要辅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提升理解,在知识的拓展上,除了对知识点的讲解,还需提供更多搜索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利用课堂等待,发展应用意识

  有别于数学教材知识的探究活动,更有别于直接灌输的讲授形式,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自主性较强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活动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全过程性,创设“课堂等待”环节,促使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数学实践活动的发现、反思、感悟和体验,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同时,如果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采用将数学活动有效延伸到课外的实施策略,这样的办法同样也可以延长“课堂等待”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打通课外与课内的联系,确保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目标和任务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耐心推敲数学问题。

  (四)学习评价设计

  分层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家长等。分层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知识,更包括技能、情意、态度、价值观等。分层评价,旨在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以综合实践活动“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为例,一些学生对这样的综合与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而另一些学生认知能力相对薄弱,不能对其产生激励。基于这样的学情,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学习评价:基础性评价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借助魔方等生活化的载体,认识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方块在正方体中的位置,进而认识到表面涂色正方体的特征;发展性目标,即能用字母概括小正方体个数与两面涂色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小正方体个数与一面涂色正方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小正方体个数与没有涂色的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等;提升性目标,要求学生概括、提炼小正方体的总个数与三面涂色的正方体个数、两面涂色正方体个数、一面涂色的正方体个数、没有涂色的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学习评价设计,既关照了数学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又提升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这样的目标设定,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的观察与规律的发现、关系的计算等结合在一起,让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有了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的特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顺应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是对传统教学弊端进行针对性消除的一大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促进数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途径,还是为国家输送数学人才的有力手段。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在进行不断探索试验时,教师可以在网上可以借鉴成功者的相关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不足,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优秀的地方继续沿用,不足之处积极改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除学习能力以外的潜力和闪光点,努力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适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个性化教育和小学数学的有机科学融合,努力为国家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宝林.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1(93):61-63.

  [2]张芳.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策略[J].读写算,2021(31):136-138.

  [3]高玉萍.关于小学数学中年段“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1(53):61-62.

  [4]徐金晶.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51.

  [5]郭冰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22):36.

  

  

篇十一: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

  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所需的物品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要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所需要缴纳的费用等。(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一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老师调查了本地三大超市,A超市:部分商品买大送;B超市:打九折;C超市:满50元一律八折。(2)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如果老师想买8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到市场调查金融危机引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从而选择了合适的购物方案。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

  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多样化原则,体现趣味性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彩盘揭密”的

  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东在街上行走,看见有人摆了个彩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彩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小东停下脚步转起彩盘。他手中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彩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彩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彩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上当受骗。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换言之,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最有效的实践活动之一。本文就个人在上好数学活动课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程的区别(一)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认识;(二)学科课程教学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或校或班组,灵活多样;

  (三)学科课程都有统一的教学大钢,明确规定了应学和应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而活动课程则可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也就是说,数学活动课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理解,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学科性原则。数学活动课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基础性和工具性,活动课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基础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所以活动中应包括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设计实施活动课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统一起来。2、数学活动课应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能从中学到其它学科课程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重视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课个活动课,应区别于课外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在设计和实施中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会一定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活动课不不同与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活动不集中,而数学活动课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在某一范围内开展,重在学习和应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等综合能力。(二)趣味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到主动学,主要是因为:首先,数学活动课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爱动、好奇、善思等心理特点。再者数学活动课中学生自主性台盟,环境较宽松易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第三、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学生有享受成功的成就感。第四,适用面广,每个学生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应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不断更新。2.活动形式也应不断更新。3.要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爱好。4.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5.要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避免使部分同学在演,多数在看。6.环境和形式多变,如,室内或室外,小组、个人或全体等等。特别注意的是,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要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三)实践性原则。尊重知识的发展过程,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后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活动课就是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活动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动口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阐明道理的能力。2.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搜集、记录、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等等操作实验,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应用

  工具的能力。3.动脑能力,通过活动课养成多动脑、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从活动中悟出知识规律和道理来。

  (四)自主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经验和培养实践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注重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在的设计和实施中,真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总结和自动学习。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办数学小报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组织材料,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得到的成果,自己会用心体会欣赏自己的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总结不足之处,纠正错误,积累经验和方法等等,使学生自身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三?数学活动课常采用的几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对象,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把数学活动课分成不同课型来组织。(一)拓展延伸课。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去解答,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二)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讲一些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三)实践操作课。指导学生制作或操作学具,进行实际测量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游戏活动课。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活动。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数学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意义和在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真对待上好数学活动课。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又富有成效的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方案来。

  我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如下困惑,希望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寻求对策。

  一、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

  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我认为“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所以在教材中有活动的环节,很多时候就简单地找学生示范一下就结束。

  二、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致使在理解、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有难度也就在所难免。例如五年级中用分数来定量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时,抛硬币记录其正反面次数往往不能得到完全相等的数据时,无法验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的二分之一的观念,这时怎么办?另外,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也有一定的困难。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过低,比如在统计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还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制作相关的图表?在统计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众数”、“中位数”等这些新增内容的层次性。对于概率教学,难以备课,还因为教学中很大比例都是课堂活动。三、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基于此,有教师说“数学乐园”还不如改为“数学苦园”更合适些,有些可能说得极端。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要与教材相配套。针对我所困惑的三个问题,我分别作了具体说明。恳请大家借此次研修之平台各抒己见,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好的构思、做法在这里交流研讨。愿我们每个人在研讨中提升,在合作中进步!

  

  

篇十二: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谭闰香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0年第05期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对于数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强调探索性学习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探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活泼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37(2020)28-0186-02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實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课堂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1]。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有诸多弊端,首先,教师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形式单一,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其次,大多数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教师缺乏与学生互动,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最后,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学数学非常简单,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关注不足,造成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固。传统数学课堂的诸多不足都在督促着教师进行“创新”,然而一些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笔者认为,想要达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目标,应当注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2]。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用心备课,巧妙设计活动课,让学生充分探究生活,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无限魅力。

  1明晰活动主题,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主题是否清晰息息相关。教师应提前做好本学期课程的主题规划,重难点数学实践活动部分占用的课时相对多一点,这样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活动课的内容。在做好本学期教学主题规划后,教师要灵活地执行,在实践中调整,让计划跟得上变化,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3]。

  数学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活动主题要有趣味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要牢

  牢把握教材,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多问“为什么”“怎样讲解学生能更好吸收”等问题,这样教师也会受益匪浅。优质的课堂离不开教学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不能因为小学数学科目对于自己来说比较简单,就没有计划,随心所欲地给学生上实践活动课。只有明确教学活动主题,教师才能把握住重点、难点,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实践牢牢掌握书本知识。

  2打造自主式课堂环境,团队合作实现共赢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有活力的课堂环境。同时,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快速学习新知识。如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能够让课堂氛围更热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之开放的合作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学生能各自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可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此外,积极营造自主式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快成长。活泼开放的自主式课堂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教师的付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即使有的学生说一加一不等于二,教师也不能立马反驳,而要引导学生思考,形成更深刻的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将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师要用温柔和蔼的目光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在和学生互动时,切忌把自己放在高处,俯视学生。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需要平等交流,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小组合作中数学实践活动的展开。

  教师要理解学生、欣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喜爱,从而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地展示自己。教师也要提前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探索、学习得出自己的结论。如开展“我是拼图小巧手”的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拼图时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更大,使学生互相帮助,展示自我、合作共赢。

  3注重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需要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注重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小学生活泼好动、遇到问题容易放弃,需要有人监督和指导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在上课期间,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时学生的表现。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走神没有跟上节奏,后面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据课本,集中学生注意力多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解答一道数学题不是目的,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数学的解题思路、学习方法。首先,教师需要认真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包括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关注,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他的成绩好坏,增强师生情谊,让学生信任教师、依赖教师,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做好引导,发挥自己“领路人”的作用。教师对于学生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数学意味着逻辑,是今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如果有学生不明白“厘米”“千米”等概念,这时

  候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事物举例,让学生对这些概念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不是告诉学生好好看教材。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等。

  4注重师生课下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活动需求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认为精心设计的课堂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课质量,但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可能与自己理解的不一样。如在讲到《校园中的测量》时,教师可以课前鼓励学生先观察学校周围的物体,看看哪些物体的长度较长,并选择好适合自己的测量对象。还应鼓励学生和同学在课下讨论如何进行测量工作?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如何做好记录?在比较的前提下选择最实用的。对于学生无法准备的测量工具,教师要替学生提前准备好,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非常有帮助。教师与学生密切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下节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很有帮助。有的学生在上完实践课后反映,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压力过大等,此时教师不应该专注课堂的质量,而是与这位学生深入接触,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实践活动的反馈等。如在日历活动课结束后,教师在课下要询问学生对于实践活动课的感受,通过小测试考查学生对于“年月日”的了解程度等,以此来为今后的活动开展做准备。

  小学数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等,是符合学生发展轨迹的重要教学方法。要想拥有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需要把行动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教学主题,并根據课程进展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其次,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打造自主式的数学环境,多形式地开展教学研究,让学生爱上数学;再次,提高服务意识,加强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取得高质量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效。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是在校园里、课堂上进行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当然,教师不能“填鸭式”地教学,切忌“满堂灌”,而是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利用课堂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积极引导,有一个更好的课堂体验,再辅以一些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提升数学课堂效率的过程是漫长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开拓创新,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推动学生更快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贾荣芳.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项目式教学”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

  [2]吕勉.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以苏教版小学数学

  教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0(08).

  [3]杨玉梅.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创新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篇十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对教学不再只是满足考试需要,而是更注重应用,注重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环节。活动课与理论课不同,其顺利开展需要立足于前期大量的基础工作。老师的任务就是找寻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接受有效策略,以有用途径保证课程的进行。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策略与途径1.立足数学课程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数学课有属于自己的特点,它灵敏多变、应用价值强,可以说是开展实践活动课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老师在实践课堂上,应当立足数学课程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会学到《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体、

  圆柱、球这些物体和图形。这是几何学的起步,老师在实践活动课上,可以找来这些具体的实物,开展猜一猜、拼一拼等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几何图形。

  2.增添活动覆盖面积,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既然是实践活动课,那么需要学生的动手参与。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只是某部分人,因此,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增添活动覆盖面积,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学到学问。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课是《简洁的统计》,统计学属于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项,老师在实践活动课上,应当让大家进行实地调查,比方以身高、体重、学习时间等这些为主题,对调查结果进行简洁统计,得出结论。这样的调查过程,需要全部人主动参加、协作,大家都能融入课堂中。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并非一件简洁之事,老师任重而道远,需要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多项策略,实行有效途径。立足数学课程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增添活动覆盖面积,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如此,实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意义。

  :吕彦华单位:山西省昔阳县下思乐小学

  

  

  

篇十四: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地位,充分展现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通过新型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综合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强化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字: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引言:

  运用综合与实践来进行数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当作课程的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开场先抛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经过小组讨论研究,最后进行动手实践来印证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得心应手。

  1.小学生数学教学课关于“综合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误差

  教师对“综合和实践”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存在偏见[1],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上不被重视,基本很少在数学课上安排“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对“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关注太少,教师只是将其作为选学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应该时刻了解先进的教学策略,不可一昧守旧,只是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为了教学而教学,太过注重形式,身为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而不是单纯为了成绩去学习,教师应该对“综合与实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难以选择,缺乏教材

  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无法正常施展,教学知识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综合与实践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块,还在处于初步阶段,以至于缺少相关的教材资料,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动手操作,学校就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工具和学习工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上始终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支持,所以导致教师只能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现有教材,将数学知识与身边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设计生动有趣的课程方案来丰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潜移默化地细化重点难点以及易混淆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举一反三,使学生完全掌握,也可以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把实践课带到日常生活当中去,更好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体系欠缺

  “综合与实践”的模式教学教学评价体系欠缺[2],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集思广益,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对于学生的想法却无法准确的评价,因为不少小学的数学教师都没有相关方面的教学评价体系,目前依旧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的分数形式来进行教学的评价,这完全不符合“综合与实践”模式的特点,所以造成教师的评价工作无法准确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评价知识点的重心转移到课堂的主体上,从评价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着手,通过评价有益于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认知,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参加活动过于形式化

  在“综合与实践”的课堂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课程的主体,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但是,目前在大多数的课堂中,始终还是老师来负责整个课程进度,虽然采用了新兴的教学模式,但是内核还是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表面看上去学生积极参与,却始终还是由老师来主导整个课程,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无法进行深入学习,也就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刻探索。

  1.

  教学策略

  (一)深入研究教学资料

  通过对现有的教材由表及里的分析与研究,将数学知识慢慢梳理细化,把数学本体的知识作为实践的依据,根据知识点安排活动,“综合与实践”模式的情境都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可以在学生的生活的场景之中来寻找素材[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综合与实践”是一个新兴的传授方法,目前为止,教学体系以及经验还没有做到相对成熟,所以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根据学校班级实际情况,探索出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

  1.、全方位探索研究实践主题

  需要明确综合实践的主题,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分析学生心理变化,利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并进行理性思考,进而探究实践的主题,例如:李老师在数学课上提出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有哪些,一位同学回答:“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另一位又回答道:“压岁钱怎么使用最合理”,通过这种自主式举例探究,可以很好找出实践探究的主题。

  1.、转移评价的焦点,重视实践活动发展过程

  在进行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时,可以着重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在开展实践过程中,在适当时间进行知识点的灌输,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想法,并给予一定的认可,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的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勇敢,当然,在活动中,学生之间要互助合作,才能更好完成实践,同时教师做好引导的工作,明确学生的分工,相互交流,提高实践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个人成绩,还应该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路径的研究

  1.、以问题展开活动引导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保证每个学期开展两次“综合与实践”,例如赵老师在小学数学的课上,以“正方形的截面可能是几边形”展开综合实践,根据已知信息无法之间解决问题,便引导学生开展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指引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小组沟通讨论,从而使学生积累从头到尾整个实践活动的经验。

  1.、设计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记录

  教师可以在通过综合和实践来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不能仅限于课内,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探索,比如说,可以通过数学上“认识厘米和米”的知识点来展开实践布置,老师引导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可以安排学生回家用自己的脚和爸爸的脚分别测量房间的长度,经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便于直观理解,使知识吸收地更为深刻。

  (三)、研究拓展教学资料

  学校和教师应该发挥教材作用的最大化[4],使教材物尽其用,来达到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合理应用资源来进行学习授课,还可以利用家里的资源来进行学习,家庭里的数学是非常多的,比如柴米油盐、日常用品都是与数学挂钩的,是数学知识最好的一个素材库,组织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开展综合实践,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1.结束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始终把学生的教育作为第一位,帮助学生高效率掌握数学知识,摆脱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将传统教学和新兴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引导学生将数学灵活运用到生活当中,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兴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中华传奇,2019(36):2.

  [2]阴雪梅.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4):1.

  [3]刘青.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9(22):1.

  [4]孙少峰.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J].好日子,2020(30):1.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浅谈 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