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17篇

时间:2022-11-17 09:36: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17篇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增强县域科技创新政策带动效应的对策建议--基于江苏省启东市的调查分析  张凌林;任凯胜【摘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17篇,供大家参考。

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17篇

篇一: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增强县域科技创新政策带动效应的对策建议--基于江苏省启东市的调查分析

  张凌林;任凯胜【摘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支撑。本文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重点分析科技创新政策的带动效应方面的不足,提出对增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创新科技》【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带动;启东【作者】张凌林;任凯胜【作者单位】中共启东市委党校,江苏启东226200;启东市科技局,江苏启东22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22.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这种作用只有在科技创新成果进入生产领域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才能实现。而影响科技创新活动作用发挥的,除了市场需求方面的影响之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即科技创新政策的带动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90%以上的国土面积、80%以上

  的人口在县城。因此,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1.1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科技创新在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73亿元,同比增长24.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1.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15.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效,2013年全市完成专利申请4671件、授权量204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32件。1.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全市120个企业与6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2013年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162个,技术交易额达2.6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2013年立项省以上科技项目5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获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已达2513万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13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3个、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3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2家。1.3科技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扎实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家,其中省级5家,国家级1家;科技孵化器面积32.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4家。着力加快园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启东经济开发区科创大楼结构封顶,滨海工业园博士生创业园建成投用。不断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机构与平台建设,全市拥有南通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8家,其中省级29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6家。1.4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切实加强行政推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激励性政策,对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给予奖励、优惠和扶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将科技创新相关指标纳入全市各镇乡、园区综合考核内容,并不断加大考核权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全市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1.2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人。

  2.1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技创新政策有较强的“考核性”,即制定创新政策时,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考核。例如为了上级“专利申请数量”的考核,通常制定奖励政策,造成代表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申请明显偏少。另一方面,对规模企业的优惠奖励措施有余而对在孵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帮助扶持不足。尤其体现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43.3%的企业认为没有享受到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的原因是获得企业信用担保的条件苛刻。2.2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是启东市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运用不够充分、存在享受政策的企业总数偏少、金额偏低等问题。比如,《关于实施产业人才发展1233行动计划的意见》于2013年4月作了调整,但后续的实施细则至今还未出台,给在孵企业申报领取奖励资金带来困难。二是相关部门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宣传形式也较为单一,各部门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也缺少必要的整合,政策信息的综合性、配套性还不够强。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接受访问的企业中有36.7%的企业表示未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原因是企业还不知道有这项政策。2.3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研发成本高、风险大、时间长、见效慢。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存在重设备轻研发、重引进轻创新、重眼前轻长远、重制造轻创造的现象。不少企业家安于现状,小富即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对建设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不够、信心不足,新产品开发仅仅停留在跟随和模仿上,强调“短、平、快”,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4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平台建设不够到位。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偏小,各孵化器的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区域性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本空白,尚未形成有效的创新要素整合机制,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二是服务配套相对滞后。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科技咨询和信息

  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还较为落后。三是产学研合作成效不高。启东市的产学研活动成果不少,但也有一些企业反映,产学研活动中高校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对口,活动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四是知识产权保护难度较大。一些生产仿冒产品的企业违法成本较低,而政府查处又耗时费力,导致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有效遏制,严重挫伤了被仿冒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5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政府引导投入不够。2013年,启东市科技部门管理科技经费2200万元,列南通第三,但远低于如皋的3700万元。此外,省以上科技项目配套资金大多采取了“打进打出”过账的做法,而且在有限资金的使用上还存在撒“胡椒面”的问题,使用绩效不明显。二是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2013年,启东市研发投入总量和占比仅列南通地区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1%。三是科技金融发展缓慢。启东市持有执照的担保公司共10家,目前正在运作的只有少数几家。1000万的财政科技金融引导基金尚未真正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科技保险等方面缺少政策支持。3.1统一思想,提高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化程度。一是继续深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启东在新形势下谋求新发展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战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调控推动和服务保障等职能。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使各个领导层面、各类经济实体、乃至生产一线工人和普通百姓不断强化创新理念,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3.2突出主体,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原动力。一是开展企业家培训活动。组织实施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每年有目的、有计划运用多渠道和多形式组织企业家开展创新

  创业培训,引导企业家建立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提升组织开展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二是发挥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遴选一批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能力、较好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运用“一企一策”方式进行培育,积极引导其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推进技术改造,开展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三是放大中小企业的活力优势。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培育力度,引导它们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小而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3.3科学规划,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要在技术需求量较大、产业集群特征明显的重点行业中,加快建设若干家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实验设备共享、产品检测、质量认证等服务,减少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和重复投入。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抓好各园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商场、餐饮、娱乐等设施,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周边生活环境,满足他们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创新服务业发展。要培育若干个与园区相配套的创新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行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四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工作。把引进、培育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为关键举措,切实推进“1233”人才计划、“312”高层次人才梯队培养计划。3.4加大投入,落实科技创新经费保障。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用于科技经费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二是加大全市研发投入经费支出额。引导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切实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政策。三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四是加

  大企业科技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源,争取有更多的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科技平台落户启东,对已争取到的项目,要积极支持并加大投入力度,落实配套资金,以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3.5优化管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真正落实好现有的科技创新政策,并根据本地实际,关注、参照省、南通市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各项优惠举措。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突出实效性、普惠性,在奖励规模企业的同时,也要研究出台针对小微企业、在孵企业的扶持政策,既“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二是加强指导培训。科技创新涉及财政、科技、人力资源、税务、金融等多个方面,各相关部门必须整体联动,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力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指导,帮助企业完善研发制度和财务制度,使之与科技创新政策要求相适应。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化、专业化的政策宣传和服务。三是强化考核激励。要加大对科技创新考核的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相应增加科技贡献率、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新产业增幅等创新性指标,提高科技创新成效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通过考评,把推进科技创新的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1]王春法.技术创新政策:理论基础与工具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1-98.[2]罗伟.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97.[3]刘风朝,孙玉涛.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我国289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34-42.任凯胜(1985.2-),男,硕士,启东市科技局局长助理,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研究。

  【相关文献】

  [1]王春法.技术创新政策:理论基础与工具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1-98.[2]罗伟.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97.[3]刘风朝,孙玉涛.我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演变的过程、趋势与建议——基于我国289项创新政策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5):34-42.[中图分类号]G322.7

  

  

篇二: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X〕43号),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加快我省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全社会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到2030年,构建起县域工业、农业、服务业技术创新体系,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有效释放,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更加友好,基本形成县域现代化经济体系。二、重点任务(二)编制县域创新发展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根据县域经济发

  展实际,结合“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编制本地区县域创新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确定主导产业培育方向,提出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科技需求清单,明确研发投入强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招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年度目标任务并加以落实。省级科技计划对与科技需求清单相关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三)加快推进创新型市县建设。鼓励各县(市、区)创新科技政策、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和模式。鼓励各县(市、区)以建设创新型市、县、区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科技示范小镇、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专业小镇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资源型县域经济向生态型、创新型转变。

  (四)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县域龙头企业或产业联盟联合在陕高校,建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管理主体、需求主体、市场主体的“四主体一联合”校企新型研发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县域产业和资源禀赋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区建立教授、博士工作站,专家大院,试验示范

  站,支撑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各县(市、区)建立本地主导产业装备、技术、人才需求库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织实施,省内各级科技计划优先给予支持。

  (五)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县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创新服务合作模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各地主导产业,牵头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承接人才、平台、技术、成果的平台。支持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各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县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经认定运行良好的创新联盟,由省级科技部门以后补助的形式予以支持。

  (六)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省各高新区、县域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加大县域民营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各园区组织区内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争取国家重点项目。

  (七)促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治理、水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力度,强化重点地区生态保护

  与修复。围绕重大慢性病防控、人口老龄化应对等人口健康重大问题,加强疾病防治技术普及推广,加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网络向县域发展。开展社区服务综合技术集成与应用,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八)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各县(市、区)建立科技成果转移的线上平台和线下机构,支持县级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联网运行,在全省范围内实现项目、人才、平台、成果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省级科技计划在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上给予后补助支持。

  (九)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重视企业家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树立创新光荣、创新致富的社会导向,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创新收益和财产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县域人才管理服务能力,在推广“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等模式的同时,发挥好乡土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创新创业进程。

  (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各县(市、区)依托园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或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复

  转军人、本地籍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X省科技管理服务一体化云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咨询、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专业化服务。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对运行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给予后补助支持。

  (十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科技扶贫行动,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针对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科技短板,加大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实际,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技能素质,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以创业式扶贫带动产业发展,实现精准脱贫。

  (十二)推动园区协同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支持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将部分区域委托市场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先进的机构进行管理,对托管园区充分下放事权,鼓励其先行先试,总结经验、输出模式。对园区进行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局面。

  (十三)加大科学普及力度。把县域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科普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坚持

  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面向县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普及和信息服务,提高县域中小学科普教育质量,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

  三、保障措施(十四)构建县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X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县域转移转化的法治环境。加大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普惠性财税政策落实力度,激励县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县域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监督评估机制,加强政策落实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政策实施程序,切实扩大政策覆盖面。(十五)开展创新驱动示范县建设。由省级科技部门制定评价体系,遴选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环境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强,全社会科技投入高,公民科学素质较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浓厚,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县(区)作为全省创新驱动示范县。省、市各相关部门加大对示范县的指导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篇三: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21-2025年)》(冀政办字〔2021〕9号),加大《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1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二、总体目标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源、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五)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1.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在生活补贴、工资待遇、住房支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积极推荐纳入省、市相关人才计划,在创新创业方面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2.加强人才交流合作。积极推广“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工程师”“*络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模式,扩大人才供给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京津人才合作,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研究完善人才交流支持政策,为引进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3.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教育,加大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培养本土化、专业化技术人才。

  (六)开展“双创双服”活动。1.推进创新创业。打造“双创”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升级版,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平台为重点,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双创双服”和“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示范基地、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省内外高水平“双创”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就业创业,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积极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创客培训和科技企业帮扶等活动,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把打造成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2.强化民生科技保障。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土壤污染治理等水平。充分利用蓝川科技环境精治可视物联*大数据中心,构建“一*、一图、一报告”治理格局,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治理,形成“科技支撑、*格引领、全民参与”的大气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惠民项目,推广应用食品药品安全、疾病防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等技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推动科学普及。加强科普基地、科普大讲堂、科普长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普条件。深入开展儿童、青少年校园科普和“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科普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七)强化政策落实落地。1.推进重大科技政策落实。加强对各类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重大科技政策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2.制定区域性创新政策。根据全区创新发展需求,衔接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及时制定和完善针对性科技政策,打通科技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3.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督导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责任制,定期开展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帮助企业、科技人员更好享受优惠政策。

  

  

篇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

  创新型XX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市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XX的重要意义XX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和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重点区域。增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X,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引领和支撑我县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全县各级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富民强县主题,以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目标,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XX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转存量资源为增长优势,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有效融合,推动科技与产业密切结合、创新水平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以创新的领先推动经济率先发展,

  1/17

  .

  不断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把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推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企业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在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夯实创新基础,强化科技支撑,扶持壮大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国知名品牌,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市场占有率较大的新产品,建成在一些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战略产业上具有领先优势的创新型县区。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把创新型XX建设作为县域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统筹科技资源,优化创新环境,聚集创新人才,实施创新工程,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成创新动力强大、创新实力雄厚、创新效益明显的创新型县区,走在省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列,奋力在关中—经济区率先崛起。

  2/17

  .

  (二)基本原则1、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着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政府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在政府引导创新的同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把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在动力,建立并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自由宽松、富有活力的创新环境。三、主要目标创新型XX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利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立完善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共享服务机制,使科技服务企业、社会和民众的水平明显提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支柱产业集群,努力把XX科技工业园建成全省一流的创新型园区,把我县建成全国新型砖瓦机械装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

  3/17

  .

  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基地、新型装备制造业配套基地;集中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全面创新,基本建成创新型县区。

  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到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每10万人口年度专利授权量达到25件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5件以上;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达到500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达到10家;研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0%以上;研发国家级新产品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100项;工业“三废”治理达标率达到95%以上,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农村安全饮水普与率达到96%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主要工作容(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工业领域科技创新

  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支柱产业优势突出、园区经济活力凸显、骨干企业支撑有力、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强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突破。

  4/17

  .

  1、以科技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加快壮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是我县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持之以恒地推动装备制造业的科技研发,每年推出30-50件专利产品,3-5项引领同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省级技术标准的制定,始终使我县装备制造业处于全国和行业领先水平。依托省新型砖瓦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新型砖瓦机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联盟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施共性关键技术攻关,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我县新型砖瓦机械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设计与研发载体,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省市科技资源中心合作,建立连接国际、国的新型砖瓦机械数据库,为企业研发和发展提供服务。扶持宝深、皇城、皇城玉全、关压、平阳、沃升等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国同行业、全省的领军企业,带动我县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石油机械、工程机械、专用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形成科技领先、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业与配套产业集群。以太白酒业、恒兴果汁、老牛面粉、陕丰淀粉、宝牧业、福罗瑞斯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以粮、果、畜、菜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深加工产

  

篇五: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__-2025年)》(冀政办字〔20__〕9号),加大《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__-2021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快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瞄准科技创新短板,聚焦经济社会急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新华提供强力支撑。二、总体目标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创新主体迅速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700家,创新条件更加优越。建成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级众创空间达到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以上,市级及以上孵化器1家,院士工作站6家。创新产出大幅度提升。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升。

  

  创新管理持续优化。积极争取省级以上各类项目和奖励。建立科技创新领导机构,研究部署全区科技工作,落实上级各项科技政策并制定配套实施措施,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形成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一)加强区域创新发展顶层设计。1.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突出特色和优势,结合本区资、产业、生态和创新基础,完善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和特色楼宇,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2.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研究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发展举措。3.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围绕落实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科技工作组织谋划,制定科技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强力抓好落实。(二)推进产业技术创新。1.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围绕“一路两带两改两市”发展布局,聚焦产业变革方向,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大发明专利授权资助力度,引导企业和相关单位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2.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企业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积极推动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引导行业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端人才合作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创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建立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3.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

  

  展,加强组织指导,以龙头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备案联盟。

  (三)培育壮大创新主体。1.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机构作用,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和申报流程培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2.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扩量提质,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通过协助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按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3.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1.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通过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业务,鼓励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等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2.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根据企业、产业技术需求,经常性组织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技术成果推介等活动,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3.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财政科技资金引导,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建设。加强与省、

  

  市相关创投基金沟通合作,争取联合设立子基金。加强与省、市级金融机构沟通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依法设立主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主要服务于科技型企业的分支机构。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协调或引导企业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篇六: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县科技局年度科技工作总结及下一步科技惠民工作计划一、xxxx年工作总结

  xxxx年,县科技系统深入实施“科技争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列入x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培育单位。

  一是创新实力实现不断跃升。x-xx月份,宁海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xx.xx亿元,同比增速xx.x%,预计全社会研发费用突破xx亿元,占GDP的x.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xx.xx亿元,全年预计突破xxx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x.x倍,年均增长xx.x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xx.xx亿元。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xx家,预计到年底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xxx家,实现三年翻番目标。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xxx家,累计科技型中企业有效家数达xxxx家,比十二五末增长x倍。

  二是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省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顺利推进,省级模具综合体建成试模中心、智能模具战略合作中心、研发设计、加工检测、展示交易及技术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中心,累计引进大院名校xx个、服务机构xx家,集聚人才团队xxxx个,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xx余项。市级文体综合体建成激光打印机检测中心、光刻实验室等服务平台,累计促成文体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合同xx项,解决文具产品改性材料升级、智能办公用品关键模块研究、文教配件表面精密成型、精加工等技术难题xxx余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弗兰采维奇材料研究所铜钛合金系列产品等多个国际领先技术项目正处于产业化阶段。x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成立包振民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市重大专项项目。

  三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推荐沃特汽车、永信汽车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累计xx家),新申报双宇光伏与LED照明研究院等市级企业研究院x家(累计xx家);新申报

  博超模具、科瑞特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x家(累计xx家),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中心xx家(累计xx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x家。东方日升与中科院xx材料所联合承担的≥xx%量产型钝化接触晶硅太阳能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等x个项目进入市“科技创新xxxx”重大专项(其中“xxx”产业集群发展支撑引领计划和关键核心技术应急攻关项目各x项)。以“研产对接、创新赋能”为目标,成功举办“百日百场”院企对接系列活动,组织八校模具专家宁海行、文体产业长三角合作交流会等科技合作交流活动xx余次,推介科技成果xxx项,促成合作意向xx余项,挖掘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xx余项。实现技术交易额x.x亿元,同比增速xx%。国琅机器人等x个项目获得中国创新挑战赛(xx)需求企业奖。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浙大xx理工学院新签订产学研协议,成立技术转移中心。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明显优化。xx有限公司的帕诺马廖夫•亚历山大、xx有限公司的比罗乌斯•阿纳托利荣获市“茶花友谊证书”。《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管网系统和水下穿越管道智能检测系统研发及技术服务》项目入选xxxx年度xx市“泛xxxx计划”。获得省科学技术奖x项、市科学技术奖x项;新提名推荐省科技奖x项、市科技奖xx项,获奖及申报项目数量位居县市区前列。科技金融累计贷款家数xx家,金额xxxx万元。

  二、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围绕实施人才和创新“栽树工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强县目标,以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为主线,以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具体实施五大计划,切实发挥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力作用,加快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xxxx年全县科技工作主要目标: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xx亿元,占GDP比重达x.x%;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x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xxx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达到xxx家。

  (一)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增量扩面”计划。一是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专项行动。发挥科技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研发资金投向“xxx”产业研发创新,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研发投入作为享受各级产业政策的必要条件,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广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破解研发项目管理难、费用归集难、核算难等难题。力争企业R&D经费年均增长xx%以上。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定向突围行动”。聚焦“xxx”工业体系和重要产业链,梳理相关领域重大研发需求,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支持推进技术(产品)国产替代,积极承接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战略创新产品,力争在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科技创新xxxx重大专项x项以上,引导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强度。三是全面落实鼓励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抵扣等支持研发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将享受减免税收优惠的经费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力争xxxx年加计扣除政策享受企业数达xxx家以上,减免税收额达x.x亿元以上。

  (二)实施“全链覆盖”创新平台建设计划。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突出“公共服务”功能导向,强化政府引导,吸引企业主体、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机构积极参与,提升现有综合体服务功能,按照各综合体规划方案,持续推进模具、文体用品、生物医药等综合体建设,新布局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二是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提速发展。加大政策精准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已落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xx弗兰采维奇材料研究所、x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支持配合xx弗兰采维奇研究所做好高端铜合金材料等重点项目应用推广,力争各类产业研究院成为承载并能辐射宁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三是推进各类众创空间建设。结合县内产业规划布局,提升众创空间专

  业孵化水平,链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创业孵化等服务功能。提升科创中心、电子商务、软通乐业等省市级众创空间孵化功能。力争拥有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类(或专业类)众创空间xx家以上。

  (三)实施创新型企业“育苗造林”计划。一是加快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着眼于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后备梯队规模,完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推动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新创业。争取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企业xxx家以上,新认定县级科技型企业xx家以上。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三服务”活动,精准推送科技政策,规范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加强高企培训辅导服务,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家数突破xxx家。三是提升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按照“有研发场地、有研发投入、有研发人才、有研发项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有标准”,鼓励支持各类科技型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市重大创新任务,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等高水平研发载体。力争新认定县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xx家以上,市级及市级以上研发机构xx家以上。

  (四)实施科技合作深度对接计划。一是创新科技合作机制。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优质创新资源,支持开展跨区域研发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与x、x、x、x等“科技飞地”合作试点,努力打造集双向流通、资源共享、研发集聚为一体的新型异地研发载体建设,破解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宁海转化。二是加快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梳理科技人才引进方向,建立“四库”导航引才机制,联合中介机构精准对接,从“项目库”“专利库”“论文库”“成果库”中招才,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海外工程师等“高精尖缺”科技创新人才。力争新引进海外工程师xx

  名以上。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办好各类科技合作活动,以县域主导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分领域分产业组织开展模具、文具创意设计、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专场科技合作对接交流会。新发布推送各类科技成果xxx项;挖掘企业技术需求(难题)xx项;技术交易额达x亿元以上。

  (五)实施农业“科技惠民计划”。一是加强现代种业、农产品精加工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重点支持种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加强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集成配套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争取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xx项以上,其中重点攻关xx项以上。二是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完善科技特派员平台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派团队科技特派员和个人特派员服务三农作用,推广应用农村适用新技术、新品种xx项。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级各类星创天地积极探索工作机制,组建专家队伍,组织对接活动,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力争建设国家、省市县星创天地x家以上。

  

  

篇七: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创新驱动背景下以科技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陈加永【摘要】近年来,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转型、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驱动作用越发突出,也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文章探析了阜宁作为后发地区,如何找准突破口、发力薄弱点、走好特色路,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后发地区的\"先发制胜\",推动县域经济在\"两聚一高\"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8(035)032【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作者】陈加永【作者单位】阜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苏阜宁22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

  0引言近年来,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转型、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驱动作用越发突出,也日益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1]。本文研究了阜宁作为后发地区,如何找准突破口、发力薄弱点、走好特色路,实现后发地区的“先发制胜”。1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

  1.1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1.1.1完善政策激励阜宁县围绕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着力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在全社会营造了“人才优先、企业优先、科技优先”的良好环境。2018年初,出台《阜宁县聚力创新发展的激励意见》,对过去的科技激励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4000万元,2018年上半年兑现2017年度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748.24万元。1.1.2构建服务体系整合阜宁县科技局、人社局、人才办等部门和单位科技人才工作职能,创建“阜宁科技人才微服务”微信公众号,构建了科技人才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共享。深入开展挂钩为企服务活动,建立企业基本情况台账和科技需求台账,进行实时跟踪服务。积极宣传“苏科贷”政策,帮助有资金需求的企业申报科技贷款,向黄河药业等32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1.2亿元,贷款发放量列全市第三。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创业大赛,共吸引南京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通大学等107家创业团队及企业报名参赛,规模同比增长62%,23家参加市科技创业大赛,5家进入市大赛行业赛前10强,特尔维斯、灵氟隆新材料等4家代表阜宁县参加江苏省科技创业大赛荣获优秀奖。1.1.3搭建研发平台积极探索“飞地”研发和孵化基地建设,赴南京、常州、泰州等地学习离岸孵化基地和“星创天地”先进经验,推动瑞达环保与南京林业大学深度合作在南京江北新区建成离岸研发中心。成功获批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县,进一步推动阜宁县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了知识产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获得省4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1.2区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1.2.1开展产学研对接实现“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线上通过“技联阜宁”科技服务平台,向全县企业推荐高校院所最新的技术成果,线下带领六大产业联盟企业赴南京大学、东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共同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省重点研发等科技计划项目31项,组织6家单位申报省苏北专项,东方滤袋获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并进入答辩阶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6项,成功引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北交大长三角研究院、盐城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在阜宁县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1.2.2开展挂钩帮扶服务组织开展企业挂钩服务活动,明确具体责任人,实行一对一的挂钩服务,累计走访规模以上企业160余家,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专利申请、了解企业技术难题和需求,一一对照申报条件,查漏补缺,帮助25家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数量位列全市第二。1.2.3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组织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家来阜宁县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创建国家高企的业务能力,全年共组织阿特斯、上伟复合材料等53家企业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56%。目前,全县申请专利1807件,其中发明专利630件;专利授权14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2件,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明申请全覆盖。1.3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企业人才引进和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对接高校院所,寻求支撑,先后帮助东方滤袋、阜升环保等企业对接东华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引进博士15人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其中14人获省科技副总计

  划,10人获批市级科技副总。爱丝品、灵氟隆等31家企业建成市级研发中心,远东化工、天泰阀门分别与淮阴工学院、盐城工学院建成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瑞达环保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企业获批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利用科技镇长团后方高校的资源,先后邀请东华大学、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淮海工学院等专家教授到企业服务,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在全县开展规上企业消除零专利活动,加快推进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专利化,带领专利机构,上门开展服务。2存在的问题2.1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阜宁县大中型企业少,多为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百家,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比较薄弱。大多中小微企业缺少长远发展战略眼光,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以实现技术储备的危机感不强,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不多。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新平台、公共研发机构等层次不高、作用不突出,缺少龙头型的重大科技项目,在聚集高端人才方面也缺少有效载体。2.2科技创新人才相对匮乏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一个木桶的话,那么研发人才就是这木桶上的“最大短板”[2]。阜宁县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阜宁县企业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到位。大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无力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2.3创新平台建设滞后阜宁没有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更没有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仅有一个省级开发区。阜宁开发区没有规划科技企业研发、培育机构,入驻的企业全部靠招商引资,产学

  研一体化难以起步,园区发展缺乏科技支撑。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分布行业散、研究方向散、人才分布散,相互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整合度不高,不能形成拳头型的创新力量。在高端科技服务业特别是金融风投创投机构、人才猎头结构、技术交易机构、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等方面还存在空白,创新链存在缺口,没有形成自我良性运转的闭环。2.4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总体不强一些企业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养成了“三怕、三爱”习性:怕动脑筋,爱走仿效的捷径;怕担风险,爱看眼前的利益;怕花成本,爱吃别人的“落地桃子”,依靠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强。阜宁创新型科研单位较少,高层次人才匮乏,对外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十分有限。加之在研发投入方面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上力度不够,育新苗工作不够,不能像昆山小核酸、苏州纳米、泰州医药城那样形成持续大规模的投入,企业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3下一步推进措施3.1优化创新创业环境3.1.1营造创新浓厚氛围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各项政策,让企业和社会熟知阜宁县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和社会科技创新热情,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宣传创新典型,形成重视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浓烈氛围。3.1.2优化政策体系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科技政策和要求,针对阜宁县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创新、激励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等一批鼓励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用好用足现有的创新激励政策,使企业从科技创新实践中真正得到实惠。

  3.1.3建立多元化料技投入机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财政科技经费重点用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行政、经济手段和政策约束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培育激励企业成长为创造新技术、新业态、提供新供给的生力军。3.2建立科技人才高地3.2.1创新人才引进方法采取柔性引才与重金引才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在项目经费、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处理上,必要时可打破常规。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交流、员工出国深造等方式,提高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和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创新能力。邀请相关行业专家、教授到企业讲学,为职工“充电”。支持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发展科技服务业等新兴业态、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创业示范带动作用。3.2.2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吸引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和企业科技人员到阜宁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有利于激励技术创业的收益分配机制。对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要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作用,举办东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交通大学等校地对接活动,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引才。积极邀请高校专家到阜宁相关企业调研交流,寻求合作渠道,推动合作向纵深开展。利用节假日人才返乡探亲的契机,组织开展返乡人才创新创业恳谈会、阜宁籍在外人才联谊会等活动,加强交流,增进乡情,以乡情、亲情感召阜宁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把外面的资源带回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3.2.3开展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全民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造就一批高技能型领军人才。针对阜宁县企业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联合人社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织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和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结合劳动者创业计划,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1+X”创业就业培训,增强创业和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职业技能人才不少于1万人次。3.2.4打造科技产业园区设立科技创新引导资金,联合资金管理机构共同谋划符合阜宁实际的投资平台运作模式[3],打开科技金融的绿色通道,支持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到阜宁县转移转化,重点引进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成果,着力打造科技生态产业园。坚持把科技招商作为推动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转换提升的重要引擎,靶向高精尖,推动上海北斗研究所“机器人项目”早日落地。3.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3.3.1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完善健全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担保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信贷支持。通过交流、培训、考察、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使企业由“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3.3.2培育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运用先进制造、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年内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全年获批20家以上。加大

  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特殊政策扶持,科学分类,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困难与制约,拓展中小微企业成长空间。3.3.3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规模以上企业消除零专利活动,推动企业创新成果产权保护,全年申请专利2800件,其中发明专利800件。组织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创建工作,培育金海新能源、协鑫光伏等6家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科天工、阿特斯等10家企业为专利大户。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夯实合作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要把项目的申报实施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建立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组织策划申报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全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3.3.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支持专利技术转化与产业化,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围绕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推进技术产权化、成果资本化。深入开展“技联阜宁”网上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每月带领六大产业联盟企业赴高校院所开展深入对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荐县科技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创业大赛,扶持重点项目入驻孵化器,帮助转移转化,走向市场。加大对国家级孵化器和省级众创空间的考核力度,帮助引进金融投资、科技咨询等服务机构,提升其科技成果孵化能力。积极与科技镇长团后方单位共同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高层次人才向阜宁县转移。3.4建设科技创新载体3.4.1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的新型研发组织,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等,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产业合作研究,形成“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实现科技创新平台资源的共享[4]。围绕阜宁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省级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推进瑞达环保、恒达机械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药业、阜升环保建设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依托春华秋实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高校院所共同打造农业“星创天地”孵化基地,推进科技强农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帮助寻求高校院所技术支撑,年内实现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全覆盖,60%的规模以上企业建成研发中心。3.4.2建设产业技术供求对接平台积极与先进地区加强合作和对接,构建阜宁县科技信息支撑体系,为企业决策和生产提供信息参考,同时加强企业的诉求收集工作,对创新领域专家、工艺技术、配套材料等企业渴盼的信息进行重点跟踪服务。采取线上线下协同互动、服务机构加盟共建的方式,建立阜宁县产业技术供求平台,加强与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平台的对接和信息分享,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根本,从事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交易,融合买、卖双方及专业服务机构,解决技术交易过程中“找不着”“谈不拢”“难落地”问题。3.4.3建设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依托现有开发园区,加快建设和提升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以及金融支持、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技术转移、研发平台共享、检验检测认证、人员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加快推进科技学院建设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3.4.4探索开发园区“园中园”发展模式立足阜宁实际和开发区、高新区产业基础,挖掘盘活现有空间资源,着眼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功能型、特色化优质平台,提供“私人订制”式的服务,为园区企

  业提供配套、减少成本,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动,实现对产业链的建链、延链、补链作用。以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相邻、相近的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开发园区,探索实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争取产生聚合效应。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梁康贵.茂名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南方论刊,2013(10):22-25.[2]刘玉娟,赵聪.科技创新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影响——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172-173.[3]罗松远.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0(17):140-141.[4]周章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科技项目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4):30-31.

  

  

篇八: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县域科技创新的“新昌路径”

  廉军伟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2017(000)007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廉军伟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经过10年多努力,新昌县先后实现从山区欠发达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在浙江省县域科技创新图谱上,地处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小山区县逆势而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新昌县。经过10年多努力,新昌县先后实现从山区欠发达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跨越,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那么,新昌县是怎样走出科技创新路径?体现出哪些样本价值?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县,全县外出靠一条高速和国道,是个资源要素十分匮乏的典型山区小县。早期发展走要素驱动之路,更是让其一度位列县域“谷底”,并且产业高污染对当地环境破坏严重。痛定思痛,新昌开始谋求转型。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比对,新昌县确立起“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突出“资源不足科技补”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环节。

  作为创新资源小县,如何集聚创新资源是新昌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新昌县积极推动和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其作为集聚创新资源载体,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在政府层面,新昌高新园区规划建设南岩科技城,构建工业设计基地、科技孵化器、公共检测中心、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省级制冷设备、智能纺织印染装备、汽车零部件等检测平台,为区域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方面的相关服务。在企业层面,新昌县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企业科研力量。目前,全县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90多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4家。同时,新昌县将企业研究院作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源泉,大力扶持县域优势龙头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以此集聚整个企业研发资源,为科技研发人员提供科技研发的必备条件,吸引科技研发人才集聚。而依托企业研究院,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创新活动可以在全县范围内辐射扩散,有利于提升全县产业的整体创新水平。为推动企业研究院发展,新昌县出台《新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重点企业研究院培育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全力推动企业研究院的发展。目前,全县已拥有浙江医药药物研究院、万丰奥特机械科学研究院、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精细化工研究院、浙江省新柴研究院、浙江省五洲新春轴承研究院等9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数量居全省前列。实际上,从新昌县区位条件、城市生活配套条件来看,新昌在引进科技人才方面具有先天弱势。但中心城市的科技资源丰富、科技研发机构集中、科技研发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因此,新昌县结合这一特点,充分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在中心城市设立县域县外研发中心,为新昌县企业所用。新昌与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所在地滨江区政府沟通,在滨江设立新昌研发大楼,提供租金补助,引导本地企业入驻,为中小型、成长型企业解决研发场地等问题。目前已有6家成长型企业的研发中心进驻,已集聚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0余人。

  同时,新昌县还积极支持到海外地区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新昌企业共建立海外研发中心11个。在上海、杭州等智力富集地区建立研发中心26个。在县域发展中,深化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区域协同创新重要途径之一。为更好地破解产学研合作之间的问题,新昌县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机制,构建“企业出题、高校选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项目组织机制。新昌县每年还组织开展大型科技对接活动,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先后组织“新昌•上海”、“新昌•洛阳”、“新昌•首都高校(科研院所)”、“新昌•中国科学院”等大规模、高层次的科技合作对接活动,建立“洛阳轴承研究所新昌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新昌技术转移中心”和“绍兴文理学院新昌技术转移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美国肯塔基大学等1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定向合作机制。新昌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县域科技创新来说,创新环境是科技创新培育的“土壤”,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作用。为此,新昌县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实施试点任务县领导领办制,并列入部门乡镇工作绩效考核。同时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由县政府各级部门副职及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入驻全部规上企业。此外,新昌县出台完善创新创业、促进科技进步的多个政策,形成了涵盖科技工作各方面、多领域、较全面的政策体系。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各级财政逐年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战略性产业发展,每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近3亿元。实行科技经费竞争性配置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创新科技金融机制,科技金融合作日益紧密,引进了多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科技金融手段。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优化县域科技创新环境,在全县上下形成追求科技、崇尚科技、发展科技的良好氛围。

  小县城,大科技。插上科技创新“翅膀”的新昌县,实现了经济腾飞的大梦想。截至2016年,新昌全县共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家,引进国千、省千人才8名,申请专利35107件、授权12427件,新增省级以上新产品1096件,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4.21%,新产品产值率50.8%,主要创新指标位居浙江省前列,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也是浙江首个县域综合性科技改革试点。围绕科技创新的一系列举措,新昌县域经济产生蝶变。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71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到6.1:50.0:4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49.6%,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保持浙江省前列。三花控股、万丰奥特跻身浙江制造业百强,新和成、浙江医药跻身浙江技术创新企业十强,上市公司增加到8家,总市值突破130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增加到55家,规上企业增加到223家。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亮点,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补齐县域科技创新短板,培育县域转型发展新动能,直接影响区域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新昌探索出的一条科技创新新路径,让人欣喜、使人振奋,为当下全国县域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本。一方面,从新昌县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看,大部分的实施举措都是围绕破解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而谋划实施。如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县外设立研发大楼等。因此,县域科技创新要把吸引和利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作为重中之重。对于那些区位条件好、城市功能也比较好的县域,可以将吸引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作为重要方向,大力吸引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而对于那些区位条件一般,城市功能配套也不完善的县域,要将柔性引才作为重要方向。同时,创新资源集聚需要平台和载体,县域要集中资源政策,谋划若干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

  另一方面,在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新昌充分发挥政府在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创新、尊重创新的发展氛围,让创新的思想深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植入到企业家的思维头脑中。为此,县域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加快完善推动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制度,如针对企业吸引人才、创新平台建设、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全力支持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动。同时,政府要在社会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建立宽容失败、容错免责的创新机制。

  

  

篇九: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2020科技创新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立足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高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借鉴xx等地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实践能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二、发展目标立足我校实际,着眼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创新,立足普及,培育特色、打造品牌,普遍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把创新教育打造成我校的亮点。三、具体措施:采取有力措施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学生科技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重要工作。1、成立创新工作室为使科技创新教育健康有效、有序、高质量的开展,创新工作室由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主管,工作室设主任一人,专职教师一人,兼职教师3人。创新教育领导:杜有权(副校长)工作室主任:2、加大投入,确保创新科技教育落到实处。为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提供场所,把现有的通用技术实验室与科技创新实验室进行整合,投资购置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实验室命名为“科技创新与通用技术实验室”。3、开设“xx一中创新教育大讲堂”,每周周二和周五下午由创新教师作“创新教育讲座”一次,时间为两小时。参加学生为高一和高二学生,每次九个班的学生参加。4、聘请xx省xx四中专职创新教师、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全国十佳创新名师李昌旺老师,定期为各年级师生举办创新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创新教育的实践。5、选派创新教师参加全国各类创新教育培训会,为教师购置大量关于创新的书籍、资料和创意作品模型制作仪器设备以提高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技能;在全体教师中普及创新教育观念,在提升教师创新素养的同时真正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6、完成创意表4000多件,争取申请国家实用型专利100件。7、设立优秀科技创意作品展专栏,定期展出学生的优秀创意作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科技创意作品大赛;组建学生创新社团,让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定期召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班会,

  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认识创新和展示创新;推荐优秀创意作品申请国家专利,并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生予以奖励。8、12月举办“校园科技创新文化节”,展出优秀科技创新小制作作品和优秀创意成果,并评比奖励。9、设立科技创新成果展厅,设置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成果展示柜,主要陈列学生的科技小发明与小制作作品,使展厅充满着学生永不枯竭的梦想和乐趣。

  xx一中科技创新工作室20xx年12月

  2

  

  

篇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2022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要点

  ___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___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第__次党代会确立的“13456”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活力___,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聚焦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智库”建设、推进园区升级发展、加强干___伍建设等八项重点任务,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加快建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现代创新体系。

  主要工作目标。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___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___%;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___%;培育科技型企业___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___家以上,新增___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___家以上。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全市新增专利授权___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___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___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突破___件。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___人以上,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___亿元以上。争创___市级以上科技孵化载体___家以上,力争新增在孵企业___家以上,服务企业___家以上。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能力1.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贯彻落实《___省委___省人民__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___发【___】___号)

  和《___市委___市人民__关于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___发【___】___号),研究出台我市《___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设立___亿元以上的科技发展资金,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支撑、提升科技孵化运营水平、创建知识产权强市、营造优良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给予企业扶持,扶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做强做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基本建立我市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2.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按照突出重点、竞争分配、公正公开、规范管理的原则,根据中央、省出台的相关意见和办法,修订完善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学合理配置好___,建立科技项目动态(范本)监管机制,加强科技___绩效考核评价,完善项目结题验收管理办法。

  3.健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修订完善《___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完善评审制度,优化奖项结构,增设创业奖;全面提高各奖项奖励金额,重点强化对人的激励,突出对重大科技贡献、优秀创新团队和___年人才的激励。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4.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三级梯次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年内入库企业达到___家以上;对入库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指导做好知识产权储备、成果转化、账目归置等准备工作。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审核管理,建立市、镇、企业、机构协同推进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机制,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___家以上。

  5.扶持重大科技项目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围绕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健康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重点支持水下机器人、海洋生物酶、智能玻璃、合金材料、石墨烯反渗透膜、餐厨垃圾固体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等项目,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围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重点支持高档数控机床、纺织新材料、二氧化碳无水印染、智能服装、个性化定制、专用电动汽车等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6.加强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加快建成一批国家、省、___市及___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推进院士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人才平台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等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积极推进纺织服装、汽车、新材料等产业研究院建设。年内争取认定___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___家以上,培育认定___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___家以上。

  7.大力扶持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向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行业骨干企业等有偿预订研发科技成果和共性关键技术,经认定后按企业实际支付合同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企业一次性引进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所属行业骨干企业技术成果并实施产业化的,按技术合同交易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我市企业输出技术成果,技术交易合同经___市科技部门登记备案,按技术

  合同交易登记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年内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___亿元以上。

  三、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8.完善专利___管理办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验收标准和___市科学发展考核要求,完善专利资金使用,重点用于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年费、pct国际专利申请费资助和发明专利授权、pct国际专利授权奖励,有效提高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授权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数量等重要指标,提升我市企业科技竞争力。9.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在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开展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以下称“贯标”)工作,从项目研发、原料采购、市场营销、品牌运作、制度建设等方面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贯标企业___家以上。10.提升我市专利运营转化水平。设立专利运营___,开展汽车产业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指导企业明确研发方向,规避侵权风险,提升创新效率。积极推荐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申请___市专利权质押贷款,争取帮助___家企业贷款___万元。鼓励企业利用专利技术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来提高竞争能力,争取制定技术标准___项以上。11.提高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查处假冒专利案件___起以上。发挥好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作用,有效、及时、快速处置各类知识产权纠纷。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档案,将侵权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将失信企业纳入科技黑___,三年内不得享受各级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四、强化孵化服务,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篇十一: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河北实施跃升计划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年(卷),期】2019(000)005【总页数】2页(P56-57)【作者】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为推进《若干意见》贯彻落实,河北省科技厅针对县级普遍存在的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管理部门弱化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结合河北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跃升计划》),并于2019年1月27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该文件极大激发了全省各县的科技工作积极性,得到科技部、河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科技部门、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新华社、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网等媒体第一时间做了解读和报导,社会反响热烈。河北省的具体做法是: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县域创新深层次问题长期以来,科技工作在县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科技工作在基层“没钱干、没人干、

  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县域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很大制约。为推进问题的更好解决,推进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落实,该文件突破了河北省以往出台文件的范例,从实际操作出发,提出了以下“六个一”的工作思路:一套指标来监测。利用规范的统计数据指标,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对各县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一把尺子来衡量。按照监测评价分值,对各县从创新能力上进行等级分类。一组举措来支撑。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举措,指导各县组织开展重点工作任务。一批奖项来激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的县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激发各县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性。一份报告来指导。定期发布各县科技创新评估报告,对各县科技创新工作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一支队伍来助力。组建科技创新智力辅导队,对各县科技工作业务进行帮扶指导,把科技工作真正延伸到基层一线。从建立监测体系、发布监测报告、实施工作奖励、开展工作帮扶等6个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县域科技工作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这一思路得到各届广泛认同。开展评估监测确定各县科技创新能力等次县域创新基础不同,发展基础各异,为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跃升计划》按照创新导向、突出重点、数据规范、公正客观的原则,制定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共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条件、创新产出、创新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等17个二级指标。监测评价每年开展一次,根据评价分值,将各县划分为A、B、C三类(大于80分(含)为A类,60(含)-80分为B类,60分以下为C类),为县域科技工作的精准支持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年度监测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县科技工作的能力和进步水平,有利于提高县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各县科技工作积极性。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县域创新重点任务

  《跃升计划》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原则,提出了各县都要推进的9个方面共27项共性工作任务和A、B、C三类县需要分别重点推进的4项个性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为共性任务和个性任务两大部分进行部署,工作要求更具针对性,便于各县抓住工作重点、迅速补齐短板,提高工作成效。强化精准帮扶实施县域创新能力跃升奖励《跃升计划》提出了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3条重点举措和4条保障措施。在工作帮扶指导方面,提出每年由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县域科技创新年度评价结果,省科技厅每年发布《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年度评估报告》,对各县科技创新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工作重点提出建议。提出省、市科技部门组建专项科技工作辅导队,根据县级科技管理工作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辅导,提升基层科技工作推进能力。在工作奖励方面,提出每年安排2亿元左右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进入A类前3名的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中由B类跃升到A类的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中由C类跃升到B类的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类别未跃升但排名提高10位(含)的县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对科技创新能力年度监测评价类别未跃升但排名提高5-9位的县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类别跃升后降级又跃升至同等类别的,不给予奖励。年度获得两项奖励以上的,可重复计奖,最高奖励500万元。奖励资金由县科技部门统筹使用,用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帮扶指导和资金奖励相结合,县级科技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加强统筹部署推进文件全面落实《跃升计划》的印发只是加强县域创新工作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抓好文件的落实。为此,河北省科技厅成立了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跃升计划》落实工作方案,对下一步工作做了统筹安排。一是厅长以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主任名义向全省每位县委书记、县长专门致信,就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省科技厅推进县域创新工作的主要考虑、县域推进科技创新的方式方法等与各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交流,鼓励县域抓好科技创新。二是在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县域创新宣传专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对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报导。三是组织专门力量编印县域科技创新业务操作手册,组建县域科技创新专项业务辅导队,对各县业务工作进行帮扶指导。四是在省委党校举办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科技创新专题研讨班和县级科技管理部门参加的科技业务工作培训班,建立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常态化培训机制。五是依托厅县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创新基础较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县纳入厅县科技工作会商范围,对相关县组织实施的会商工作任务再给予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打造县域科技创新典型样板。六是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积极培育认定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择优推荐国家级创新型县(市),示范引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篇十二: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沧州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

  到2022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技术交易总额达到34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日前,沧州市印发出台《沧州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2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新动能,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沧州市提出,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环境,实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等8个方面的新突破。到2022年,全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技术交易总额达到34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夯实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实施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增量计划,到2022年,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总数达到51家;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总数达到25家;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5家,总数达到7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6家,总数达到60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总数达到15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以上,突破一批产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民生领域科技支撑,精准布局科技惠民项目和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每年选派70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精准脱贫。提升军民融合双向转化能力,共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加强

  科技创新领域开放合作,到2022年,建设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打造供给侧改革新动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河间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北航科技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沧州开发区和黄骅汽车产业园、华北(沧州)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向千亿级目标迈进;打造大型复合功能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加快5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与推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开展共性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将稳定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93%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工业设计、智慧物流等新业态。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入库后备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工程,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左右,加快落实研发费用75%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标行动,力争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构筑成果转化新高地。加速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协同创新载体,落实与天津滨海新区、东丽区、红桥区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沧州现代产业基地、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任丘石化产业基地三大对接平台;加强与雄安新区、京津院校、科研单位精准对接,实现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推进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

  提升合同登记站服务能力,到2022年,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将达到10家,技术交易总额将达34亿元以上。

  着力推动区域创新,构建联动创新新格局。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跃升工程,到2022年,省级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将达到5个以上。支持沧州高新区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北航科技园、海归留创园建设,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和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支持中捷高新区通航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建设。

  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引进培养创新英才和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对带技术、带成果、带资金到沧州市进行创新创业的给予资助支持,建立高端人才智库,开展咨询论证、专题调研、规划指导等工作,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驱动新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到2022年,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将分别达到16家、52家、32家。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全市专利授权数量和质量,到2022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以上。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推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设立市级科技创新券,支持科技企业购买科技服务。倡导创新文化,组织高规格、高水平的院士沧州行系列活动、科技成果展、创新大赛、周、专利周等活动。(记者戴绍志)

  

  

篇十三: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区作为省“科技创新”先进区,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开局、高效率推进,不断完善体制,有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驱动全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高标准建立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一是科学谋划,建立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制定了《xx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联席工作制度》、《xx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考核工作制度》等,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形成了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其他相关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以人为本,建立夯实人才保障机制。人才是支撑县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三个一批”工作方式,即下派一批科技副镇长、科技特派员,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育一批本土高素质、高科技人才。通过开拓人才引进渠道,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余人。其中,xx引进“百人计划”xxx教授、xx引入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xxx教授、xx引入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xx博

  士,xx研发团队获批省级双创战略团队,大大激发了创新创业的人才活力。

  三是严格考核考评,建立激励导向机制。力求以考核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在政绩考核指标设置上,对乡镇新增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和人才工作指标,并加大指标权重,由2%上升到5%;注重典型引领,强化正向激励,设置了年度区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普先进工作者”奖项,由区科技局牵头进行考核,报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后,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对全区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强化日常督查,严格考核结账,建立了定期督查通报机制,每月由区综合考评办公室在全区“1234”工程调度会上,通报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等指标进展,年终指标完成情况与责任单位年终综合考评结果挂钩。

  二、创新思路,高规格配套制定政策措施一是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培育政策。认真落实《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授权专利的奖励办法的通知》,设立1000万元的自主创新发展基金,加大对授权发明专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做出特别贡献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力度;出台了《园区安家计划》,围绕高端人才、创新人才、专业人才的引进出台了若干政策给予支持,并在政策兑现上做到了“一站式”受理;出台了《xx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对创新驱动

  业主与平台给予补贴场租、股权投资支持、项目资助、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生活住房补助等一系列更为积极的优惠政策,为打造发展新引擎,形成发展新常态打下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是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制定了《xx区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专项奖励资金:对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登记备案项目,每件给予5000元奖励。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火炬计划15万元,国家火炬计划10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0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对重点项目奖励5-10万元,一般项目奖励3-5万元;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分别补助50万元、20万元;对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给予20万、10万的奖励。

  三是实施了一系列服务保障政策。全区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健全科普工作队伍,成立基层科协组织,形成从上至下覆盖全区的全民科学素质工程网络体系,全力保障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实施。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xx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的实施意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三、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创新驱动健康发展一是精心组织,创建“xx省知识产权强区”取得实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们精心组织,认真落实《xx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深化推进“xx省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扎实开展“一调研三落实”活动,积极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扫零行动、宣传专利政策、知识产权托管等工作,组织40余家企业参加“知识产权大讲堂”培训,引导企业提高专利申报质量,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二是聚焦重点,驱动创新创业再上新高地。近年来,我们聚焦创新创业,打造孵化载体,以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xxx为双创基地,整合全方位创业要素,具备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力的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依托xx国际创客中心、xx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xxx云基地等“双创”基地,切实完善科技孵化器技术研发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中介咨询平台及公共服平台等配套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已建成创新创业载体4家,共落户项目团队42个,吸引创客248人,直接服务双创企业300家以上。三是突破难点,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我们坚持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并重、科技创新与转型提质并重、趋势引领与项目牵动并重、服务能力与服务质效并重,加快“创新转

  型,后发赶超”步伐,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成果大转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及知识产权提量值等重点目标方面均圆满完成任务。近年来,全区新增(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市第二;专利申请量112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19件),专利授权量33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6件),目标完成量位居全市第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4项,完成有效技术需求20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6亿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成功促成xxx等7家企业在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同相关高校、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继续大力推动产、学、政、研深度结合,先后成功与xx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篇十四: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计划:科技创新部工作计划

  加强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培育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新世纪人类全面进展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进展与振兴民族、增添综合国力的需要,那么学校应当怎么制定工作打算去实施科技工作呢?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科技创新工作打算范文,盼望对您有所关怀。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打算1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进展观,以推动素养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二、工作任务1、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孔副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2、主动推动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教育。3、探究课堂教学与科普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接受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把握更多的科技学问,领会科技

  1

  前沿的风景(听科普讲座,参加科普实践活动等)。4、主动创建学校的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同时对那些开展活动较好的科技小组给予扶持,使其能更上一个XX阶。

  5、鼓舞教师主动参加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讨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6、保证必需的科技创新活动经费。三、具体措施(一)科普宣扬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科技创新活动宣扬发开工作。2、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扬,班级出好一期科普宣扬专刊。3、通过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主题教育。4、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科普学问教育。(二)科普实践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通过因特XX在XX络上学习科技学问,收集科技资料,在班会上相互沟通。3、开展一些科普试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看〔日记〕。4、举办一次科普学问讲座,召开一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

  1

  题的班队会。5、组织学生看一场科普录相片。(三)科普竞赛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1)“科技创新小制作〞——比方利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

  具、旧包装等物品,运用科学原理自主创新。(2)“电脑制作〞——电脑绘画、电脑动画、XX站(XX页)

  设计、程序设计、自动操纵等。(3)写发明创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原理、设计图纸等。2、科幻绘画竞赛接受“绘画形式多样化〞的竞赛方法,作品用4纸(学校提

  供),绘画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粉画、水彩画、钢笔画、蜡笔画、剪纸画、粘贴画、电脑画或综合技法画等多种技巧、风格、材质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作品要具备想象力、科学性、绘画水平(设计、色彩、技巧)、真实性。

  3、科普〔手抄报〕竞赛依据主题进行集体或者个人创作。优秀作品选送学校展评。4、撰写科普小论文通过开展试验、栽培、饲养等活动写一篇观看日记;或通过学习查阅书籍、XX络资料,结合科技兴国、科技兴县、科技兴校的思想,写一篇科技小论文。体裁不限(如科技小论文、科普童话、科普幻想。)

  1

  在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中,要求课任老师要广泛宣扬、营造气氛、细心组织、主动参加、讲究实效,仔细地投入活动,利用活动契机,提高学生科技素养,进展学生独特特长,培育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20XX年科技创新工作打算2一、指导思想为更好地推动素养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我校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学校确定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依据学校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进展〞的办学理念,为培育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制造性思维,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校确定开展以“追科星、学科技、报祖国〞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二、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活动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将来世界的挑战。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进展的需要;素养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3、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学问,进一步推动素养教育,主动实践大教育思想理念。

  1

  (二)要求1、师生全员参加、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得到进展,又要留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2、表达特色、突出独特。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依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独特特色。3、科技创新、与时具进。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制造性、能动性。三、组织机构组长:范林书成员:任来灵杜维奇黄晓燕杨靖史小宏四、活动内容本年度XX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一)科普宣扬1、利用国旗下讲话,做好校主题科技节宣扬发开工作。2、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扬。3、各班级通过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4、开展与科学家通信活动,建立长期的联谊制度。5、努力打造“科技长廊〞,营造深厚的科技气氛。(二)科普实践

  1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3、开展一些科普试验、饲养、栽培活动,写一篇科技小论文或观看日记。4、举办一次科普学问讲座。5、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像或进行科技参观活动。(三)科普竞赛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2、科普板报竞赛3、科普绘画和电脑绘画竞赛4、科技小论文与观看日记竞赛。5、科技英语竞赛。五、主要工作及措施1、开展试验创新活动。让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试验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已有试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试验进行改造和创新。2、开展创新发明活动。各班主任要对部分对小发明、小制造有爱好,并且有较好创作基础的学生要做到针对性的辅导,让这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特别是对节省、能源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生活常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能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造和创

  

篇十五: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三大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三

  大要素

  [“三大建设”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三大要素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和《湖南省县市区科技

  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1年)》,保靖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建设创新型保靖”战略,县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县委重大战略决策,结合县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重大需求,以提高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为实现富民强县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重点突出“三大建设”,即机制、队伍与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成立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技局,科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抓好行动计划的各项日常工作。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保靖县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1年)实施方案》,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明确了方向。将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纳入年度文明建设综合目标进行考核。同时,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保靖的决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全县科技奖励大会,奖励一批科技兴县功臣、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兴县先进个人、先进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带头人和科技民营企业;加大科技进步奖励力度,设立保靖县新产品新技术奖,“对取得有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得到转化,产生较好经济效益的,县政府一次性给予8万元奖励;锌锰企业现有工艺通过技术改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县政府一次性给予20万元奖励”。

  二是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针对重点科技领域和重点发展产

  业中人才匮乏紧缺的实际,未来3年,聘请20名知名专家作为县政府科技顾问,选拔培养50名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建立200名高级科技人才后备队伍。同时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建设好保靖黄金茶特色产业省级科技示范基地为契机,以推进保靖黄金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科研院所+特派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形成种、产、销、研各环节分工协作的保靖黄金茶市场经济产业开发链,从而有效促进产业的发展。

  到2021年,计划发展保靖黄金茶示范基地5万亩,力争将保靖黄金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三是搭建合作服务平台,促进高新产业发展。把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主要抓手,全县10余家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省茶科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合作项目达20余项。力争今后三年建设保靖科技推广中心,完善以科技网、人才网等网站为依托的科技网络体系,扶持20个重点企业建立开发中心,培育1至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化与推广80项重点成果,培育30家产学研结合紧密的科技创新重点企业。

  到2021年,力争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高新技术达到8个,发展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产品总值达到15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重点建设10至15个县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力争建成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县、特色产业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县,努力争取科技进步考核达标并进入先进县行列。

  

  

篇十六: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以信阳市淮

  滨县为例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作为第一竞争力,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积极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以信阳市淮滨县为例,通过创新基本情况、创新环境、人才建设和创新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县域;科技创新;调研;问题;对策

  1引言

  在经济建设现代化的背景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对县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调研是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形成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2,3];科技创新能力调研作为带动全国县域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能够促进区域改造传统动能,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4,5]。因此,以信阳市淮滨县为例,通过创新基本情况、创新环境、人才建设和创新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质的对策措施,积极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县域创新基本情况

  近年来,淮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临港强县”为主线,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强势推进,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创新引导计划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等。

  3创新环境、人才建设和创新产业发展情况

  3.1创新环境发展情况

  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对工农商不同领域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分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监督实施完成相关工作,负责指挥、协调全县的科技和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工作列入部门和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使各级各部门在科技创新中有目标、有动力、有压力、有责任。除此之外,为加快推进“淮滨福地临港强县”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打造企业健康成长氛围,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纾困解难。在财政资金引导和政府奖励扶持政策激励下,全县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支持,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创业投入机制。目前,淮滨县有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信阳市重点实验室,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建成省级星创天地3个、市级2个;建成省级创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由于加强了各类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全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3.2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情况

  人才是创新驱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关键。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在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以实施“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计划为抓手,围绕苗木花卉、精细化工、水产、畜禽等产业发展需要,引进全国各地优秀科技人员来我县提供“一对一”技术攻关、研发、培训等精准科技服务活动。2015至今通过科技人员与企业自主对接的方式,先后引进全国各地优秀科技人才来我县提供“一对一”、“一帮一”的技术服务活动,实现了技术需求与人才的有效对接。针对我县科研机构少、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基础力量薄弱等现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合作,鼓励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高效环保循环农业、化纺纺织、智能服装等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院校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各种科技服务活动。先后从县农、林、水等部门选派多名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县97个贫困村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为全县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3.3创新、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近三年来,淮滨县共承担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1项,现有县级科研院所1个,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8个,农业技术推广站11个,土肥站、植保站、种子技术服务站等服务站以及各类农业技术服务部507家;有种植、养殖、植保等各类专业技术合作社1575家,农村实用人才2890人;全县拥有弱筋小麦、杂交水稻、优质玉米、等科技示范基地8处,村级技术服务点289个,科技示范乡镇10个,科技示范村24个;全县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2项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市科技成果进步奖二等奖;先后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轻工学院等院校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有力提升了全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全县粮油、林果、畜牧等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每年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余项,在全县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商标战略,涌现出乌龙、艾丝梦、中仓等商标,形成了品牌优势,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支柱产业发展强劲,支撑效果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

  4.1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匮乏,全县科技人员总量不足,部分科技人员知识老化、创新困难。具有创新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严重缺乏;

  (2)政策性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3)研发基础力量薄弱,工业企业内部大多缺乏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困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4)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带动能力较弱;

  (5)技术市场发育滞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6)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乡、村两级农业推广服务站名存实亡,推广农业新技术困难较大。

  4.2建议与对策

  (1)强化政府推动作用,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整合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激励政策,使企业从科技创新实践中真正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文化的培育力度,保护创新的浓烈氛围;

  (2)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资金为主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政府要从源头上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设;

  (4)是加快建立人才高地。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工作,大量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紧构建人才高地。通过业余教育、专项短训、参加学术交流、出国深造等方式,培养生产一线职工,提高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和对高新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同时,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到企业讲学,为职工“充电”。通过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国斌,韩宇婷.新时代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9(6):55-61.

  [2]邵金萍.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194-200.

  [3]闫坤,鲍曙光.经济新常态下振兴县域经济的新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2):43-52.

  [4]李伟.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7(18):43-56.

  [5]李建伟.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主要挑战与路径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3):1-6.

  

  

篇十七: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

  2021科技创新工作方案3篇

  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目标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以高端创新资源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路径,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优势,努力把打造成为创新创业要素加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涌现、创新创业机制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成效显著提升、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全国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主要目标是:到2021年底,全市科技进步奉献率达4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力争达1.6%;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户。开发和引进市级新产品1000个;力争完成专利授权数6000件、创造专利申请数2200件。二、重点工作任务一是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龙头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各类科技资源,加快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组织开展百强民营科技企业评选、建立活动,建立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到年底,全市重点培育5家创新型领军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到达160家,民营科技企业4500家以上。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争全年100家企业获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减免所得税2亿元以上。着力培育科技企业家。开展2次以上科技企业家培训,引导和支持科技企业家围绕企业开展,制定企业创新战略,建立有利于企业人才引进的机制,提升对企业创新的组织能力。关注年轻科技企业家的成长,建立地方党政负责人与企业家挂钩联系

  .

  z.

  -

  制度。建立导师制,指导和帮助海归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尽快适应市情、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到年底,全市培养省市科技企业家300人。推进企业成为人才引进培养的主体。积极配合实施好“淮上英才方案〞、“533英才工程〞,扎实开展“十大高端人才招聘〞、“百户企业引才引智竞赛〞等活动。尽快实现省“科技镇长团〞在县〔区〕全覆盖,搭建更加严密的校地合作关系。重点鼓励和支持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拓展人才视野,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工程+人才〞的引进策略,实现引进企业与引进人才的同步。二是进一步促进科技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开发园区转型开展。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规划,提升园区企业层次,积极创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盐碱科技产业园根底,争创省级淮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与中关村、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对接,落实与东湖高新区的合作,深入开展协同创新园区〔基地〕建立。推进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加快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省级科技产业园的开展步伐,到年底力争再建成2家省级科技产业园。积极争创凹土新材料火炬方案特色产业基地。结合我市农业开展实际,深入实施优良品种创新工程,加快培育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积极做好控制性详规、食品产业规划等,引进一批农产品研发机构,建立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村科技效劳超市网络,建成1—2家示性农村科技效劳超市。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型企业8家,其中省级1家。大力开展科技创业园区。加快推进省级大学科技园建立,力争创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鼓励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立孵化器,完善种子遴选、研发保障、创业辅导、效劳拓展等创业孵化体系,加快招商引智步伐。到年底,全市各类科技创业园区面积达8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20家。三是进一步加快科技效劳体系建立。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加快建立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10个重大产业研发机构。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立

  .

  z.

  -

  步伐,到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两站三中心〞620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设立技术机构的比例提高到达68%;外乡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实现动态全覆盖。加强科技公共效劳平台建立。发挥各类园区的主体作用、各类事业单位职能作用、政府主导的社会机构支撑作用,重点建立盐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公共技术效劳中心等10个试验验证、中试放大、检验检测专业技术效劳平台,加快建立10个支撑产业升级的研发设计效劳平台以及10家从事信息咨询、管理咨询、评估评价、知识产权等规模性科技中介效劳机构。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建立高水平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2家以上。加快“智慧产业谷〞建立。立足于知名高校、大院名所在淮新设科研机构的集聚优势,深化合作涵,提升合作水平,强化校〔院〕企合作,在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师生创业、企业支持科研方面建立多层面合作互动,促进合作共赢,形成产学研合作的示区。到年底,一期工程建成使用,“产业谷〞新入驻研发机构10家,引进科技成果交易、转化100项,入驻创业创新人才500人、承接产学研课题工程100个。四是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引进高端前瞻工程。进一步突出科技招商的重要作用,充分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的有关政策,更大力度地引进一批高科技工程。把产业前瞻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加强前瞻技术跟踪引进和产业化应用开发。到年底,新招引高科技投资工程100个,促成10个前瞻技术应用工程引进落户,扶持4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产业化开发。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大学等国著名院校的广泛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年与5家高校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驻淮院校作用,进一步推动院校与产业协同创新。深入推进“校企联盟〞行动,强化重点企业及创新型企

  .

  z.

  -

  业的产学研长效机制建立。到年底,全市建立产业技术联盟5个,培育市级产学研科技创新示企业50家,建立校企联盟50家,联合共建研发机构10个。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创新效劳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重点创业平台集聚一批创业人才。依托在淮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加快聚集一批国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通过采取政府、企业与国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转化中心的方式,建立联合研究院运作机制,加快聚集一批知名高校院所的高端人才来淮创新创业,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高地。五是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单位创立活动。有效对接国家、省知识产权部门,积极创立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市。争取年全市所有县〔区〕均进入省级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县〔区〕,其中1个县〔区〕成为战略示单位。深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培训,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执法活动,积极培育10家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力争所有大中型企业均拥有创造专利。加快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步伐。以打造全国知名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目标,结合我市盐化工、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需求,积极开展技术招引、产品研发、工程转化效劳,不断提升我市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结合全市全民创业活动,继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创造人牵线搭桥,争取新的创造成果在我市实现快速转化。推进科技与金融严密结合。提高科技创业的金融支撑能力,建立市级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和科技型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到年底,全市创业投资规模达10亿元以上,建立科技支行1家、科技小额贷款公司3家。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券7000万元以上。

  

推荐访问: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 跃升 科技创新 县域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