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材料(范文推荐)

时间:2024-02-09 11:36: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材料(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材料(范文推荐)

新时代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材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意识形态服务,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网络素养教育等,这些内容通过网络潜移默化地培育着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网络观。目前,网民精神需求升级、学科范式转型、数智技术应用普及。在此背景下,抓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矛盾、找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之处是深入把握其内容本质,有效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量的关键。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研究的意义

要深入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要深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矛盾中,在整体维度下的内容范式转型、技术维度下的内容数字化转变以及矛盾性维度下的内容时代性创新中探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的整体性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型是指共同体成员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信念和规范的转变,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的核心议题。第一,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是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变的根本。“范式转换”是一些会导致新的认知、理论和科学方法出现的根本性观念的改变,即对原有内容推陈出新,对旧有范式做出理论与实践上的根本性、颠覆性的“变革”。只有深刻认识其内容特殊性,才能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破旧立新。第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必然要求。以史为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求变、理论内容从浅显到深刻、内容体系从单薄到完善、研究视域由狭窄到全面的过程,离不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历史经验的积累。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是对经验的及时总结和精髓抽取,也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跨越式转换的关键所在。第三,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确立正确方向。一方面,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性、个性化,亟待主流意识形态对其进行引领;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文化霸权在我国网络空间多方渗透。科学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有利于定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方向,进而对网民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使网民在面对不良价值观念诱惑时,坚定立场、敢于斗争、善于亮剑。

2.互联网时代实现内容数字化的情理性回应。数字信息技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数字信息技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育人场域、更精准的育人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难题。譬如,如何平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之间的关系,如何让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实现和谐发展。“某些数字人文倡导者的极端立场形成了对传统人文核心价值的挑战乃至颠覆,如轻文字、重图像,轻思想、重制作,轻创作、重编码”,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出了人们对科技的认知速度,人们对技术的应用渐渐超出了其可控范围。面对数字技术与传统人文的失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关注“数字人文”并“通过拥有巨大潜能的数字平台,寻找创新的、多元化模式的途径来解决传统问题。”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时代性呼应。在不同的阶段,解决不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矛盾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新的内驱动力。在入网适应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临着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化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网是主要矛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网络环境、网络技术是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内容提质阶段中,扁平化、去中心化、碎片化的技术环境中,网民拥有就网络内容主动选择的权利,这一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提升内容对网民的吸引力,即如何以质量对抗数量、以增量带动存量,增强网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程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应用普及的阶段,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的指示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顺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在内容驱动方面,将网民需求与网络空间建设深度融合;
在内容传播方面,将个性化推送与普及化供给相渗透;
在内容影响方面,将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与破除网络圈层壁垒相平衡。以此,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阵地。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殊性及分析

特殊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网民的实践活动,其内容特殊性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中的各流程所共同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内容生产场域、内容传播媒介与内容影响效果三个方面。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复杂流变。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方面的灌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与作用场域是线上与线下相叠加的“虚拟—现实”共时存在的复杂空间。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既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也来源于虚拟空间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与被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网络系统涌现性、流变性、复杂性等特征。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成既有数字化设备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描述,也有人工判断、意义赋予、情感表达等“意识形态”对现实世界的“倒立成像”,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成过程既具有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又拥有意识世界的主观性。其三,网络思想政治的主阵地是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多场域交织的系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定受到不同场域系统的影响。网络中不同信息的曝光机会差异巨大,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网民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面对的“问题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增强对计算机系统特点的把握、分层细化对网民需要的分析和预测是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特殊性的关键。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在网格化模式中微观精准。相比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人”式的内容传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授是通过“人—机—人”的互动方式实现的,人们借助电子设备来实现人机互动。在“人—机—人”的互动方式中,信息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编码”与“解码”极易产生误解。互联网“网格化”传播模式一方面扩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范围,但另一方面也增大了被教育者“解码”错误的可能性。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能够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特定场景中实现“精准传播”。如大数据技术对数据更精细化、颗粒化的处理,对网民进行“数字侧写”得出其行为特征、行为动向以及思想需求等方面的“精准画像”,全方位揭示网民个体的生活习性、行为规律、心智状况、性格特征等,进而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持续跟踪、“菜单式”供给以及“个性化”教育,缩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取向在“拓展性”育人内容中百川归一。随着网络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逐渐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固有圈层蔓延至其他圈层。其一,网络空间倡导平等、自由、互动的价值观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网民的自我价值影响,网民群体的参与、创造和共享的倾向一方面能够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及时反馈,实时调整,进而反哺、完善、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也会被别有用心的网民利用,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负面影响。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受网络主体间性关系所规定,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往往是针对网民不断丰富的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生成的,并沿着网络人机互动、网络人际互动和网络自我互动的中轴线不断发展更迭的。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受其他专业领域的客观价值的影响。作为前沿科学技术、数字传播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遵循多学科多领域的客观价值规范,但是,其拓展最终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即马克思主义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锚定。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策略

***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开发,需要打造“内容工厂”、组建“内容矩阵”并凝聚“内容共识”。

1.针对内容需求流变打造“内容工厂”,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孵化力。针对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复杂流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介入网络生活场域中寻求孵化资源,汇聚力量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据库,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工厂”。第一,充分释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党政部门在信息权威性、时效性、可信度方面的优势。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孵化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定方向、控宏观、管导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网民在网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协同媒体平台、社会机构以及专业的网络内容生产者发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分释放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第二,充分利用智媒技术,合理开发教育资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合理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不断挖掘、检测、整合与开发多种数据资源。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民需求进行精准识别、精准画像、精准对接和精准满足;
利用算法推荐技术在内容策划阶段根据协同过滤推荐、热度推荐等对网民进行圈层划分和群体细分,实现内容供给与需求的及时对接;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力,增强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感知力;
利用元宇宙技术能够加强共情体验、增强价值引领。第三,充分调动网民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积极性,引导网民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新时代的网络群众观主张一切为了网民群众,一切依靠网民创造。互联网生产模式依赖用户生产模式,此种模式下网民会不自觉地成为“数字劳动者”。网民既是网络内容的生产者与创造者,又是这些内容的消费者与享用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契合网民生活、挖掘网民的生产潜力,提升内容孵化效率,推动网民的网络思想政治自我教育。

2.针对内容供给差距组建“内容矩阵”,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对接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产与传播离不开数字媒介。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内容的供需差距,借助传播媒介,巩固主导内容、纵向深耕基础内容、横向拓展通识内容,将横纵交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打造成立体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矩阵”,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需之间高效对接。第一,夯实巩固主导内容。坚定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基础内容,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进行价值定向、提供源头活水。第二,纵向深耕基础内容。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矩阵”的层次性,借助数字媒介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众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应针对网民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利用“小众媒介”通过“小块渠道”对接“小块供应”与“小块需求”,实现网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验的“最优解”。利用大数据以及算法推荐不断激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尾渠道、长尾内容和长尾媒介,激活那些使用人数较少但较固定的传播渠道、小众内容和媒介种类,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灌输”的质量代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水漫灌”的数量。第三,横向延展通俗内容。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延性,借助数字媒介实现多种资源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网络中“广而杂的平行文化”渗透率和融合率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通俗性内容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实现跨界融合、多面渗透,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细化、泛化与延展,不断开拓育人“蓝海”。

3.针对内容影响归一凝聚“内容共识”,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引领力。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影响的归一性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为网络把关人设置红线、高线和准线,最大限度在全体网民中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共情、共享和共鸣的引领格局。第一,设置网络内容治理“红线”,净化分歧杂陈内容。互联网内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应及时设置网络内容治理“红线”。首先,优化技术监督手段。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过滤等方式筛选屏蔽不良信息,加大对全社会网络内容的审核力度,提升监管等级和惩罚力度。其次,完善网络媒介、网络传播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网络空间中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威慑力。健全数据权、隐私权等智媒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建构网络内容媒介应用方面的引导、纠正、干预、治理体制机制,引导媒体设立适合内容发展、与价值传递相符合的传播渠道。第二,设置网络内容治理“高线”,扩大网络优质内容。其一,鼓励支持引导智能媒介应用在纠偏网络舆论不良风向、传递美好价值观念、提升网民媒介素养等方面发挥作用。借助智能技术和智慧媒介的力量驯化资本利益与公共利益为我所用,依托技术与媒介肩负的社会责任,将互联网空间中商业化技术应用的功利心化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育人大局观。其二,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域”,通过加大“正能量”内容“文化模因”的推荐权重、强化相关栏目、频道和专题的传播优先权。其三,激励意见领袖及广大网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设置网络内容治理“准线”,规范网民生产内容。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置网民参与内容的基准线,引导网民根据标准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通过“内容+区块链”的新机制提高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打造一个包括信息源头评估、内容生成检测以及内容传播验证三者相辅相成的机制。在保障网民享有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成与传播的权利的同时,规范网民的网络发言与网络行为,助力网民自治。

推荐访问:新时代新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材料 思想政治 新时代 教育培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