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精选文档)

时间:2023-05-02 15:00:06 手机站 来源:网络

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报告市委:为学习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在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升级。根据县委主要领导指示,11月1-2日,由县委副书记陈胜堂带队,组织相关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察报告】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考察报告】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精选文档)

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报告


市委:

为学习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在乡村旅游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升级。根据县委主要领导指示,111-2日,由县委副书记陈胜堂带队,组织相关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赴上饶市婺源县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重点对婺源旅游产业发展经验和旅游景区建设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入考察,通过为期一天半的实地考察,对婺源县旅游业发展和景区建设有关情况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收获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婺源县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为下一步指导我县推进“旅游强县”战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现将学习考察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婺源发展乡村旅游业的经验做法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古属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全县土地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周边有著名旅游胜地黄山、九华山、武夷山、三清山、景德镇、鄱阳湖等,涵盖了“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四大看点。婺源本身也因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在实践中,婺源确立了打造“最美乡村,梦里老家”的定位,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婺源之路”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僻山区,发展成为“天下无人不识君”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婺源先后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等。其主要做法是:

1.围绕“最美乡村”主题,着力打好“生态牌”。一是实施“十年禁伐天然阔叶林”工程。以人大决议的形式,对全县163万亩天然阔叶林实行十年禁伐,切实保护宝贵的森林资源。二是实施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对农村垃圾处理、化肥养鱼及非法电炸毒鱼、畜禽养殖污染、农家乐污水、沿河沿溪建设项目污水等十个方面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三是实施非徽派改造工程。精心设计了30套徽派建筑图纸免费提供给建房农民使用,要求城乡新建房屋严格按照传统的徽派风格建设。对以前非徽派建筑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全面启动对主要公路沿线3000余幢非徽派建筑的改徽工作。四是实施“最美乡村”建设工程。创新建立了“中国最美乡村”的创建考核评价体系,涉及4个方面30项指标,分景观村、特色村、田园村三个层次开展创建,县财政设立300万元专项基金对创建成功的村点予以奖励。

2.立足“四季宜游”定位,着力打好“特色牌”。婺源县针对自身旅游产品单一、淡旺季落差较大的问题,对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精心规划建设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健身、会议会展等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努力构建以观光接待型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康健型为重点,以文化体验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目前,婺源县初步形成了婺源“春探人间花海(江岭梯田油菜花景)、夏享冰凉世界(五龙源漂流、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秋寻梦里老家(篁岭晒秋、石城、长溪枫树林景观)、冬游甜蜜乐园(鸳鸯湖、乡村过大年)”的四季旅游精品。

3.紧扣“便民旅游”宗旨,着力打好“服务牌”。一是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积极推进旅游交通标识、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外环线公路建设。整合城乡客运资源,组建旅游环保交通运输公司,推动旅游巴士进景区,构建更加便捷的城乡旅游交通客运体系。二是加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结合婺源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启动智慧导游、智慧酒店、智慧景区、电子门票、移动支付等系统建设,实现旅游交通信息与各旅游企业联网(并网),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智慧旅游服务。三是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宾馆、旅行社创星级工作,大力加强涉旅队伍建设,加强对宾馆房价、旅游商品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

4.坚持“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好“宣传牌”。婺源县坚持“内练气质、外扩影响”的方针,不断丰富最美乡村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创品牌。积极启动“国字号品牌创建”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等“国”字号品牌。二是建景区。按照“所有新建景区都要按照4A级以上的标准来打造、现有景区也要按照4A级以上标准来提升”的要求,加强景区建设,提升景区品位。2012年,婺源县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景区软硬件建设,成功创建了江湾国家5A级景区,开创了当年启动、当年创评、当年成功的全国先例。三是扩影响。积极借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高端媒体以及网络微博等新兴传媒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扩大最美乡村品牌影响力。继续高举乡村文化大旗,每年承办好婺源·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打响婺源乡村文化品牌。

5.树立“产业融合”理念,着力打好“经济牌”。全县经济工作都围绕乡村旅游来抓,全县所有产业都围绕乡村旅游来培育,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加快实现旅游富民强县。一是推动旅游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依托旅游优势,大力发展茶叶、荷包红鱼、油茶、皇菊等生态农产品,突出抓好有机茶产业,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二是推动旅游业与低碳工业的融合发展。依托江西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三雕、白酒、砚台、纸伞等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在园区建设上突出婺源生态和徽派文化特色,发展工业观光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型工业园区。三是推动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争取各类重要赛事、会议在婺源召开。

二、婺源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启示

婺源旅游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开发、品牌打造”等手段,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嬗变,走出了一条被誉为“婺源模式”的旅游发展之路,促进了经济增长,改善了民生,推动了全县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和催生了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品牌,提升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环境。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所创造的模式,为以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为主的南城旅游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一)地域空间的同属性

南城与婺源,在行政区域上均为旅游资源大县,地理上一个属于赣东,一个属于赣东北。就发展乡村旅游而言,从所瞄准与所接纳的旅客源头来看,南城与婺源应该同属于一个地域空间。从学习借鉴来看,一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上,可以进行借鉴与合作;二是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以在差异化、特色化上进行提升;三是在旅游品牌与产品营销上,可以有借鉴意义和合作可能。

(二)资源条件的相似性

从资源上来看,婺源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这些方面,南城有着同样的比较优势,甚至更精、更深、更古、更博。南城最大的优势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南城最有特色而不可复制的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说,人文资源极为丰富。从学习借鉴来看,南城在旅游资源开发上,一是要从游客的需要出发,做到旅客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二是要学会历史有什么,就做什么;三是从旅游+、文化+、互联网+的方式出发,力求把南城的隐性资源转化为实体化、唯一化,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旅游产品优势。

(三)产业政策的统一性

婺源乡村旅游的大发展源于国家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这个大背景,得益于国家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的产业政策,而这对于南城也是如此。在学习借鉴上,必须认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南城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应该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产业政策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必须从旅游业是“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性”产业上着眼和着力,拓展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禅修、运动、体检、购物、娱乐等新兴业态,实现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

(四)产业延伸的辐射性

搞好旅游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让游客有看头、有说头、有玩头。这一点,婺源旅游做得非常成功。特别值得一提是篁岭模式。篁岭老村四面环山,村庄房屋受地形限制建设在一个陡坡上。篁岭“晒秋”景观斐声在外,艰苦的生活环境又纠结于内。但篁岭有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祖辈相传的农耕文明借助建筑、街巷、生活方式等符号在民俗文化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周边层层梯田更是让不同农作物色彩在不同季节肆意宣泄。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看中了这片土地的“潜质”,有意抢救保护即将消亡的民俗文化资源,并确立以“篁岭模式”开发该区域。由此,通过景区招商引资开发项目,推动全村实现整体搬迁到山下,改善了村民的居住质量,同时,聘请当地的村民在景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较好地解决了篁岭村民的就业问题。通过搬迁安置地质灾害村庄与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并借助市场经济杠杆进行产权收购,建设品牌乡村景点,从而达到延伸产业带动一方致富,是一种全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对南城来说,必须认真研究旅游市场,用现代旅游经济理念规划、经营南城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在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打造新业态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特别是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组织好创业创新等方面积极尝试与突破。

(五)全域旅游的参照性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采取全域化的旅游业开发模式,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全资源化。婺源县的全域旅游与全资源化旅游的发展理念对南城大力发展旅游业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南城完全具有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的历史与现实条件。南城发展“全域旅游”,就是把整个南城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南城旅游规划一体化、发展整体化、工作系统化的推进。在区域化上,要把发展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发展旅游作为全域“一盘棋”加强顶层设计,做到突出区域特色与把握新兴旅游市场趋势相一致,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相统一;在发展举措上,要把发展旅游作为对接海西、融入南昌的先行突破,作为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抓手。当然,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也面临诸多矛盾与困惑,突出表现为:一是古村落景观遗产的地方性要求与景观现代性矛盾;二是古村落景观遗产的真实性与商业化氛围的矛盾;三是建设性破坏与保护式开发要求的矛盾。由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到,今后南城在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对古村落的开发中,必须着力解决景观的现代化问题。

三、推进南城旅游产业发展的下步举措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面宽、带动力强、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亮点与支柱。我县拥有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独特历史人文风貌。按照省、市委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此次婺源县考察的情况,我县将切实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努力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为此,下一步推进我县旅游业发展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明确定位,打造特色,把握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以深度挖掘“麻姑文化、洪门文化、建昌文化”内涵为核心,唱响“山水南城、养生福地”旅游主题,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一方面,借助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在旅游开发上始终遵循“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二是把握旅游开发尺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坚持适度开发,避免超出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三是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研究制定保护旅游资源的相关政策,严禁旅游开发和工程建设对文物资源的破坏,加强联合执法,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立足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的理念策划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组织文化领域的专门力量,围绕我县独有的“麻姑文化、洪门文化、建昌文化”,认真开展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加我县旅游文化的内涵,形成自身的旅游文化特色。以自然景观为依托,通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旅游景区”工程,将“沧海桑田”、“麻姑献寿”等传说,麻姑养生文化、麻姑酒酿造技艺、麻姑米粉制作技艺、建昌帮药业、洪门结帮仪式等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县文化旅游当中,同时策划一批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使之成为旅游的一大热点,丰富旅游的文化魅力。进一步延伸旅游文化产业链,创建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南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企业,推动麻姑茶、麻姑米、麻姑酒、麻姑寿桃、麻姑仙枣等特色产品形成旅游文化衍生产业,推动旅游衍生品市场发展。

(二)开放门槛,多元投入,理清政府引导和市场开发两大关系。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旅游开发模式,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集中政策和财力推动旅游产业重点突破,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积极拓宽旅游业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一方面,研究出台全县推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逐年增加旅游专项资金额度。在主推旅游项目建设上,从政策、资金、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按照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等级景区的标准,着重支持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旅游招商,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产业领域,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积极推介麻姑山、从姑山、洪门湖等旅游景区项目,跟踪有意向的投资客商,尽快促成“一山一水一中心”等项目正式签约和运作。注重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园、星级饭店的招商,积极引资建设生态农家乐园。

(三)全面统筹,重点推进,突出资源整合和景区建设两个重点。围绕“食、宿、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重点加快我县旅游配套功能建设。一方面,加强现有旅游资源整合,盘活旅游景区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成立县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使其成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的龙头企业和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重点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列入公路优先建设规划,加快麻姑山和洪门湖两大景区旅游客运站()建设,对各旅游景区的通信、电力、网络等配套设施优先予以解决,根据客源数量、构成和消费能力,合理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旅店、餐饮、购物点等三产服务项目以及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点等配套设施。当前,突出是抓好麻姑山开发八大重点项目:①新修麻姑山入景公路;②拓宽麻姑山脚下至仙都观上山公路;③修缮麻姑山景区游步道;④新建入景牌楼;⑤新建麻姑塑像;⑥扩建双龙湖;⑦兴修核心景区供水工程;⑧新建景云寺。此外,将零散古民宅采取易地移建、修旧如旧的方式相对集中迁建于景区。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大力实施旅游目的地建设“十个一”工程。以麻姑山风景区为载体,积极创建麻姑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洪门湖景区为载体,积极做好洪门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评工作;以王府大道为核心,整合万年桥、聚星塔、太平桥、古城墙、仿古街、益王府等千年古邑文化特色资源,打造省级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园;以从姑山景区为载体,打造生态休闲型省级湿地公园;立足生态示范园,打造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产业园;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特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树立品牌,赢取口碑,抓好市场监管和宣传推广两大法宝。全面提高我县旅游市场监管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增强我县旅游软实力,提升旅游服务形象。一方面,加快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以创建提升景区服务;加强与中国国旅、中青旅等全国知名旅行社合作,引进培育一批涉旅企业,依托品牌龙头旅行社做好我县旅游线路的推介和客源组织工作;抢抓向莆铁路带来客流量大增的机遇,联合周边著名景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和营销;加强游览设施、停车场、购物场所、餐饮场所的旅游服务工作,加大对宾馆房价、饭店餐饮、旅游商品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损害游客利益的行为,营造良好的旅游体验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组织专门力量精心制作南城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宣传产品,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广告、推介会、产品展示、形象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旅游特色,扩大南城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南城旅游整体形象,努力打造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

推荐访问:婺源县 南城县 考察 【考察报告】南城县赴婺源县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报告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