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名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发言(仅供参考)

时间:2023-04-23 20:30:07 手机站 来源:网络

防止商业银行在改革后继续出现大量不良贷款的若干议题女士们、先生们:高峰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我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今天我所讲的题目和我所在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职责之一相关,即如何防止商业银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名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发言(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政治名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发言(仅供参考)


防止商业银行在改革后继续

出现大量不良贷款

的若干议题


女士们、先生们:

高峰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我很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今天我所讲的题目和我所在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职责之一相关,即如何防止商业银行在本轮改革之后继续出现比较大量的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当其冲的、最重要的是依靠商业银行通过加强内部的改革,建立良好的机制,以切实保证在今后不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所谓内部改革,包括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优化信贷工作程序、提升银行的信息系统,以及建立清晰明确的内部激励和奖惩机制等。对银行的上述方面进行内部改革,目的在于真正建立和形成新机制,切实有效防范商业银行在改革后继续大量出现新的不良资产。这一点应由商业银行的代表来讲,他们体会更深,所以今天我不想过多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我关注的是商业银行内部改革之外的方面,是仅依靠商业银行自身还不能完成的、必须有赖于其他机构和整个经济社会配合起来才能完成的一些改革内容。

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贷款客户的改革,特别是企业客户的改革和成长

商业银行改制后,未来是否能够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商业银行贷款客户自身改革的进程和客户整体素质的水平。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居民个人发放消费信贷和住房抵押贷款等新业务的开展方兴未艾,但是就总体而言,商业银行贷款面向的客户主要还是企业。这些企业涉及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所有制类型。要防止再度出现大规模不良资产,企业改革是首要内容。只有企业改革进展顺利,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的还贷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违约率才可能下降,从而降低不良资产发生的可能性。

处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银行所面临的客户是不同的。在成熟市场经济中的银行,其所贷款的客户总体素质比较高,社会诚信程度比较高,保持较低的不良贷款比例才有可能。对于处于改革转轨过程的经济来讲,社会诚信的建立和企业总体素质的提高往往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各界付出努力才能达到。

在企业改革进程和总体素质水平提高的过程中,首先应确保贷款客户,也就是我们的企业在申请贷款的时候,必须向银行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信息不仅应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还应包括真实的贷款用途。如果是特定项目,还应要求贷款客户提供真实的项目信息。从我国银行业的实践看,在客户申请贷款时,经常有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事例。虚假的信息可能表现为虚假的财务报表,当然其中也涉及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准则的水平高低以及是否有独立、第三方外部审计等。虚假的信息也可能表现为贷款项目的虚假性。此外,近期也发现,一些在金融市场出现问题的公司在出问题后,往往暴露出其此前利用复杂的、不透明的、外人往往摸不清的公司组织结构,利用复杂的股权控制结构,通过控制多种融资渠道,甚至是通过参股控制一些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进行关联融资。从法律上讲,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便利,本身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必须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和惩处。

企业改革的第二个方面应是加快企业改革的进度,提高企业的资本金实力。从全国范围来看,总体而言,企业资本金不足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说目前的状况和90年代上半期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就市场经济的规律而言,我国企业资本金的总体比例依然较低。这一点不仅和全社会的融资结构有关,也跟企业的改革成长有密切关系。如果全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所占比重大大高于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企业资本金比例较低可能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向银行借贷的杠杆率较高。如果企业资本金偏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需要向银行借贷的比例就比较高,即杠杆率较高。杠杆率较高意味着企业自身承担的风险比较小,而银行承担的比例风险相对比较大。因此,如果银行要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就必须针对不同的行业、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势变化下应该具有的杠杆率有一个充分的掌握。如果企业改革和成长没有到位,企业资本金的补充和自我积累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必然面临着外部融资杠杆率较高的问题,由此导致银行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未来产生不良贷款的风险比较大。

企业改革的第三个方面,应该是关注正常违约率的影响因素。显然,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自身风险的存在,企业难免会出现投资错误和市场风险,银行难免因此而不得不承受客户违约的风险。由于市场自身风险而导致的正常的违约率,与企业所在的不同地区、所属的不同行业、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具有的股权结构都有一定的关系。出现正常的违约是难免的。但是,需要注意区分现有违约中哪些是正常的违约,哪些是非正常的违约。转轨经济中企业出现的违约率和那些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的违约率是不一样的。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银行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违约率应是基本相近的。在新兴市场中,影响最终违约率的因素,除了和发达成熟经济体中类似的市场自身风险因素导致的正常的贷款违约率外,还有非正常的制度性因素。所谓制度性因素,有时和行政干预直接相关。在行政干预情况下,原本一个正常的、能够履约还款的企业,很可能变成还不了贷款、发生违约的企业。也有可能是在法制、规则不健全以及其他条件下发生超常违约率。也就是说,在贷款客户所面临的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最终的违约率可能高于市场正常违约率,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是由市场自身风险引起,而且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体制因素。这些因素不加以解决,银行改革后再度出现大规模不良资产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企业的改革和成长有助于加强企业的财务纪律,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从而直接和银行的不良贷款相关。我国企业的财务纪律经历了从80年代的财务软约束到如今的有所硬化的财务约束,这一方面的进展程度将影响未来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可能性。

二、未来的不良贷款与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在党和政府的多个文件中,都把利率逐步实行市场化明确为金融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在最近一段时间当中,利率浮动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但是总体而言,利率浮动的范围还未充分达到市场规律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不良资产之间的密切关系,主要通过银行在贷款定价方面的自主决定权体现出来。在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借贷行为,贷款价格必然会因资金成本、借款人的资信、所贷款项目的前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经济活动中总是面临各种风险,不同借贷主体和借贷行为面临不同的风险。不同的风险,就需要通过不同的风险溢价来弥补。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就是用利息收入来弥补和覆盖风险升水,也就是说用利息收入消化小比例、小概率的违约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从某种程度看,银行经营业务的本质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并由此获取利差。贷款不可能百分之百都回收,回收如果少几个百分点,这几个百分点的损失就要靠较高的利息收入来覆盖和消化。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客户,银行应能够自主决定不同类型贷款的利率水平,这是处理和防范大量不良资产的一个必要手段。如果不能够实行利率市场化,用”一刀切”的利率来对待不同类型的企业,一些风险性贷款的损失就难以得到覆盖。小规模的损失,长期逐渐积累,也会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因此,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会影响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处置。

利率的市场化问题不仅体现在对贷款产品和资产类产品的利率定价上,事实上市场化定价概念应进一步伸展到各类收费业务的定价和存款类产品的利率。当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缺乏足够优质客户时,商业银行经营方针的调整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少做资产方面的业务,多做收费型中间业务,其中必然牵涉到中间业务的定价问题;另一种是少做资产型业务的同时,少做负债型业务。对负债型业务的主动管理,无论是扩张和收缩,都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要有对负债产品、包括对储蓄存款产品进行定价的权力。这方面的利率也应该有它的灵活性。

三、要允许并要求商业银行足额拨备,及时核销损失贷款,同时应改革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银行业所发放的贷款始终是处于有一定经济风险的环境中的,甚至在某些经营环节,银行面临的财务风险比较高。商业银行面临的这些风险,最终必然要依靠银行业务收入和盈利来消化。从成熟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来看,这些风险消化的办法是提足各种类型准备金,包括风险准备和其他针对不同资产损失所提取的准备。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未允许商业银行足额拨备。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改革还没有到位,另一方面由于过去财力比较紧张,所以直到90年代中期,我国才逐步开始改革商业银行的拨备制度,总体来看,拨备比例和规模始终不足。拨备的不足,意味着不良贷款通过银行自身消化的能力比较弱,核销不良贷款的规模和比例都比较小,导致核销掉的不良资产可能只是迫切需要核销的一小部分,其他的不良贷款逐渐积累,很多年以后就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要防止在改革后继续形成过量的不良贷款,银行就应该按照更高的会计准则和更高的贷款分类标准,自主进行不良贷款的拨备,同时能够有更大的自主权把已经损失掉的不良资产及时核销。

与拨备直接有关系的内容,就是与此相关的税收问题。税收的变革意味着要进行一个权衡,就是国家的利益和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之间的一个权衡。假如把本应该纳入拨备的收入纳入应纳税的税基,银行需要纳的税就比较多,银行相应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就比较弱。在银行业的税收制度方面,不仅涉及银行的公司所得税问题,而且也涉及目前中国所特有的银行业的营业税问题。

四、应建立风险产品交易市场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

像刚才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先生所谈到的,为了有助于识别银行资产的风险,为了有助于对风险进行定价,为了运用市场规则通过正常的交易来转移风险,我们需要一个对风险进行交易的市场,也就是建立风险产品的交易市场。

比较典型的风险产品市场上,所交易的风险产品主要有CDSCredit default swap)、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等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把违约的概率以一定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通过出售产品,来确定风险的价格。如果缺乏类似的产品或者缺乏交易此类产品的充分的市场,单纯依靠银行自身能力,必然难以有效鉴别风险,难以判断风险损失的潜在规模和价值。如果缺乏风险交易市场,当商业银行需要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管理时,有些需要出售的风险则难以出售;与此同时,一些有财力的机构愿意承担高风险并获得由此可能带来的高收益,却难以购买到这样的风险产品。因此,需要建立风险产品的交易市场,来帮助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与此相对应,对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应建立一个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以市场规则进行处置。在亚洲金融风波后,我国在1999年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同时也鼓励外国投资者和民间资本加入处置不良贷款的业务中。在此基础上,不良贷款转让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这个市场的存在和完善对于银行业处置历史不良贷款是至关重要的。

五、应采取多种手段,鼓励银行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成长和发展

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多种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支持。商业银行和公司客户打交道时,需要会计事务所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商业银行在做复杂的金融业务时,需要知道客户所开展业务的合法性,因此需要经常请律师事务所加以证实和判断;涉及客户资产时,比如客户所抵押的资产究竟价值多少,需要专业的评估师事务所来辅助判断;银行在买卖各种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券以进行资产管理时,需要评级公司对这些金融产品进行评级,由此鉴别这些债券的价格。

这些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从银行业发展来看,如果改革后的商业银行想发展得质量更高,有效防范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我们也必须充分重视中介性专业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及其成长和发展。

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成长和发展,一般来说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所牵涉的问题也比较复杂。由于时间所限,我在此不再深入展开,我在其他场合也谈过这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成长和发展,我们需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本国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开放和运用外部服务的力度,以便在借贷市场上有更多的能够提供优质、诚信和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

六、要考虑银行业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时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

在商业银行改革方面,目前各界比较强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对改革的重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除了大部分工作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强努力,除了大股东、小股东应尽其所能发挥作用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对于公司治理方面是否在思维上、在传统上存在一些不适当的政策性限制。

正如刚才施瓦布先生提到的,公司治理的概念目前已经拓展为国际化公司治理的概念。所谓国际化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90年代上半期经合组织(OECD)所开始的公司治理研究,后见于OECD发表的《关于公司治理的五项原则》。尽管这五项原则还是原则性的,线条还比较粗,但是这些关于公司治理最基础内容的一些方面,在我国实施起来,还存在一些体制上的约束;在某些内容的提法方面,还有意回避掉一些内容,例如关于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另外,一些尚存的审批权力以及一些组织、框架、制度方面的安排,也有碍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在形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要性共识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来考虑在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哪些制度性的限制和束缚,应该加以研究,尽快加以解决。

七、为了有效防止商业银行在改革后继续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应尽力控制好经济周期,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实际上,银行经营中最担心的就是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在宏观经济“大起”时,谁都能够看到银行的经营情况比较好,利润比较高,资产质量提高也比较快。例如最近几年大家看到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每年在降低3-5个百分点,看起来情况很好。一旦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尤其在“大落”的情况下,有可能大量的不良资产会突然暴露出来,变得难以控制。这一点,大家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前后,泰国、韩国、新加坡不良贷款的变化中得到清晰的观察。在金融风波发生,在经济开始衰退时,不良贷款的比重就会开始大幅上升。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周期波动是必然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经济的周期波动。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商业银行必须要建立好的宏观经济研究队伍,及时判断经济中可能出现的波动,并加以风险防范。在计划经济时期,利率是国家定的,由此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过去认为利率变化所引起的亏损都是由国家引起的,目前看这种认识是过时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自身必须要有预测经济波动的能力,不仅应在宏观经济处于上升期时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且应该考虑在经济波动的时候如何具有充分的防范能力。这一点尤其需要商业银行加以研究和解决。

在此我举一个反面例子。在两三年前,我国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甚至有一定通货紧缩时,财政部当时所发行的十年、三十年的长期国债,其利率都比较低,一些大型商业银行也参与了认购。应该说,一般的居民个人投资者由于专业等条件所限,难以判断未来利率水平,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但是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对此应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如果他们也用很低的价格认购这些债券,这可能表明他们对长期的风险估计和计算不充分,这一点是需要提醒商业银行加以注意的。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为了防止经济大起大落,除了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外,我们特别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防止资产泡沫。一旦有资产泡沫,调整起来就会比较费力气。例如,大家所看到的日本出现的情况。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来防止出现资产泡沫。就中国的情况和世界的角度来看,资产泡沫中,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的资产。但是,在中国,也许资产泡沫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泡沫有可能出现在制造业、其他加工工业或者原材料工业方面,表现出一种普遍的生产能力过剩。如果出现普遍的生产能力过剩,应该说反映出投资和消费这两个方面的重大比例关系和二者占GDP比例有所失调。因此,做好宏观调控,做好总量分析,不仅会为商业银行识别未来风险做好准备有帮助,同时通过减少整体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应该说对于银行避免在经济不顺利的时候大幅度出现不良资产也是有帮助的。

我想这个题目应该还有很多的方面,我今天着重讲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另外一个大家有兴趣的题目就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个大题目我今天就不在这里讲了。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的一些内部改革,也是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帮助的,包括商业银行如何留住人才,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如何建立比较正常的环境使好的机构成长更快、差的机构有更大的压力实行内部改革以及帮助商业银行在WTO承诺期到达时更好应对国内和国际方面的竞争等,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题目。

我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想法,不想追求全面,只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中国人民银行 会上 中国经济 【政治名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国经济高峰会上发言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