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新农村建设发言稿(毛概作业)范文 (完整文档)

时间:2022-11-30 09:42: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言稿(毛概作业)范文 联系实际谈一谈如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新农村的由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农村建设发言稿(毛概作业)范文 ,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言稿(毛概作业)范文

  联系实际谈一谈如如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的由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二、新农村的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农城乡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我们要深刻汲取国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新农村发言稿

  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的发展现状是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成就与问题并存。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以及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如免除农业税、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进行各种农业补贴(对农民种粮进行的直接补贴;对农民购买粮种进行补贴;对农民购买农机具进行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农村都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这主要表现在农村的道路、电网、饮水设施,以及农民使用沼气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道路建设来看,我们现在能做到全国87%的行政村-3-

  通达客运班车,这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电网的建设来看,在大电网覆盖区域之内,除了西藏地区,其他地区都已经在电网覆盖范围内,大电网的电可以直接进村入户,这使电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大降低。农村电网的改造后农村的电价基本上做到同网同价。饮水上起先是水源不够,政府通过多年努力,在世纪之交的时候本上保证农村各地水源的供应。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到2008年年底已经解决了1.6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2年基本能够解决。燃气上大力推行沼气能源的使用,到2009年年底,全国已经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

  3、文化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也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教授农民各种实用技术和知识,培养致富带头能人。如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至2006年开始,就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教科书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这使得农村失学儿童的比例显著下降,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文化上致力于农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

  4、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谐氛围逐渐形成。

  国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到2009年年底,已经有4600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平均给每个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口每个月补贴60元钱。同时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试点范围是全国1/10的县,黄陂区是全国、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养老试点县(区)。在2020年将覆盖全国。医疗上从本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8年该标准提高到了100元,农民自己交20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贴40元,总体上看,对于农民大病、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半的费用可以报销,避免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新农村发言稿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下列的问题:

  1、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农业。以黄陂区为例,黄陂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80余万,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且多山地,可耕种土地面积少,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投入,但农业依然以种植业为主,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依然较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是靠天吃饭。此外虽然有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或者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接待等行业,但人数规模还较小,整体效应尚未显现。

  2、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总体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依然不足。

  3、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重复时有发生,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

  4、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由于我国农业整体上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原因,导致了广大农民普遍收入较低,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虽然国家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由于结构上还未发生根本改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未能缩小,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

  5、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由于幅员辽阔,加上农民自身素质、传统观念和历史等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导致整个村巷卫生很差,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6、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5-

  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文化水平低,加上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严重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7、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1)、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国虽已开展,但尚未覆盖全国,且报销比率还不够高;由于农村医疗经费投入较低,医务人员待遇较差,导致农村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2)、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依然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3)、社会保障难以保证。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我国部分地区的部分乡镇既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经济方面

  1.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走中国特色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一,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

  第二,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农业支持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上个世纪每年从农业部门净转出资金比同期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多数倍。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应加快由“剥夺农业”向“扶持农业”、“工业反哺农业”宏观经济政策转变,采取必要的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农业及其相关产业部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化农业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对农业资源的新农村发言稿

  高效利用,稳定农业生产。同时,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对我国农业适度保护,应大力实施属于间接转化为农民收入的“绿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作物保护与收入安全计划、环境保护、贫困地区援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大江大河治理、防护林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技推广、检疫防疫、质量检测、市场信息等产前中产后服务;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增加农业科研投资,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国家投资逐步集中于农业基础研究和公益性项目,尤其是动植物品种资源和转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证充足的农业技术储备。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生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二)政治方面

  1.加快财政制度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建立疾病防疫监控体系,防治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加快解决农村改厕、改水、改灶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今明两年全部实现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十一五"期间全部消灭农村中小学危房。同时,设立农民技术培训专项资金,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通过民办公助等方式,对青壮年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进程。

  -7-

  (3)整合"三农"资金投入渠道。将目前分散为15个渠道的政府支农资金,按使用性质和方向进行调整。

  (4)大力支持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增加农业科技及科研成果推广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农业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补贴机制。

  (5)逐步完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6)推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方式,以有效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

  2.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从体制上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1)应加快改革以户口管制为标志的城乡分治二元体制,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从法规制度上为农民就业和有序流动创造条件。

  (2)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尽快制定保护务工农民权益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发放保障机制,彻底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工资拖欠问题。

  (3)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务工农民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并积极探索建立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得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三)文化方面

  1.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构建文化体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3强化硬件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

  4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5挖掘人文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推荐访问:推动新农村发展信息稿 关于新农村建设发言稿(毛概作业)范文 发言稿 作业 新农村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