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1篇

时间:2022-11-21 19:18: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1篇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贫困户的身份认定在各地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当前因为贫困户多数是因缺少劳力技能或因病致贫各农户间实际的家庭总收入悬殊并不太大所以不可避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1篇,供大家参考。

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1篇

篇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贫困户的身份认定在各地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当前因为贫困户多数是因缺少劳力技能或因病致贫各农户间实际的家庭总收入悬殊并不太大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除了五保户和一些特困的残障人群外其他贫困户的识别与锁定工作难度较大农户之间互相攀比争取贫困户身份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方因此又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工作是我们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我以五山乡为例,该乡地处大新偏远地区,属大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半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尽管近几年来,上级部门加大了扶贫的力度,农村电网、农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和文教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人均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仍然落后,较其他地方的农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本人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1、“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除了部分劳务输出外,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开垦几亩坡地种植一些玉米、黄豆,以及政府给予的扶贫鸡、扶贫猪来维持生活,甚至一些困难户就是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不愿多努力的,伸手就要,不求变,得过且过,出现一种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的极端现象。

  2、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难以改变。现在,相当部分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的,有的家庭全年可支配性开支均在万元左右,但相当部分的农户把这些收入消费在平时的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吃喝和节庆活动上,而不是如何发展生产。3、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交通等问题,当地生产力水平相

  对较低,生产和发展的意识相对淡薄。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贫工作的推动下,有了不小的改变,仍有相当部分的村民停留在粗放生产、无序经营的层面。虽然该乡近年也有些种养户的出现,但生产经营没有典型,没有形成产业化,覆盖面小,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

  4、目前,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扶贫工作没有根据农村实际做出长远计划,没有认真组织调查,基本流于形式,跟踪服务不到位。如五山乡扶贫母猪的发放相对一些仅有孤寡老人的家庭来说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是增加养殖成本,增加额外开支;还有火龙果的种植没有专业性的指导,只种不管,也很难形成产业,所以没有明显的成效等。给农民输入了“血液”,没有彻底改善“造血”功能。

  建议:1、“治贫先治愚”,思想脱贫是近年来的热词,从文化上脱贫,从思想意识上脱贫,利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首先得从文化教育上下大功夫,加大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力度,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加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资助,避免因贫辍学。其次是从群众思想上下功夫,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关乎下一代的发展方向,群众的智慧影响自身造血的功能,我们的文化宣传部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门可以经常到村里进行宣传,把外面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拿来跟自己对比对比,增强群众荣辱感;干部通过反复沟通、耐心做思想工作,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脱贫的紧迫感和荣誉感,彻底摆脱思想的“穷根”。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我县各乡镇的地理环境,农田设施和耕作水平都存在差异。水利和农田设施相对较好,耕作水平较高,土地利用价值高的地区基础好,而偏远山区如五山等乡镇,可利用的田地有限,交通不便。规模化的生产难成气候,可以考虑的在农户的山坡地、自留地上下功夫。通过近期的努力,虽然也成立了一两个甘蔗的农村合作社,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单一的合作社远远不够,如五山的龙骨花、土猪土鸡、黑山羊等也应组织起来,成立联合社,形成统一的市场,统一推广,更要引进现代电商平台,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组织策划人员跟踪落实,指导方向,从而引导当地村民形成多样化的种养致富路。同时做好科学决策,避免资源浪费。因为之前种苗是扶贫的项目,大家争着种、养。种出来了,养出来了,但量多了不值钱了,不好卖,货压下来,没见到钱,甚至因为成本高了甚至亏本了。扶贫是好事,但农户的辛苦换来的结果却是空欢喜。倒不如把扶贫的资金投入到合作社中去,把原来分散的种苗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群众出地出力,政府出资金,从降低合作社经营成本、降低风险处着手,让群众放心干、大胆干、积极干,让

  3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最终的收入通过股份的形式分红分福利,即使市场不景气,起码也能降低种养的风险而不至于减低农民的收入。从农户最愿意做的项目着手,逐步培养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让百姓从中收到实惠,树立闯市场的信心。

  3、建立健全扶贫工作的管理体制,加大培训力度、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目前的扶贫工作,给农户的感觉就是:下一些文件,发一些通知,给一点东西,补一点种苗,大家了事。农户种得怎么样、养得好坏,效益如何,管不了,甚至没人管。扶贫工作类似于搞慈善,拿着国家的钱财,代表着政府“安慰”百姓。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扶贫管理的机制势在必行。种什么、养什么、培训要跟上。种好、养好的农户要大力宣传并组织参观学习,介绍经验。种养不负责任或擅自卖掉种苗的农户要追究,三两年内不再提供扶贫种苗。同时明确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责。跟踪管理要一路到底。谁负责的钱物谁跟踪,谁培养的项目谁负责,政府的钱是国家的钱,也是百姓的钱,扶贫的部门要管理这些钱就要负这些责任。

  【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在进入精准帮扶阶段。但是,在精准帮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一)准备工作不充分,存在盲目性。工作中明显存在思路不清、盲目行动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扶贫形势

  4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认识不够。精准扶贫工作伊始,很多驻村工作队依旧存在惯性思维,认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只是阶段性工作任务,只要每年给贫困户资金和物资,慰问一下贫困户就算完成任务,因而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精准扶贫工作缺乏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扶贫政策学习研究不透。有的认为,扶贫工作应是扶贫办的职责,工作队只需要配合作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过分依赖于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解答。因为学习研究不够,有的对扶贫工作的具体政策和基本内容完全不了解,将政策与村情户情结合不到位,直接导致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不够精准,随意性较大。

  (二)贫困户差异不大,存在相互攀比现象。贫困户的身份认定在各地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当前因为贫困户多数是因缺少劳力、技能或因病致贫,各农户间实际的家庭总收入悬殊并不太大,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象,除了“五保户”和一些特困的残障人群外,其他贫困户的识别与锁定工作难度较大,农户之间互相攀比争取贫困户身份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地方因此又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贫困类型多样,脱贫存在艰巨性。贫困户的贫困类型较多,有的因病、残、缺劳力、缺资源、缺资金、缺技术,有的因上学、自身素质先天不足等导致贫困,每户贫困户一般都有多个致贫原因,单从某一方面进行扶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有的虽有劳力,但缺智力、缺资源,打工走不

  5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出去,经营无门路,不适合发展种养产业;有的既缺劳力,又缺智力,吃了上顿愁下顿,完全需要政府兜底的人多面广。

  (四)扶贫疲于应付,缺乏顶层设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相关政策尚在制定中,具体实施办法还未出台,各地就紧锣密鼓的开展了工作,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区、市、县三级脱节的现象,加之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几经反复,数字来回变动,加大了工作量和工作成本,挫伤了乡村干部和工作队的积极性。来回反复的给贫困户签字确认,也造成了贫困户的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村干部工作热情下降,存在消极应对的现象;有的工作队角色转变没到位,只能当传声筒,传传精神而已,脱贫措施停留在纸上谈兵。

  对策与建议: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和实施方案,绘制一份明确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线图”。(一)创新产业扶贫机制。要围绕农民增收抓好产业扶贫开发,选准合适的产业项目。对于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和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走上可持续的增收致富之路。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大力推广“企业+基础+农户”经营模式,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对于土地资源匮乏的地方,选

  6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择适合的产业,如种桑养蚕等。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有劳力,但缺智力、缺资源的贫困农户享受农业生产经营平均利润率。

  (二)统筹整合扶助资金。要依据各县(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需求确定整个资金“盘子”,通过贫困村脱贫计划、贫困户脱贫计划统筹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第一要建立扶贫投入县(区)级整合平台。在中央、自治区、市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各县(区)也应按照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和存量资金的一定比例建立扶贫产业基金,解决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第二要强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对农村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搬迁、一事一议等各类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捆绑、打包,与扶贫专项资金统筹使用,重点投向精准扶贫领域。

  (三)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一要探索以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贫困农户股金,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投资政府融资性基金,参与分红或获取利息收入。二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支持老区贫困乡镇、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三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对具备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一定还款能力和守信用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

  7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5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信用贷款全覆盖。

  (四)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仅靠党委、政府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倡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工作,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一战线”。一是要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企业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要引导各类企业通过投资兴业、招工就业、捐资助贫、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二是要调动社会组织扶贫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的信息服务、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试行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鼓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扶贫项目。三是要调动爱心人士扶贫的积极性。要探索建立扶贫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发布贫困村、贫困户的困难现状和需求信息,让有爱心和捐赠意愿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及结对帮扶等扶贫活动。

  (五)做好智力扶贫。俗话说:“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开展智力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素质和致富本领是扶贫工作的一项治本措施。贫困户中劳力绝大多数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他们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弱,开拓进取精神差,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要使这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首当其冲要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在“扶志气”与“增智力”上

  8页

  下功夫。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9页

  

  

篇二: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帮扶工作自查和整改落实报告范文

  自《某某县“五个一”帮扶力量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五个一”帮扶工作问题清单自查整改的通知>》后,乡党委高度重视,庚即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某某县2022年“五个一”帮扶工作问题清单》逐一进行对标检查,并结合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实际,认真建立“问题、整改、责任”三个清单,确保自查和整改工作落实到位。现就全乡“五个一”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问题整改落实

  (一)针对“工作统筹不够到位”的问题

  1.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五个一”帮扶力量间的协调,由乡党委牵头建立月度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单位就脱贫攻坚及“五个一”帮扶工作的相关事宜进行会商,把握驻村帮扶工作问题和短板,建立“任务、责任、问题”三个清单,做到“日有记录、月有小结、季有盘点”;

  二是定期对“五个一”帮扶力量履职情况进行督查,按月发出《督查通报》;

  2.责任人:某某

  3.整改时限:2022年3月底前

  (二)针对“从严管理不够到位”的问题

  1.整改措施:一是由乡纪委牵头成立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农技员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照相关工作标准进行督查,确保驻村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由乡党委对少部分存在思想懈怠、工作标准不高的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建立符合全乡实际的“五个一”考核激励制度,将工作考核与干部年底评优推先挂钩,激发其谋事干事热情。

  2.责任人:某某3.整改时限:2022年3月底前(三)针对“履职尽责不够到位”的问题1.整改措施:一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林产业项目落地等方面向偏远贫困村倾斜,缩小地域差异给贫困村发展带来的影响;二是发挥驻村工作组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深入到村、落实到户;三是改进驻村工作组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基层调研和走访,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2.牵责任人:某某3.整改时限:2022年3月底前(四)针对“满意度还有待提升”的问题1.整改措施:一是继续完善《贫困村2022年“五个一”帮扶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贫困村社情民意的具体工作措施;三是发挥村级活动阵地作用,利用村务党务公开栏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注重成果展示;

  四是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架好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召集驻村帮扶成员同贫困村村组干部及群众就“贫困村如何脱贫、集体经济如何创收、后备干部如何培养、农民如何增收”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五是在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氛围营造,主动宣传优美乡村建设。

  2.责任人:某某3.整改时限:2022年3月底前(五)针对“痕迹管理不够到位”的问题二是对“第一书记”、农技员等群体加强档案意识教育,强化痕迹管理;三是每月对驻村帮扶工作信息进行撰写和上报。2.责任人:某某3.整改时限:2022年3月底前(六)针对“激励关爱不够到位”的问题1.整改措施:一是为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当好“服务员”,为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坚强后盾;二是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创造条件,组织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两委”干部等群体到农林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乡(镇)进行交流学习。2.责任人:某某3.整改时限:长期坚持

  (七)针对“宣传引导不够到位”的问题

  1.整改措施:一是建立“五个一”信息工作制度,定期收集驻村帮扶工作信息,以个人工作小结的方式形成帮扶工作动态信息;

  二是成立工作小组,对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中呈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进行总结提炼。

  2.责任人:某某

  3.整改时限:2022年3月底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乡党委将同驻村工作组一道把“廉洁扶贫,阳光脱贫”贯穿于工作始终,充分发挥“五个一”帮扶力量,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帮扶措施,以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确保脱贫攻坚招招见效、事事落地,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的目标。

  

  

篇三: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帮扶联系人牵头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的帮扶小组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跟踪服务到底坚决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方案

  为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整改“精准帮扶措施落实不得力”的突出问题,制订本整改落实方案。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帮扶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包”要求落实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帮扶单位没有组织本单位干部联系包户,有的虽然选派了干部,但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帮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牵头帮扶单位未能有效发挥协调督促作用,合力帮扶不到位。(二)基层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有的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和措施。二是不少帮扶联系人本身只是一般村干部或基层普通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措施不多;有的帮扶联系人一人联系多户甚至十几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帮扶,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少村级扶贫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存在“专干不专”现象。三是驻村工作队“不成队”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专班”,驻村工作队往往只靠队长单兵作战,影响了帮扶实效。(三)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不够。一是不少帮扶干部没有结合贫

  1

  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力度不够,“造血式”扶贫办法不多。三是宣传动员不够广泛深入,不少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其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未能进一步激发。

  (四)开展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一是对实施帮扶项目的脱贫成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带动贫困户的户数、增收脱贫实效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未能真实记录驻村时间和帮扶成效等,难以保证工作队队长“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和帮扶联系人勤上门、帮得实。三是对帮扶单位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对帮扶单位的压力传导和正向激励不够。

  二、整改目标任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基础性措施,逐步解决帮扶措施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工作,完成贫困户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全覆盖。三、主要整改措施(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7〕

  2

  13号),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专项督查。计划年内组织开展2次帮扶工作专项督查,并公开通报结果,督促市、县将定点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帮扶全覆盖。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脱贫户中没有帮扶联系人、没有安排帮扶项目、帮扶联系人全年没有上门的,相关县(市、区)要列出任务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各市、县(市、区)针对“精准帮扶措施不得力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期内,已出列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不变动、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撤离,已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不脱钩。

  (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落实省委关于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同时选派1名副队长、1名扶贫专干的要求,选齐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推动其认真履行组织、指导、落实、监督等职责。二是落实帮扶联系人必须是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要求,每名帮扶联系人所联系的贫困家庭一般不超过3户,不断提高到户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三是按照分级培训原则,省级层面今年举办2期省直单位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业务培训,并指导市、县开展相关培训,针对帮扶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帮扶方式。一是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帮扶联系人牵头,村组干部、农技人员

  3

  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的帮扶小组,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跟踪服务到底,坚决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二是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内生动力。三是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和资产收益等扶贫项目,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四是全方位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参与就业。结合“扶贫日”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支部共建、捐款捐物、志愿服务、体验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四)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强化督查。建立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有效督查机制,加大对各地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强化考核。修改完善考核体系,加大精准帮扶和帮扶成效在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和省直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4

  

  

篇四: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县级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网络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既要履行对辖区内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直接服务的职责,又承担着对基层帮扶平台的指导、联系和协调服务任务。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材料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帮扶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包”要求落实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帮扶单位没有组织本单位干部联系包户,有的虽然选派了干部,但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帮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牵头帮扶单位未能有效发挥协调督促作用,合力帮扶不到位。

  (二)基层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有的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和措施。

  二是不少帮扶联系人本身只是一般村干部或基层普通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措施不多;有的帮扶联系人一人联系多户甚至十几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帮扶,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少村级扶贫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存在“专干不专”现象。三是驻村工作队“不成队”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专班”,驻村工作队往往只靠队长单兵作战,影响了帮扶实效。

  (三)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不够。一是不少帮扶干部没有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力度不够,“造血式”扶贫办法不多。三是宣传动员不够广泛深入,不少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其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未能进一步激发。

  (四)开展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一是对实施帮扶项目的脱贫成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带动贫困户的户数、增收脱贫实效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未能真实记录驻村时间和帮扶成效等,难以保证工作队队长“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和帮扶联系人勤上门、帮得实。三是对帮扶单位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对帮扶单位的压力传导和正向激励不够。

  二、整改目标任务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抓党建、促扶贫,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基础性措施,逐步解决帮扶措施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工作,完成贫困户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全覆盖。

  三、主要整改措施

  (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17〕13号),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专项督查。计划年内组织开展2次帮扶工作专项督查,并公开通报结果,督促市、县将定点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帮扶全覆盖。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脱贫户中没有帮扶联系人、没有安排帮扶项目、帮扶联系人全年没有上门的,相关县(市、区)要列出任务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各市、县(市、区)针对“精准帮扶措施不得力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期内,已出列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不变动、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撤离,已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不脱钩。

  (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落实省委关于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同时选派1名副队长、1名扶贫专干的要求,选齐配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并推动其认真履行组织、指导、落实、监督等职责。二是落实帮扶联

  系人必须是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或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要求,每名帮扶联系人所联系的贫困家庭一般不超过3户,不断提高到户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三是按照分级培训原则,省级层面今年举办2期省直单位派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业务培训,并指导市、县开展相关培训,针对帮扶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强现场观摩和案例教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帮扶方式。一是坚持一户一策、因户施策,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帮扶联系人牵头,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的帮扶小组,制定针对性帮扶方案,落实帮扶项目,跟踪服务到底,坚决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二是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实施意见》,千方百计调动贫困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内生动力。三是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光伏扶贫和资产收益等扶贫项目,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四是全方位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提质增效,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产业、参与就业。结合“扶贫日”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支部共建、捐款捐物、志愿服务、体验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

  (四)强化督查考核。一是强化督查。建立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综合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有效督查机制,加大对各地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通报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强化考核。修改完善考核体系,加大精准帮扶和帮扶成效在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和省直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材料

  在省交叉考核、审计和第三方评估反馈内容中,存在帮扶信息不准确、帮扶手册不完善、帮扶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扶要求落实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力量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有待加强。二是部分派员单位以人手不够为由,将第一书记留在

  ……

  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进一步细化明确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技员、家庭医生工作职责。落实帮扶任务提示单,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帮扶“五到位”责任制,确保帮扶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提高帮扶实效。二是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指导,对脱贫攻坚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促指导,采取集中检查、现场抽查、随即调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回督查,将巡回督导的结果运用到对乡镇、部门的日常管理和领导班子建设中。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帮扶信息不准确、帮扶手册不完善、帮扶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列出整改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

  (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严格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队伍稳定。二是严格帮扶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驻村制度、请销假制度、工作日志制度、工作例会和督查等工作制度,全面加强日常管理,督促推动贫困村“六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扎根基层、真抓实干。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材料

  一、基本情况

  镇脱贫攻坚整改后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7户89人,其中,2015年已脱贫3户18人,2016年已脱贫6户20人,2017年未脱贫对象18户51人(重新识别整改后村9户33人,麻地村9户30人,富庶村9户26人)。2017年预脱贫14户42人,2018年预脱贫4户9人。

  进一步完善了镇扶贫工作站及3个村级扶贫工作室的建设,我镇严格按照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一户一档、一户一袋资料按照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加强了国家及省市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完成了对国家扶贫办和省扶贫办两个系统贫困户数据信息的采集、纠错和录入工作以及动态管理。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对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毛伟卿、镇长叶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镇脱贫攻坚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调度会,统筹安排镇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我镇全面分析了全镇贫困人口的潜质和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广泛征求帮扶单位、帮扶合作社、村组干部和贫困户的意见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以上级扶贫方针政策为指导思想、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镇2015-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规划。

  (二)认真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

  为切实抓好镇在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突出问题的整改工作,镇党政联席会议认真研究了该项工作,召开了镇全体镇村干部脱贫攻坚整改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布置整改工作的任务,党委书记做出了指示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确保整改工作落细、落实。2017年5月10日-17日,镇全体帮扶干部与各挂点单位对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各行政村都召开了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整改工作会议,评议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精准并重新对贫困户进行了评议识别;对已脱贫贫困户是否存在数字脱贫、被脱贫、返贫等情况进行了评议,力求实现“三个零差错”,即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户退出零差错、扶贫政策落实零差错。2017年5月底,镇动员所有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完善贫困户“两证一册”的`填写,以及对贫困户档案袋与档案盒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

  (三)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以“十大扶贫工程”为依托,帮助贫困户实现“造血”功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1、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我镇目前有富群石蛙养殖合作社,目前参与入股分红贫困户13户。镇党委和帮扶单位正在筹资,计划投资麻地村党支部成立的麻地洞源茶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未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以直接参与或者入股分红方式参加合作社。

  我镇已有5户贫困户申请了自主发展产业项目资金,资金已到位。经摸底,又有6户贫困户开展了创业项目,镇扶贫工作站正在办理申报资料。

  2、落实就业扶贫政策。我镇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落实1个村级图书管理员、3个村保洁员岗位、5个森林防火巡护员岗位,在镇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镇1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

  3、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我镇现有13位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于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及中等职业教育,各帮扶干部分别将我市教育帮扶政策向他们进行了宣传,镇党委也将组织驻镇企业、党员教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4、落实基础设施扶贫政策。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塘湾至公路改造项目以及贵资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认真组织实施旅游经济大道建设项目,改善我镇范围内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村民的安居水平及幸福感。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我镇所有贫困户享受健康扶贫“五道保障线”,即新农合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健康暖心救助。对前期由于工作对接失误,收取了非低保对象的贫困户参加医疗保险费用,我镇将全部退返贫困户。

  6、落实安居扶贫政策。我镇2016年我镇共有4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上报危房改造2户、修缮加固1户(另一户曾经上报修缮加固项目),资金已落实到位。在实施过程中,镇政府也出资了1、5万元用于该2户修缮加固房屋的贫困户。

  7、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政策。我镇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低保对象22户,五保对象2户,另有3户正在申报低保。

  (四)镇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镇精准扶贫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诸多成果。在这次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中,我镇漏评率低于5%,错退率低于2%,大部分贫困户对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及帮扶干部满意度高。

  进一步完善了各村的基础设施,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特色产业和自主产业发展结果喜人,各项政策措施都基本落实到位,保障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并带领贫困户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扶贫机制建设上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行事规程。

  三、镇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进程中,也发现到一些问题

  1、“一证两册”发放填写方面干部帮扶手册记录走访内容较简单,不少登记证记录填写位置不规范,帮扶金额不准确,帮扶措施不多,扶贫成效不大。

  2、精准施策方面我镇要求“实事求是,对症下药”,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但在实际实行中,存在部分帮扶干部扶贫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了解不足等问题。部分贫困户对教育扶贫政策了解不充分,对已免除的费用不知道(如教育部门免除了学杂费及书本费,但是上半年收取了校服费和保险费,而学生家长认为没有免除学杂费及书本费。对下半年免除所有费用政策不了解)。贫困户普遍没有得到每月免除10度电费的待遇。

  3、扶贫成效方面挂点单位在产业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就业帮扶做得不够,部分还停留在发点钱和物资,没有做到向“造血”扶贫方式转变,没有

  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部分去年享受了就业扶贫的贫困户,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就业岗位,收入与上年度相比没有得到提高,有的甚至减少。

  4、精准帮扶方面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时间少、群众知晓率低;部分帮扶干部对帮扶贫困户走访次数达不到要求,对帮扶对象了解不足。

  四、镇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我镇将进一步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力求实现“三个零差错”,即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户退出零差错、扶贫政策落实零差错。继续巩固“稳”的基础,坚持现行标准和2020年时限,确保按时限完成脱贫任务,保证脱贫质量,防止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狠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浅尝辄止。不断加大“进”的力度,防止返贫。

  (二)多种扶贫措施并举,打好脱贫攻坚战

  以“十大扶贫工程”为依托,针对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为其“量身打造”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安居扶贫奠基,以产业、就业扶贫实现“造血”,以教育扶贫力求“扶志也扶智”,多种扶贫政策并举,创新机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狠抓责任落实,加强督查力度

  进一步强化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沟通联系,落实镇和市直单位帮扶责任制,建立镇、市直单位挂户干部每月至少走访联系一次贫困户、镇党委每月调度一次、每季度督查一次、全年考核一次精准扶贫工作的督导机制,市直单位、镇、村协调同步开展工作,为下一步精准脱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的工作总结】脱贫攻坚的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乡级脱贫攻坚方案关于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扶贫攻坚整改工作会议总结2018年水利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派驻某村子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关于县职业教育攻坚的工作总结教育脱贫攻坚暨秋期开学工作会议讲话稿

  

  

篇五: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通过市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及县内自查发觉,目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知晓度低。①帮扶责任人对脱贫攻坚政策吃不透、对贫困户讲不清,只会让贫困户看墙上的宣扬纸,贫困户看不看得懂、效果怎么样,不了了之;②部分贫困户不了解扶贫政策,不知道光伏是干什么的,不了解"351'"180'政策。2.资料袋内资料不齐。贫困户资料袋中必需有扶贫手册、评级授信表、口袋书、明白纸和健康证,脱贫户中要有脱贫荣耀证〔必需是原件〕,拟脱贫户验收前要放收支核算表。3.帮扶措施制定不合理、不实。①不管贫困户家中有没有病人,帮扶措施全部支配"351'"180'项目;②家庭成员均为老人,填写"雨露计划';③家中只有一名80岁的老人,自顾不暇,却养鱼一亩;④依旧把养老保险、粮补作为帮扶措施支配到户;⑤帮扶措施与入户走访"混为一谈';⑥为凑条数,填虚假的帮扶措施;⑦扶贫手册上的特惠帮扶措施,贫困户不清晰、不了解、不认账。4.致贫缘由分析不准。①家中孩子才上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致贫缘由定为因学不合理;②家中有大病,且自费部分较高,致贫缘由填写为其他缘由等。5.脱贫质量不高、假脱贫、数字脱贫。①已脱贫户住房属于危房,

  

  房顶有漏洞、墙柱抵靠、屋内铁丝固定、承重墙开裂;②家中有癌症病人,住院自费1万多,但家庭收入微薄,疑似入不敷出;③家中全部为精神疾病及残疾人,收入微薄;④精神面貌差,家中"一贫如洗',屋内屋外脏、乱、差;⑤贫困户不知道已脱贫。

  6.识别不精准。①违背"八不评';②识别程序不规范,主要表如今"两公示一公告',申请书一人代写、带按手印,评议会议记录不齐全、不规范,公示材料不齐全、不规范。

  7.扶贫手册填写不精细。主要表达在:缺照片、走访记录和帮扶成效未按要求签字或按手印、帮扶措施与帮扶成效规律关系混乱、残疾人没有填写残疾证号、帮扶措施未填时间、内容填写随便、字体潦草、前后字体不一致、走访与政策解读写在帮扶措施栏。

  8.基础工作不扎实。①扶贫工作站、扶贫工作室未按要求建设到位,制度不全、资料不齐,相关展板更新不准时;②脱贫攻坚战役图手绘、很多字、数字与实际不符;③精准扶贫一览表数字与实际不符;④档案盒已按要求整理齐全,外观美丽,但内容空泛,出现"一张纸档案盒',甚至有很多空档案盒。

  9.动态管理不准时。贫困户家庭成员已死亡或嫁出,或有新生儿,但动态管理时却未增、减员,也没有在扶贫手册中备注。

  请各乡镇、包保单位根据以上问题清单,马上自查自纠,尽快整改到位。

  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4月26日,全县扶贫工作暨"四个考核到村'推动会召开。

  

  推动会召开前,我县组织收听收看了省委扶贫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与会人员仔细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视频会议结束后,县委书记阳晓华就如何抓好当前我县扶贫工作、社会公德教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访稳定"四个考核到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阳晓华强调,一要抓好扶贫工作。针对当前我县扶贫工作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六件事:

  一是摸清7个底子:今年因病因灾等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底子,脱贫质量不高简单导致返贫的对象底子,全县危房存量底子,低保动态调整人员底子,预脱贫人口底子,就业、教育、健康等扶贫政策未落实底子,产业扶贫底子;

  二是加快项目扫尾和新增项目的推动,对2018年实施的项目要逐个扫尾、逐个验收,对今年新增的危房改造、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等重点项目要加大推动力度,确保全部危房户在5月底全部入住;

  三是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对比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的4个方面24类问题等交办清单,一项一项去查清,一条一条去整改,确保全部反馈问题在4月底全部整改到位;

  四是抓好风险防控,高度重视扶贫领域信访舆情稳控工作,坚决防止出现舆情事件;

  五是进展壮大农业产业,各乡镇、村(社区)要加快富硒养殖、精品水果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1-2个特色产业。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要成立验收工作组到村入户,加快扶贫

  

  产业验收。相关单位要主动争取农业产业进展资金,进一步落实农业产业项目帮扶责任;

  六是加强工作调度,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讨论解决,加快工作推动。

  二要抓好"四个考核到村'。针对考核机制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不合理问题,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搞好摸排,把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放到差的村上;二是提高督查质量,发挥督查作用,由县委办牵头,实行"四不两直'的方式,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督查;三是继续开展"四个一起',联点县级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联村干部要继续开展"四个一起'行动,重点抓好四项工作,驻村帮扶工作队每月住村开展工作不少于20天,联点县级领导和联村干部每月住村开展工作不少于3天;四是严格奖惩。会上,阳晓华还就深入推动"五清五问'活动进行部署支配,要求进一步提高学习商量质量,延长到村社区,继续抓好问题整改,大力强化活动气氛。全县目前扶贫工作存问题清单县总医院,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为仔细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据《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调整公立医院院常年薪制考核方法的通知》〔明医改组〔2018〕1号〕、《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人民政府关

  

  于印发《组建泰宁县总医院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泰委发〔2017〕4号〕等文件精神,自6月起,我局将对总医院及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每月收集各专业公共卫生单位〔疾控、监督、妇幼〕及各股室对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完成公共卫生任务状况,并形成台账通报总医院及各有关单位。现将2018年1-5月公共卫生及健康扶贫等工作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详见附件〕。

  县总医院及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履职到位,要对比问题清单台账,仔细开展整改工作,请总医院汇总将整改状况,于2018年6月30日书面报送县卫计局办公室。

  

篇六: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企业职工收入明显增多,但企业困难职工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奔向小康社会的大环境里是个极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解决职工贫困的根本性问题,给企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本文围绕当前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困难职工群体的形成原因

  困难职工群体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备受各级组织的重视和关注。解决困难职工群体这一社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撑、社会的帮困救助和企业的真切关心。要解决贫困职工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找到形成贫困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解决贫困职工问题。

  1、因下岗失业所致。部分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2、因家庭收入低所致。最常见于单亲家庭、子女上学及患大病导致家庭困难。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相对比较艰难。因子女上学导致家庭收入低同样履见不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1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月人均收入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负担,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困难职工多靠东拼西凑筹集学费,造成家中生活更加艰难。此外,因患大病导致家庭困难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目前医院的医疗费用比较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特别是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不少下岗职工来说可望而不可及。

  3、因再就业难所致。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的下岗职工普遍存在再就业难的问题,有些找到工作或零活的下岗失业人员,因为没有稳定工作环境和收入,

  1/4

  很容易二次下岗或失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不同技工在收入分配上也拉开档次,而困难职工很大一部分缺乏技能,不但收入相对较低,有的连就业岗位也难以找到。

  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由于困难职工群体数量庞大,帮扶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导致困难职工群体总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部分困难职工困难程度加剧,而且农民工进入工会工作范畴以后,可以说困难群体数量有增无减,形势不容乐观,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

  第一、"帮扶资金筹集困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当前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2第二、"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与其他社会救助资源联有效联动共享。

  第三、"帮扶力量仍然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扶贫救助。

  三、当前困难职工帮扶问题的解决措施

  近年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为抓手,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解决国有集体企业困难职工为主,兼顾困难农民工,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着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体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和维权难问题,在解决困难职工帮扶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社企联动广泛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通过和社会企业单位联动,多方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二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

  2/4

  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三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

  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次,另外经常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3

  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帮助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二)健全完善动态管理和快捷帮扶机制,增强顺畅运转的效率效能。按照家庭情况清、致困原因清、技术特长清、求助需求清、思想状况清的“五清”标准,在科学界定困难职工和特困职工概念、范围的基础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和快捷帮扶机制。依托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规范统一的困难职工档案和帮扶救助明细台帐,做好困难职工求助受助信息的统计和分析,随时跟踪和掌握动态变化状况,目前泰山区已将3400多名困难职工录入系统实行微机管理;畅通信息上达渠道,坚持企业职工思想和生活状况的跟踪调查、综合分析、及时呈报,随时掌握职工情况、科学制定工作决策;强化基层工会与困难职工所在单位的联系走访、信息沟通、甄别核实、共议对策制度,通过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学业资助、大病救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帮扶超市等服务平台,形成直面对接、快捷帮扶、专项服务、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

  (三)变帮扶中心为困难职工就业基地,实现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制度,帮扶中心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是建立困难职工之家,集中解决团队就业问题,通过困难职工之家与社会单位广泛合作,实现解决一批人的目的,而且原同一单位的下岗职工又回到一起重新上岗,容易找到“家”的感觉,且便于管理。三是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4

  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3/4

  (四)建立就学、医疗和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实际困难。在新形势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一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就业保障问题,在全社会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帮助困难职工群体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5

  4/4

  

  

篇七: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帮扶救助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问题:1.照料护理问题难以解决。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生了病后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有些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因经济能力有限又请不起护理人员,全靠邻里之间帮助照顾,但无法照顾周全,“小病扛着,大病拖着”成为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面对病痛的选择。2.生产劳作繁重。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出去务工,收入不高,且有自己的小家庭要抚养。为减轻子女负担,又不致于让土地荒芜,老人大多选择继续下田劳作或从事些手工作业。一方面,可以实现部分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来源,维持日常开销。3.精神慰籍缺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项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更趋于孩童化,更需要亲人的关心与陪伴。但子女往往因为工作、自己小家庭等原因不能时常回来,有些子女甚至节假日都在加班或另有安排,老人常年处于孤单寂寞的状态。二、工作意见及建议:1、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议进一步建全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投入力度,确保农村老人基本生活有保障。2、加大对农村公益性质老年公寓的扶持力度。通过用地优惠、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措施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托社区资源,

  1

  加大农村养老基础设施投入,建立规模性老年公寓、敬老院,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咨询一体等服务。

  3、建议建立农村困难“空巢老人公益岗位”。为一些困难失能老人提供照料服务,既能解决困难“空巢老人”无人照料问题,又能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难问题。

  4、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让敬老爱老在农村蔚然成风。一是开展“孝贤家庭”或“敬老模范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尊老敬老之风。二是组织志愿者下乡慰问,开展帮扶活动,为“空巢老人”送上温暖。三是结对帮扶,让村干部与“空巢老人”结成对子,定期上门走访,关心老人身体生活,解决老人实际困难。形成“空巢老人”困难有人帮、冷暖有人知、心声有人听、健康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5、加强壮大和规范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农村空巢老人开展志愿服务。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请心理咨询师、专业护理人员等为老人和其他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帮助,最大限度方便空巢老人生活。

  2021年9月

  2

  

  

篇八: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只有防止包办做法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开展扶贫才能转变扶贫观念形成长效扶贫机制避免重示范建设而轻全面开花的现象精准施策对口帮扶防止扶贫目标的虚臵而将政府的扶贫和贫困人口的积极脱贫结合起来将社会发展与成果共享结合起来厘清政府市场与社1128会边界各司其职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形成多元参与局面进一步明确脱贫主体是贫困人口政府只是扶贫主导力量的正确认识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6年8月甘肃省康乐县发生的杨改兰恶性故意杀人自杀事件,暴露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识别与退出问题。当然,瑕不掩瑜,毫无疑问,在“六个精准”思想指导下,中国扶贫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仅2015年就有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走上正常发展道路。但在看到既已取得成绩的同时,还需检视日常工作,在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改进和提升扶贫质量,更有效地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脱贫任务。那么,当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不同致贫原因的人口结构分析尚不精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下降,贫困程度也大为减轻。以2010年不变价格,以农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计,截至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已降低到5500万左右。根据我们2016年4-7月在江西、甘肃和安徽的村落调查,在贫困人口中:因老弱病残致贫的人口大约占40%~45%左右(在有些村庄甚至于占50%以上),因各种灾害致贫的人口占20%左右,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人口占10%左右,因缺少劳动技能或项目扶持而仍然贫困的人口占10%左右,因其他原因而致贫的人口占5%~10%左右。这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决定了精准扶贫工作顶层设计的框架格局。只有在了解此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家层面或局部地区,具有精准意义地设计适用于现实需

  求的扶贫政策。但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对致贫原因还不甚了解,上报的致贫结构还与实际发生的致贫结构存在差距。因为农民的外出打工,有些村落甚至于找不到需要扶贫的“贫困人口家庭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就是老弱病残,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其基本生活需要子女供养或社会政策托底。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扶贫工作的精准设计。

  第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识别还不精准。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争取到扶贫资金的支持或者为在后来的扶贫过程中减轻脱贫压力,存在扩大贫困户数量与比重的问题,使一些非贫困户建档立卡在贫困户中。另一方面,有少数贫困户因种种原因,却未能被纳入贫困户之列。同样,根据我们2016年4-7月在甘肃、江西、安徽村落的调查,某些村庄甚至于有1/3左右的建档立卡户事实上为非贫困户。其他研究所做的调查也表明,大约有40%的建档立卡户为非贫困户。有些虽然脱贫但不幸返贫的贫困户,却没有重新获得扶持。在村落社会,家族关系与血缘网络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贫困户的识别,与村干部关系密切的家庭易于被识别为贫困户,与村干部关系疏远的家庭,则难以被识别为贫困户。非贫困户对扶贫项目的分享,摊薄了扶贫资金的效力,也使扶贫工作人为增加了道德风险。本来为缓解贫困所进行的社会治理投入,却反倒在引发“相对剥夺”意义的社会矛盾。

  第三,“十三五”规划设计的扶贫类别规划与现实之间存在张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因为如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在于能否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所以,贫困人口以何种方式脱贫,就成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所在。当前设计

  的“四个一批人”的脱贫格局是:通过产业扶持脱贫3000万人,通过异地搬迁脱贫1000万人,通过劳务输出脱贫1000万人,通过社会政策托底脱贫2000万人(这个基本格局,是以2014年年底贫困人口为基数设计的)。2015年完成的1442万人的脱贫,主要集中在产业扶持与进城务工方面。在现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中,伴随老龄化程度的加速,原来预计的2000万因老弱病残而致贫的贫困人口,可能还会以每年100万~15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即需要社会政策托底的人口,会在2000万的基础上逐年上升,到2020年达到约2500万~2750万左右。在有些村庄,因老弱病残发生的贫困要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0%以上,这可能成为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后最主要的贫困来源。需要产业扶贫而脱贫的人口,可能已经降低到2200万左右。异地搬迁的人口,到2016年年底可能会减少到800万左右,这部分人口既是搬出地的贫困人口,也是移入地的贫困人口,在移入新居住区之后,他们需要3-5年的时间适应新生产环境并进行生活方式的转型——或者从游牧转变为定居,或者从山地种植转变为平地种植,或者从原有粮食种植转变为新型果树栽培:这一切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达到既定目的,不可能短期脱贫。通过劳务输出而脱贫的人口,只是暂时脱贫,如果其在城镇不能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则会重新返贫。即使找到相关工作,其收入也会较低(贫困人口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即越是贫困的人口,其人力资本就越低,由此决定了其收入也会较低)。另外,贫困地区越来越严重的一个新现象是“因婚致贫”——越是贫困,越难以找到媳妇,越需要支付更高的聘礼才可能完婚,甚至于需要举家打工才能赚取到适宜的礼金。于是造成礼金日渐高涨,有些地方要拿出20万左右的聘金,有的地方女方一定要在当地的城镇买到房屋

  才能结婚(丈母娘推动的城镇化)——如果贫困家庭背上房屋按揭,几乎终生都会沦落为贫困状态,难以得到新发展机会。

  在贫困人口贫困结构的转变中,为了增加精准扶持的力度,还需要动态调整流程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瞄准贫困人口发力,以保证脱贫政策的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在加强其他扶贫力度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社会政策托底的比重,以形成较为强大的社会保护力量。也就是说,在全面完成劳务输转脱贫、产业扶持脱贫和异地搬迁脱贫任务时,应该考虑到因农业户籍人口老化、慢性病、伤残、农民工返乡等致贫而可能增加的贫困人口数量。

  第四,产业扶持与贫困人口之间还需要精准对接。在社会政策托底、异地搬迁和劳务输转之政策投入既定的情况下,贫困人口的主要脱贫方向,只能集中到产业扶持上。但在现实中,产业扶持与精准帮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继续强化。其存在的问题,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仍然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在能够“灌”到的地方,的确可以在短期内使相关村庄脱贫。但在“灌”不到的地方,或者在“漫灌”不力的地方,贫困人口就很难脱贫或者只能在短期脱贫,而不能转化为持续性脱贫。一旦缺少产业投入,则很多已经脱贫的人口会重新返贫。

  二是产业项目的投入选择与精准脱贫之间存在矛盾。现在村庄的开发式扶贫,一般采取支持私人企业开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支持村集体办企业开发、支持家庭户开发四种主要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开发模式,因存在很多缺点而渐趋式微,有些

  专业合作社已被大户掌握而难以带动群众脱贫(大户的市场逻辑与脱困的合作性或利他性逻辑本身就存在矛盾)。投入于村集体办企业的做法,也因为产权与收益矛盾而易于发生争议。唯有私人企业才更关心自己的收益。但这种扶贫项目的运转结果,则往往是富了企业,但却难以让村民增收。很多私人企业,无论是转包或转租了土地,还是在一定时期买断旅游经营权等,都存在这类问题。一些极端的情况是:企业的收益在连年增长,但村民却仍然只能拿到相当于每亩地每年400斤稻谷的地租收益,原来指望能够在企业打工,但企业却偏好雇佣外地人和临时工而不愿雇佣贫困村民“添乱”。另外一些极端的情况是大户流转到了土地,如果能够盈利,则经营土地;如果不能盈利,则一跑了之,农户根本就拿不到流转费。支持家庭户扶贫的产业项目,往往在有些年景能够赚钱,而在另外一些年景严重亏损。比如养殖猪牛羊鸡鸭兔等,就很难在该产业的周期性波动中维持盈利的可持续性。

  三是不同部门的扶持力度存在差异。在市级层面,为完成扶贫任务,“四大班子”会依据各乡镇村落贫困线的具体情况划分出不同地域,随后再依据职责分工安排——党委负责几个县、人大负责几个县、政府负责几个县、政协负责几个县,并以此深化“双联”(联村联户)。在县与乡层面,通常会依据上级的划分标准而对口帮扶、分配具体任务。因为不同部门的实权不同,所以,其扶持的力度会存在差异。这就使扶贫工作难以齐步推进,不但造成各个县乡贫困人口的收益不同,而且造成相邻村镇之间的发展差距。另外,在城镇化影响下,农村居民生活的商品化已逐渐形成为统一市场,于是收益较高区域会拉高一个地区整体的物价水平与生活水平,这会在心理比较意义上使收益较低的贫

  困户感觉自己更趋于贫困,扩大了地区内部人们对收入差距的感触心理,增加了相对剥夺感。

  四是扶贫措施单一难以形成组合拳。扶贫政策的投入,没有与当地的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在一起,比如说教育扶贫只是帮扶因教致贫家庭的学费,而没有将教育与就业结合在一起,没有将人力资本积累、产业配置与当地的扶贫项目结合在一起。这使扶贫项目常常表现为单打独进,而没有与基层政权建设和乡村社会建设结合在一起。有时候,为扶贫而建立的农业产业,在市场的波动中还会更为严重地伤害贫困户的积极性,比如说西瓜种植、大枣种植、玉米种植取得了丰收但价格却持续下跌,形成瓜贱伤农、枣贱伤农、玉米贱伤农的局面。凡此种种,都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背离而发生的矛盾现象。有些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不仅没有获得贫困户或农民阶层的认同,反倒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果是花了钱、费了力,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扶贫问题发生的原因第一,政府扶贫需要强化“真扶贫”与“扶真贫”之间的有效机制。虽然从制度设计上,各地都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为准则制定了方针政策,规划了路线图与时间表,但实际执行的结果还不尽如人意。有些村落没有严肃对待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工作,没有控制亲缘关系对扶贫工作的侵蚀,没有分析致贫人口的贫困结构;有些驻村干部还没有真正驻村,有些驻村干部没有真招实招;有些扶贫政策还浮在上面,没有沉入基层;有些扶贫还是完成任务式的扶贫;有些村民为争做贫困户而引发了社会矛盾;有些干部与相关利益主体结为联盟,编造各种项目挪用扶贫资金,损公肥私。总之,扶

  贫政策还没有完全从机制建设上下工夫,尤其是没有从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工夫。就是说,在短平快的要求与长期性的机制建设之间本应辩证结合,但实际却存在很多矛盾。

  第二,政府扶贫与市场规律脱节。在扶贫工作中,政府能够扶什么、不能扶什么,这表面看起来不是问题,但实际却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为什么以政府名义支持的扶贫项目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比较低?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投入的时候缺少市场评估,并以政府工作人员自己的评估代替了市场评估。虽然扶贫并不以市场为目的,但扶贫工作的产出却要通过市场体现其价值,并以是否具有市场价值而表现其可持续性。因此,把市场的交给市场,把政府该管的交给政府,把社会该管的交给社会,应该是扶贫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困难救助只是扶贫的一项内容,而不应该是全部内容。

  第三,政府扶贫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脱节。对政府来说,主要应该以扶能力、扶基础设施、扶长效机制、扶进取文化为主,并使贫困人口具有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需要看到,那种大规模的、国家动员式的、群众运动式的扶贫,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三十多年,虽然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已消减了效率。现在最大的攻坚克难方向是精准扶贫。要精准,就需要破解前三十几年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新的扶贫方式。现在,社会组织参与不足,市场相对缺位是扶贫工作的主要缺点。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更多地表现为直接决定“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但没有将扶贫工作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如下。一是作为国家治理的扶贫与作为国家替代其他方进行的扶贫存在认识矛盾。二是作为国家治理的扶贫,需要有限政府假设、需要试错机会、需要文化扶贫,需要通过教育提升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需

  要支持贫困人口自身产生脱贫动力、需要后期第三方评估,需要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结合。三是作为政府单方面进行的扶贫,在客观上会形成上级依赖心理。在无限政府假设之下、各方均视政府为万能主体,在基层政府或地方政府无法完成任务时就理所当然地要求上级政府的支持、上级政府难以完成任务则会理所当然地向中央政府伸手要钱要政策。这种单方面进行的扶贫,往往会表现为赶超性扶贫和资金注入性扶贫。其赶超性的表现是:国家要求在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省一级可能要求在2019年,市一级则要求在2018年,县里就要求在2017年完成任务。需要知道,政府能够推动产业,但政府不能提供市场;政府能够投入资金,但政府不能保证贫困人口均衡受惠。政府在推动经济扶贫的同时,也强化了贫困主体对政府的依赖心理。我们在边远山区的多项调查表明,地方干部视伸手要钱为扶贫唯一抓手,认为没有中央的支持就不可能脱贫,或认为脱贫的主要责任在中央政府那里。这种强烈的依赖心理,传导到贫困户那里,就是其对政府和扶贫干部的依赖心理。因此,在扶贫中需要防止过度干预,防止大包大揽,防止形成政府单方面扶贫的格局,尤其是防止形成中央政府单方面扶贫的格局。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只有防止包办做法,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开展扶贫,才能转变扶贫观念,形成长效扶贫机制,避免重示范建设而轻全面开花的现象,精准施策,对口帮扶,防止扶贫目标的虚置,而将政府的扶贫和贫困人口的积极脱贫结合起来、将社会发展与成果共享结合起来,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边界,各司其职,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形成多元参与局面,进一步明确“脱贫主体是贫困人口,政府只是扶贫主导力量”的正确认识。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式开展扶贫,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政府的扶持政策与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努力相结合。很多贫困人口,或者自己不觉得自己是贫困人口;或者安于贫困之现状、习惯于原有生活方式与作息安排;或者以贫困为由坐等扶持、不思进取;或者以扶贫是干部的责任,自己只等待项目上门。极端的情况是,有些贫困户自身不思进取,只一味强调自己不脱贫帮扶干部就得不到提拔,就会受到上级处理,而将自己的脱困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于是出现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不以贫困为“困”,反以贫困为资本相要挟的现象。有些地方干部也错误地认为:既然贫困人口自己不觉得自己是贫困,政府为什么要扶贫?还有些人认为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生活的多元化。这些看法都是不正确的。应该着力将政府扶持政策与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努力相结合。需要知道,脱贫归根结底的目标,是贫困人口自己产生了脱贫实践并形成了持续性生产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与扶贫项目的监管,防止巨额扶贫资金被利益集团俘获,防止企业以扶贫为幌子大发扶贫财。第二,把贫困人口的经济脱贫与文化脱贫相结合。如果经济上的扶贫投入,没有与对贫困文化的改造联系在一起,就会使脱贫的效果大打折扣。那种生活稍加改善即停步不前,或者将自己脱贫的原因归结为神灵保佑的想法,是极其成问题的想法。那种在原有贫困文化意识形态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也牢牢束缚着新社会结构下贫困人口的文化进取心。政府扶持的企业扶贫项目,不应该表现为资金下乡而应是文化生活方式下乡。那种只把农村作为生产的车间,或者将农民的土地流转出来,而不管农民流出土地后的就

  业安排或者不为农民培育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生产能力的制度设计,都会削减扶贫工作的效力。

  第三,把贫困人口的当前脱贫与长期脱贫和代际脱贫相结合。短期投入的扶贫措施,比如养殖业,只满足于当前的算账脱贫——以每只羊的市场估价去评估贫困户的家庭收入,但事实上,贫困户当年养殖的牲畜,可能在第二年仍然养殖在家里,而没有在市场上转变为现金货币——实际上并没有脱贫。有些干部,还为帮助婚姻适龄贫困人口结婚,劝说一个贫困人口与另外一个残疾的贫困人口结婚或者使一个残疾的贫困人口与另外一个残疾的贫困人口结婚——这会形成残疾家庭的贫困代际继承,因为这对残疾夫妇生育的孩子,也很可能是残疾儿童。残疾儿童在成长、上学过程中,又会被其他孩子所歧视,难以通过升学教育转变自己的阶层身份,由此成为新的贫困人口,这是典型的贫困的生产与再生产。所以,一定要将贫困人口当前的脱贫与长期或代际脱贫结合起来思考精准扶贫的具体举措。

  第四,把扶贫政策与地方政权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结合。除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建立扶贫动态记录、厘清贫困人口的内在结构外,还要看到:越是贫困的地区,村委会的老龄化程度就越高、村委会成员的带动能力就越低,就很难促进基层发家致富脱贫。越是贫困的地区,距离当地中心城市越远,来自于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驻村干部就越难以长期驻村,外在的输入型扶贫力量就越难起到应有作用,农村的空挂户就越多,人们对当地的发展就越失望,撂荒的情况就越严重,发展就越没有人气。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种地、老人治村的可能性就越大”。外出就业之后,贫困人口的家庭关系、邻里关

  系、乡党邻亲关系就疏远,熟人社会就转变为半熟人社会,村落的社会团结关系就易于断裂,贫困户与低保户对扶贫政策的依赖就越强。这就形成越扶越贫、一直扶一直贫的局面,难以达到原有路线图和时间表设计的扶贫效果。

  第五,把农业帮扶与非农帮扶相结合。伴随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土地流转将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二是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影响到普通农民收入的增长;三是农民工收入增速减缓,影响了工资性收入的提升;四是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低。在这种收入格局下,种植农收入的增长就存在市场的约束现象。所以,只有在设计农业养殖业帮扶的具体办法时,结合贫困农民可能形成的非农产业建设,拓展非农收入空间,才能形成增收的多元格局,防止农业歉收对脱贫工作的影响。

  第六,将政府扶持与市场预期相结合。绝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不是生产能力低下所形成的贫困,而是农业产品难以实现其价值而引发的贫困。政府对扶贫项目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到贫困农民的生产能力,而且,更重要地是规划其实现价值的市场机会,防止农产品价格周期性变化伤害农民生产积极性事件的发生。因此,要设法打通生产、存贮、养殖与流通和消费的通道,帮助农民抵抗周期性发生的风险。

  第七,高瞻远瞩地设计好“后小康时代”的扶贫政策。到2020年,中国一定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在小康社会实现之后,仍然会存在“后小康时代”的贫困问题。“后小康时代”的贫困,将主要体现为因老弱病残而发生的贫困,社会政策的兜底功能会更为

  凸显,对国家扶持资金的依赖也会更为强烈。因此,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扶贫工作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为贫困户创造脱贫机遇、提高贫困户的生存技能、从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角度设计好农民发展的基础平台。竭力避免越扶越贫、越扶村落越萧条、越扶越没有抓手、越扶贫困人口越依赖政府情况的发生。

  近期而言,因为很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际是非贫困户,所以,2015年的脱贫人口,可能是在“挤出效应”中完成的(即通过对非贫困户的识别,将那些通过做假账而“识别”为贫困户的人挤出建档立卡户,以此增加脱贫的人数)。即使在2016和2017年,估计也能如期完成对建档立卡户的减贫任务。但在2018年之后,因为剩余的贫困户都是真正受困于贫困之中的家庭户,也是很难脱贫的家庭户,故扶贫任务会越来越艰巨。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最近我到宕昌、西和、康县10个村做了约一个星期的实地调研,结合陇南市大数据中心随机抽查,开了2个乡村小型座谈会,细听了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对精准扶贫工作,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得到了不少真实的情况。总体看,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信心与决心问题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我所到的县乡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这些同志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他们敢想敢干,敢于担当,已经做出了许多成绩,创造了

  很多经验。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信心不足的问题。我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同志对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胸中还没有一盘棋的思想,工作推动力度不大。一些同志在调研中,强调困难多一些,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一些,因此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少了一些勇气和闯劲。

  当前,树立信心和决心,是各级干部和群众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我们要在几年内完成几十万人口的脱贫任务,困难很大,这是事实,但信心是最重要的,有信心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有信心才能面对挑战。我去的几个偏远乡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资源匮乏,脱贫攻坚难度确实很大。但一些群众讲,干部有信心,群众才会有希望。我和一些乡村干部群众座谈时,大家经常会谈到近几年的发展,他们说,陇南的巨大变化,是克服各种困难干出来的,不干就什么前途也没有。调研中还发现,绝大部分乡村干部,对什么时间脱贫,怎样脱贫,头脑是清楚的,采取的措施也是务实管用的。但有的乡村干部,却是一本糊涂账。

  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心中要有数,既要对困难问题有数,还要对解决办法有数。当然方法要切实可行,措施也要跟得上去。我去过的一个乡镇,发展条件比较好,只有几百人的贫困人口,但他们的脱贫时间却放在了两年以后,实际上,这个乡是完全有条件提前脱贫的。对一些脱贫任务艰巨的乡来说,把脱贫时间适当放宽一点是稳妥的,但有条件、能够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地方,不努力争取就是认识和方法问题了。

  抓精准扶贫,信心问题、方法问题、措施问题,始终是推动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准问题之改进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面对几十万贫困群众,各级组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能在短期内把每一户贫困群众的情况搞清楚,做到精准到位,实属不易。我在听取一些群众的意见时,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是共产党好,很多贫困群众说,“干部们有了新变化,帮老百姓办实事了”,看得出群众是满意的。调研中,大家也提到了一些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多数同志认为精准的关键在搞准情况,落实好精确帮扶措施。从工作情况看,大部分地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是清楚的,工作重点是明确的,办法也是有力的。对于不准不实的问题,乡村干部也不回避,他们认为前一段时间,出现个别不实不准的问题,有几种情形。第一类是基础工作不到位。凡出现此类问题的村户,一则是少数乡村干部业务不精,所了解的情况不准。二则是识别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有车、办企业、财政供养的联动核查机制,使不符合条件的人混入其中。三则是统计口径和内容出现了几次较大的调整,使得三本账出现了不准确。四则是确实存在少数村干部优亲厚友和干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凡此几种情况,均是由于工作作风不实不细不严造成的。第二类是贫困对象情况复杂。新出现的主要矛盾有,一是政策优惠了,很多人争当贫困户,少数人开始分家。比如原本老人与子女一块生活时不是贫困户,但为了享受政策分了家,又变成了贫困户。二是贫困群众对情况说法前后不一致。一些贫困户在调查时不说实情,导致核实的情况出现反复。还有,绝大部分贫困户文化程度低,说法上前后矛盾。有时,对同一个人做三次调查,会有三个说法,有的一家两口子说的也自相矛

  盾。三是入户调查与电话调查不一致。总体上,入户调查满意度高,电话调查满意度低。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入户调查时贫困户说话比较负责,电话调查时则比较随意。

  第三类是精准扶贫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数据不准确。当然,也有极个别村的群众没有列入精准扶贫对象,对此有一些意见。

  以上三类情况,需要分类而治,加以解决。对作风问题,前一段时间,市上下了大力气,督促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反复核对,细致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但核查问题还需要建立车管、工商和财政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分户政策上还需要在认定贫困户的标准上,加以改进。对确属贫困户而未列入贫困户的,则需要纳入到返贫对象中,支持他们实现脱贫,化解这些矛盾。

  精准的工作导向现在,政策问题已基本解决了,干部群众普遍说“1+17”好,“哪还有这么好的政策”,都说这个政策是历史上最好的,但也谈了不少工作困难。大家的困惑和困扰在,扶贫政策越好,贫困户越不愿脱贫,争当贫困户的矛盾也越大,乡村干部常常用“焦头烂额”来形容,抱怨贫困户认定难、脱贫认定难。其实,不愿意脱贫是普遍性问题。我到一个脱贫户家里搞调查,一家三口人,老伴过世早,两个孩子、一个外出务工,一个嫁出去了,去年他本人也在建筑工地打工。细算人均收入过万了,但他仍然说自己身体多病,没有挣上钱。他的担心是,脱贫了好政策就没了。还有一户老奶奶,儿子在深圳开店一年挣十几万元,虽不是贫困户,她仍说自己很穷,住在土房子里。后来乡村干部带我到她家

  的新房子里一看,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都是新的,但她仍然希望享受贫困户政策。以上问题的存在,都集中反映在政策导向上。

  目前,中央、省上和市上出台的“1+17”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政策“红利”吸引力巨大,政策本身不存在问题,问题的根子在贫困户只要红利,但缺失了责任。

  我们现行的政策导向是,只要你是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1+17”的政策红利,能得到较多的利益。这就出现了人人争当贫困户的情况。有的群众脱贫了要求返贫,有的脱贫了不愿承认脱贫,没当上贫困户的则骂娘上访。种种心态不仅发生在农民群众中,在一些乡村干部中也存在。有的地方脱贫难度大,一些干部有畏难情绪,这是实情。也有的同志怕提前脱贫了,就不能享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了,他们的想法是,能够给群众争一些利益就争取,不要亏了群众,其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也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贫困户不愿脱贫,带来了许多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改变目前的工作导向。脱贫攻坚中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党和政府给予你最大的政策支持,你对党和政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脱贫承诺。办法是你既然要享受扶贫政策红利,就要与乡村两级党政组织签订一个脱贫责任书,自己要有苦干奋斗的精神。从实际情况看,贫困的确实很贫困,但能不能脱贫,政策和帮扶只是外部条件,关键要靠贫困户自身的内在努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脱贫光荣的正向激励机制。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实行一种普惠制的脱贫奖励,由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每个贫困户只要脱贫了,就可以在

  年底获得300元的奖金和证书。脱不脱贫,获不获奖,由贫困户根据自己收入情况自愿申请,乡村两级党组织审核,过关了就可以在年底得到奖励。对这种办法大家普遍认可,也认为切实可行。它的好处在于,一是鼓励贫困户脱贫,形成脱贫光荣又得实惠的导向;二是解决了脱贫户不愿承认脱贫的矛盾。

  我在征求意见中,还有的同志提出,除了普惠制以外,还需要建立特惠制的小康奖,重奖那些脱了贫,向小康水平努力的农民群众,只要人均收入达到了小康标准,就可以享受政府小康建设优惠政策,他们希望这种政策应当比脱贫政策更实惠。

  当然,设立这两种激励机制,关键在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我在宕昌和几个县算过一笔账,以宕昌为例,目前宕昌还有1.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果每户脱贫奖励300元,全县大约需要450万元,小康奖若拿出500万元,对县级财力而言困难并不大。一些同志建议,全省可以几级财政分担,省级财政可以把一些无偿资金变成奖励补助资金,专门出台支持鼓励小康户的发展政策。大家普遍认为如果实行,这些办法是管用的,既能实现脱贫不带水分,脱不脱贫群众说了算的目标,也能化解目前农村出现的突出矛盾。

  增收与脱贫机制我去的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是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村,增收始终是难点。多年来,市县乡党委、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取得的实际效果比较好,但增收问题始终是脱贫攻坚的短板。

  从现实情况看,贫困户往往能力弱,办法少,依靠自身发展是困难的。当前,突出问题是一些贫困户拿了贷款,不知干什么,搞什么赚钱,怎样去干。很多同志担心,弄不好,一些人可能利用贷款盖了新房、娶了媳妇甚至放了高利贷。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建立起有效的脱贫带动机制。

  我们目前探索的脱贫带动模式不少,但主要有三种模式需要总结研究。第一种是“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是,政府把无偿投入或双联单位无偿投入的资金改为由村党支部控股的资本金,再吸引普通群众参股,动员贫困户入股,或由党支部拿出一部分原始股分配给贫困户持股,共同创办股份制公司,大力发展旅游和种植、养殖企业。这一模式以康县凤凰谷村为代表。这个村成立的乡村旅游度假公司,每年村集体可以分红,参股群众可以分红,贫困户也可以分红。同时,贫困户配套给公司种菜、养鸡等,不断增加收入,公司也给国家缴纳了税收。这种模式实际是股份制企业的模式,目前已取得了成功,是脱贫带动的有效模式。第二种模式是“合作社(协会或互助组)+贫困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或双联单位投资,党支部组织能人大户入股,给贫困户参股或持股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或互助组,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年底给集体、能人大户、贫困户分红,做大特色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模式以宕昌县草滩子村为代表。至今,这个村成立的“帽帽鸡”合作社已取得了成功,实际是一种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方式。第三种模式是“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引进或动员一批企业,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组建种植、养殖及加工企业,动员一部分贫困户入股企业,或由企业下

  订单,搞订单农业。企业负责给贫困户分红或收购贫困户农产品。这种模式宕昌县已在探索。今年他们引进了一家大型中药材企业,正在开工建设。企业目前已给宕昌县1.4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下达了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合同,年底按订单收购贫困户中药材。若实现预期目标,贫困户户均可收入1万元左右,年底,宕昌县绝大部分贫困户脱贫是可能的。另一个是西和县正在论证的100万头养猪企业,也是动员贫困户入股,由企业收购或分红,目前,这个项目正在推进。

  总体上看,我们探索的这些模式,是脱贫带动机制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主要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尽管这些模式还需要时间检验,但目前看是有效的,值得研究和推广。

  发展年轻党员与支部改革我在调研中发现,还有两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个是陇南大部分青年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青年党员也都出去了,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这个问题在贫困村很普遍。另一个是贫困村党员普遍老化,年轻党员少。有些村党支部班子,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几乎没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我去的一个村,年轻党员只占六分之一,而且都外出务工了,村里连选一个像样的支部书记都很难。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目前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了村级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的调整力度,一部分村已调整了支部书记。二是正在推行村干部报酬月考核月发放制度,干得不好的实行经济处罚,好的进行经济奖励,问题突出的责令辞职或免

  职。三是加强了第一书记的选派。但从今后几年脱贫攻坚任务和乡村治理发展看,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一是要加大农村青年党员的培养力度,把党员发展的指标优先配置到贫困村。由乡村党组织和第一书记发现和培养一批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使一大批党性正、处事公和带富能力强的青年党员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二是农村党支部应进行必要的改革。现有的村级班子发挥作用的人主要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文书。而党支部成员的设置,主要由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构成,这种支部的功能结构已不适应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应当改革支部的设置和结构,增强支部的发展功能,取消不必要的支委设置,设立产业发展、政策宣传与实施、组织与事务管理协调委员等,使支部的功能与全面小康建设任务相一致,同时给支部委员以适当的报酬,吸引更多的年轻党员留在村上,推动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建立严格有效的村干部考核奖惩制度。理清村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考核重点,建立起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

  总之,从调研的情况看,做好下一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上述五个问题,将之作为工作抓手,推而行之,确保实现预定的脱贫目标。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认真研究解决好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群众实现脱贫、迈向小康十分关键。目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高的问题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部分干部群众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本来自己能办的事不办,非要等国家社会救济,滋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甚至出现了以贫困为荣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穷则思变,勤劳致富的精神,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加快发展,尽快实现脱贫致富。2、扶贫对象不准的问题找准“人”是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没有准确定位帮扶的对象,就象一场没有敌人的战斗。在实际工作中对象不准的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了解,有的村社干部闭门造车搞“突击”,更有甚者不按标准瞎编乱造,搞应付,基础资料五花八门,漏洞百出。对此,我们应严格程序,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确定帮扶对象,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要求。3、责任主体不明的问题帮扶工作要取得实效,政府是理所当然的帮扶主体,而目前的状况是干部责任代替政府责任,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干部一人联系好几个贫困对象,这是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一般干部是不可能有如此精力和财力来完成一帮几的任务。因此,要统筹兼顾抓好结合,原则上1个干部只能结对帮扶1户贫困群众,形成“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一

  个钉子一个眼”,这样既能够达到帮,更能实现扶持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主体责任来,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帮助贫困群众逐步脱贫致富。

  4、措施办法不对路的问题“怎样扶”,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应结合帮扶对象自身实际,为其“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通过抓思想引导、业务培训,增强帮扶户的主观意识与致富能力,才能达到帮扶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精准扶贫一定要联系实际,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通过政策上的支持、资金上的帮扶、市场上的联帮等方式,推进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放方式方法,甚至搞“一阵风”。5、扶贫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精准扶贫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像有的地方那样“撒胡椒面”、送几桶油、送几斤肉或者几百元钱了事。要从长计议,重点是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儿童上学难、农民就医难,通讯闭塞等问题,如果不从这些方面入手,精准扶贫就是空中楼阁,其扶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以致出现脱贫后返贫现象。所以,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务必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解决“一家一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面上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推进扶贫工作取得实效。6、基层力量薄弱的问题

  精准扶贫工作牵涉千家万户,项目多金额小,程序繁杂,检查多,要求严,扶贫综合开发系统复杂,对自动化办公要求过高。而目前很多基层基本上达不到自动化办公的条件。村社干部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难以胜任新时期精准扶贫的繁杂而艰巨的任务。

  7、金融扶贫不力的问题金融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日前存在着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贷款授信率低,放贷额度低、抵押手续不符合贷款规定等问题。因此造成贫困户贷不着款、贷小款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现象仍存在。

  

  

篇九: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同时注重宣传发动公开透明实行家家户户门前张贴明白纸识别程序贫困人口名单三公示推行零公示制度即无论村中有无贫困人口必须做到公示全覆盖提高群众知晓率公开监督电话让群众来监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政策知晓率为了让精准扶贫的政策普照到千家万户镇政府和各村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村广播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当前扶贫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于潇珊秦曼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以德州市临邑县林子镇的扶贫工作为例,介绍了林子镇扶贫工作的实际现状,分析了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要完善精准扶贫管理制度,提高识别精准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政策知晓率;创新扶贫项目发展模式,提高项目质量;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关键词】精准扶贫;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我们以临邑县林子镇的周边乡镇、县市作为参照,通过座谈交流、下村考察等形式,深入贫困村和部分贫困户等扶贫一线,掌握实情,深入思考,对扶贫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一、当前林子镇扶贫工作的现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临邑县林子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将精准扶贫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坚持瞄准贫困村、贫困户,以连片扶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紧紧扭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功夫。通过两年来的努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扎实的成效。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临邑县林子镇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六个步骤进行精准识别;建立镇、村联动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户逐一建档立卡;严格划分扶贫对象,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得到精准实施。截止目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持续改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容村貌日益改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村集体经济连年增收,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1、贫困群众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一是建立扶贫产业园。2016年建设扶贫产业园,占地115.45亩,产业园采用“园区+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造血”功能,40%收益用于贫困户分红。2017年,建设了林子镇玫瑰产业园,产业园一期生产基地,共投资328万元,流转土地500亩,目前已建成300米高温暖棚2个、拱棚4个,已种植玫瑰200亩。二是发展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通过贫困村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利用整理的闲散场院、坑塘,东西张村发展了60亩核桃树和红薯种植,40亩的旱藕种植;董家村发展了30亩的旱藕种植和10亩土豆种植;小庞村发展了18亩冬枣树种植,15亩土豆种植,并全部获得成功,收益资金帮助贫困村分红。三是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四个重点村“十有”中办公用房、文化活动室、健身场所、良好的生态环境四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均已实现,2016年借力“村级活动场所提升年”活动,为四村建设共计440余㎡的办公场所。四是多种渠道脱贫。帮助10户居住危房的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实现“应改尽改,能改就改”。2、村容村貌日益得到改善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临邑县林子镇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四个贫困村村内主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通过疏通改造排水设施,修建排水管道3000米;通过硬化工程,新硬化路面500米,花砖铺装3600平方米;通过绿化工程,主干路两侧种植绿化苗木6000余株。二是完善“一事一议”,乡村连片治理效果明显。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实施闲散院落、坑塘集中连片治理,四个贫困村共清理闲置宅基、闲散场院27处共75亩,开挖坑塘14个共30亩。三是发展“边角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将连片治理后的闲置场地,合理划分种植区域,统一实行围栏风景模式,划片种植立体果蔬,发展可观赏、高收益的“边角经济”,实现了经济脱贫与村容村貌整治同频共振。3、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村集体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整合村内闲散土地,年收益10万余元,增加了集体土地可利用量,用于发展苗木、蔬菜、果树等产业,周期短、收益高,且投入资金少、市场风险低;整合的坑塘、水面发展养殖项目,由村集体直接管理或对外承包,实现创收。采取“企业+集体+贫困户”、“合作社+集体+贫困户”等经营模式,把集体、公司、贫困户联系在一起,收益分配一部分留给集体,破解了村级发展难题。目前,林子镇的东张村通过发展“边角经济”,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4万元,西张村通过采摘大棚实现集体收益4.2万元,其他贫困村集体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整合村级闲散资源,给村里留足了产业资源,如东张101亩土地+水面,西张70亩果树,董家村30亩坑塘,小庞村15亩枣树,为村庄自我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整合村级闲散资源中,党员干部带头拆迁,给群众做出榜样,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到了历练,村级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对临邑县林子镇及周边乡镇、县市的调查,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贫困户精准识别难扶贫工作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经济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一方面,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种养加及务工经济等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农业的经济效益偏低且不稳的影响,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的收入变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其中部分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把握。同时,在精准扶贫的实际操作中大多采取“评议为主、测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为辅”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这样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与局限性,容易导致关系对象、人情对象等问题的出现。2、政策宣传不到位政府工作人员在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时,通过下发文件到村委会,村两委对于政策的解读不到位,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村民不了解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精准扶贫申请的条件与具体程序。另外,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小孩,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不能完全理解扶贫工作的实质,认为扶贫不可能扶到自己头上来。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贫困状况调查和收集贫困信息时,易出现村民故意逃避、回避的现象与询问不正面回答的现象。同时,由于对政策的不了解,还有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只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帮扶,不懂得“内部造血”的重要性,甚至不愿摘掉贫困的帽子,希望政府能够一直对其进行帮扶。3、产业扶贫项目质量不高现在的扶贫产业园多采用贫困村与公司联合成立合作社的模式,采取“园区+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合作方式,实行价格保护回收机制,使农户盈利。政府在脱贫指标的压力下,往往会采取见效快的方式,这就导致了扶贫项目的质量不够高。在脱贫压力下,要求这些产业项目只能稳赚不赔,这与市场规律是不符的,极大的增加了扶贫的难度系数。此外,这些项目对于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不高,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劳动方式,一旦公司合同到期,公司撤出后,这些贫困户往往又会回到贫困的状态。4、部门、行业帮扶不主动有的行业、部门支持扶贫方面仅限于完成上级指标,存在等靠思想,没有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更多的行业资金和政策支持扶贫。有的部门之间无合力,定项目下拨支农资金,“撒胡椒面”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商业“逐利”的特性,有的企业认为对贫困村进行投资无利可图,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主动加入到扶贫工作中,对于扶贫项目的投入力度不够,企业资金不愿向扶贫倾斜。三、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根据调查情况,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精准扶贫管理制度,提高识别精准度提高思想认识精准度,认识脱贫攻坚任务形势严峻度。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建档立卡”六个步骤进行识别。实行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以农户收入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对贫困现状、贫困原因、帮扶需求等数据做好统计,根据国家与本省扶贫认定的标准与要求,一户一户“拿尺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与乡有簿,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同时,注重宣传发动、公开透明,实行家家户户门前张贴明白纸、识别程序、贫困人口名单“三公示”,推行“零公示”制度,即无论村中有无贫困人口必须做到公示全覆盖,提高群众知晓率,公开监督电话,让群众来监督。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政策知晓率为了让精准扶贫的政策普照到千家万户,镇政府和各村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宣传车、村广播和明白纸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也可以安排工作人员,通过白天进田和晚上进户的方式,耐心细致的做好宣传与引导工作,让村民真正了解精准扶贫的政策,把申请扶贫的条件与参加民主选举的权利讲到实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考虑到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在村落里的大多是些老人,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在宣传政策时更要做到因地制宜,制定一些当地居民看得懂的宣传册,以此保证每个村民都能理解。3、创新扶贫项目发展模式,提高项目质量促进项目的可持续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是村域经济带动型。针对部分重点村街道较宽、绿化投入较大的实际,积极探索边角经济、庭院经济、乡村旅游等“多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扶贫模式。二是杠杆撬动型。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杠杆,撬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变小项目为大园区,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股份合作型。利用扶贫资金参股、入股合作社,让贫困群众按股分红。四是产业融合型。在重点村比较集中的乡镇,统一产业布局,实施整体项目,与原有产业融为一体,扩大规模效益。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收益分配,既做到扶贫项目融入大产业,又做到贫困人口受益均衡。五是“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模式带动型。学习推广邢仙龙“村域沉睡资源聚合经济”发展模式,整理出闲散土地、闲散水面、整平林地,唤醒村域沉睡资源。4、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承担责任一方面,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领导和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齐抓,强化责任担当,建立“五位一体”帮扶机制。另一方面,扶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应引导企业担起这份社会责任。出台宽松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企业到本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主动与企业进行洽谈合作,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帮扶群众脱贫攻坚。【参考文献】[1]王小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策分析——以扬州市江都区S村为例[J].新农业,2017.19.49-52.[2]李丹凤,王亚芬.我国当前的贫困状况及精准扶贫政策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7.11.940-945.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3]魏薇,王爱鸟.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4.84-86.[4]李锋.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44-145.[5]张雪真,刘淑兰.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民素质的提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6.48-53.[6]李文丽,韩宇.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35.97-104.[7]程海龙.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340-342.[8]吴江华.精准脱贫中影响精准的瓶颈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7.12.104-106.[9]华海琴.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经济师,2018.1.41-42.[10]王钢,周绍炳,刘宗泉,廖娟,喻世刚,农向.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133-134.[11]莫修宇.浅谈贫困地区如何发展经济[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2.10-12.[12]巩一飞.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6.13.5-6.【作者简介】于潇珊(1981.01-)女,山东德州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篇十: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精准帮扶问题整改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帮扶措施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帮扶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双包”要求落实不够。一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把“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落实到位。二是部分帮扶单位没有组织本单位干部联系包户,有的虽然选派了干部,但后续支持力度不够,帮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部分牵头帮扶单位未能有效发挥协调督促作用,合力帮扶不到位。(二)基层帮扶干部队伍建设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干部对脱贫业务不熟、政策不清,有的仅停留在“结对”和走访慰问层面,缺乏切实可行的帮扶思路和措施。二是不少帮扶联系人本身只是一般村干部或基层普通工作人员,资源有限,措施不多;有的帮扶联系人一人联系多户甚至十几户,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帮扶,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少村级扶贫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存

  

  在“专干不专”现象。三是驻村工作队“不成队”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专班”,驻村工作队往往只靠队长单兵作战,影响了帮扶实效。

  (三)因人因户因村施策不够。一是不少帮扶干部没有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做到“精准滴灌”。二是帮扶中大多采取资助类项目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力度不够,“造血式”扶贫办法不多。三是宣传动员不够广泛深入,不少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其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内生动力未能进一步激发。

  (四)开展监督考核力度不够。一是对实施帮扶项目的脱贫成效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没有把带动贫困户的户数、增收脱贫实效列入评估内容。二是对帮扶工作队队长和帮扶联系人的督查考核力度不够,未能真实记录驻村时间和帮扶成效等,难以保证工作队队长“下得去、留得住、融得进、干得好”和帮扶联系人勤上门、帮得实。三是对帮扶单位的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对帮扶单位的压力传导和正向激励不够。

  二、整改目标任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党建、促扶贫,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基础性措施,逐步解决帮扶措施单一等问题,进

  

  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工作,完成贫困户帮扶联系人和帮扶措施全覆盖。

  三、主要整改措施(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厅字〔20XX〕13号),研究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并指导各市、县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二是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专项督查。计划年内组织开展2次帮扶工作专项督查,并公开通报结果,督促市、县将定点帮扶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做到帮扶全覆盖。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脱贫户中没有帮扶联系人、没有安排帮扶项目、帮扶联系人全年没有上门的,相关县(市、区)要列出任务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各市、县(市、区)针对“精准帮扶措施不得力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四是进一步明确脱贫攻坚期内帮扶政策保持稳定。脱贫攻坚期内,已出列贫困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不变动、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撤离,已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不脱钩。(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落实省委关于选派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贫困村

  高到户帮扶的精准性、实效性。三是按照分级培训原则,省级层面今年举办2期省直单位派驻

  市县领导班子考核和省直帮扶单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考核中的权重,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精准帮扶方面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材料在省交叉考核、审计和第三方评估反馈内容中,存在帮扶信息不准确、帮扶手册不完善、帮扶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帮扶要求落实不够。一是部分帮扶力量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有待加强。二是部分派员单位以人手不够为由,将第一书记留在……一)压实帮扶责任。一是进一步细化明确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技员、家庭医生工作职责。落实帮扶任务提示单,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帮扶“五到位”责任制,确保帮扶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提高帮扶实效。二是常态化开展专项督查指导,对脱贫攻坚及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促指导,采取集中检查、现场抽查、随即调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回督查,将巡回督导的结果运用到对乡镇、部门的日常管理和领导班子建设中。三是抓好突出问题整改落实。对帮扶信息不准确、帮扶手册不完善、帮扶工作履职不到位、帮扶措施不精准的问题,相关单位要列出整改清单,限期整改,依单销号,确保整改到位。(二)配强帮扶队伍。一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严格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队伍稳

  

篇十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结对帮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Problemsandsolutionsofpairassistance

  汇报人:JinTaiCollege

  

  结对帮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

  二是“应付式”帮扶。在开展结对帮扶过程中,有些结对部门或党员领导干部年初下来认认“门”,年中下来做做样,年底总结造数字,把帮扶作为上级布置的任务来对待,解决困难家庭平时的实际困难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有关部门对帮扶的监督检查力度也不够。

  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困难家庭的实际困难,当前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和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出发,积极探索帮扶的形式和机制,点面结合,标本兼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社会调查,建立动态需求档案

  社区和结对部门、单位、个人应联动开展多种形式调查活动,对贫困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收入结构作全面分析比较,查找个体致贫原因,了解贫困群体对帮扶工作的不同需求,建立贫困家庭档案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按贫困群体的'不同类别,制定出短期、中期、长期的帮扶规划,列出帮扶重点项目,为贫困群体的彻底脱贫打基础。特别是对其中的收入结构、致贫原因、发展需求要作详细的动态记载,使帮扶工作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检验具体帮扶效果。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一是要制定和实施全方位、多层面的帮扶措施,加快“一对一”结对子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之间相对稳定的“对子”,大力倡导“党员义工”、“邻里守望”服务,加大日常帮扶力度,把帮扶工作做细、做实,逐步实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在送技能、送岗位、送出路上有制度保障,在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上能够有更大作为;三是要在寻求扶贫帮困能够达到长期效果上拓展更宽渠道,例如帮助一些特殊的弱势群体投“医疗保险”,功在平时,利在长远;建立教育学习基金,能起到辐射作用。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得不起病”、“上不起学”的实际困难。四是建立结对帮扶督查制度,把帮扶的具体措施和实际效果作为评价结对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三、建立应急机制,保障救助途径畅通

  当贫困家庭在实际生活中遭遇到意外灾害、疾病、家庭变故等情况时,单凭“一对一”帮扶往往远水难解近渴,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支持和帮助,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在加强长效帮扶建设的同时,对特困群体应采取临时保护、临时救济的应急措施,使他们能顺利渡过难关。

  一是筹措救济资金。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应积极通过自身筹集、争取上级党费支持等措施筹措资金,使临时救助能及

  

  时生效。二是确定救助标准。对特困家庭按照其家庭人口、收入水平等状况,合理制定临时救助标准,使他们在遭受困难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顺利渡过难关。同时明确的临时救助标准有利于临时救助能自动生效,有利于形成“应救必救”的救助模式。三是及时发放资金。在资金到位、标准明确的前提下,应简化手续,确保临时救助资金能及时发放。

  当前,探索帮扶制度和体系建设,引导多方力量来帮扶困难群体是实现有效帮扶的关键所在,为此,我认为党员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全面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现实要求,真正起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党员模范作用,使得“永葆党员先进性”教育效果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扩大。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推荐访问: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帮扶 工作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