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篇)12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完整版】

时间:2024-01-07 13:18: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7篇)12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77篇)12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完整版】

目  录

一、D建

湘潭经开区将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

中卫市直机关工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

峰峰矿区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

上饶市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

5.2022年宝鸡市纪检监察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都兰县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

定边县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

什邡水利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3

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6

10.2022年日喀则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0

二、人大

11.2022年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4

12.2022年陇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8

慈利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1

酒泉市五届人大会议以来代表建议督办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6

州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9

16.2022年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52

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57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1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5

酒泉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9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2

三、政府

吉林省通化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6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民政事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0

邵阳市练好“四字”功夫推动工业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2

县税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综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5

十二师争当兵团教育改革“排头兵”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8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2

昌吉州税务部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5

文水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7

来宾市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0

四平市推动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8

乌海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4

海勃湾区商务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8

陇东市推进文旅融合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21

宝丰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24

昌吉州2022年“三农”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31

镇安县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36

钟山开区税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1

庆城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3

四、政协

政协平凉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46

政协张掖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53

定西市政协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56

酒泉市政协常委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61

44.2022年中卫市政协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64

慈利县政协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69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南州政协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4

47.2022年集安市政协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78

政协陇南市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0

张掖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4

五、政法

绵阳市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6

赣州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91

焦作市人民检察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94

安阳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党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97

全州政法工作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99

“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2

九江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5

六、统战

党的十九大以来成都统一战线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08

滨海高新区开展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3

七、脱贫

陇东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6

平凉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22

来宾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26

滁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29

临夏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32

陕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  经验材料  248

八、群团

五年来赣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52

伊春市妇联2017——2022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57

全国工商联五年工作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60

墨江县总工会五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64

九、企业

丝绸之路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69

长春城开农投集团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2

浙江温州市局(公司)开展纪律和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6

人民银行辽源市中心支行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79

钦州市全力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82

中国邮政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84

玉林市国资委加快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88

贵州中烟高质量推进中支烟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92

农发行绍兴市分行支持共富示范区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97

“D建红”引领“产业红”

湘潭经开区将D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纪实

(2022年12月12日)

湘潭经开区保税路以东、石码头路以西、金鹏路以南合围而成的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联东U谷湘潭九华),一栋栋标准厂房鳞次栉比,成为园区一道靓丽的产业“风景”。这里是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集中区,一期项目3.3 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部租售完毕,签约入驻企业达到40余家。未来这里将以打造百亿级的医疗器械及高端生物医药产业为目标,力争实现新增入园企业300家。

园区既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今年来, 湘潭经开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建设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D建引领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主人翁”精神推动跑出项目“加速度”

刚建设完成,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集中区一期(联东U谷湘潭九华) 项目就迎来了喜庆时刻。8月31日,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授牌三周年暨产业集中区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这里举行,现场19个医疗器械及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3亿元。

联东U谷现场负责人赵敏介绍,“在产业集中区一期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得到园区大力帮助。尤其是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各项手续由串联变并联,加快了竣工手续的办理,让项目招商、销售顺利推进。”

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对于湘潭经开区来说意义重大, 标志着该区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平台支撑。为加快项目建设,湘潭经开区各部门、各党支部发挥“主人翁”精神,全力支持、精心服务。其中,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湘潭经开区分局党支部就主动制定了工地巡查制度,每周一至两次,由技术骨干实地指导项目整改,推动项目加速完工。通过“依据项目现场建设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出具测量成果”的方式,将项目测量分成项目建筑主体测量、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三部分,每部分实地测量后于第一时间整理形成书面成果,相较于以往需要项目建设完成再全面测量的局面,分阶段测量相当于将部分测量和成果整理的时间并联,大大缩短了规划核实资料准备时限。

二、党员带头“一对一专属服务员”制度显成效

实施“千百十”工程,载体在园区。湘潭经开区围绕稳经济、强产业、培主体,在全区深入开展“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暨“正作风、提精神、鼓士气”专项整治行动、“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联企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主要领导带头,党员干部职工全员下沉,贴身服务园区企业,注重解决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今年8月,该区又主动“加码”,在党员干部联企行动基础上实行“一对一专属服务员”工作机制,针对不同企业规模、类别,分层级、行业排布联点干部,将原226家规上企业扩展为服务496家规上规下企业、门店及在建项目,今年11月再进一步扩充至近1200家市场主体,联企人员从147名扩充为全区干部职工,形成覆盖基层D建、优化营商、助企纾困、惠企政策、金融服务、研发创新、外贸提升、安全环保、疫情防控、减税降费、要素保障、人才培养等长效机制,实现开发区干部职工全员下沉,贴身服务园区企业100%覆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年来,全区近500余名“一对一专属服务员”进行8次大走访,收集企业电子问卷表单1298张,1000余条企业诉求全部靶向解决、闭环处理,当即为企业解决问题率达70%以上,通过限时交办、每月一次的“亲商优商企业接待日” 圆桌会议、每周一次的重点项目调度会,帮助企业解决剩余20%的难题,10%的遗留问题专人专项协商解决,打通企业项目发展中的“肠梗阻”,推进涉企遗留问题清零,进一步擦亮经开区“三个服务理念”金字招牌。今年上半年收集的249项问题已形成工作闭环。下半年进行了以“助企纾困”“安全生产”“贴息贷款”“疫情防控”“营商环境”为主题的走访,将融资困难、用地需求、培训指导、市场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等766条问题、诉求分解到园区27个部门, 已全部进行交办、限期要求回复。通过联企走访,该区收集整理企业供需信息, 搭建供需合作平台,举办了现场供需对接活动13场,协助园区汽车、建材、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达成供需合作订单10亿元;
举办党政银企对接会,48家园区企业与一批省级金融机构和驻潭银行签约,总金额达到131.67亿元。

强堡垒、当先锋,湘潭经开区的D建活力正转化为发展活力。今年前三季度,湘潭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7.6%;
成功吸引了三类500强项目6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省外投资背景项目18个,重点突破10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1个;
 促进新增市场主体5394家;
今年,西环线一期、中铁城建一期、联东U谷、丰树

产业园等34个项目竣工投产;
吉利汽车、舍弗勒、利欧泵业等5家企业产值实现成倍增长;
66个医疗器械产业新投产项目产能有效释放。

D建引领聚合力&石榴花开别样红

中卫市直机关工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2022年12月9日)

同心奋进谱华章,民族团结绘新景。

***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近年来,中卫市直机关工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中卫市委的部署要求, 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党员先锋作用,立足机关实际,深化创建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在市直机关培育出了一批“标准要求高、品牌叫得响、示范作用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0年被授予中卫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机关”, 2021年被授予中卫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添薪助力、夯实根基。

一、高站位谋划创建工作有章可依

中卫市直机关工委始终把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作为D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职能科室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5585”创建标准和年度工作要求,研究出台了《市直机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认识、责任、安排、督导、问责“五到位”工作机制,制订了责任事项、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处罚措施“五定”工作方案,将工作细化到类、明确到项、责任到人。在市直机关推行网格化季度督导机制,向67个部门(单位)发送工作提示函,反馈整改问题268条,整改率达100%,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多举措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按照“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要求, 中卫市直机关工委持续强化民族团结知识辅导、政策宣传、活动创建。把党的民族政策作为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科级干部培训班的必修课,纳入221个基层党组织书记、2000多名党员全覆盖轮训计划。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少

数民族党员数占党员总数的10%左右。充分利用“大漠清风”讲师团、DS学习教育宣讲团和“千场党课下基层”活动,在市直部门(单位)、宁夏大学中卫校区、中卫红色教育中心和县(区)、扶贫村(社区)开展宣讲100余场(次);
 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沙漠水城一家亲、云天中卫共圆梦”等主题,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20D胜利召开”主题演讲比赛,让广大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知悉民族政策、融入创建工作。确立了“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一个品牌、突出两大工程、开展十项活动”创建方案,在不同领域深入挖掘特色亮点,培育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三、广角度渗透创建工作有声有色

中卫市直机关工委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党内组织生活,组织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20D胜利召开”主题党日活动。打造集宣传、娱乐、健身、休闲、培训、放映、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党群服务站”,在民族团结进步月中持续开展“一次民族团结系列演出、一次民族团结杯乒乓球赛、一次民族团结演讲比赛、一次民族团结棋牌活动、一个民族团结政策长廊、一次民族团结广场舞大赛、一次民族团结故事会、一次民族团结电影展播、一次民族团结书画展、一次民族团结志愿服务宣传活动” 的“十个一”民族团结创建系列活动。开通“中卫机关D建”微信公众号,在

《中卫日报》中卫新闻网等媒体平台开办“D建先锋·最美党务工作者”专栏, 开展“做悦读党员·建书香机关”等活动,全力打造“争做党员先锋·创建模范机关”品牌,推进D建与民族创建工作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四、全身心投入创建工作遍地开花

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卫市直机关工委积极延伸创建内容,全面推进“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手拉手、兄弟情” 结对帮扶,“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等共建活动开展。建立了“中卫市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倡导3900余名志愿队员参加疫情防控、“周五有约”“党员到社区报到”、文明交通整治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下发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口袋书”“倡议书”等,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三年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5万人次,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共居共业共享共融。组织开展送春联下乡和“我给乡亲送春福”活动。为上游新村小区建立意识形态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长廊,制

作永久性宣传栏26个、长条座椅9个、棋牌桌2套,有效增强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坚定性。在DS学习教育中,倡导市直机关为群众办实事489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的举措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旧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树不繁花。中卫市直机关工委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载体,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机关的新篇章!

党旗飘扬耀峰峰&初心正炽党旗红

峰峰矿区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年12月1日)

峰峰矿区深入贯彻党的20D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突破年、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提升年、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攻坚年”活动目标,大力实施“党旗耀峰峰·全域党旗红”工程, 扎实开展“乡村兴”“社区美”等“七项行动”。工程推进一年以来,“乡村兴”活动成绩斐然,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社区美”活动卓有成效,美丽社区安宁祥和;
“机关活”活动亮点纷呈,模范机关朝气蓬勃;
“企业强”活动可圈可点,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干部优”活动守正创新,干事氛围空前浓厚;
 “人才旺”活动力度空前,优秀人才彬彬济济;
“品牌亮”活动多点开花,品牌带动效应显现。在党旗的引领下,红色成为峰峰高质量发展最鲜亮底色。

一、“党旗红·乡村兴”成绩斐然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20D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峰峰矿区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作为邯郸市乡村振兴“三变三化”试点的峰峰镇,以打造“明星党支部” 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方式,精心培育“红薯小镇”,以点带面形成产业发展示范带,逐渐形成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格局;
在大社镇西屯村,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引导村民将闲置地、撂荒地入股规模化种植,如今,西屯村太行农场经营规模500余亩,打药机器人、植保飞机等现代化农具一应俱全;
在大峪镇南大峪村,突出D建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头羊”作用,带动村民由传统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大峪白鹅产业核心竞争力,让一只只“致富鹅”助农走上“振兴路”。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兴”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求,聚焦“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提升年活动”,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头雁培育”“红色堡垒”“人才领航”“善治乡村”五大行动,制定“百项任务”清单,创新开展“支部夺旗党员争星”和抓D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等活动,切实以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二、“党旗红·机关活”亮点纷呈模范机关朝气蓬勃

在邯郸市第四医院,一条党建长廊串联起了党员日常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大字格外醒目;
在峰峰矿区第一中学,党员活动室庄重肃穆,党旗面前,一次次入党宣誓仿佛还萦绕在耳畔  党的20D报告中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高机关D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D建工作。为全面提升机关党建,焕发党组织活力,峰峰矿区“机关活”行动瞄准“医院、学校、机关”三大板块,健全“三项机制”,实施“三个同步”,抓好“三个强化”。落实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强化责任担当、细化责任链条、规范督查考评,促进各党支部书记认清“自留地”,种好“责任田”;
构建“1+1+1” 党务工作者体系,选优配强党务干部队伍,常态化开展“联查+培训”制度,对各单位D建业务“体检”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全面提升能力水平;
创新开展“一支部一特色,一机关一品牌”创建活动,60余个机关单位围绕“服务大局、遵循党章、突出特色”的原则,创建自身D建品牌,大大提升党员归属感、支部凝聚力。

三、“党旗红·企业强”可圈可点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红色读书空间、党建展示长廊、党员活动室  走进正源煤炭洗选有限公司党建活动阵地,浓厚的D建氛围扑面而来,党支部书记吝方增正在给公司的党员、职工群众宣讲党的20D精神。峰峰矿区非公D建秉持“党旗插在工地上,支部建在项目上”的理念,扎实推进“扩面、提质、凝心、示范”四项工程,全面提升“两新”组织D建水平。对新成立的21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按照“三同步”要求,同步采集信息、同步推进组建、同步巩固提高,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与出资人(负责人) “一人兼”比例达到92.7%,407家“两新”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全部写入公司章程,党组织引领力不断提升;
严肃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划分党员责任区、设定党员示范岗120个,扎实开展“党员亮身份”“我为企业献一计”等活动180余次,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高。今年高标准打造智晖彩艺、二宁禾、裕行陶瓷3个党建示范点,初步形成非公党建“一路一园”示范带

(成峰路沿线、经济开发区产业园),累计建成D建示范点75个,党组织示范性不断增强。

四、“党旗红·干部优”导向鲜明选贤任能树梯搭台

2016年6月,李勇到南旺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到村后,立即与村“两委” 共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曾经的南旺村D建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收入

几乎为零。李勇带领大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鸡枞菌种植基地、打造“老道泉”湿地公园,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村集体收入突破了80余万元。李勇荣获“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邯郸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邯郸市乡村振兴领头羊”“邯郸市首批农村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在乡镇换届中李勇作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被提拔为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像李勇这样的干部,在峰峰矿区“干部优”行动中还有许多。

此外,峰峰矿区还注重在全区“三个年”活动、疫情防控、城乡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干部,开展换届后乡镇班子运行专题调研和干部队伍建设座谈调研20余次,100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通过跟踪了解,这些干部在新的岗位上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进一步树立了崇尚实干、鼓励担当的“方向标”。

五、“党旗红·人才旺”力度空前优秀人才彬彬济济

今年2月7日,峰峰矿区区委人才工作会议作为新春第一会隆重召开,现场为25位优秀人才发放补贴110余万元,并发放“人才公寓”钥匙,“滏河人才计划”正式启动实施,人才工作号角全面吹响。

党的20D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该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以“真金白银引人才、真心实意留人才、真求实效用人才”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滏河人才”品牌。先后出台《“滏河人才计划”实施方案》

《滏河英才卡服务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峰峰矿区各类人才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具有引才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涵养一流人才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已为18家机关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38人,为武彭炉衬、峰煤焦化、邯峰电厂等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80余人,公开选调“金钥匙”招商专员8名。真金白银的投入、灵活创新的机制、爱才敬才的风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实践,正在峰峰这片土地火热展开。

六、“党旗红·社区美”卓有成效美丽社区安宁祥和

在界城镇孙庄矿社区,“红色物业”多次开展安全防护等专业技术指导, 并且免费为居民提供水电维修、设施维护、应急援助等贴心物业服务。为社区

居民解决好了“关键小事”,党群关系更加亲密融洽。“红色物业”的创新性开展,是峰峰矿区城市基层D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

党的20D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在“社区美”活动推进中,峰峰矿区坚持D建引领,积极探索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在滏阳东路街道办滏南社区,社区党支部将长期活跃在辖区的热心志愿者、具备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召集起来,组建“能人工作室”,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不断培育和激发一批热心社区治理、关心社区建设、融入社区发展的能人,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
在滏阳东路街道滨河社区、临水镇泉头社区,设置智能帮办柜, 实现24小时服务不间断,按照做好社区“一老一幼”工作要求,建立日间照料室、妇女儿童之家、书画室、舞蹈室等,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截至目前,全区41个社区D建阵地进一步规范化提升,打造示范型社区29个,形成了环主城区D建精品示范群。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红色物业”创建为契机, 累计解决民生实事2300余件,提供法律服务1320次,化解矛盾纠纷930余起;
积极创建“志愿者银行”,组建志愿者队伍150余支,发动社区志愿者2800余人, 吸纳爱心商家200余家,开展1100余次志愿服务,淬炼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本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七、“党旗红·品牌亮”多点开花品牌带动效应显现

“现在来社区办事,一次就能办结,又快又省心。”在泉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刘素琴享受到了智慧化、城市化、高效化的管理方式带来的便利。

泉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智慧化办理,是峰峰矿区创新推进D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建设的生动案例。自“品牌亮”行动实施以来,滏阳河沿线的28个村(社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采取“上级争取、部门帮扶、财政奖补、镇村自筹”的办法,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打造了滏阳河沿线D建精品示范走廊。截至目前,峰峰矿区农村高质量党群服务中心已达到96个,形成了滏阳河沿线D建精品示范走廊、西部旅游环线D建精品示范带、环主城区D建精品示范群和成峰路沿线D建精品示范带,即“一环两带一走廊”D建精品示范区。在提升阵地硬件的同时,建立“一网两会三中心”,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共节省村民红白事开支500余万元, 解决邻里纠纷3000余起,进行知识讲座、法律宣讲等500余场,集各项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在奋进新征程上,峰峰矿区D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坚定政治方向。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件件实事好事、一份份优异答卷的背后,都清晰地跳动着“D建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有力脉搏,凝聚着峰峰矿区基层D建工作迸发出的磅礴伟力。

锻钢铸魂淬铁军

上饶市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2022年12月9日)

党员领导干部到底是不作为更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还是乱作为更损害人民群众利益?11月25日,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业务大比武“擂台赛”决赛现场, 通过层层突围进入决赛的选手们在观点对抗环节中唇枪舌剑,将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危害一一道来。

组织开展业务大比武活动,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学促行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培养形成一批“业务能手”“业务标兵”,是市纪委市监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侧影。

一直以来,市纪委市监委把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一、凝心铸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一条路线就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通过红色走读,我们深受教育和启示,更加深刻感悟到了历代先贤躬身理政的报国情怀,感悟革命先驱奋勇斗争的精神伟力,进一步坚定了信仰信念信心。”这是全市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专题研讨班学员们参加红色走读后的共同感慨。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担负着“两个维护”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必须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各方面。

市纪委市监委始终以理论学习引领政治方向,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铸魂之本,持之以恒学思践悟。深化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活动,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举办全市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专题研讨班,采取专家授课、红色走读、分组研讨等形式,组织140名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党的20D精神;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与业务培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常态化组织开展“青年干部讲坛”“开讲啦”大课堂等活动,引导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在政治学习中筑牢理想信念。

如何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市纪委市监委坚持每季度一测试,组织开展学习党的20D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纪检监察应

知应会等知识测试,全面检验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成效。

在选人用人中,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树牢“一盘棋”思想,以事业为上, 全面深入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各方面表现,统筹机关、派驻、巡察等各板块干部使用和系统内外的交流,把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搅动了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二、苦练内功,以实战练兵固兵

“通过系统的业务学习,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清晰,心中思路也更多了!”今年7月15日至17日,300余名纪检监察系统业务人才在市委党校开展集中充电蓄能,省、市纪委业务骨干和院校专家学者开授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提升基层案件审理质效、做好信息工作的思考等课程,学员们大呼“解渴”。

深化“大培训”,是系统推进业务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的有力举措。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市纪委市监委按照文字综合、监督审调、案件审理和巡视巡察四大类,分别针对四类业务人才开展精准培训, 对830余名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干部及驻饶纪检机构干部进行集中轮训,使我市纪检监察干部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成为纪检监察系统的行家里手。参与查办典型案件是培养锻炼纪检监察干部的重要途径。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市纪委市监委坚持以实战练兵固兵,发挥“一线锻炼”的熔炉作用, 有计划地选调干部跟班学习和抽调干部参与中心工作,共选派146名干部到中央纪委、省纪委参与办案和巡视等中心工作;
从县(市、区)纪委和派驻(出) 机构抽调干部到委机关跟班学习一年;
明确师傅型、骨干型、熟练型、新手型业务人才的配备标准,推动审查调查人员科学高效合理地配备、使用和培养。多岗位锤炼业务人才,制定《关于开展市、县纪委监委机关年轻干部“双向” 锻炼的方案》,进一步拓宽市、县两级纪委监委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途径;
实行综合部门干部到审查调查、巡察工作一线实战练兵制度,在每个专案组、每轮巡察中至少选派1名综合部门干部参与,既有效弥补综合部门干部业务能力短板,又发挥综合部门干部特长,助力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

同时,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开展了市管院校全面从严治党、派驻机构管理、功能区派驻改革、国有企业纪检体制改革、县级纪委担当作为、乡镇纪委履职尽责等近十项主题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推动作风转变、工作提高、事业发展。

三、刀刃向内,接受最严格监督约束

今年6月,广丰区原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景忠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

张景忠案是五届上饶市委、市纪委查办的第一起县处级领导干部留置案, 也是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首例采取留置措施的“灯下黑”案件。对张景忠的严肃查处,充分彰显了市纪委市监委坚持刀刃向内,坚决清除队伍“害群之马” 的坚定决心,释放出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干部身份不是“护身符”的鲜明信号。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让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条件下开展工作。

强化监督约束。弘扬严实深细作风,市纪委常委会坚持从自身做起,要求班子成员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当“甩手掌柜”,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形成层层负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严防“灯下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研判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 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强化全过程监管。

严查处与强威慑并重,着力做好“后半篇文章”。持续开展“敲警钟明底线,守忠诚做卫士”警示教育,教育警示纪检监察干部筑牢纪律法律、思想道德防线。

坚持严管厚爱,典型引领。推进关心关爱干部制度化常态化,推出办案人员强制轮休、走访慰问“五必访”等8项关心关爱干部措施,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牵头组织开展“喜迎20D·护航新征程”系列文体活动,吸引市、县、乡三级近千名(人次)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参与;
 编印《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先进典型通报》,对在审查调查、疫情防控、维护群众利益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表扬,激励全系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以第一等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廉花处处开&清风拂面来

2022年宝鸡市纪检监察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 日)

统筹开展重点民生领域问题专项治理,聚焦教育、医疗、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等11个领域,查处过度检查用药、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生态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43个,处分367人;

主动作为,在大战大考中彰显为民本色,市县纪检监察力量面对疫情快速响应、既督且战,创新推行“五步一闭环”工作机制,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和群众反映问题核查回访,全市共问责554人,处分125人。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和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按照“抓监督检查服务保障大局、抓专项整治打通民生堵点、抓案件查办净化政治生态、抓以案促改深化标本兼治、抓作风建设鼓励担当作为”的工作思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让“廉花”处处开、清风拂面来。

一、聚焦主责主业

在忠诚履职中诠释使命担当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 坚持严字当头,用“全周期管理”方式防治腐败,精准有效落实监督首责,让群众感受到作风之变,切实在补短强基中促进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我们围绕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与省党代会、市党代会要求,紧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等开展政治监督,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始终对“七个有之”保持高度警觉,严肃查处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等问题,全市共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10件、处分9人。

与此同时,今年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还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把案件查办放在重要位置,注重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相结合,截至目前,共处置问题线索3120件、立案2052件、处分1839人,采取留置措施39 人,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44份。着力打造富有宝鸡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 扎实推进“清廉宝鸡”建设,精心策划制作的6集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

先后在央视和陕西卫视播出,同名书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推出廉洁微视频《廉洁之花遍地开》《一念“纸”间》等25部,其中3部在全省展播;
做实做细分层分类廉政教育,拍摄警示教育片《“自留地”之“双刃剑”》《无知无畏贪腐路》等7部。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日常监督、审查调查全过程,积极开展“同志式、走心式”谈话1126场次,通过高压震慑和政策感召,108人主动向组织投案或交代问题。

二、注重标本兼治

紧盯“民生”切口做实监督文章

“某村卫生室串换药品套取医保基金,对村医张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某中学违规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精准发力,系统施治,持续加强11个重点民生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以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从小切口入手,集中力量,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纪依规严肃查处。市纪委监委结合专项治理工作,持续加大监督执纪力度,通过在网站、公众号开设《作风建设》专栏, 公开整治内容,公布举报方式,开通民生领域信访举报“绿色通道”,不断畅通渠道“收”线索。

“我们将11个重点民生领域专项治理作为常态化监督检查重要内容,分阶段制定监督清单,列出每月计划,先后开展明察暗访、交叉检查、专项监督6轮, 强化过程把控、实时动态纠偏。”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同时通过源头治理粮食领域腐败问题,配合督促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发现问题专项治理, 从严从快处置建筑工程质检报告造假事件,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着力纠治“庸懒散慢虚浮粗”问题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行动,全力为宝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持续精准发力

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基本职责。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建立健全日常监督网络,通过建立“项目化+清单化+点题式”监督机制,分领域列出重点监督清单,推动监督向关键聚焦、向一线下沉。

“我们对信访举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综合研判、分类交办、对账复核, 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2149件,重复举报、业务范围外问题反映数量同比分别下

降75.7%、60.5%。”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据悉,今年我市通过积极推进智慧纪检监察建设,探索构建大数据监督体系,深化运用信息查询平台和电子数据调查实验室,让科技为监督赋能。

在做好日常监督的同时,市纪委监委还持续推动派驻(出)机构发挥监督作用。“我们加强对派驻(出)机构的领导指导,实行委班子成员分管协管制度,结合贯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完善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机制,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格局。”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通过驻点、巡回、嵌入、跟进等4种方式,擦亮监督“探头”, 今年我市市级各派驻(出)机构共处置问题线索217件、立案116件、处分98人。

为发挥好监督执纪作用,我市纪检监察系统还建立分管委机关各部门、联系包抓县区纪委监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联合作战”机制,由党风室统筹监督检查工作、案管室统筹审查调查工作,变单兵突进为集团作战。同时,采取“蹲点调研+点评反馈”的方式,深入县区梳理基层问题短板、指导整改落实、补齐制度漏洞,推动县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运行。

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通过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准培养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深化全员培训, 全力在严管严治中锤炼纪律作风,塑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旗帜领航帆正扬&踔厉奋发向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都兰县基层D建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3日)

县城面貌日新月异、脱贫攻坚成绩斐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绽放幸福、疫情防控有效有力、干部理想信念愈发坚定回眸这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都兰县近11万各族人民群众向更加幸福的道路迈进时,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旗帜领航帆正扬,砥砺前行谱华章。都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祁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都兰县各级党组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统筹推进基层各领域D建工作,在理想信念上筑牢精神支柱、在组织体系上提升支部活力、在党员群众中凝聚发展合力,全县基层D建工作跃上新台阶、实现大跨越,为建设现代化新都兰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政治建设有声有色

从农村到牧区,从机关到基层,从“线上”到“线下”一堂堂生动的政治理论学习,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汇聚起推动“柴达木粮仓”各项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动力。

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把准政治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都兰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把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

同时,都兰县专题教育活动也更加务实。从创先争优活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DS学习教育,都兰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县内+县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有计划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党内集中教育更加务实深入。

此外,D建责任链条更加紧实。都兰县坚持以上率下,建立县委牵头抓总, 组织部门靠前指挥,各党委(党组)抓落实的D建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印发了

《都兰县D建工作提醒、督办及通报诫勉制度(试行)》以及《党委(党组)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等制度,通过扎实开展基层D建述职评议、纪实管理、交叉考核、动态考评等方式,形成了“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D建工作合力,D建责任链条更加紧实。

二、战斗堡垒坚实牢固

“乡亲们,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党的20D精神的学习体会。”近日, 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小栋和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畅谈着村子的今昔变化,共话乡村振兴。

“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老百姓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我们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勤劳的双手共同努力得来的,这都是党的好政策给群众带来的红利啊!”在宣讲中,杨小栋带领大家学习了党的20D精神,用一个个发生在大家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例, 展示新时代十年来,党和国家在方方面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伟大成就。

近年来,西河滩下村坚持D建引领,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围绕“D建+尖兵带头+乡村振兴”主线,通过一个尖兵、一座堡垒、四个聚焦、实现乡村五大振兴的“1145”D建工作机制,促进村级产业发展、促进村容整洁、促进村级治理水平提升。

激活D建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只是都兰县强基固本的一个缩影。十年来,都兰县组织体系更加规范严密,基层党组织从2012年的261个减少

至2022年235个,党组织隶属关系更加清晰,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基本实现应建尽建。并扎实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行动、“促百分百达标、迎百年华诞”以评促建活动、“找问题、补短板、促提升” 专项行动,持续规范“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化,统筹开展“双指数考评” “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等活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断提升,全县223个党

(总)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任务全面完成。持续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和“三线四区”暨温暖之路D建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十年来,都兰县组织设置更加优化,村级发展动能持续迸发活力, 全县106个村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1328.21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023.64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的村91个。

三、队伍建设充实过硬

2019年年末,“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在都兰县巴隆乡揭牌。据了解,

“昆仑铁骑”红色教育基地以都兰巴隆民兵连为背景,深入挖掘和追忆民兵连老一辈共产党员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进故事,使党性教育变为可视的精神和可触的信仰,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党性锤炼,对于都兰县巩固和拓展“红色资源转换为D建优势”、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特色的党员教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都兰县委组织部组织室负责人朱宝鑫介绍:近年来,都兰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发展新方向、新路径、新方法,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织密党员教育红色网络,打造“润物无声”的教育品牌,让党员教育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每个“细胞”都质量优、素质强,党组织的肌体更加强壮,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愈加彰显。十年来,都兰县始终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D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建设来抓,不断健全党员管理、教育、监督、激励机制,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批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重大任务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全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更加合理。且发展党员数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向心力、号召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同时,都兰县党员教育途径不断丰富。先后挖掘县域内的红色资源打造了4 个党员党性教育基地。针对培训内容和学员实际,综合运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讨论交流、个人自学、观看电教片等教学方法,探索“专题讲座+观看视频

+学员讨论”的教学模式。并以村级“大喇叭”为载体,搭建以村级党组织活动为阵地的“主题课堂”、以农牧业产业化示范村为基础的“实践课堂”、以远程教育为载体的“网络课堂”和以乡土人才为依托的“农家课堂”,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都兰县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彰显。十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城镇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扎实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等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包太燕、窦小荣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榜样标杆,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氛围更加浓厚,党员先锋意识持续增强, 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一致。

清风劲吹开新局

定边县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纪实

(2022年12月12日)

进入12月,塞北已逢寒冬,但定边县却处处涌动着作风大转变、大提升的热潮。在抗“疫”一线,党员干部“冲”在前、“战”在先;
在项目建设工地, 责任干部抓质量、保进度;
在办事大厅,工作人员优服务、提效率自全市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定边县组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成立3个工作组,制定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深入查摆整改问题,自觉将作风建设融入岗位职责、具体工作,冲在一线锤炼过硬作风,9个督导检查小组督导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有条不紊开展作风建设督导检查工作,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作风建设走实走心、见行见效。

一、靶向向内标本兼治提质效

加强作风建设,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连日来,定边县把检视问题作为专项行动的“风向标”,把整改落实作为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的关键举措, 紧扣“六个聚焦”十二个方面作风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进行问题线索全排查, 实现自查督查整改全覆盖。

日前,针对白湾子镇法律宣传不够深入人心的问题,干警们走街入户以案例现身说法,在答疑释惑中,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针对定边街道办居民存在的纠纷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建档分类、约访下访、陪访帮办,对一般性、复杂性、疑难性矛盾纠纷分类施策,形成完整闭环式矛盾纠纷化解流程,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46起;
针对定边社会治安、群众关切, 以及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历史遗留问题,各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实际查摆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推动各类问题解决。

一桩桩、一件件、一项项针对自己岗位的查摆和整改,是干部强作风、增质效、提升群众满意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定边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深入开展机关效能问题专项治理的缩影。

截至目前,各部门自查共发现问题109条,梳理确定66个问题。县委成立9 个督查小组,对全县各部门开展全覆盖督查,建立日报送、日排名、周通报、双周调度的工作机制,累计督查发现问题224个,立行立改25个,限期整改199

个,印发工作专报11期,整改作风问题51个,查处作风问题21起、追责问责29 人。

“按照自己找、相互提、组织查、领导点、群众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动真碰硬查摆整改的过程中,许多干部都说感到了压力、受到了触动,也增强了‘等不起、慢不得、放不下’的紧迫感。”定边县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副主任冯天凯说,“我们将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中,坚持从严从实,用心干、扎实干、少说多干,切实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具体业务中。”

二、一线担当党员干部作表率

“阿姨,煤改气的新政策下来了,还有补贴,以后取暖也更安全了。”入冬以来,西关民族社区的三级长刘玲奔走在街头巷尾向包抓片区的居民群众宣传煤改气新政策。除了这些,刘玲还要联系片区四级长传达近期社区的重点工作、入户完善核实居民的基本信息。“三级长向上要传达近期工作,向下要动员片区内的四五级长开展社区工作,总的来说,就是要用心服务好居民群众。” 刘玲说。自从担任该社区的三级长以来,在疫情期间,刘玲动员居民按时做核酸,做好防护。在平日,她还要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社区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做核酸,或者医保缴费之类的琐碎工作,都是刘玲帮助我们。” 西关民族社区居民崔爱香说。

刘玲所做的只是定边街道办“五级五长”工作机制中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定边县强化“五级五长”工作机制,定边街道13个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二级长,262个社区网格长担任三级长,所在地的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担任四级长、五级长,每一个四级长包抓一个楼栋或者平房区,每一个五级长包抓5 至10户居民,每一级建立一个微信群,保证信息的快速传达。

作风改进在一线,成效体现在一线。10月份以来,定边县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该县集中选派1717名党员干部担任“五级五长”中的四五级长,749名党员干部下沉核酸检测点和交通卡口,让战“疫”一线成为党员干部砥砺斗争本领、锤炼过硬作风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定边县将“五级五长”具体表现作为作风建设督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和“双考双评”的重要依据。先后开展3轮集中督查,每天对“五级五长” 实际表现进行排名,推动党员干部真正沉在一线、干在一线;
强化街道社区统一管理调度和考核评价权,进一步严格“双考双评”流程,推动党员干部真心实意为民服务;
研究制定了《“五级五长”管理激励考核办法》,开展最美“五

级五长”评选活动,将考核评选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树模、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

三、服务大局汇聚发展新动能

“感谢你们的热情和认真,对企业来说,这样便捷的办事流程,给我们省了不少时间。”日前,定边县海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向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交通运输窗口赠送了一面印有“优质高效服务企业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锦旗, 这面小小的锦旗不仅代表了企业对定边高效便民流程和细致服务态度的肯定, 更是对该县近期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成效的一个肯定。

作风建设在路上,为民举措要跟上,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检验了作风建设成效。自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工作以来,定边的党员干部纷纷以此为契机, 围绕“群众为先,服务至上”的为民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依托政务大厅, 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整合资源,开设了7个“小综窗”,实行并联审批, 实现在任何一个窗口递交材料即可办理业务、统一到一个窗口取件的便民流程, 并持续做好免费邮寄、免费复印、新增企业免费刻章等便民服务工作,让工作人员多跑路、办事群众少跑路。

围绕“市场主体期待什么、迫切需要什么,营商环境就提供什么”的原则, 定边县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助力企业在定边发展。今年以来,全县累计留抵退税3.95亿元,新增减税1432万元,500多家中小微企业直接受益。已召开各类招商引资对接会67次,落地项目6个,总投资54.8亿元。其中,中材科技投资10亿元的风机叶片项目和陕西金池圣商投资10亿元的现代数智农业供港蔬菜项目已开工建设,广州国机亿龙投资5000万元的软体水窖节水灌溉项目已建成投产。

据了解,按照专项行动部署,定边县还将围绕全要素供给、全方位服务、全周期管理等,推动营商环境专项治理的触角最大限度地深入到市场主体的各个领域、服务企业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定边县将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实干笃行、蓄势赋能,以更加过硬的能力作风、更加高强的工作水平,助力定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清风徐来&“廉花”自开

什邡水利党风廉政建设纪实

(2022年12月3日)

“只有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铜墙铁壁,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四川省什邡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邓元建掷地有声。

曾经,什邡市水利局在党风廉政方面有过沉痛的教训。2021年以来,该局党委认真汲取部分党员干部“吃拿卡要”违法违纪的沉痛教训,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有序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抓实廉政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017年以来,什邡市水利局负责实施水利项目23个,完成总投资7.378亿元。

2017年至2020年期间,当一批水利工程建成投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祉的时候,该局15名党员干部却因“吃拿卡要”问题先后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4 人受到刑事处罚。

“造福群众的水利工程立起来了,建设水利工程的干部却因违法违纪倒下去了,不仅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严重损害了单位形象,也挫伤了部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邓元建说,“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了我们日常教育虚化、管理缺失、监督乏力等问题。痛定思痛,必须汲取深刻教训。”

为此,2021年3月,什邡市水利局针对存在的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不足,对一般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管理监督力度偏弱等问题,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紧抓实。一方面,通过系列教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另一方面,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扎实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把纪检监察工作和水利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

强化廉政教育,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纪党规,组织观看发生在全国水利行业,尤其是涉及身边同事违法违纪的警示教育片,教育大家引以为戒、警钟常鸣。同时,结合“廉政宣传月”、“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集中组织学法、参观“什邡家风馆”等,通过现场体验教育、法制教育进工地宣讲等形式,让廉政教育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

什邡市水利局还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新入职人员的“第一课”,强化勤勉清廉为民的服务意识。2021年以来,单位公招或选调等24人陆续到位,局党委第一时间组织他们到位于石亭江中河口的水利文化长廊、古代治水先贤李冰“导洛通山”遗址和什邡市廉洁教育基地等地,进行入职专题教育,要求其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规矩意识,系好水利人生钮扣、迈好水利生涯脚步。

“我们就是要通过系列举措,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致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水利铁军。”什邡市水利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陶庆松说。

二、补齐监管短板筑牢规章制度笼子

“‘吃拿卡要’违法违纪问题,是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向群众索取好处的形象体现。”邓元建表示:“对于有‘吃拿卡要’行为的水利党员干部,一定要让他们‘吃’到后悔,‘拿’到扎手,‘卡’到前途, ‘要’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于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有鉴于此,什邡市水利局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导向,深入查找水利工程短板和行业监管漏洞,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行为,筑牢监督管理的“笼子”,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

从构建拒腐防变机制入手,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该局围绕惩防体系建设,以规范职权运行为核心,切实抓好“A”级风险岗位和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目前共梳理“A”级风险点位7个,研究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 同时根据职能职责转变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水利系统重点对象、重点岗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的监管。全面落实权力制约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制度,并实行全程纪实;
严格执行上下级谈话、述责述廉、公开承诺、民主集中制、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切实将行政处罚、水利工程质量检查、行政检查等录入行权平台,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让纪律和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对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全程监督检查,通过查看建设现场、查阅资料、走访了解等方式,对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管理和人员廉政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强化常态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的监督力度,并多举发力彻底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依托

深化作风纪律建设活动,健全完善等各项内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让干部习惯被监督,自觉依法行权。做好经常性谈话提醒,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态,加强对干部职工8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休闲圈。

在时代浪潮里奋楫扬帆

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3日)

一个时代的图景,最美的一定是人心的底色;
一个区域的振兴,最重要的一定是精神力量的支撑。

回首来时路: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眼“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扎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使命任务,引导、带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把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欲事立,须是心立。”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示范引领,集贤县制定印发《中共集贤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2年学习计划》,设置全国两会精神、党的20D精神等11个学习议题;
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能力作风建设等进行集体学习研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1次,全县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500余次。县级“理论超市”共储备政策解读类等16个理论和社科人文类讲座“菜单”,为各乡镇、各单位提供理论宣讲服务。县委宣讲团和各系统宣讲小分队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屯开展从众化、对象化宣讲200余场,受众16000余人。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回头看过程中,举办《***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读书班暨全县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 研讨分析会,县四大班子成员及各乡镇、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围绕《***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进行了深入学习研讨,推动“解放思想、振兴发展”研讨走深走实。《***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纲要》《学习问答》等权威读物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欢迎。

11月12日,在集贤县福利镇中心广场,71岁老党员志愿者马武手拿报纸, 向过往群众宣讲党的20D报告。“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要到哪里。”一直以来,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注重以新手段传播新思想、用小切口做好大

宣传,引导人们走进思想深处、感受思想温度,让***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互动交流,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把党的创新理论变成激发党员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县级党媒开设的《深入学习掀热潮》、《精准宣讲入人心》、《创新贯彻谋振兴》等栏目深受喜爱好评如潮。

二、凝聚奋进之力,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如何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如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流量,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撑。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引导“稳人心、强信心、聚民心” 的作用,第一时间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今年以来,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中央级媒体刊发稿件198篇,在省级媒体刊发稿件516篇,在市级媒体刊发稿件305篇。高丰水稻种植合作社“鱼稻共生”经营模式和集贤县政务服务中心能力作风建设新闻报道分别在《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刊登,《雇个“田保姆” 省心又增收》等宣传报道被人民网、新华网、黑龙江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刊发,

《集贤大西瓜“滚滚南下”》在黑龙江日报一版刊发。

依托“集贤微言”公众号和“集贤融媒”视频号,围绕宣传党的20D、能力作风建设等题材进行宣传报道,“集贤微言”发布各类新闻稿件5300余篇, 浏览量180万次,“集贤融媒”视频号发布短视频350条,浏览量58万次。指导全县各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法宣传、全民国防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150余场次;
集中发布党的20D、能力作风建设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宣传标语, 制作擎天柱广告牌9块、启用LED电子屏85块,悬挂宣传条幅3700余条、展板800 余块,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导人心者必导于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助力抗疫斗争,讲好战“疫”故事,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责无旁贷的使命。集贤县委宣传部整合驻集记者站和地方新闻媒体记者深入一线、挺进前线,采访报道记录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系列重头报道、言论评论、专题片、融媒体产品彰显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凝聚了齐心抗疫共克时艰的伟力。

三、坚持人民至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

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年初以来,集贤县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2场,200余人参加“百姓春晚”, 舞蹈《万疆》、民乐合奏《迎新春》等9个节目于春节期间在“集贤微言”公众号展演。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三下乡”“蒲公英”“红色轻骑兵”活动20余场,文化惠及群众近万人。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贴近现实、超越现实,让文艺之花在黑土大地上绽放。集贤县文联开展“喜迎20D文化进万家”线上文化作品展活动,在“集贤微言”官方公众号发布作品展11期,刊登诗词、书法、摄影等各类文艺文化作品74件,浏览量2万余人次,丰富了群众网上文化生活。在“美丽多彩双鸭山文化展学十百万”系列活动中,累计推送各类文学作品33期。向全县文学爱好者和文艺创作者征集以歌颂党恩、传统节日等为题材的诗词、纸版画、剪纸等各类文化作品300余篇,“喜迎20D非遗剪纸作品展”展览作品200余件。

四、文明之花绽放,文明新风吹遍集贤大地

“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集贤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着眼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的鲜明导向。

持续深化拓展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工程,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推荐工作,推荐省级“身边好人”、“龙江好人”等先进典型16人,推选双鸭山市“诚信之星”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1名。在第二十届省级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活动中,集贤县升昌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标兵),丰乐镇永丰

村、永安乡兴源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全县省级文明乡镇达到3个,县级以上文明乡(镇)100%;
国家级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2个,市级文明村32个,县级文明村68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76%;
省级文明单位17家,文明校园2个,省级文明社区2个。

3月10日,集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成立,从组织层面上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呈现从单项突破向系统集成、从农村为主向城乡联动、从宣传文化系统率先行动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化的良好态势,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实践主要方式,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县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集贤县持续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基层行政村。通过“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法律服务等十二支志愿服务支队,印发《集贤县“十二个一”文明实践活动方案》,截至目前,全县共有230个志愿服务团队, 志愿者19280人,开展活动6003次,累计服务时长41086小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吸纳疫情防控、爱心送考、扶危帮困、好商家志愿者近八千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十七万多小时。防疫志愿者代表赵金龙连续值守疫情一线140余天,其先进事迹被国家级媒体《中国食品报》刊发。在《多彩双鸭山》短视频拍摄过程中,发动80000余人次传唱、同唱《多彩双鸭山》,被市委宣传部作为创新案例报送至省委宣传部,短视频获市级二等奖。

珠峰之麓新风徐来&雅江之畔文明花开

2022年日喀则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3 日)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志愿服务情暖人心  看得见的文明创建画卷徐徐铺展;
榜样力量引领风尚,凡人善举感人肺腑  道不尽的文明实践故事口口相传。

日喀则坐拥繁华市井、高原风景和文化胜境,伴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放眼日喀则大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一首以“文明”为主题的交响曲正铿锵奏响。

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更是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支撑。今年以来,日喀则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统领,持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广大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交出了一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崭新答卷。

一、丰富平台载体——文明培育厚植道德沃土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道德模范是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最鲜活的教材。

长期以来,日喀则市坚持以先进典型引领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完善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宣传体制机制,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一个又一个普通而闪耀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精神光芒,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明氛围。

日喀则市在乡与乡、村与村、户与户之间广泛开展“比感颂党恩爱领袖、比团结互助爱祖国、比勤劳致富作贡献、比崇尚文明树新风、比遵纪守法促和谐”竞赛,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将“五比”竞赛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层群众性品牌竞赛深入推进。今年以来,各县

(区)共评出五星乡镇40余个、五星村(居)200余个、五星户1.8万余户。举办日喀则市“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启动仪式暨第二届“最

美人物”颁奖典礼,共表彰23名“最美人物”及提名奖。精心组织“中国好人” 选树宣传活动,亚东县朱祥务上榜第三季度“中国好人”。

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核心价值观是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今年以来,日喀则市举办“珠峰大讲堂·道德讲堂”4期,打造市区和昂仁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日喀则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作推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媒体产品100余个;
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珠峰脚下学国通语雅江源头写规范字” 等实践活动7000余场次;
精心打造民族团结主题街,申报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60余场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日喀则市广泛开展“童心向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活动, 举办网络直播首届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晚会,推动乡村少年宫向复兴少年宫升级,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丰盛志愿服务——文明实践传递暖心大爱

日喀则市切实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家园、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的广阔舞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日喀则市持续把“一中心一品牌、一所一亮点、一站一特色”作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破题之举,创新打造“春风进万家、夏阳耀初心、秋香润基层、暖冬筑同心”四季品牌,重点围绕宣传宣讲党的20D精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等,开展理论阐释、政策答疑、文化服务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17.6万场次,宣传教育引导群众300万人次。以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便民利民为原则,规范建立覆盖各行各业的服务群众微信群6556个,坚持管理和服务同步推进,把服务群众微信群作为群众反映诉求的有效渠道、掌握社会舆情的最佳阵地、贴近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5.6万余条,推送900余条权威信息, 得到群众认可、支持和点赞。

一年来,日喀则市高扬思想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日喀则市首届“珠峰百姓名嘴”选拔大赛,通过村

推荐、乡镇选拔、县初赛、市决赛四个环节,选出100名优胜者充实市宣讲人才库,通过以赛代讲,营造了良好的宣讲氛围,掀起了宣讲热潮,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一场场深入透彻的宣讲、一次次鲜活生动的解读中如春风般吹拂高原大地。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体现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年来,日喀则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努力拓展志愿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深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

加强志愿服务顶层设计,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日喀则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等,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重点内容同开展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涵育志愿服务文化,彰显志愿服务精神。日喀则市疫情发生后, 第一时间成立日喀则市疫情联防联控志愿服务,全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协助核酸检测、信息核查核验、维持公共秩序、卡点执勤值守、搬运物资、酒店值守、防疫消杀、配餐送餐、旅客安抚等工作。

三、丰盈精神家园——文明创建构筑精神高地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日喀则市始终注重为民利民靠民,注重落细落小落实, 注重日常经常平常,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明创建工作在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日喀则市持续打响“我爱我家”创城品牌,充分调动各类群体参与创城的积极性,分层分类、对标对表,高质量推进18县(区)全域创城,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十项行动,6万余场次“文明交通”“包街包帮”“阳光周末”等志愿服务活动“红遍”大街小巷。

为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树立良好精神风貌,彰显各领域创城工作的为民之美、奉献之美,组织开展评选“最美家乡人”活动。目前,该活动已评选出30名“最美家乡人”(含20名提名奖)。

对日喀则市12类创城点位进行重点示范打造,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创城工作深入开展。

组织公益广告主题街打造工作,在全市主要路段选取2—3条示范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组织全市

12家广告公司参与设计,精心打造具有观赏性、艺术性、引导性的公益宣传主题街,让各类创城公益广告刷新城市风貌,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全民网络文明素养,确保网上充盈正能量。举行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日喀则市网络文明“五进”启动仪式,广泛动员全市各网络平台推送《日喀则市网络文明行动倡议书》,面向全市网民招募组建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队。

四、丰润文化滋养——文明新风擦亮幸福底色

日喀则市坚持把文化振兴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把强服务、出精品、促改革作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文化发展更加持久、更富创新。

公共文化惠及群众。持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阳光书咖、博物馆展陈、群艺馆数字云等工程高效实施,支持市新华书店标准化建设,1676个农家书屋、346个寺庙书屋出版物完成补充更新;
日喀则市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等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在基层开展1.1万余场次,公共文化更加充盈群众生产生活。

文化文艺多彩呈现。电影《回西藏》完成拍摄,《凉州会盟》等精品创作有序推进,《珠穆朗玛》(2022年)组稿工作顺利完成,30余个新创文艺精品在各个舞台上演,搭载专题讲座、好书推荐、主题论坛、图书角等内容的“书香珠峰全民阅读”活动影响广泛;
《幸福藏家人》在全区“七一”歌咏比赛上折桂,《最美的夜色》摘得“青稞飘香”语言类小品节目桂冠,拉孜堆谐《踏地飞歌》荣获自治区首届文化艺术节一等奖,日喀则文化名片更加闪亮。

文化产业提档升级。高质量推进“十四五”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民族服饰、藏香、藏刀等文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非遗展销、民族手工业发展成绩可喜;
 200余处历史文物、红色革命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挖掘、保护,探索文化与旅游、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精神文明的种子正源源不断地在日喀则大地处处播撒、萌芽、生根、勃发, 在文明创建这片广袤田野上,日喀则将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让文明之花愈开愈盛、愈开愈美,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日喀则立起精神坐标、筑就精神家园。

乘风启航担使命&砥砺奋进谱新篇

2022年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0 日)

新时代赋予人大新使命,在奋斗中彰显,在实干中舒展。

翻开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日志,一组组数据见证初心使命,一项项工作彰显为民情怀。

2022年,是全国喜迎党的20D、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的重要一年, 是全市奋进新征程、全面推进“三城五地”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守正创新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发展大局,面对新冠疫情挑战,聚焦群众关心关切,主动担当作为,依法行使职权,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现了本届人大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突出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

一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在党委统一领导下, 推动人大工作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丰富和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陇南的具体生动实践。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所在,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突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 扎实做好全市人大系统党的20D精神学习宣讲,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开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交流会,不断深化对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重大理念、根本原则、制度安排、重要举措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年来,牢牢把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坚持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加强常委会机关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年来,始终坚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人大定位,发挥人大职能,

彰显人大担当,体现人大作为。紧紧围绕中央、省委重大决策和建设“三城五地”、推进“十大行动”等重点工作,谋划推进人大工作,做到全市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全力推动党委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二、立行并重,深入推进依法治市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把法治陇南建设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推动宪法、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灵魂和生命所在。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地方治理需求,勇于先行先试,交出了一份恪尽职守的履职答卷。

编制完成的《陇南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科学描绘了陇南市未来五年的立法“蓝图”;
制定出台《陇南市养犬管理条例》,为规范文明养犬提供了法律保障;
还表决通过了《陇南市哈达铺红军长征旧址保护条例(草案)》, 对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了陇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条例和美丽乡村建设条例立法前期调研,为下一步做好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依法开展人事任免,修订完善了《陇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进一步规范常委会人事任免工作。全年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0人次,其中决定任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3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33人,为市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高效运转提供了组织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陇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期间,首次听取了市人大法制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报告,修订出台

《陇南市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办法》,对报备的11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维护了法制统一。

三、强化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

大局之所在,也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秉承为民履职情怀,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开展监督。

在围绕助推中心工作深度落实上,聚焦“十大行动”深度落实,组织开展“万名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活动率

达99%;
聚焦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视察,针对项目结构“四多四少”等突出问题和征集到的65条代表意见建议,提出了工作建议。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围绕热点难点问题上,重点开展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和耕地保护、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实等专题调研,提出了工作意见建议,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助力。

在围绕强化计划财政审查上,建议市政府及发改、财税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足用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各项政策,确保经济“大盘子”平稳运行、“钱袋子”安全增值。对县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开展专项督查,实现市县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纵向联通,强化了对预算支出的全程监督。

一年来,全市三级人大五级代表统筹运用执法检查、代表评议、专题询问等各种监督手段,打出了一套富有特色的监督工作“组合拳”,有力推动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回应了社会关切,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长效机制建立。

四、细化服务保障,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与时俱进,转变的是更好服务人民的方式;
历久弥坚,不变的是始终为民谋幸福的初心。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大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思考把握,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发展民生,把民之亟须、民之所望作为履职所向,以高效履职推动经济发展,推动解决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年邀请230多名代表参与了市人大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
广泛开展代表走访接待选民活动,全年接待走访群众12600多人次。

在维护代表合法权益得到依法保障的同时,强化平台建设,完善提升“代表之家”474个,开展活动620余次,参与代表3200多人次。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共提出124件建议,同比增加34.8%,遴选出15件重点建议进行了现场督办。截至目前,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收到的代表建议全部办理答复。

翔实的数据背后是务实的工作,代表“接地气”、履职“全天候”,建言献策渠道更多、回应更快,代表履职焕发新活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加强理论武装学习,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把握新要求、展现新作为、开启新征程,紧紧围绕“三城五地”“十大行动”“九个新突破”,强化履职担当,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奋力开创陇南人大工作新局面。

初心践使命&奋进写华章

2022年陇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1 日)

2022年是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开局之年。翻开一年来的履职日志, 一幅幅不负人民重托、履职尽责、收获满满的耀眼篇章呈现眼前。

制定地方性法规1件、修订地方性法规1件;

引导5000多名代表投身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助推重点工作有效开展;
交办建议12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8%以上;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发展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扎实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一、服务发展大局 监督工作激发新动能

发展大局所在,就是人大履职中心所在。市人大常委会严格履行宪法赋予的监督职权,聚焦经济发展和民生难点,以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促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3月23日,市审计局在市财政局召开2021年度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暨国有资产管理审计进点会,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联合审计部门加强财经预算审查监督, 也是提升人大监督效能、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审计等报告,依法批准市本级财政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分配意见;
专题听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从强化管理基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整改建议;
专题听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积极化解“年年审、年年有”的问题;
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市县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实施意见》;
加强市级预算联网监督,不断完善财政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

在加强民生热点实事监督方面,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城区饮水提质工程等12个项目进展情况,推动2022年市列为民办实事真正落实;
专题督查高标准农田建设、苗木占用耕地腾退工作,助力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

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开展《甘肃省中小学校安全条例》执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靠实交通、食品、防疫等方面安全责任,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管理。

在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监督方面,开展《环境保护法》《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促进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法律义务;
开展“河长制”工作情况专题调研,促进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和集约节约用水, 助力河湖“四乱”问题有效解决;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状况、环保目标完成情况监督,跟进督促年度重点任务落实。

二、坚持厉行法治 依法治市呈现新局面

6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两个条例”新闻发布会,《庆阳市物业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庆阳市燃气管理条例》自8月1日起施行。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小切口、有特色、人大主导立法”,突出地方特色, 审慎推进地方立法。立足全面推进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实际,制定并实施《庆阳市燃气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创制瓶装燃气统一配送制度;
围绕《民法典》实施,在全省第一个跟进修正《庆阳市物业管理条例》,为完善物业管理法规,起到了先行先试作用;
配合全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为完善法律体系贡献了“庆阳智慧”;
聘任立法顾问5名,确定立法联系点4个,拓宽群众参与立法的覆盖面。

在加强司法监督方面,首次调研监察委员会监督全覆盖工作情况;
专题调研市法检“两院”机关工作情况;
深入调研法院民商事案件执行情况;
审议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建议作用发挥情况的报告;
集中视察看守所工作情况;
开展《人民调解法》执法检查;
配合调研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和城市民族工作。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保证宪法法律实施作为重要职责,切实维护宪法实施和法制统一,有力促进法律实施。

三、强化服务保障 代表履职取得新成效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是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代表工作新方式,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履职保障为支撑,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让代表“能为”“善为”“有为”。

6月13日,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一期培训班开班;
市人大常委会将2022年确

定为“人大代表之家”规范提升年 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强化代表履职保障,对市五届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代表8900多人次,初任代表培训率达到100%;
制定《加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在市人大机关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委员办公室”,全市组建代表小组232个,抓好代表“两联系”制度落实;
邀请代表参加地方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950多人次;
强化建议办理,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126件建议,办复率100%、满意率98%以上。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慈利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3 日)

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是党的20D胜利召开之年, 也是慈利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开篇起步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慈利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开局即加速、起步就起势”的工作要求,务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与全县人民一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书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慈利的精彩答卷。

.坚持党的领导,彰显政治机关的赤胆忠诚

一年来,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

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第一原则、第一立场,深入学习研究、宣传贯彻***法治思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等, 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将其列入党组会议、党组中心组学习、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全面对标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强化政治上的坚定,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

把准政治方向。始终紧跟县委决策部署谋划履职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做到县委中心工作布置部署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 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保证人大各项工作始终与县委同步共向、同频共振。切实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领导作用,严格落实县委指示, 高质量筹备召开人代会及人大常委会会议等,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作出决议决定,不断增强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争做维护县委集中统一领导的表率。

依法任免干部。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统一。严格任前法律考试、表态发言、颁发任命书、宪法宣誓等人事任免程序,认真把好任前、任

中、任后监督三道关口。全年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5人次,终止县人大代表资格13名,依法补选市、县人大代表14名。

.坚持服务大局,彰显工作机关的格局站位

一年来,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县委部署所指、改革发展所需、攻坚堵点所在作为人大工作的坐标所向,勇当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行稳致远的坚强后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常委会高度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情况汇报, 重点对全县产业帮扶协议履行情况“回头看”、“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视察,督促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范化解扶贫领域风险,确保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脱贫户稳定增收。

认真回应社会期待。常委会高度关注“一老一小”,专门对全县养老机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助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听取审议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专项汇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解决婴幼儿照护难题,督促补齐民生保障和功能短板。此外,针对食安创建、医疗体制改革、教育“双减”、招商引资、森林防火、安全生产、交通顽瘴痼疾等问题专题调研督导。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43 批52人次,通过依法转办、及时督办较好维护了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全力服务中心大局。面对历史罕见的旱灾,常委会积极谋划、快速响应, 动员五级代表主动下沉一线,深入基层开展旱情调查摸排,组织群众开展抗旱自救,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贯彻***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一线开展督导检查,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旅发大会筹备期间,组织人大代表督导控违治违、参与环境整治等工作,号召人大代表在景区景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利用屋场会、座谈会、人代会宣讲办会兴城的重大意义,为旅发大会加油鼓劲、添砖加瓦。

做细做实代表票决制。常委会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 通过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社情民意大走访”、发放调查问

卷、政府网站征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愿、所急、所盼,采取“打开门”征项目、“沉下去”找项目的方式,让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票决制工作,使项目更加突出民生、决策更能体现民主、过程更好反映民意。经统计,全年全县共征集民生实事项目123件,票决46件,整个过程充分汇聚了民心民智、体现了民意民愿,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坚持依法监督,彰显权力机关的职责权威

一年来,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确保宪法法律有效实施,不断推动“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全年常委会完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财政预决算、预算调整、审计报告等法定事项的审查审议,定期开展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推动“六稳”“六保”任务落实;
同时强化了对政府性债务(含隐性债务)的审查,并提出审查建议。积极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实现对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的全口径审查和部门预决算的全过程监督。首次听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综合报告,实现中央确定的四大类主要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全覆盖。

强化执法检查监督。常委会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监督工作的指南针,紧跟社会热点,主动靠前监督,配合市人大开展了《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张家界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城乡规划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积极主动回应民生关切,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督促完善农村文化健身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对禁毒工作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督促落实源头治理,坚持严打态势,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对7个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履职监督评议,按照“6+2”模式,确定6项共性重点工作和2项个性重点任务作为评议内容,对照省深改委要求,对法检两院11名“两官”开展履职评议。在两项评议工作中,从动员部署到整改落实,全过程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被评议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升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监

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使被评议单位和个人发扬成绩、改进不足,有力促进了单位工作效能的提升和个人工作作风的转变。此外,首次听取审议县监察委的专项工作报告,实现了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的全覆盖。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助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个一体建设”,助力法治慈利、平安慈利创建;
开展了“八五”普法和“12·4”宪法宣传活动;
自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认真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9件;
听取审议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报告,组织代表调。研社区矫正工作,视察“两院”工作和旁听法院庭审,督促司法机关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推动良法善治,保驾护航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代表机关的使命担当

一年来,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尊重代表“主人翁”地位,不断优化机制, 强化举措,依法保障代表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代表工作实践。

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常委会把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实现代表联络站由“全覆盖”向“高质量”提升。按照“八有”标准,建成代表联络站125个、示范站10个。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桥头堡” 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履职活动,通过“互联网+”推动即时多向互动交流,每月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推行“坐诊、出诊、会诊”三套诊法, 架起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连心桥,拉近了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距离,使代表工作更好地接地气、贴民心、惠民生。

建好代表履职档案。常委会坚持把“抓履职建档案”作为树立代表形象、创建代表机关的生动实践,全年共发放《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手册》301本,建立县人大代表履职档案301套,对代表基本信息、出席人大会议、参加监督活动、提出议案建议等情况记录在册、形成档案,按照“一档一册”同步配备统一的代表证、履职徽章,彰显代表荣光、激发履职动力。

切实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出台代表履职考评办法,推动人大代表履职制度化、规范化。深化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健全学习培训制度,科学设置学习内容, 全年组织培训市、县、乡人大代表28场共1028人次,培训人大街道工委主任、乡镇人大主席、代表联络站站长、联络员120人次;
指导县人大代表小组、专业小组开展活动89次,有效提升了代表的履职能力。不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

的参与,累计组织代表调研视察35次,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200余人次,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创新督办代表建议。健全多元督办体系,实行重点代表建议督办制度,从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的143件建议中,选取代表呼声较高、社会广泛关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5件建议,确定为重点督办件,严格按照“原因不找准不放过、措施不给力不放过、落实不到位不放过、代表不满意不放过”要求,采取“集体督办、集体面商、集体评价”的方式开展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强化代表建议办理的监督刚性,坚决兑现“代表提了不白提,群众说了不白说”的郑重承诺,首次实现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的效果。

.坚持强身健体,彰显精干务实的人大形象

一年来,慈利县人大常委会主动对标新时代人大工作和建设需要,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汇集民意、推动落实的能力。

注重能力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构设置,新组建县人大信息中心,新增事业编制2名;
新设立零阳、金慈2个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更好发挥职能作用。落实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片联系、专(工)委对口联系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分片区组织召开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安排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列席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在闭会期间积极开展调查、视察、工作评议、代表报告履职情况等活动,全县人大工作和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注重作风改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常委会议事规则、会议制度、机关管理制度。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找准问题,使决策、监督接地气、聚民意、有实效。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机关办事效能不断提高。

注重制度宣传。加强融媒体时代人大宣传探索,用好“一网一号”宣传阵地,讲好人大故事、展现代表风采。严格守住意识形态工作阵地,积极宣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努力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成绩可圈可点,这是县委坚强领导,全体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的结晶,是“一府一委两院”和乡镇人大主席团、人大街道工委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结晶,也是全县人民及社会各界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的结晶。

督办建议重实效&件件落实惠民生

酒泉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督办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0日)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按照“1246”发展思路,把督办代表建议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酒泉的重要举措来抓,强化办理任务落实,加大重点建议督办,全面完成代表建议办理任务。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143件。其中,财政经济方面26件,城乡规划方面9件,自然环保方面4件,教科文卫方面26件,交通通信方面19件,社会保障方面6件,农林水电方面39件,商务旅游方面8件,政法方面2件,其他方面4件。经过认真梳理分类,交由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办理的136 件,交其他部门办理的7件。至今年8月31日,143件建议全部按期办理完毕。从办理结果看,代表建议涉及的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A类)100件,占建议总数的70%;
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B类)37件,占建议总数的26%;
因现行政策法规或财力物力等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需以后逐步解决的(C类)6件,占建议总数的4%。代表所提问题得到解决和列入计划解决的

(A、B两类)建议137件,占承办建议总数的96%。

一、提升代表素质提高建议质量

为切实提高新一届人大代表综合素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依法履职,市人大常委会年初以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人大代表初任培训会议。对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及人大机关干部共1000余人进行培训,使代表掌握履职必备的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熟悉提出建议的程序和规范,为推动代表高质量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类专题调研、执法检查、集中视察活动,有针对性地安排省、市人大代表参加,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在开展活动中提升代表能力素质,促使代表提出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意见建议。

人大代表工作部门不断加强代表建议审核工作,严把建议选题关、内容关和质量关。在人代会召开之前,各县市区人大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提出更加符合新阶段发展实际的意见建议。会议期间加强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各代表

团代表拟提交大会的建议情况,对收集到的代表建议逐件进行审查,对内容表述不清、格式不规范的议案、建议,及时反馈代表进行修改,不断提高代表建议质量。

二、注重建议办理加大督办力度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题研究建议督办工作,紧紧围绕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集中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月”活动,深入7县市区,采取实地调研、现场督查、听取汇报、召开会议、牵头督办等形式,对确定的30 件重点建议进行现场督办,着力研究解决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代表建议问题解决率。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瓜州县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建设绿色零碳产业园区的建议》和《关于将瓜州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建议》,市政府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将瓜州县工业集中区纳入《酒泉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按照“一区四园”架构指导修编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多次赴省汇报对接省级开发区申报创建工作,在产业培育、园区建设等方面倾力支持。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对马鬃山经开区建设给予特殊政策的建议》,市发展改革、财政、能源等部门积极帮助马鬃山经开区谋划储备项目,申报债券4.25 亿元,推动马鬃山经开区基础建设和产业布局,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8%。

三、着力问题解决确保办理质效

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对会议期间收集到的143件代表建议,认真分析梳理归类,及时交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切实加强与市政府办公室及各承办部门日常联系沟通,靠实承办单位,分解办理任务,严格落实思想认识、责任领导、承办人员、办理措施、办结时限、办理效果“六到位”标准要求,确保建议办理工作形成合力。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市政府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7亿元,实施到户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412个;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工建设农房改造示范点117个10072户, 集中一切资源力量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解决新建小区周边道路不畅管网不通的建议》,

市政府加大酒泉新城区开发建设力度,重新编制修订新城区三期城市规划,加快完善路网等基础设施,富康西路东段和新区一街、二街等道路工程顺利推进, 新城区承载能力、环境面貌明显提升。

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项目经费支持力度的建议》,市政府积极谋划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实施卫生健康领域项目22个,投资总额27.4亿元,有力推动了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我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评位居全省第一。

四、健全办理机制规范工作程序

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建议督查通报、“一府两院”建议办理情况报告、代表建议答复预审查、常委会领导督办重点建议等工作机制,通过视察、督办、调研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办理质量。

市人大常委会严格承办部门答复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预审查,对各承办部门拟定的代表建议答复件进行认真审查,及时掌握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对办理进度慢、办理不认真、办理质量不高的部门和单位,与承办部门沟通联系,督促承办部门落实办理措施,推动建议办理工作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州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0 日)

时代赋予的初心使命,在奋斗中彰显;
民主法治的美好画卷,在实干中舒展。回望过去的一年,是州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深入贯彻***法治思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安排,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的一年。

翻开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开局之年日志: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政府债务等报告12份,组织对审计法、人民调解法、社区矫正法、养犬管理条例等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6次、建立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对8件地方性法规开展集中清理、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9人次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为推动临夏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记录着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依法履职的清晰轨迹,记录着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

一、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最大优势。一年来,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始终牢记人大工作的政治属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始终,努力助推社会长治久安和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发展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忘初心使命,自觉做对党忠诚、维护团结的践行者,自觉做民主法治、民生民利的坚守者。

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州人大常委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保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保证党的政治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努力在践行好***总书记要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上守正创新,在新时代履职之路上展现人大新气象、新作为。

二、以依法高效履职全力助推现代化临夏建设

州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省州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创新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立法,迈出立良法、促善治、谋发展的坚实步伐。州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州中心工作,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科学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坚持“立得住、有特色、小切口”立法,修订《临夏州物业管理条例》《临夏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启动制定《临夏州供热用热条例》《临夏州城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 在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中彰显人大立法作用。同时,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等9所高校院所选聘28位知名法学专家组成立法咨询库,全过程参与立法工作,提升立法科学性。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让人大工作更有温度、更有质效。州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州重点工作,立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紧扣共建“一带一路”、兰西城市群建设重大战略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监督,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政府债务等报告12份,有序推进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工作,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开展州属国有企业运营和资产管理专题调研,做到经济监督工作有的放矢;
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有所安等热点问题,探索多种形式的监督, 提高监督质效;
探索加强对监察、司法工作的监督,跟踪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

紧扣法律规定开展执法检查,使法律监督的刚性得到真正体现。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法律八进”活动,组织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把“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作为开展代表工作的主要抓手,夯实代表工作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创新,实现了全州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入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学、线下学”相结合,组织代表参加全国人大、省人大教育培训,开展州十六届人大代表初任培训、党的20D精神专题培训,参训人员累计达到1203人次。

紧扣“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要求, 提高建议办理实效和代表满意率。州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95件建

议,相关部门和县(市)已全部办理答复,其中已经解决的A类67件、占70.5%, 正在办理的B类27件、占28.4%,留作参考的C类1件、占1.1%,代表和群众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履职本领

州人大常委会把突出抓好常委会机关规范化建设和人大干部能力建设,作为机关自身建设的抓手。始终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引导机关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坚定信仰、坚定立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州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努力把党的主张转化成为全面履职的思想政治共识,不断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常委会高效履职,制定修订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人事任免办法、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办法等12项制度;
完善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11项工作规则,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
修订24项人大会议、活动和机关工作制度,健全充满活力、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

深入推进文明机关建设,充实机关图书室,不断丰富学习主题,持续创新学习平台,积极打造“书香人大”,常态化开展“季读一本书”活动,促进“读书+履职”深度融合,营造机关干部形成爱读书、勤学习、善思考的良好风气, 州人大常委会机关被州委推荐为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潮平岸阔帆正劲,踔厉奋发正当时。州人大常委会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昂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担当作为、埋头苦干,不断开创临夏人大工作新局面,为谱写新时代临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坚持人民至上&发挥人大力量

2022年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综述

(2022 年 12 月 13 日)

市第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9次,审议地方性法规1件,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4名,依法作出决定决议12项,听取审议市“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21项。

一次次履职尽责、一场场审议表决,无不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
 一份份建议意见、一件件为民实事,无不彰显着造福于民的初心和使命。

时代赋予的初心使命,在奋斗中彰显;
民主法治的美好画卷,在实干中舒展。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迎接服务和宣传贯彻党的20D为主线,以着力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为战略目标,以强化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区党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为重要遵循,紧扣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在高效依法履职中恪守为民行权的拳拳初心,走过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坚持思想认识与具体行动相统一,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最高政治原则,确保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围绕工作大局,准确把握职责使命,服务市委中心工作。

——坚决贯彻市委部署要求,认真落实龚会才同志在市委常委会上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和在市人大机关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向市委请示报告重要会议、重大事项、重点工作48项;

——全面投入防疫大局,及时倡议动员人大代表和组织59名人大机关干部投身一线、踊跃参战、志愿服务,特别是常委会领导全员下沉、包保督导,其中,2名常委会副主任常年在邦达机场开展防控工作;

——全面助推社会稳定,常委会领导全员开展维稳督导和维稳值班,17名人大干部参与重要时段联勤联防工作;
全面深入宣传宣讲,全年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党的20D精神送万家”等系列宣讲活动140余场次,切实做到了与市委同声相应、同频共振。

二、坚持地方立法与法律宣传相统筹,法治建设更加深入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助力推进法治昌都建设。

——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先后召开2次立法协调会,听取《昌都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年(2021—2025)立法工作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推进情况,听取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开展情况,丰富完善了五年规划立法项目、研究确立了2023年度立法计划,有效增强了地方立法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加强年度立法项目审议工作。针对首次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制定的《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高质量完成二审、三审工作,目前已经按照程序报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提前介入立法过程。主动参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工作,多次参加红色遗迹保护等法规案的立法听证会,在法规的主要制度设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加强立法能力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结合,在市人大机关举办法治讲堂3次,组织全市48名立法工作人员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立法专题培训班,提升了专业知识。

——加强宪法法律宣传。依法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宪法日活动,开展《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40 余场次,进一步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法对《昌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通告》等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对全市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有效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

三、坚持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相结合,监督实效更加明显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持续加强对市“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报告等方式,提出整改建议73条,提高了监督刚性和实效。

——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校风校规、乡规民约、寺规僧约专题调研,

助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围绕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审计等工作报告11个,听取审议2021 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整改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专项报告,开展2021年政府管理债务情况专题调研并听取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助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执法检查, 听取审议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跟踪监督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依照法定职责,做好环保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助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围绕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执法检查,积极宣传自治区关于鼓励抵边安居的系列优惠政策,助力推进边疆安全和边防巩固。

——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 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报告,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牧区药品供应保障、大学生就业情况专题调研,助力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促进公平正义,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执法检查, 开展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情况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情况报告,有效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积极回应了各族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首次听取审议市监察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提升了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丰富了人大监督内容。

四、坚持选举任免与依法决定相并重,人民民主更加彰显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行使任免权和决定权,有效保证了市委的人事安排、决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顺利实现。

——依法做好选举任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选举任免相统一, 完善优化选举任免程序,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4名,组织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开展宪法宣誓并颁发任命书3批9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宪法意识、法治意识、人大意识。认真开展述职评议,任后监督有效加强。

——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坚持抓大事、议大事、决大事,严格执行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报告制度,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依法作出12项决定决议,确保了党委的决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五、坚持服务保障与依法履职相促进,代表作用更加凸显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着眼更好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持续加强服务保障和履职能力建设。

——丰富代表活动。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 常委会领导主动联系代表64人次,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44人次、召开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3周年纪念日”座谈会,开展“人大代表之家+选民+履职+为民办实事”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和群众来访7500余人次、开展宣传宣讲3600余场次,进一步丰富了代表闭会期间活动。

——强化履职保障。首次为无固定收入的农牧民市人大代表兑现联系群众的通讯、交通补贴39.12万元,兑现自治区人大代表补贴33.6万元,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了经费保障。

——加强建议办理。落实代表意见建议交办、办理、督办制度,完成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101件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落实办理经费保障机制,首次将办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门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代表建议中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但无预算列支、无项目支撑的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履职能力。着眼提高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坚持把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组织部分代表到区内外考察学习开拓视野,邀请60余人次代表参加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提升能力,征订配发1100 余册书籍读本强化学习,印发会议公报和推送工作动态知情知政,进一步推动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六、坚持改进作风与能力建设相提升,自身建设更加过硬

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四个机关”的定位要求,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人大工作和建设不断向上向前发展。

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在市人大机关营造了大抓快抓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

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关键,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年轻干部能力培养工程, 有效提升了人大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坚持以机关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宪法和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的学习,有效规范了工作、提升了依法履职能力。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用实干笃定前行,用奋斗诠释作为,在加强改进人大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继往开来,市人大常委会用行动践行使命,用实践积累经验,提高了对人大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启程赶考,用成绩坚定信心,用清醒反躬自省,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不足。

新征程上,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依法履职、务实为民,持续在筑牢政治忠诚上保持定力,在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上彰显担当,在强化民主监督上发挥作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体现作为,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树立标杆,进一步以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昌都努力奋斗。

履职尽责显担当&凝心聚力谋发展

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职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0日)

站在新旧交替的重要时刻,回首过去的五年,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心怀“国之大者”,情系“民之望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政治责任,履行法定职责,回应民众呼声,积极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在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配合下,我市代表议案建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代表们提交议案5件,建议128件,特别是列入省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议案建议的数量逐年增多,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帮助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为推动我省、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学习调研夯实履职基础

2017年12月10日,朔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依法选出了我市出席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5名。2018年1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我市选举出的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进行初任培训。培训会上,市政府、市中院、市检察院进行了工作汇报;
相关专家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代表履职有关知识进行了专题辅导;
会议还对省人大代表履职系统平台操作方法进行了培训。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切实掌握了履职方法和途径,为今后五年依法履行职责打好了基础。”省人大代表、应县臧寨乡大营村党支部书记杨立新每每回忆起这次培训,都深为感慨。

加强履职学习是代表法对人大代表作出的义务性规定,也是代表依法履职、做好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五年来,代表们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的各类履职专题培训班、专业知识学习班、履职能力提升班等,通过这些完整系统的学习培训,让自己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切实提升了履职意识和能力。省人大代表、应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冯雪琴说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通过一系列学习培训,我们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 履职视野和思维不断拓展,履职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提高。”

专题调研是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方式,也是了解社情民意、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服务全省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有效途径。五年来,代表们始终把群众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等方面作为重点,积极参

加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各项专题调研、专项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代表联络站等阵地积极联系选民,发挥“上传民意民声、下达政策精神”的作用,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每年省人代会召开之前,市人大常委会都要组织在朔省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学习和视察,让代表们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意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精心撰写议案建议作好充分准备。

二、服务发展大局彰显时代担当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做好重大疾病防控。为此,我建议要加强基层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建设。”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参加审议的省人大代表、应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冯雪琴认真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提出审议建议。

五年来,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按时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自觉遵守大会纪律,依法认真行使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并发表意见,特别是紧扣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中心,按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聚焦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再提升、完善民生保障、凝聚共识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议案建议,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省人大代表、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元履职省人大代表5年间,他始终关心关注“三农”问题。围绕农业产业化、特色现代农业等主题, 先后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山西省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促进条例>的议案》

《关于加大对农业加工企业扶持力度的建议》《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建议》等针对性议案、建议11件,其中6件得到省农业厅、发改委、商务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予以采纳实施,3件被纳入全省重点建议议案。

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发挥作用,书写出精彩的履职答卷,收获了沉甸甸的履职成果——

《关于继续在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开展<山西省促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发展条例>执法检查的议案》《关于尽快出台<山西省城市停车管理办法>的议案》

《关于尽快出台<山西省校园及周边安全环境保护条例>的议案》《关于保护修

复山阴县广武明长城的建议》《关于支持推动晋北(朔州)现代煤化工基地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议》《关于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建议》这些议案建议,充分展现了代表们强烈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履职能力,为我省、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顺应群众期盼增进民生福祉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群众身边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一个建议意见,都是人大代表为民发声的表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更体现了代表们履职尽责、增进民生福祉的初心和使命——

省人大代表、怀仁市第一中学教师周淑卿走访选民、深入调研,所提的建议多次被评为优秀代表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了很多“微民生”问题。比如, 她了解到许多学校下午放学时间比父母下班时间早,这些学生放学后父母不能按时接,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监管,部分家长不能有效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 为此,她提出了《关于实行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建议》, 被列为省重点建议;

省人大代表卢凤,是中煤平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维修租赁中心天车工,她结合工作实际,进驻了中煤企业所有二级单位的工作群,第一时间把政府的好政策和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人朋友分享,也能第一时间收集一线工人的所想所盼;

省人大代表、平鲁区文化馆干部徐贵芳为做好长城文化相关研究工作,购买了许多专业书籍,阅读相关的资料,脚踏实地调研考察、听取专业人士的讲解,收集、挖掘民间的相关历史记忆。实地考察了平鲁境内的18座烽火台,徒步走完平鲁、内蒙沿线的长城,留下大量珍贵照片和五六万字的文字资料;

省人大代表、朔煤王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机修厂工人梁国英除了参加人大组织的调研活动之外,自己又利用下班时间走访观察,去发现问题,提出了关于扶助涉煤企业的建议和放宽企业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买房的建议等等,并与相关单位沟通协商,减轻了在煤炭行业低迷时期职工生活困难的状况。

《关于设立朔城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的建议》《关于加大对财政穷困县医疗集团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五年来,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聚焦民生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提交议案建议等方式,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助推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五年来,在朔省十三届人大代表齐心协力、凝聚共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务实履职,为推动我省、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代表力量”,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实干担当写忠诚&踔厉奋发新征程

张掖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2 日)

时间是常量,更是奋进者的变量。按下2022年全市人大工作的回放键,呈现的是一幅幅聚焦中心大局、彰显人大担当作为的生动画面,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依法决定重大事项,积极推进地方立法,不断提升监督实效,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翻开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履职日志,一个个紧跟时代脉搏、奋楫争先的动人故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组组民生数据,无不记录着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
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无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关切;
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强大动力,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市委工作要求,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正确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着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不断深化“四个机关”建设,以担当铸就忠诚,以实干诠释使命,以作为彰显价值,在砥砺奋进中书写人大工作精彩答卷。

一、举旗铸魂强信仰

“理论育人,思想铸魂”。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20D、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努力做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注入思想伟力和行动力量。自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 确保常委会工作理念、思路举措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人大工作安排及市委工作要求同步同向。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全面实现市委人事安排意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

干准则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效。

二、科学民主立良法

“法者,治之端也。”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唯有站在改革发展的视角和立法实践的前沿,才能让法律与时代“同频共振”。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回应群众期盼,用匠心生动诠释“立法为民”的理念,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加快立法工作步伐,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七彩丹霞是张掖的名片,为加强张掖七彩丹霞保护管理,圆满完成《张掖七彩丹霞保护条例》的审议、报批和颁布实施工作,为实现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法治保障。按照“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思路,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高质高效完成《张掖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各项工作,并及时颁布实施,以法治的刚性推动市民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养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坚持开门立法、协商立法,健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联系和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机制,搭建起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集民智的平台,发挥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直通车”作用,在每件法规的制定中,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立项、起草、审议、论证、监督和宣传等立法工作全链条、全方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专家论证、书面发函、在各级媒体上征求社会意见等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汇聚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愿,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最大限度凝聚立法共识。

三、紧贴大局履职能

“党委有号召,人大必行动!”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体现在市人大常委会一项项重点工作铺排、一个个具体举措落实之中。一年来, 市人大常委会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 聚焦改革发展和民生热点难点,精心选定审议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意见建议,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紧扣发展大局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着力点。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中心大局,突出“一屏四城五区” 建设、产业培育“六大行动”,依照法定职责、遵守法定程序,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120多条,有力推动了工作,有效解决了问题。组织开展持续提升旅游服务供给工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乡

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等调研视察,听取和审议2021 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和专项报告以及计划、预算、审计等专项工作报告17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张掖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一串串数字,一次次检查,既凝结着市人大常委会担当履职的汗水和尽心为民的热忱,也反映出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决策部署、紧贴群众呼声期盼、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四、优化服务促提升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定贯彻***总书记关于“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指示,创新加强代表工作,努力推动人大工作根植于民、服务于民, 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一年来,全市人大代表肩负使命和人民重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参加履职学习,以客观负责的态度进行视察和调研,为张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分量。加强代表履职服务保障, 着眼全覆盖、高质量培训,制定市人大代表届内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灵活运用“送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线上”与“线下”、集中培训与履职经验交流相结合等方式,培训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400多人次。代表们深深感到, 通过一系列学习培训,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履职视野和思维不断拓展,履职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做好在张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服务保障工作,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交79件意见建议,为争取省上政策、项目、资金和工作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把一件件关系民生福祉的代表建议落实,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为现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梳理,主动对接,及时交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78件建议全部办结答复,一大批建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引导组织代表就近参加活动,“人大代表之家”规范运行,“民意窗”“连心桥”作用发挥更加有效。围绕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三进三问三查”等活动,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走访慰问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明显增强,闭会期间的作用充分发挥。

五、守正创新筑根基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机关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倡导实干之风,全面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擦亮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底色。

着眼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定向领航,带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带头坚持人民至上、带头强化法治思维、带头树牢宗旨意识,及时跟进学习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注重发挥常委会班子成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常委会和专委会委员认真学习和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努力掌握行使职权所必备的业务知识, 不断涵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认真履行职责使命,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常委会学法用法和“议事先学法”制度,举办专题法制讲座4次,专项工作监督学法12次。制定完善36项制度机制和流程规范,机关作风明显转变,迈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运行轨道。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回首2022,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全体代表,齐心协力强监督、战疫情、促发展、惠民生,推动人大工作高站位、高质量、有创新、有实效,在真干实干中书写人大担当作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启航2023,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的华彩乐章!

为民履职守初心&以法护航促发展

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0日)

时代赋予的初心使命,在奋斗中彰显;
民主法治的美好画卷,在实干中舒展。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日志是一份硕果累累的工作清单:

在自治区党委领导下,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常委会会议38次,召开主任会议115次;
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7件;
听取审议专项工作等报告64个, 检查29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5次专题询问;
办理代表建议1159件,答复率、满意率为100%。

一串串闪亮数字、一项项务实举措记录着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依法履职的清晰轨迹,反映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紧跟党委工作部署、紧贴群众呼声期盼、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汇聚起磅礴力量, 书写出壮美的生动画卷。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首要政治原则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及时出台《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将中央及自治区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为疫情防控筑牢法治防线;
2021年10月,宁夏疫情防控形势复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要求部署,23个党支部40余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到社区主动认领任务,用实际行动在社区防疫一线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2022 年9月,宁夏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的党员突击队再次出现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

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定盘星”。五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第一原则,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为民履职作为第一追求,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五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始终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DS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党员“大

学习”活动,坚持把做好D建工作凝聚的思想共识转化为服务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强大动力,在服务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上充分发挥作用。始终自觉把政治担当扛在肩,坚持把人大工作融入全区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九大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等自治区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科学谋划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推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上体现人大担当,在参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上贡献人大力量,在落实党的20D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中彰显人大作为。

二、始终坚持良法善治,以法护航改革发展

立法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发力点。五年来,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法治思想为指导,主动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立法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安排相结合,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期盼需求相结合,持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为依法推动我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宁夏实际,针对影响枸杞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强化扶持措施、稳定种植面积、加强产地保护、严格质量监管、突出品牌引领、传承枸杞文化、健全法律责任等方面完善法律制度,及时修订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枸杞产业促进条例》, 用法治力量为“宁夏枸杞”这张亮丽名片保驾护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守护好宁夏绿水青山作为坚持不懈的追求,紧扣绿色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期盼、制约环境保护难点,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先后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物排放管理条例》等条例,积极构建我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四梁八柱”,为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2020年6月,***总书记视察宁夏,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当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以小切口破题, 制定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条例》。2021

年,又把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条例》列为立法重头戏,依法保障和推进先行区建设。

截至目前,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7件、修改88 件、废止10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46件。立法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创造了全国地方立法12个第一,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立法成绩单”。

三、服务大局有力监督,彰显人大作为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全区国有资产家底如何?”“怎样才能管好宁夏的‘家产’,给全区人民交出一本明白账、放心账?”近日, 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厅局负责人发问,哪里有疑问, 就直言不讳进行问询,摸清宁夏国有资产家底,监督政府管好用好人民共同的财富。

监督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头戏。五年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既确实帮助“一府一委两院”改进工作,又有力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

2019年,围绕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政府隐性债务的存量、结构、风险等主要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专项报告;
2020年,针对疫情下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助推“六保六稳”落地见效,促进地方金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021年,根据我区碳排放实际情况,理清节能减碳关系、探索减碳路径,为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提供决策参考,也为今后有效开展减碳立法、减碳监督作了必要准备   连续8年对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进行重点监督,连续9年组织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监督。

截至目前,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已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64项,检查了29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了5次专题询问环保年度目标完成、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以及食品安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等,一项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件件关系百姓福祉的民生事

项,通过人大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有效解决,推动发展。

四、为民履职,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开展工作靠代表,潜力在代表。五年来,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这五年,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活力进一步增强。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在全区建成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2049个;
各级人大常委会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为平台载体,扎实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全区18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踊跃走进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五年里, 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12万余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6万余件,推动解决问题2600多个,把更好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落实到了代表履职为民的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扎实丰富的代表活动,老百姓关心关切的修路、通水、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社保等话题,变成了人大代表们热议的高频词,群众急难愁盼的琐事难事烦心事在人大代表的助力下得到务实解决:据统计,五年间,自治区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32件,推动常委会制定和修订地方性法规21 件;
自治区人大代表提出的1159件建议,答复率、代表满意率均为100%。新时代赋予人大工作新使命,新征程必将激励人大创造新作为。

依法履职守初心&砥砺奋进谱新篇

酒泉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1日)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翻开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的履职日志,为人民代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履职的风采跃然纸上。

2022年,是党的20D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市五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20D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246” 发展思路和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酒泉总体要求,依法履职,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市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不渝坚持政治引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重点强化跟踪问效,紧紧围绕中心助推发展,人大工作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地方立法工作跑出了“加速度”,代表履职开辟了新途径,人大监督工作更具刚性和实效,在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上充分彰显担当和作为。

一、政治引领坚定正确方向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机关定位,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在学深悟透做实***法治思想及***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上下功夫、求实效,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自觉维护市委权威,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重点工作、重要问题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坚决落实市委决策要求,始终与市委保持同心同向同行。

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作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涵养常委会机关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确保常委会各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和全面落实。

二、科学立法突出良法善治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法治思想,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着力推进宪法法律实施,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努力为全市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在立法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保障宪法法律实施,扎实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活动,组建司法监督咨询专家库,组织代表对7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回头看”,严格落实备案审查制度,有效维护了法制统一。

市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地方立法,认真研究制定并推进实施常委会五年

(2022—2026)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广泛征集立法建议,坚持开门立法, 加强立法统筹,注重立法工作有序衔接。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促进公平正义,持续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工作举措进一步落实落细,着力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引导群众依法信访维权。

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选举任免,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 年内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01人次,完成我市出席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

三、强化履职发挥代表作用

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问题,是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价值体现。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探索新形势下代表工作的有效途径,强化服务保障, 支持依法履职,不断激发代表活力,切实提高代表工作实效。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拓宽民情反映渠道,搭建畅通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创立民情直报信息机制,设立网上“民情直通车”专栏,将基层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见建议,真实直接地向市委反映,并反馈市政府及相关部门。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夯实代表履职基础,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增强建议办理实效,持续推进“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站(室)、代表联系点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代表组织形式,广泛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为代表知情知政、依法履职提供了可靠保障。

人大工作,主体是代表,基础在代表。通过举办全市人大代表初任培训班, 严格落实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积极组织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建议督办等活动,代表履职意识显著增强,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通过组织代表视察督办、听取承办部门汇报、政府专项督查通报等措施,确保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回音。通过深入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月”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所思所盼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

四、聚焦监督服务发展大局

大局之所在,也是人大履职重心之所在。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财经工作、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关切强化监督,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 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打好监督“组合拳”,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人大监督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文件,及时研究安排贯彻落实工作,对全市性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主动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找准切入抓手,全力参与推进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市委招商引资工作部署要求,常委会成立4个招商引资工作组,班子成员带队先后6批次赴京津冀、长三角、川陕渝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邀请客商来酒考察22批次,对接洽谈项目45个。至目前,签约实施项目8个。

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包抓帮扶责任,积极参与“酒嘉双城经济圈”建设, 认真落实重大项目包抓责任,积极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激发了包抓乡镇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市人大常委会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常委会机关向共建社区累计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防疫物资,先后抽调机关干部600余人次下沉社区协助开展防疫工作,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各尽所能,主动作为,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系统的责任与担当。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常委会始终把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强化组织建设、突出效能建设,切实提升履职能力水平,以自身建设新成效推动人大工作新发展。

追赶发展勇担当&人大说质结硕果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 2022 年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2 日)

春华秋实,硕果盈枝。翻开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的履职日志,一次次调查研究、一场场审议表决,一回回评议约见、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贯穿着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无不体现着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人大说质”“守正创新”“担当作为”“追赶进位”成为人大工作的主旋律和高频词,激荡着市五届人大代表和市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在助力追赶发展、追赶进位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铿锵足音。

一年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人大说质”要求,聚焦中心重点, 聚集群众意愿,聚合代表力量,以创新思维和系统观念依法履职,以一线标准和实干作风担当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大工作在以往良好的基础上,发生了许多新的重要变化。9月6日至7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廷礼同志来定西调研时指出:定西的人大工作党委重视,队伍整装,自身努力,有位有为,真正把人大工作当事业干,为立法装“探头”,给监督长牙齿,让代表“总在线”,抓调研成常态,聚机关“精气神”,这是非常难得的, 值得省人大、全省各级人大学习。市委书记戴超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对人大工作的务实举措和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认为人大敢担当、讲真话、不懈怠,是实施“转追”工程在人大的生动体现,人大工作越来越新、越来越实、越来越好,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

旗帜鲜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持和完善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通过分层分类系统学、辅导讲座专题学、集中研讨交流学、网络在线随时学,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将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置

于工作全局统筹推动,在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戴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大说质”的新要求;
对标落实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高标准、高规格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中共定西市委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人大工作纳入党政督考一体化平台,专题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把市委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步调一致做到市委决策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年来,先后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23次,向市委请示报告29次,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4人次。在省委人大工作会议上,戴超围绕党委支持人大工作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让全市人大系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二、服务中心大局,全面增强监督质效

紧紧围绕“两聚力四强化一抓实”路径方略,落实“人大说质”要求,综合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推进评议工作刚性化、代表约见制度化、专题询问精准化、代表视察高效化、调查研究常态化、执法检查规范化,陆续打出监督“组合拳”,形成全过程监督闭环,监督刚性和质效不断增强。

聚焦经济追赶发展强监督。锚定各项重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各项关键指标“实现全省中间偏上”目标定位,先后听取审议计划、财政、审计、政府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项报告,力促经济总量做大、速度加快、质量提升。聚力项目建设,组织代表视察,总结成绩亮点,深挖问题不足,精准提出建议。聚力工业突破进行专题询问,持续监督问效,督促做好视察成果转化“后半篇文章”。

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强监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通过审议专项报告, 督促各级各部门守牢底线任务,抓实扶贫资产监督管理,加大撂荒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全力做好固成果、促振兴各项工作。紧盯“5678”关键指标支撑下的“三更有、三倍增”发展目标,开展乡村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推进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五大振兴”。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强监督。围绕“黄河”“双碳”战略实施,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促进有关部门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听取审议“绿满陇中”行动落实情况报告,加快推进“有颜值”的追赶进位。开展环境保护法和《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受

省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依法守护美丽宜居的共同家园。

三、站稳人民立场,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看病难、小微企业贷款难、化解不动产登记难等人民群众操心事、揪心事和粮食安全、疫情防控等“国之大事”、“市之要事”,对市自然资源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交投公司和定西银保监分局开展了工作评议。突出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主题,先后三次组织代表集中约见了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等9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推动解决了入学难、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电信诈骗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直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减”政策落实、校园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 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专题询问,促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坚持厉行法治,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编制完成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蹄疾步稳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聘请立法顾问29名,建立立法联系点38个,广泛听取“原汁原味”的基层声音。制定并实施《定西市城镇供热用热条例》,依法提升供热用热治理水平。压茬推进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等立法项目的初次审议和调研论证,指导临洮县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涉及计划生育、水资源开发利用、“双碳”等领域法规专项清理,维护法治统一。修订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对11件地方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

助力法治定西建设,召开宪法宣传周座谈会,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调研,坚持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推动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紧扣法律规定、突出法律责任,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定西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对市法检“两院”重点工作进行视察,听取审议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定西、法治定西。

五、优化服务保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对240多名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进行履职培训。建立常委会领导与列席会议代表座谈机制,先后5次召开代表座谈会,听取并转办意见建议65条。强化表履职考核管理,首次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审议部分代表履职报告,励代表忠诚为党分忧、忠实为民代言。深化拓展代表活动平台,探索代表小组在产业链构建、代表作用在产业链体现的新路子,推动闭会期间代表活动进一步活起来、实起来、严起来。开通“助力追赶发展、我对主任有话

说”专栏,形成了联系代表既能面对面、又能键对键的“线下+线上”新模式。跟踪督办代表意见建议,首次由市委主要领导领衔进行现场督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的90件代表建议已全部办结。

六、积极守正创新,加快建设“四个机关”

按照“四个机关”定位要求,着力推进党的建设大提升、依法履职大学习、作风转变大落实、调查研究大联动、整体工作大进位“五大”行动。首次在开年之初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培训班,深化拓展DS学习教育成果。新制定、修订制度21项,搭建了“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党组走在前、委员做表率、代表带好头、机关全员齐跟进”带头落实机制,深入实施“转追”工程,形成了一门心思促发展、一流标准转作风的良好形象。围绕市域社会治理、区域品牌打造、川河经济带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统筹抓好产业链推进、驻村帮扶等中心任务,既为人大工作增光、又为全局工作添彩。举办“人大说质”征文竞赛,传播定西人大好声音,讲好定西人大新故事。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努力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定西新实践中,彰显“人大作为”、做出“人大贡献”。

搏浪扬帆迎风起

吉林省通化县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年12月1日)

吉林省通化县位于长白山南麓,素有“长白门户·吉辽咽喉”之称。通化县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三度荣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和“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县获国家级荣誉70余项。

今年以来,通化县认真围绕吉林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全力围绕通化市委“333”工业产业体系,狠抓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1234”产业发展新格局,持续延链、强链、补链, 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一、产业发展集聚合力

围绕构筑“1234”现代化产业体系,通化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凝聚起更强大的发展合力。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共48户,1至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55.3亿元, 增速5.1%。

医药健康产业是通化县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70%以上,利税总额达到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利税额的80%以上,是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全县现有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户、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6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随着近年来消费者对中成药市场的认可和信赖,金汇药业、吉通药业、汇金堂药业等中小药企生产的中成药深受市场欢迎,产销量持续稳定增长。

食品产业是通化县主导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依托南长白山资源丰富的优势,目前已形成人参及人参加工制品、葡萄酒和白酒等酒类酿造、蓝莓及蓝莓制品、鲜食玉米、长白山特产食品等500多个品种的食品工业体系。其中,甜玉米行业基本形成企业集群状态,快大人参产业园区已成规模,通天酒业正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矿产业也是通化县主导产业,随着国家鼓励矿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给矿产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今年以来,镍价、铜价涨至近10年最高点,拉动了通化县有色金属行业的快速发展。通化县矿产资源覆盖了铁精粉、铁矿石、洗精煤、石灰石、铜精矿、镍精矿等多类产品,

工业品位较高,先进的设备与生产工艺形成了矿产企业探、采、选完整的生产体系。

通化县装备制造产业目前重点支持通石公司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 加快形成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在低碳经济大潮的带动下,新材料产业市场异常火爆,前景广阔。县域内建材和新材料产业近几年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二、营商环境支撑有力

通化县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工业稳定运行,成立安全生产工作专班,为东宝药业等重点企业定期上门全员核酸检测,做到工业领域“应检必检”。同时,加大对重点企业货运物流服务保障力度,协调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安等部门帮助企业解决交通运输中遇到的各类难点问题,为县域工业企业办理各类介绍信,员工通勤车、货物运输通行证1900余件。

实施“通化县服务企业月”专项行动。县领导现场办公,强化对企业的包保服务,协调财政、税务等部门,先后到东宝、一洋等30余家企业现场指导, 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及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使用、环保、资金需求等难题30余件, 其中税务部门为通化化工和安睿特返还增值税留抵退税2.28亿元。同时,联合财政为东宝药业、一洋保健品、四方山铁矿等企业累计发放各项奖补资金700余万元。

通化县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搭建政银企数字平台及对特色产业采取针对性服务。由县金融办牵头,对企业提供的近三年主要指标和经营性现金流等内容全面梳理,每月向县域内的银行推送相关信息,加快推进企业贷款融资进度。目前,已为县域25户规上工业企业达成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
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投放贷款7.2亿余元,帮22户规上企业解决了流动资金贷款需求。

通化县通过了“国家首批创新型县”验收答辩,东宝“恩格列净片的产业化开发”等9个项目成功立项,争取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扶持资金520万元;
通化县三兄弟中药材有限公司“细辛科技示范基地”、通化县明旭中药材有限公司“玉竹科技示范基地”,认定为第二批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
 白山、吉通、康缘玉金3户药企完成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通化县首个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化县坚持从产业、链条、龙头、短板等方面科学谋划,组织实施带动力、影响力和实效性强的重点项目40个,实施“百项工程”82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273个。“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统领了全县各项重点工作,切实促进了经济平稳运行、营商环境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增进。40个重点项目中,续建项目25个,新建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30.49亿元。截至10 月末,开复工项目40个,开复工率100%,已完成投资28.91亿元,投资完成率94.8%。积极开展项目全流程闭环服务,重点实施了高压线线路改造、河道设计改造、天然气管道改造等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工程。

三、展望未来彰显魄力

在“十四五”期间,通化县将紧密结合省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1234”产业发展新格局。

持续做大做强医药这一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东宝胰岛素产业园区、重组人白蛋白生产基地建设,支持通化安睿特向“独角兽”企业发展,继续举全县之力支持东宝集团向“千百十亿”企业迈进;
鼓励安睿特、华夏药业等医药企业积极筹备上市。

持续做优做实食品和矿产两大主导产业。进一步释放人参、绿优稻米、蓝莓、鲜食玉米等特色资源优势,争创省级鲜食玉米现代农业产业园;
依托国内大循环发展需求,改造提升现有铁矿、石灰矿、铜镍矿企业规模,提高资源消耗型企业产出效益。

着力壮大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和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坚持“由粗放型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加快推进通化化工“1830”项目建设进程,争取早日试车运行;
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合理开发利用大理石、石灰石、粉煤灰等建材资源,推动建材行业产能优化、产品迭代;
支持宏信研磨材碳化硅超细微粉系列产品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加快发展康养旅游、现代商贸物流、现代金融和现代信息四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康复疗养和全民健康管理等特色健康服务业,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主动适应消费市场新发展趋势,不断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智慧型物流园区建设,以物流促进经贸、带动产业发展;
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持续探索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加快提升县域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
充分激发人参产业园电商孵化基地、聚鑫双创产业园平台作用,构建大

数据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全面加快数字通化县建设。

奋楫笃行谋发展&踔厉奋发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民政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2月8日)

2021年3月28日,西藏自治区首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城关区公德林街道幸福社区正式投入使用,幸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关注社区养老、改善困难老人生活为出发点,以服务孤寡、空巢、困难、残疾、高龄老人为重点,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为辖区老年朋友提供助餐、医疗、康养等便捷服务。

幸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信息档案,由项目服务人员主动上门为符合项目服务对象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并根据老人需求,协调社区保安、邻居、义工、养老服务站人员等以及其他社会服务力量执行相关救援或提供直接生活照料服务。

“服务站里甜茶馆、餐厅、超市、娱乐室一应俱全,平时子女工作都比较忙,我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来,和老朋友们聊天晒太阳,感觉非常舒适。”今年80岁的普布次仁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认真履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工作职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充分发挥了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10年来,拉萨市民政系统统筹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发展,推动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截至2021年底,城镇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060元,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7740元,率先在全区民政系统实施低保渐退期,广大特殊困难群体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一路前行。

拉萨市积极建立健全民政部门基本生活救助和临时救助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年均保障低保人员1万人以上,累计支出救助资金超过4亿元;
特困人员1千余人、临时救助200人次左右。此外,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困难群众监测预警机制,针对易返贫户、易致贫户、潜在救助对象等6类人群开展摸排核查,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利用社会救助资金的4%,约628.4万元,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加强基层救助经办服务项目,招聘79名社会救助基层经办服务人员充实到全市65个乡镇,满足

困难群众帮扶基本需求,落实惠民政策,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公里”。

10年来,拉萨市基本民政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制度,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每年惠及5000余名残疾人。同时,加大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申请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力度,与全市13 家单位签订信息共享协议,实现了线上线下核查,实行“逢进必核”,确保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准确、高效、公正。截至目前,累计核查12万余户,助推精准认定、精准救助。

同时,成立专项调研组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入户调研,从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收入结构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比较,查找个体致贫原因,了解低收入群体的不同需求,建立低收入群体数据库。在全区率先出台《拉萨市城镇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办法》,探索完善包括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在内的错层次、立体化的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目前,为500余人兑现生活补贴资金62.76万元,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在此基础上,拉萨市不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兜住底,向全市66个乡镇(街道)下发临时救助备用金共计326万元,2012年至2021年临时救助标准增长了5倍,个人救助标准达到年5000元、家庭救助标准达到年10000元,启动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绿色通道”,实施先行救助,为每一位困难群众提供暖心呵护。大力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互助养老服务,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全市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5个,提供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服务,惠及辖区老年群体2600余人次,实现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10年来,拉萨市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兜底保障一批”,连续5年在民政部、财政部组织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奋楫勇进&行稳致远

邵阳市练好“四字”功夫推动邵阳工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年12月13日)

工业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今年,党中央提出“经济要稳住”的工作要求,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的大背景下,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好国家、省稳经济“政策包”和“工具箱”,全力在“稳”“质”“链”“优” 四字上下苦功夫,承压前行、负重奋进,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今年1-10月, 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完成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居全省第3位;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

一、总体把握一个“稳”字多举措稳大盘

稳字当头是总基调,我市准确把握工业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决策、政策、执行”三个关键要素,科学梳理三要素内在联系,精心构建起三要素协同稳定发展格局。

决策定义工业为发展“一号工程”,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成立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工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调动最优质的资源和最得力的干部,联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形成“市统筹、县为主、部门牵头、园区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局面,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以“真金白银”政策杠杆,撬动发展。为稳住经济大盘,今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邵阳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平稳增长的若干财政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对制造业增加资金支持5000万元。持续发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全市累计办理留抵退税19.29亿元,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税费4.5亿元,“真金白银”地“雪中送炭”,全力稳市场主体,留住发展“青山”。

以“事上见成效”有力执行,稳经济运行。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旬一分析、一月一通报”的方式,加强对规模工业增加值等主要工业指标的监测和分析,每月收集整理各县市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指标数据;
多次组建调研队伍由市领导带队对县市区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指导推动,积极摸排产业、企业运行情况和突出问题,确保执行见行动、政策见落地、企业见实惠。

二、重点突出一个“质”字多维度稳增长

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我市把保市场主体作为保稳定的根本,把强市

场主体作为谋进取的阶梯。把大企业做得“顶天立地”,把中小企业培育得“铺天盖地”,以强大的市场占有量确保经济总量。

做强大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强化要素保障,精准帮扶三一专汽、湘窖酒业等骨干企业。三一专汽建成全球最大的工程搅拌车生产基地,销量占全国市场30%。邵虹基板玻璃、彩虹盖板玻璃打破国际垄断,有望成为全国第三大电子玻璃生产基地。1-10月,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556家,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1家, 过10亿元企业26家。

做多规上企业,建立了“在库企业”“临近入规标准企业”“拟退规企业” 三本台账,大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稳定发展存量企业。1-10月,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6家,居全省第2位,净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居全省第4位。

做优小巨人企业,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库,充分利用我市各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量身定制培育方案。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面对企业进行梯次培育,全市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99家,市级149家。

三、精心打造一个“链”字多途径强循环

把一个项目做强,做成一个产业,把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起来,形成“链条效应”。为产业发展构筑风险堡垒,打通循环壁垒,为产业做大做强留足更多空间。

坚持链长挂帅,统筹各方资源,持续实施市领导联系产业集群(产业链) 制度。由市领导担任装备制造、新型显示、中医药、特色轻工、循环经济、生态绿色食品、数字经济、智能家居家电、新能源九大产业集群产业链链长,靠前指挥,第一时间调度资源力量,解决发展难题。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落实。每条产业链由一个市直部门作为责任部门, 统筹调度该产业链工作。市工信局为每条产业链明确了一名局党组成员为联络员,负责各产业链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推进和日常协调工作,确保工作得到末端落实。

坚持集群发展,形成产业合力。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着力推动九大产业链、发制品产业集群、小五金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循环综合利用产业集群、油茶产业集群等健康发展,形成“拳头”效应,抢占市场份额。1-10 月,全市九大产业链总产值累计达到2330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特色轻工累计完成产值954.9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全年产值达到千亿以上。

四、奋力书写一个“优”字多领域争先进

在打下工业发展良好基础的条件下,要注重锻长板、擦亮点,争先创优, 以一个领域的先进带动整体工作的提升。

持续优化工业领域发展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好“纾困增效”专项行动。今年,市本级选定50家重点困难企业,由市领导负责,32个责任部门推动,全力助企纾困增效。1-9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1.4%,盈利面居全省第1位。

高位推动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百日攻坚行动。书记、市长亲自部署和调度,设置工业、建筑业(含房地产)、批零住餐业、服务业、农业5个工作专班,市县共派出5341名干部调研走访“四上”和小微企业37279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161个。

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度。对省减负办、审计部门交办的20余条问题线索进行深入核查,及时督促各单位制定具体的还款计划,对工作进度实行一月一调度,向各欠款主体单位及主管部门共下发20份督办函。1—11 月,清偿和化解账款3228.35万元。

厚植税惠红利沃土

县税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022年12月8日)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多次申报”到“一张报表”保康县税务部门聚焦纳税人、缴费人需求,通过优化服务、落实政策、纾困解难不断刷新优化营商环境的“税务+”速度,厚植税惠红利沃土,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服务打造高效便利软环境

“不到现场也能办理,很方便,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上海一家劳务公司的会计冯某在县税务局回访电话中高兴地说。

今年,这家上海劳务公司在保康县承接了引江济汉保康段部分工程劳务, 需重新办理跨区域涉税报验登记。受多种原因影响,公司工作人员无法赶到现场办理报验登记。

接到公司诉求后,县税务局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企业维护纳税人信息,填写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完成报验登记,并向其详细宣传讲解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相关政策。

“越来越方便。”这是近年来保康县纳税人的切身体验。方便的背后,是县税务局始终以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为导向,不断精简办税流程和持续优化纳税服务的成果。

该局依托市民之家办税服务厅硬件设施,打造高效便利软环境。通过税务“好差评”评价器,倒逼办税服务质效和作风双提升。推行无申请退税费、“十税合一”简并申报,创新“两金”征管方式,提高办税效率。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税务体验师‘沉浸式+换位式’体验”等破解办税流程瓶颈, 完善线上线下宣传服务体系,利用各类涉税平台推送退税、办税提醒,疑难解答等政策,实现税费政策精准推送。

同时,不断拓展“非接触式”办税,梳理228项“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清单,大力推行“涉税事项网上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的办税模式,“非接触式”办税比例达89.63%。

二、减税降费推出真金白银硬举措

今年5月的一天,保康三特九路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崇收到一条

250万余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到账的消息后,惊喜不已。之前,县税务局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他,企业符合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条件,并全程辅导他办理了退税申请。

“5分钟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一天内收到退税款,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王崇说,税务部门的服务质效让他很感动。

让纳税人觉得感动的不仅来自税务部门“优惠政策一户不落”的决心,更得益于税务部门“政策找人精准落实”的硬举措。

为确保各项税惠政策精准服务企业,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县税务局深化“一企一策”“一户一策”服务措施,推行“集约化管理+专人服务”“数字化治理+滴灌服务”等模式,契合企业个性服务需求,确保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开展“一对一”走访240余户次、“面对面”10 场次政策培训、“点对点”3000余次政策分享,确保政策宣传广覆盖。据了解, 随着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一笔笔退税减税资金从纸上落到账上。

今年以来,全县落实新增优惠政策1634户次4234万元,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三、部门联动拓展税收共治新格局

近日,保康峰厚矿贸有限公司在县税务局的帮助下,通过线上“银税互动” 平台在保康农业银行成功申请到264万元的信用贷款,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压力。“银税互动”是税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应用纳税信用为授信纳税人提供激励措施。银行和税务部门共同推出“纳税信用贷”,合作银行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在依法合规、企业授权的前提下,获取企业纳税信息, 优化信贷模式,为守信小微企业提供以纳税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贷款。今年以来, 全县已有12家企业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获得贷款,授信金额达1811万元。

为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今年6月,县政府印发《保康县税费共治实施办法》。该办法涵盖公安、财政、住建、人社等33个县直单位及11个乡镇在税费共治中的责任分工、部门协作、信息共享、联合管控、考核奖惩、监督保障等主要职责,打破以往在税收协作方面各自为政、效率不佳的窘境,有效堵住税收征管漏洞。办法实施4个月来,税务部门通过政务服务平台获取涉税费信息3700余条,经甄选核实,有效信息1400余条,涉及税费4800余万元。

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峰表示,将把党的20D精神落实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做好税收主责主业,加强资源税和环保税管理,推动磷矿资源高效利用,加大税费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教育强师的破题之路

十二师争当兵团教育改革“排头兵”纪实

(2022年12月9日)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20D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近年来,为更好地探索“具有兵团特色的现代教育之路”,十二师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打造教育强师目标,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战略重点, 以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为重要保障,加快破解职工群众关于教育的“急难愁盼”,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得到有力提升,教育强师展现出新担当新作为新活力。

优先发展教育优化顶层设计

“以往入园贵、入学难,如今再也不用愁娃娃上学的事儿了!”一〇四团职工李恒益高兴地说。受多方因素影响,多年来,十二师一〇四团片区、西山片区一年级学位严重不足。按照基础教育布局规划、“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

规划,3年来,十二师新建4所中小学校、2所幼儿园,增加近8000个学位,彻底解决了困扰职工群众多年的“上学难”问题。

教育优先,投入先行。在事关教育基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上持续发力,十二师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以规划为引领,加大投入,统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十二师党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作委员会等,常态化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形成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推动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优先布局。十二师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十二师基础教育布局规划(2020-2025年)》,大力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改扩建职业学校,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全面解决职工群众“有学上”诉求。

强化保障。十二师财政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连续4年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并实施增量补充,为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增加津贴,教师交流轮岗补助全额纳入财政补贴,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力促融合。十二师引入兵团第一中学、兵团第二中学、兵团机关幼儿园、乌鲁木齐八一中学进行合作办学,与乌鲁木齐市有关区县、吐鲁番市、阜康市的11所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与山东省、山西省长治市等地教育系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援疆省市11所优质学校缔结为“友好学校”,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顶层设计” “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诸多亮点的背后,是十二师紧扣时代脉搏守正创新,推动教育资源配置从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发展的担当作为和不懈努力。2021年年底,第三方机构测评显示,职工群众对十二师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达93.78%。

“师党委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工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形成教育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的现代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上好学’的跨越。”十二师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国栋说。

强力推进改革激发蓬勃活力

更好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二师勇涉教育改革深水区,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1+9”配套文件,全面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创新。

一场思政课直播,吸引了全网20万人观看。十二师已开展两年的“万名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成为教育系统的D建品牌。今年,十二师教育系统结合D建工作举行“五育并举”短视频比赛,其成果5次登上“新疆共青团”抖音号,浏览量均在800万次以上。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是关键。在D建引领下, 十二师啃“硬骨头”、抓“牛鼻子”,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打破坚冰稳步推进。

一名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校长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十二师深入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致力去行政化, 让校长摘下“官帽”当专家。

围绕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四级九档”职级评定体系。十二师从申报校长职级的47名校长(书记)中择优评选出9名校长、11名党组织书记,3年为一个聘期,任期内实行学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建立起职级能上能下、职位能进能退、待遇能高能低的校长队伍管理机制,打造出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引领全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39岁的高洁在十二师首次开展的校长职级评定中,以优异的成绩成功竞聘为五一农场中学校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我们年轻人有了快速成长的机会,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高洁说。

筑牢强教之基,十二师同步推进教师“师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学校编制人事“师管总量、学校配置,师管岗位、学校定员,师管统筹、学校使用, 师管人员、学校选派,师管标准、学校评价”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促进师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师管校聘”改革后,十二师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优化多方评价制度,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一聘“终身制”;
师域内学校、教师实行双向选择、多轮竞聘上岗,构建教师队伍“流动圈”,有力调动了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今年7月,以十二师高级中学为核心校的西山新区基础教育集团挂牌,标志着该师集团化办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集团实行师资统一调配、教研统一规划、质量统一监测、绩效统一标准、招生统一组织等‘九统一’,促进集团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我们对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充满信心!”西山新区基础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韩鹏表示,将通过“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集团管理模式,加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让职工群众切实享受到教育改革带来的红利。

教育行稳致远发展量质并举

理论学习、专题研讨  今年9月,7场专题讲座相继在十二师教育系统举办。

优质教育“蛋糕”怎么做大?如何加快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十二师在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中奋力前行。

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十二师提出新建小区要“应配尽配”幼儿园,今年以来新建、移交办成公办幼儿园6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

提升办学水平,十二师与兵团二中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成兵团二中第十二师校区,打破了师域内无示范性高中的发展困境;
促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推动职业学校招生专业增加到目前的11个,在校生人数比2019年扩容近10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

为优化人才引进,十二师积极探索“跨校评聘”,统筹5%的高级岗位用于

交流轮岗教师晋升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引进疆内外“高、精、尖、缺”人才34 名。建立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骨干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培养各级各类骨干教师140人;
参与兵团与乌鲁木齐市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达148人,占在编教师的八分之一以上;
建成6个师级“三名”工作室,教师从过去“招不来、留不住”到如今一岗难求。

改革动能强劲,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十二师连续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排名大幅提升,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达88.31%。

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师“鲁兵‘互联网+教育’援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兵团首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师先后入选全国信息化教学、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全国安全教育3个实验区和全国县域校园足球典型示范县,10所学校入选全国足球、篮球特色学校,6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1所学校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我们依然在路上。”刘国栋表示,按照全力打造兵团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求,十二师将围绕师党委和兵团教育局部署要求,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首善之师、融合之城、宜居之区、产业高地提供教育助力,在争当兵团教育改革“排头兵”中迈出新步伐。

情系“三农”谋发展&踔厉奋发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13日)

粮食产量实现“十年连增”,“菜篮子”旺季自给率突破80%,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 年的6056 元增长到2021 年的18435 元, 年均增长13.55%

过去十年,是山南市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咬定目标,狠抓落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战略引领——促进产业兴旺

山南是我区重要的产粮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据统计,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6.8万吨,比2012年末增长14.28%;
蔬菜总产量达到6.95万吨,比2012年末增长124.9%,“菜篮子”旺季自给率突破80%;
牲畜存栏127.41万头(只、匹), 比2012年末减少45.5万头(只、匹),实现草畜平衡;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056元增长到2021年的18435元,是2012年的3倍,年均增长13.55%。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十年来,山南市聚力发展青稞、藏鸡、藏猪、藏羊、奶牛、蔬菜、葡萄、矮化苹果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藏鸡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支撑有力、产加销衔接紧密的新型特色产业基地。

同时,按照“五定三统一”要求,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217个扶贫产业项目精准与群众挂钩联结,带动1.68万人产业脱贫、2.8万人增收,形成生态扶贫、资源开发、资产收益的扶贫改革格局。

此外,积极发展壮大家庭农场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据统计,十年来,山南市累计发展家庭农牧场55家、注册登记农牧民合作社1741家, 培育各类示范社51家,龙头企业12家。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山南市首个藏鸡产业集群,目前,共有30名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在这里实现就业。“能在这里工作,我很开心。特色产业不仅为本地群众和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推动了本地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我由衷地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高兴,我也会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佳绩,为家乡发展增光添彩。”山南籍高校毕业生白玛卓嘎说。

二、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把科技作为稳增产的根本出路,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十年来, 山南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每年实施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田27万亩、测土配方示范面积28万亩,耕地质量等级达到8.04。

同时,积极推广“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等良种,成功培育“山冬7号” “山青9号”“山油4号”等优良品种,农作物良种推广率达92.5%以上。大力实施黄牛改良横交固定、牦牛经济杂交和原种藏鸡保种繁育。累计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物能运”高标准农田66万亩,受益群众达23万人, 极大方便了机械化耕作和推广。据统计,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作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扎囊县群众率先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过去,19亩地要用好几天才能种完。现在, 利用机械,一天就种完了,太方便了。”扎囊县扎其乡孟卡荣村村民梅朵说, “农业机械化后,种地省时、省力,大家外出务工的时间多了,经济收入也增加了。”

为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的实惠,十年来,山南市共建设83 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配齐配强基层农牧专业技术人才,采取“百名” 农技人员下沉服务活动的模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创新、指导群众生产, 把科技入户率提升到90%以上,有效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

农业发展,生态优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一减两控三基本”,不断提高有机肥使用量,农药、化肥实现零增长,有序处置过期农药119吨,过期兽药10.86吨。同时,以实施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契机,逐步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目前,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农膜回收率达85%。

此外,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山南市大力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业行政执法综合能力,确保主要农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在乃东区建成我区首个全国食品原料基地绿色食品青稞原料基地。目前,该基地青稞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达18750吨,覆盖农户8692户,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

青稞增产、经济收入增加后,乃东区克麦村群众巴桑多杰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他说:“绿色发展,让乃东青稞的品牌打得更响,大伙的干劲更足了。”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未来可期。目前,一幅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崭新画卷正在雅砻大地徐徐展开。新征程上,山南市将紧扣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促进稳粮、兴牧、强特色,全力推动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退税减税降费助力稳定经济大盘

昌吉州税务部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2月13日)

千万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我州经济发展的底气和韧性所在。今年以来,我州税务部门持续实施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应对经济下行、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昌吉州税务局(以下简称“昌吉州税务局”)精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不打折”,让退税减税的“真金白银”落到企业口袋,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税惠赋能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我们公司进入新疆市场近十年,从一个代加工企业成长为年生产5000吨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基地,离不开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新疆远航食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琴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收到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款189 万元,享受到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优惠9.3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资金‘活水’。”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研发是新疆丝路六合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该公司负责人周勇韬介绍:“近三年来, 公司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53万元,省下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科研人才储备等。”

昌吉州税务局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成长档案,组建专家团队通过线上直播、远程帮办等方式,实现政策精准筛选、精准推送辅导,将税费政策红利及时送达企业,帮助企业拓宽发展壮大的赛道。

今年以来,针对国家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的税费支持政策,昌吉州税务部门以“政策+服务”双轮驱动,辅导帮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推行涉及登记、发票、申报、优惠、征收、认定6个方面120项业务集约式全疆通办。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组建“线上”点对点远程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涉税问题,快速回应企业诉求。成立复工复产专项工作团队,运用税收大数据统筹协调、精准帮扶,匹配有供销需求的16户企业实现有效采购。

二、“银税互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对我们销售企业来说,往往是前脚刚收到货款,后脚就要付款进货,回款时间晚一些,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流动资金是最重要的。当我了

解到‘银税互动’相关政策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新疆盛丰宏腾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威说,今年公司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获得了200万元贷款。

与其他信贷产品相比,“银税互动”可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因需求急、金额小、周转快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以来,我州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银税互动”授信贷款10.12亿元,全州有1017户小微企业从中受益,解决了融资难题。

昌吉州税务局积极推进银税合作,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交换信息等,实现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有效对接,使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资本,引来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

为了让更多的诚信纳税人享受“银税互动”服务,我州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同时,州税务局通过税企交流群、“企微税”平台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积极扩大“银税互动”受惠面,切实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三、加强指导税惠红利落地增效

“税务部门精准服务,税务工作人员‘一对一’线上政策辅导,让企业有了一本减税降费的‘明白账’。”新疆东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栋说。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激励扶持下,该公司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两套智能配装组合、钣金制作生产线,随着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企业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税务部门为我们发放了‘税企连心卡’,税务干部全程跟进, 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问题,让企业能及时享受到税惠红利。”朱德栋说,“现在‘包袱’轻了,脚步快了,我们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更足了。公司计划投资推进光伏和风能逆变箱新能源项目,将市场竞争的赛道拓宽到技术创新上,走稳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昌吉州税务局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服务,运用税收大数据筛选出符合政策享受条件的企业名单,通过“企微税”税企互动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为企业推送税费优惠政策,详细宣传讲解政策依据、享受方式、申报操作等内容,确保纳税人更为便利地办理涉税业务。

同时,做实做细“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组建“线上问诊”团队,推广设立“智税微厅”,利用“云见面”咨询服务模式,通过音视频连线互动交流、问办协同、远程帮办为纳税人提供“零接触”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服务, 持续为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万里风劲再奋蹄

文水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年12月10日)

金黄的深秋,走进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正好光伏电池板新产品刚刚成型,那通体的海蓝就像是一轮晶莹的月亮捧到你眼前,剔透的身姿放射出微芒的青光。一条条、一扇扇、一面面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就像一条矫健的彩龙,柔顺地爬上传送台。

在文水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生产车间内,这样生动壮观的生产场面无时不在涌现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的一幕幕活剧,正在这里隆重上演。

2021年,文水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速达到30%;
完成工业投资15.79亿元,增速达126.7%;
转型项目投资完成15.55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98.5%;
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户,增速达20%;
规上企业数达到20户,增速为33.33%;
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63.38亿元,产出强度为241.1万元/亩。

一、一区四园显露头角峥嵘

文水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27平方公里,形成百金堡产业园、桑村产业园、东庄产业园和南安产业园的“一区四园”格局,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现入驻企业62户,其中“四上”企业25户(规上工业企业20 户)。

“我们公司光伏电池、组件综合产能达45GW,产线软硬件水平行业领先, 规模水平已跨入一线门槛。完善发展‘铸锭/拉晶——切片——电池——组件—

—应用’产业链,推进光伏+人工智能。”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生产副总李明这样介绍。依托晋能公司光伏产业,百金堡产业园17.47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光伏上下游产业链,重点引进铸锭/切片、超白玻璃、EVA胶膜、背板材料等项目,推进光优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

依托金地煤焦有限公司煤、焦、电、化、建、运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金源煤化、鑫明泰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端碳基新材料产业,打造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桑村产业园4.03平方公里,依托吕梁建龙实业有限公司,以现有钢铁产能为基础,开发特种钢及下游深加工产业,打造先进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东庄产业园3.18平方公里,依托央企新兴铸管,重点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南安产业园5.59平方公里,依托县域优势资源, 提升文水白酒的附加值和影响力,打造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立足创新,勇于开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型增长引擎。大开大合之间,又不失科学有序,这样的布局使得文水经开区占尽天时、地理优势,开始迸发出势不可挡的力量。

二、现代产业迎接八面来风

自动化高炉将要出铁了。金紫色的电光扑向外面,猛烈地跳跃数次,蠕动着从铁渣中出现了。霎时之间,光芒如同朝阳初升一般,四射开来,给四周抹上了一层金色的装束。

在开发区的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这一最先进的特钢制造工艺。正如蒸蒸日上的建龙钢材所展示的,文水经开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越发变得铿锵有力。

建龙实业所属的建龙集团,是一家集资源、钢铁、船舶、机电等新产业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在文水开发区,该实业公司将通过完成钢铁深加工项目和产业拓展,建成拥有400万吨钢铁产能、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集群,为当地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勇当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文水开发区投资合作部王慧文说:“依托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区将以现有钢铁产能为基础,重点引进硅钢、高铁专用钢、镍基耐热合金、非晶带材等特殊钢相关深加工企业,扩大下游深加工规模。”

与此同时,地处开发区的晋能科技,通过技术革新和精益生产,构建起跻身全球前5%的生产能力,销售足迹遍布全球,已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乌克兰、墨西哥、阿根廷等近30个国家提供高效率、高品质太阳能组件。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文水开发区高起点迈进,大踏步前行,奋勇担当,开拓进取,全力打造绿色、循环、集约、安全的现代化新型经济开发园区的步伐永不停止。

三、厚积薄发开创全新局面

最新数据显示出文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业绩,今年1——7月份,开发区全省开发区发展水平6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时序进度。其中按月度考核的3项指标, 考核总得分为满分75分,按工业投资绝对量排名,在全省56个县管工业类开发区中排名第1。

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机遇迎来新未来。截至目前,文水开发区重点项目

建设快马加鞭。晋能科技年产3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开工建设并投产达效,吕梁建龙200平方米烧结余热综合利用、山西路桥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山西金鹏110万吨/年焦化配套干熄焦余热发电等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持续开展,上半年两次“三个一批”活动共“签约一批”项目7个,总投资9.93亿元,已开工4个,开工率57.14%;
“开工一批” 项目7个,总投资13.15亿元,已投产1个,完成投资3.73亿元,投产率18.8%;
 “投产一批”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27.27亿元,达效率99%。

扎实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上半年开发区市场主体新注册14户、注销1户, 较2021年底增长13户,完成率65%,其中工业企业注册8户,完成率89%;
“四上” 企业增加5户,完成率100%。

得天独厚的优势展现出特殊的底蕴和活力,1-6月份,文水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节节胜利。成功引进年产5万吨钢箱梁及隧道智能装备项目、山西路桥交通装配式科技园项目、优特钢基地项目钢渣处理工程项目、年产1980万件高档陶瓷酒瓶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4个。上半年共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9.16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8.32%。

万里风正劲,千钧再奋蹄!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文水经济开发区将继续攻坚克难,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推动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全方位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继续阔步前行。

万众齐心抗疫情&共筑防线守家园

来宾市科学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9日)

一场战“疫”,一次大考。

“11·24”疫情发生后,我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预案,组建自治区来宾市疫情处置联合指挥部,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高位统筹以快制快

疫情发生后,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率自治区专家组到我市,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听取我市工作情况汇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何朝建指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做好处置工作。市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廖和明指示,各项处置工作要内紧外松、密切配合,以最坏的打算做好充足的准备。

11月24日晚,何朝建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讨论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加强疫情防控,严格遵守疫情管理规定;
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工作,统筹好力量、分配好体力、分配好人员。

“要坚持‘落实政策、精准科学、管住为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连日来,何朝建每天坐镇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研究部署有关工作,要求既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又要管住疫情、保障民生。

为强化组织保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立即成立自治区来宾市疫情处置联合指挥部,建立自治区、来宾市、各县(市、区)三级联动、联合指挥、合成作战的扁平化高效运转指挥体系,争分夺秒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遏制疫情蔓延,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时。很快,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先后发布并实施:

一是精准划定风险区域。动态调整高风险区,对已划定的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按照“快封快解”要求,对符合解封条件的区域及时解

封;

二是全力加快核酸筛查。对高风险区进行核酸筛查,快速高效统筹“采、送、检、报”各环节,在最短时间内把阳性感染者“捞干筛尽”。低风险区域科学合理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愿检尽检,方便辖区群众。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按规定开展核酸检测;

三是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坚持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原则,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精准摸底、精细管理、优化服务、提供便利。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动员、加强监督、推动落实,特别是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四是强化保障社会民生。成立生活物资保障工作专班,确保米、面、油、肉等重要民生物品的供应,持续开展民生物品的价格监测和市场巡查。建立八类特殊人群名册,开通送医送药“绿色通道”,及时为管控区域重点人员提供服务。成立防疫热线专班,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全力以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问题。

二、尽锐出战联防联控

号令之下,自治区来宾市疫情防控联合指挥部下设的各个工作组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科学分析研判快速精准防控

联防联控组全面、准确、完整贯彻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科学分析我市疫情形势,快速精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努力跑在病毒前面,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科学推进流调溯源工作。由公安、卫健部门以及支援我市的各地医护人员组成一支200余名流调溯源队伍,按照“2+4+24”快速反应机制,采取“一病例一专班、一场所一专案”联合流调模式,深挖源头、深入分析阳性个案活动轨迹,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全面落实管控措施。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排查并推送密接人员1万余人,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实施居家隔离。

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将感染者居住地、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区域等划定为高风险区,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符合解封条件的及时解封,做到“快封快解”“应解尽解”。目前,已将40余个高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

四、坚持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转运

本轮疫情发生后,隔离转运组立即响应,全面启动应急预案,抓好隔离房

源征集及安全转运工作。

坚持严标准改造,对照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外围警戒线、医废垃圾暂存点和专用运输通道等,征集改造46家酒店、6108间隔离房。坚持专班专业, 成立16个市级隔离点工作专班,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在一线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规范管理,先后出台《集中隔离点应急处置预案》《集中隔离点隔离对象就医方案》《集中隔离点三巡三询一报告制度》等14项制度性规范,对专班设置、送餐流程、场所消杀、人员防护、医废处置等环节进一步细化、实化、规范化。坚持精准调度,组建应急保障车队,调集60辆公交车、49辆客车作为储备运力,保障医护人员、密接者等重点人群的运送转运工作, 累计调配运输车辆104辆次、转运2512余人。

目前,全市按照疫情防控“新十条”,正有序、安全地转为居家隔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统筹医疗力量全力救治病患

揪出病毒,保障阳性病例的健康安全,是医疗救治组的第一要务。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医疗救治组按照感染者“分级分类”收治原则,梯次启用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三类收治场所。

全市确定来宾市中医医院为“黄码医院”,满足风险人员就医需求,其他医疗机构为“绿码医院”;
腾空兴宾区八一医院作为“亚定点医院”,用于隔离救治特殊人群感染者;
组建了合山市方舱医院和凤凰方舱医院等方舱医院, 满足病患救治需求。

自“11·24”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第一时间响应,统筹医疗力量,抽调1324 名医务人员参加疫情处置工作。其中,支援桂林市返回的88名医疗队员还没来得及休整,又继续投入到全市抗疫工作中。

按照国家现行诊疗方案,医疗救治组严格执行出院标准,连续两次核酸检 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Ct值≥35可以出院。本轮疫情截至12月8日上午, 全市累计出院出舱425人,含当日出舱209人。

此外,我市重点关注保障基础疾病严重的特殊人群救治需要,为孕妇、年龄较大的特殊病例开设“绿色通道”。

六、优化服务模式满足居民需求

面对疫情,社区管控组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推行“D建+网格”管理服务模式,阻断病毒蔓延,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坚强屏障。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社区管控组号召干部职工下沉社区,设立375个网格临时党支部,86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社区干部、网格员全覆盖下沉网格,协助开展排查、值守、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和管理服务工作。

为做实群众生活服务保障,社区管控组在市城区365个小区设置物资配送

(接收)点,落实700名派送负责人和3000多名派送员,确保及时将所需生活物资配送到居民家门口。印制“疫情防控党群服务连心卡”,全覆盖发放到社区8 类特殊人群手中,为他们提供专项服务。推行“1122”(即一面党旗、一个服务台,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服务模式,在每个网格设置网格服务站,解决群众各类诉求4.67万人次,提供政策宣传、物资配送、心理疏导等服务7.13万次。

七、高效统筹调配物资“应保尽保”

11月24日以来,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市工信局迅速启动医疗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组建医疗物资采购和发放两个工作专班,配备18名精干干部专职负责。建立扁平化快速高效的物资采购、调拨、配送工作机制,统筹调配全市政府储备医疗物资,24小时不间断“应保尽保”。

加强物资采购储备超前研判,及时收集来宾市、兴宾区两级医疗物资需求, 每日21时前做好次日核酸采样所需的检测、防护、转运、消杀等医疗物资统计工作,实时监控医疗物资使用情况,及时补充短缺物资。依照“3+3”原则,提前准备3个轮次医疗物资,并谋划准备后3个轮次,确保满足防疫医疗物资需求。组织专门工作队下沉一线,详细了解兴宾区医疗物资保障组、各关口点站检查清点物资发放和使用情况,及时掌握一线物资运行情况,畅通信息、动态调度, 打通防疫医疗物资调配和使用“最后一公里”,确保供需衔接平稳。

八、采样顺畅有序工作扎实有效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组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疫情防控“新十条”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12月7日,累计采样382.36万人次。

核酸检测组每天根据前一天核酸采样、检测情况,聚焦高风险区“快封快解”,及时调整检测范围,结合疫情形势发展,动态调整次日的核酸检测方案;
 根据当天检测方案,精准开展样本调度,预估当日采样量、分配下达各实验室, 并实时监控检验进展情况;
持续做好样本转运调度以及各类数据统计报表等工作。

指导检测机构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核酸采样点工作指引开展检测工作,加

强“采、送、检”各环节的力量匹配,提高核酸筛查工作质量、速度、覆盖面, 形成了“方案确定-圈定采样范围-落实采样点-确定采样队伍-样本转运和中转- 调度送检实验室-完成送检-数据分析推送”的闭环运行,实现核酸检测各环节实时监测、环环相扣的高效运行模式,确保采样、检测工作顺畅有序。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后,核酸检测组立即调整核酸检测方向,第一时间在市创业和规划馆门前、市中医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等常设“愿检尽检”点,满足居民核酸检测需求。

为采样市民提供遮阳棚、免洗消毒洗手液,建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 适当延长采样时间核酸检测人员夜以继日冲在前、作表率,切实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脸上留下的口罩压痕,主动上门为居民采样的身姿,在高质量完成检测工作的同时,让广大群众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九、下沉社区督促聚焦问题解决

综合查访组组建多个查访小组,每日分别对357个社区网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核酸检测工作、各单位下沉人员到位情况等进行查访,督促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及时发现,督促整改。针对本轮疫情早期查访发现的核酸采样点医疗资源不足、医疗物资分发环节和流程有待优化、核酸检测医务人员到位迟缓等问题, 经过查访推动,11月27日已得到全面改进,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如,11月30日查访发现兴宾区抽调参加值守卡点的民兵缺少保暖衣物、被子、火碳取暖的问题,协调有条件的单位、商家及时解决。

聚焦民生,解决难题。综合查访组通过查访发现并帮助部分企业、群众解决困难,得到企业和群众的赞誉。协调有关部门、乡镇解决广西益晟农业有限公司120吨尿素转运发放问题;
协调广西来宾市四少食品有限公司负责配送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和出行难的问题,保障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果蔬食品配送到位;
 协调帮助磨东安置小区1名产妇打通无通行证回家的“绿色通道”等。

十、后勤保障提速温馨服务暖心

“每天送餐都很准时,能吃到热乎的饭菜。”12月7日一大早,住在来宾饭店的医务人员韦唯赶在出任务前,领回该小组5人的早餐,对用餐保障表示很满意。

速度决定战局,温度提振战意。后勤保障组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后勤保障速度,提升后勤保障温度。

每天早上5时20分,送餐司机潘强与同事便赶赴取餐点,分秒必争不让医护人员饿肚子。“我们用保温餐具送餐,送到后及时使用保温柜保温。”潘强介绍,每餐保障规模、时间、地点、联系人都提前明确计划好,保证各工作点人员的每日三餐及时、准确配送到位。

据来宾饭店联络员潘红秀介绍,针对上夜班的同志、在用餐时间前进入工作岗位的同志等,都会按照非正常保障要求给予保供。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后勤保障组共组织用车保障服务459辆次,物资保障62846件,会务保障服务36次,通信保障服务52次,保洁消杀服务106次。

后勤保障组还注重提供细致、贴心的特殊保障。设置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专班,随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常见小病痛医药服务。针对寒潮来袭外援人员衣物准备不足的情况,及时采购一批御寒棉衣发放,让1006名外援人员既抗疫又抗寒。

十一、做好疫情“侦察”阻断传播链条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流调溯源组闻“疫”而动、迅速集结,共投入188人到一线流调工作中。

在这场新冠肺炎病毒歼灭战中,流行病学调查至关重要,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旅居史、接触史、暴露史和既往史   流调溯源组尽全力排查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从源头阻断疫情传播链。

为做好流调工作,流调溯源组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挂图作战、行动迅速, 仔细排查、全面深挖,尽全力排查密切接触者、排查风险点,对重点病例的活动场所处置工作提出防控意见。只要有流调任务,他们立即行动,有时凌晨三四点,还在流调现场、电话调查、撰写报告。

十二、强化环境消杀遏制病毒传播

为切断传播途径,严防疫情交叉感染,环境消杀组积极对重点场所进行消毒指导。针对特定场所,要求消杀人员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选择消毒剂和配比。本轮疫情截至12月6日,全市累计排查出消杀风险点2165个,完成风险点消杀1325个,总面积44万余平方米。

为强化工作实效,环境消杀组特邀自治区疾控中心消毒专家开展培训。12 月3日,组织各隔离酒店管理人员、各管控区社区主任、高风险区社区主任以及相关消杀人员共70多人,集中参加消毒操作要点培训。

为提高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处置能力,12月7日,环境消杀组分城区和乡下两

个组共48人,负责阳性病例居住小区、隔离点阳性病例居住房间等风险场所, 开展终末消毒和消毒过程评价,目前工作仍在进行中。

十三、众志成城合力战“疫”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抓疫情处置的黄金时期,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抢时,在这场大考中彰显担当作为。

自11月28日以来,市委编办的15名下沉干部与城北街道裕达社区4个小区的近60名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上门为居民采集核酸样本60余人次,搬送食材、生活用品等250次,有效确保小区秩序、居民生活安全有序,“内外联手”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兴宾区医保局、兴宾区供销社的党员干部不惧风雨, 穿梭在各个小区,协助运送物资、维护秩序、核酸检测等。在他们的带动下, 40名小区居民自发参与防疫志愿服务,让暖流在邻里间涌动。“你们守护我们, 我们也要守护你们”,双向奔赴的“爱”见证了温馨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在社区里有他们的足迹、在管控点有他们的声音、在核酸采样点有他们的身影、在零售药店有他们检查的记录面对战“疫”大考,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以党员为主力军的12个突击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您好,请出示一下‘桂核酸居民端3’。”12月5日,应届大学生梁敬琳在兴宾区城东街道镇西社区糖纸厂核酸采样点,为前来采样的居民进行信息采集。与此同时,她的父亲梁忠就也在疫情防控岗位上,父女俩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

11月30日中午,在兴宾区河西街道锦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王寅华、韦有散两位退休党员志愿者正有条不紊地清点医务人员所需物资。抗疫战场上,退休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展现价值、奉献力量,用行动描绘出最美“夕阳红”;

在疫情防控一线,许多群众主动请缨,投入到联防联控工作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同干部职工一道,不顾白天黑夜奋战在排查、防控最前线。

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抓实社区网格管理,推行“D建+网格+大数据”社区防控管理模式,成立375个网格战“疫” 临时党支部,组织80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员下沉网格,为老幼、孕妇、病患等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服务2000多次。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参与、群策群力,

联防联控、众志成城,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四平市推动项目建设纪实

(2022年12月9日)

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一处处工地火热开工,一条条生产线投入运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英雄城“次第花开”。

今年以来,四平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头等大事、项目落地是评价标准”理念,坚持“计划不变、任务不减”的工作目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克服疫情和下行压力双重影响,坚定不移稳增长,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完善保障等方面强势发力,为四平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一、合力大招商招大商——到位资金稳步增长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投资是增长的血液,招商是财富的门户。

四平市高位运作,统筹安排,制定多项举措,持续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 上下同心,全域合力大招商、招大商。2022年一季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实现开门红。1-10月,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稳步增长, 增幅实现25.48%。全年到位资金增幅预计实现15%以上,力争达到30%。

建立健全招商全流程考评体系。树立目标导向,科学评价招商。研究制定

《2022年度各县(市)区招商引资全流程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招商考评体系,确立周调度、旬预警、月通报的跟踪考评机制,以实际利用内外资金到位额为主要考评指标,兼顾招商项目谋划包装、洽谈推动、签订合同等全过程, 并将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纳入加分项,推动各县(市)区抓住窗口期,扎实开展区域合作。7-10月,各县(市) 区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出去”18次,推动了迎新玻璃“一窑两线”“一窑多线”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吉林伊通经济开发区(长伊片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0.85亿元,占地面积22.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建设起止时间为2022年4月至2024年12月。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各类型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的科技研发需求,预计年可实现产值0.95亿元,利税0.26亿元。

扎实开展“七比七赛”活动。“七比七赛”对招商项目谋划、洽谈、签约、开工建设、资金到位、招商动态,进行全流程跟踪调度,一月一晒成绩单,每

月定期通报招商各项工作情况,持续激发了各县(市)区招商活力和动力。“七比七赛”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省委充分肯定。

全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四平市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制度,锁定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开展精准靶向招商。2022年以来,开展“请进来”活动20余次,重点对接红星美凯龙集团、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吉林省浙江商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俄罗斯科技贸易促进会、白山保护开发区御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团体,探讨扩大合作。在无人机制造、农产品深加工(鹿产品合作开发)、医药产业、农机产业、智慧农业、预制菜产业等方面深入交流,奠定了合作基础。截至2022年11月,四平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走出去”5次,足迹遍布7省11市,对接重点企业30余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对接,成功推动四平市与航天宏图、双辽市与玉环昕君机械有限公司签署4项合作协议;
与湖南中烟、立白、迎新玻璃等头部企业对接,推进四平企业增产扩能。

积极参与经贸交流活动。依托进博会、吉商大会、新能源汽车大会、六市一体化大会等国家、省、市重要平台,推进四平市域外交流,拓展对接资源, 推动项目合作。在第七届吉商大会上,四平市有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1.18亿元;
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首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四平市召开,六市商务部门签署《商务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商贸物流、信息化交流、经济技术合作、会展经济、县域和开发区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大会期间, 市商务局承办吉南辽北蒙东六市名优特产品展销会,邀请300余家知名企业, 2000余种名优产品来四平展销,共计接待4.46万人次观展购物,销售总额达

万元。

为凸显招商引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生根,四平市相继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实施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流程》《政府签署招商引资合作协议工作规范》等,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对前期有洽谈基础的招商项目,四平市坚持常态化跟踪对接,不断深化共识,挖掘合作契合点,积极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落地。四平市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接洽,在无人机制造、智慧农业发展、大数据发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达成合作意愿。11月1日,航天宏图与四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红开区管委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其中,红开区项目投产运营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

二、扭住“牛鼻子”,跑出“加速度”——项目建设呈现“四高”态势

扭住了项目,就扭住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抓住了“速度”,就抓住了项目投运达效的命门。

2月28日,四平市6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多个领域;
4月28日,全市二季度8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复工。

今年以来,四平市项目建设总体呈现“四高”态势:开复工率高——全市已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79个,总投资844.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67个,总投资772.3亿元,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新开工项目占比高——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34个,占比48%,高于去年同期4.1个百分点。入库入统率高——项目入统率85.9%,高于去年同期7.7个百分点。投资增幅高——1-10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84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

强化服务指导。发改、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带队,到省对口厅局对接学习, 梳理完善《国家和省资金支持领域政策解读》手册,明确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央及省预算等重点项目谋划方向,提高了项目谋划针对性。组织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谋划专题培训会,谋划能力得到提升。

狠抓项目谋划。制定《四平市“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总体方案》;
成立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任组长,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牵头推进,分产业制定实施方案,谋划推进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91个,总投资2582.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9 个,总投资2453.4亿元。

紧盯国家、省重点支持领域,成立推进工作专班,谋划储备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拟争取资金项目335个,总投资868.76亿元。筛选83个重点项目集中推进,积极申报2023年第一批专项债券资金。

坚持高位推动。市长挂帅、督导,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项目工作,各县

(市)区党政“一把手”深入现场、对接企业,形成各地各部门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开展投资项目百日攻坚活动,针对重大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市级领导每周召开调度会,项目中心每日跟踪调度,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狠抓项目开工。制定清单、动态管理、分类推进,18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

工;
赶工期、抢进度,全力追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发挥市县两级项目中心作用, 每日调度监测项目施工人员上岗、工程进度、投资完成等情况,对43个冬季施工项目,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明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争取资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省相关部委、厅局及国开行、国能吉林公司等重点企业,汇报对接项目,得到认可;
县区、部门领导分兵把口,具体衔接跟进,确保申报项目质量和成功率。今年以来,四平市26个项目获得专项债券资金28亿元,超过前两年争取总和。

其中东北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0.78亿元, 棚户区改造等16个市本级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38亿元。

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年产20000吨铜料产品加工制造项目,由玉环昕君机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建2-3条生产线,年产2万吨铜棒,预计产值10亿元、利税1.3亿元,为后续下游企业生产提供原料;
而后,推进配套企业入驻、健全链条,拟投资10—15亿元,计划入驻4家配套厂,生产主要以铜为原料的阀门、卫浴、汽车及摩托车配件等产品,预计产值20亿元左右;
最后,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扩大效益,计划2年左右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可容纳30余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集聚效应。

迎新玻璃“一窑两线”“一窑多线”项目,拟依托现有产能,计划总投资10.5亿元,占地20公顷,建设高产能的“一窑两线”光伏玻璃盖板、汽车玻璃、电子玻璃生产线。项目投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纳税4000万元, 增加就业350人。还计划建设“一窑三线”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两个项目合计总投资20.5亿元。

三、保驾护航有章法——完善各项服务与督导机制

四平紧盯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强化机制保障、审批服务、要素配置和督导考核,持续优化畅通投资环境。

强化机制保障。制定《四平市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工作方案》,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周召开专题会议,通过部门间联合会商等方式,有效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要素匹配、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已签约落地重大项目, 全过程跟踪调度,盯紧立项、环评、能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关键环节,落实领办代办和“秘书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强化审批服务。依托吉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全面推行电子在线拟文、电子签章,持续开展网上“不见面”审批。加快推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电子证照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四平市东丰路(一经街—平东大街)道路工程项目,是今年的新开工项目,由四平市晟平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9164.53万元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设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全程为企业提供领办帮办协办服务,从提供项目协同服务、正式进入审批环节,到取得用地规划许可证,只用时15天。企业负责人吴晓思说:“以前办理工程项目,手续复杂时间长,改革后直接到一个窗口就可以了,从咨询到受理,都在这儿。今年还开通了春季开工项目绿色通道,专人解答、专人受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审批速度很快,简捷畅达。”四平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省领先。今年以来,纳入协同项目储备库的项目有238个,其中,政府投资项目123个、社会投资项目115个。发起协同服务的项目193个,完成协同服务生成“一单五清”项目167个,进入审批环节的项目163个,全市新建、续建项目100%经协同服务进入审批。区域评估工作全省领先,应用区域评估成果落地工程项目30个, 每个项目至少节约评估费用10万元、缩短服务时间10天以上。

强化要素配置。发挥市县两级项目中心作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已累计向各金融机构推介重点融资项目80个,4个项目实现融资14.03亿元。完善“9+X 问题解决机制”,协调解决项目问题58项。深入实施“服务企业年”活动,确定企业知心人6928人,累计遍访企业17050户,解决问题3890个,切实为项目单位破解难点堵点。要素跟着项目走,统筹做好资金、土地、水电、燃气、环保等要素配置,实现重大项目“物流通、资金通、人员通、政策通”,一体化推进。统筹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闲置土地、闲散土地及停产企业实行“腾笼换鸟”。筑牢安全屏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个项目都打造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强化督导考核。深入落实《项目建设“赛马”考核办法》,按季度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一号项目”转化落地等工作进行考核打分,并纳入绩效考评系统,形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鲜明导向。编制下发84期《项目开复工情况专报》,定期跟踪通报项目推进情况,全面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开展项目踏查。市发改委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对四平市今年以来开复工的5000 万元以上、已发行的政府专项债券等重点项目,进行全覆盖踏查督查,与项目

负责人面对面了解情况,查看建设进度,查找困难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乌海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8日)

11月10日,全市2022年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

32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425.01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高端精细化工等多个领域。

1至11月,我市招商引资一路高歌猛进。截至目前,全市新签约项目102个, 签约总金额2660.81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68%;
新签约项目中,已开工44个, 正在办理前期手续的51个,新开工项目竣工率10.78%。一批批好项目大项目陆续落地实施,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成为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招商引资就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 更是区域经济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从服务于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理念,抢抓招商引资黄金期,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

今年8月14日至18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市主要领导带队参加展览、推介项目、洽谈合作,并在“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陕蒙两省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产业合作推介会上,现场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约415.43亿元,位居自治区第一。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

导带头外出招商、参加重大活动、调度推动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力激发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我市坚持高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今年以来,市四大班子带队招商14次, 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招商7次。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大会、全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推进会、全市企业家座谈会暨工商界人士招商引资座谈会等重要会议,谋划部署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举办春季、秋季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推动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的生

动局面。

我市着力构建全市招商“一盘棋”工作格局,认真落实“产业链链长制” 和“五个一”(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32个,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制定下发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印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目标。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调度,对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情况实行“旬调度、月通报、季总结、年排名”,推动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

二、树立链群思维着力招大引强

今年6月12日至15日,市主要领导带队到浙江省绍兴市、杭州市和湖北省宜昌市考察对接,就新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相关项目合作事宜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

我市紧盯重点区域招大引强,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 紧盯国企、央企、各类500强企业,主动对接、精准招商。今年以来,全市共派出39个工作组197人次赴外考察企业、商会、协会等150余家;
接待来访客商155 批次,招引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协鑫集团、东方希望、国轩高科等行业领军企业签约落地。

我市坚持科学谋划项目储备,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传统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和16条产业链,共规划编制招商引资储备项目187个,规划总投资额约2633亿元。

我市精准绘制招商图谱,围绕1,4-丁二醇、锂电池、氢能源、有机硅、光伏等重点产业链,制作专题推介方案,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锁定潜在目标企业和重点招商项目,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

三、注重借势借力拓宽招商渠道

今年8月19日至20日,2022乌海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与应用峰会在我市举办。开幕式上,“乌海市可降解塑料产业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宣读了产业联盟成立宣言。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科研院校专家、教授,可降解塑料行业协会、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主题讲座,共同探讨行业趋势、分享前沿技术、展望发展远景,并为我市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与应用建言献策。

我市突出专题招商,成功举办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2022乌海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与应用峰会等大型活动会议,邀请专家学者、领军企业、行

业协会共商产业发展大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我市推进委托招商,印发《关于开展委托招商工作的意见(试行)》,与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四川5家内蒙古商会签订了委托招商协议,进一步扩大招商线索来源,精准对接目标企业。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行业优势,积极搭建可降解塑料产业合作交流平台。

我市借助平台招商,积极参加丝博会、兰洽会、投洽会等国内重大经贸活动,做好城市形象和招商项目宣传推介。组织参加自治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促成签约项目4个,签约金额13.9亿元。同时,扎实开展线上招商,充分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推送招商项目,进一步扩大线上推介覆盖面。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储备项目52个。

四、优化办事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近日,记者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达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帮您办” 服务大厅看到,园区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办理项目审批相关手续。今年,乌达产业园投入30余万元在园区建成“帮您办”服务大厅,为企业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提供全过程、全天候的代办帮办、一网通办等服务,让企业“足不出园”办成事。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聚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群众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一网通办”“全市通办”为统领,在纵深推进“蒙速办·四办”服务体系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减77.55%,“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22%,切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红利。

我市建立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机制,印发《关于开展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工作的通知》,建立招商引资重大签约项目前置服务登记表、办理情况台账和跟踪服务档案,为签约企业畅通沟通渠道,提供个性化审批流程代办帮办服务。完善政企信息直通问题解决和项目代办帮办服务制度,分类制定申请承诺书、受理通知书、跨层级审批事项服务协办单等规范材料8个,扩增代办帮办服务事项涉及53个部门273项,组建队伍81人,使代办帮办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我市积极探索“代办帮办+开发区”模式,在园区设置“帮您办”办理点, 各有关部门安排专人开展业务咨询、证照发放等工作,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对

一、零收费代办帮办服务,让企业在园区就能享受到各项政务服务。

今后,我市将以党的20D精神为指引,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产业转型、稳定经济运行的第一抓手,持续强化“链式思维”“投行思维”,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链引群,以招商大突破、项目大攻坚的扎实成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乌海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添翼

海勃湾区商务工作综述

(2022年12月9日)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紧紧围绕全年商务经济目标任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动全区商务工作上新台阶。

今年,海勃湾区商务局主要承担商贸流通重点项目建设、行业提质发展等重点工作,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08亿元,同比增长2.20%, 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4.4%。

一、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海勃湾区商务局负责跟踪服务并已列入发改部门统计的商贸重点项目共有6个,目前,这些项目进展顺利。

一号物流智慧公路港项目预估总投资9800万元,已完成投资617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3630万元,工程进度已完成约99%。广汇汽车4S店项目预估总投资3756万元,今年计划完成2726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投资目标,项目基本完工,并验收完毕。乌海电业局综合实训基地项目二期总投资7829万元,今年预计完成投资3500万元,目前,综合实训楼主体结构已封顶,完成投资3000万。智合二手车市场项目预估总投资446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15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00万元,完成工程进度的70%以上,预计2023年5月完工。乌海摩尔城项目预估总投资2.5亿元,已完成投资2.0亿元。依林农贸市场项目选址位于双拥街与温馨路交汇处,新建智能化乌海市依林集贸市场,预估总投资10116万元, 目前,正在协商土地价格,预计2023年开始项目建设。

二、品牌项目引进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鼓励全区各商贸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线、二线商业品牌开设专卖店,积极培育“首店经济”。目前,众二酒馆已经开业,并正在推进与长沙著名餐饮文化连锁品牌文和友的合作。

今年,海勃湾区新引入各类空白商贸服务品牌25个,包含太子浓心、刘酥肉等餐饮类品牌;
摩星乐园、能量鹰儿童体能馆、宝拉的创意乐园等儿童娱乐品牌;
天恩萌宠游乐园、青岛啤酒节乌海分会场《哈舅》酒吧等娱乐体验品牌;
 金嘉利钻石、EGO、柏丽诗图、欧e、优露、马克珍妮、戴维贝拉等服装百货类品牌;
还有1个宾馆酒店类和1个汽车4S店类品牌。

三、拉动消费活动不断开展

今年,海勃湾区组织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线上发放消费券、打折让利、满减等方式,围绕节日消费特点和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开展了一系列促销活动,整合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针对各商贸企业发放消费券,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确保企业及时足额便利享受政策利好,优惠政策惠及全区百姓和各大型商场超市、酒店、汽车4S店等。

为拉动汽车销售,海勃湾区在市人民广场举办了“约惠乌海·畅享生活” 乌海市第三届惠民车展、国庆期间在广场举办惠民车展、在万达广场分别举办了乌海市第四届惠民车展和“约惠乌海·畅享生活”乌海市秋季惠民车展,4次车展共计成交车辆1778辆,成交额2.6028亿元,繁荣活跃了汽车消费市场。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海勃湾区先后举办了全域旅游暨乡村振兴嗨集市乐购季促消费活动、国潮美食集市、漠中泉美食节、乌海市首届乡村振兴消夏文化购物节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挖掘了消费潜力;
同时,为了推动夜经济发展,在文体中心西侧建设夜语清风美食广场夜市,该项目投资500万元左右,可带动就业200人左右,今年已经开业运营。

四、外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先后组织多家企业进行RCEP线上培训、线上“蒙贸通”APP启动仪式等相关培训,使企业对于外贸相关政策及报关报检流程等知识的了解程度不断增强;
同时,积极拓展外贸进出口业务, 在重卡和电机等领域持续开展出口业务,推动陕汽公司向蒙古国开展牵引汽车出口业务;
积极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培育欧范思、ANG环球跨境电商等特色跨境电商企业,满足居民高端消费品需求,并积极推进海勃湾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

今年,海勃湾区还积极推进外贸综合服务类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发展培育外贸综合服务性企业华盛森尔威有限公司,将华盛森尔威有限公司培育为自治区认定的外贸综合服务培育对象,并支持该公司建成全区首个“乌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报关报检、多式联运、仓储、订船、退税等“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建成,约有20家企业与该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 为外贸企业通过平台了解相关资讯提供了便利。

海勃湾区始终坚持“补短板”“强功能”“打基础”,突出重点、稳中求进,重点抓项目建设,促进行业投资扩面增量,同时,以“满足需求、填补空

白、提升品质”为主要思路,着力发展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和首店经济,并不断推进抖音等直播平台和电商直播产业园平稳运行,不仅拉动了全区经济增长,也为“十四五”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旅融合育生机&庆阳之美竞绽放

陇东市推进文旅融合化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2月12日)

庆阳,是“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的故乡、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甘肃唯一的革命老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还孕育了香包、剪纸、道情、皮影、泥塑、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的20D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坚持“文旅融合化”发展思路,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上台阶、出成效,让“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成为社会共识、地域形象和知名品牌。

一、内修品质夯实旅游基石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下发《关于做好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工作的通知》,全国60个文旅消费街区项目被列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对象,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列入其中,培育期限2年。

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有机整合地方美食、特色民俗、自然景观、传统建筑等元素,整体提升景区“吃、住、行、游、购、娱”消费环境和服务功能。

“举红色旗、打特色牌、走绿色路”,我市一直把打造品质景区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抓手。引领和助推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华池南梁红色小镇、环县环州故城等景区立足市场,发挥优势,以“文化搭台提神,旅游铸魂唱戏”, 推动产业提质转型,促进文化旅游资源走出去、火起来。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各类文化旅游项目100多个,累计完成投资30 多亿元。环县环城镇红星村等5个村列入了2022年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创建计划,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合水县花溪谷景区、西峰区凤凰塬舍精品民宿、镇原县聚德小镇康养基地建成开放,庆城县药王洞养生小镇、宁县义渠百花园增加了游乐、拓展项目。

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23处,其中4A级景区3处。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3个。

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直接通航城市达10多个,银西高铁、甜永高速已建成通车,西峰区、庆城县旅游集散中心基本建成,旅游交通大环境不断改善。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全市新建、改扩建完成141座旅游厕所。旅游

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6个景区游客中心、12座停车场。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加快,市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成运营,“一部手机游甘肃” 完成了庆阳数据信息录入并投入运行。

二、融合发力推进全域旅游

今年,我市与浙江长龙航空合作,开通“兰州=张掖=敦煌=庆阳”旅游串飞航线,加入省内黄金旅游圈,引流入甘游客进入庆阳观光旅游,以“文旅+交通” 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城市。

依托不断升级的机场、高铁、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文旅交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当前交通系统对文化旅游的供给能力,打造“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积极推进“1个机场+1条高铁+4条高速+1个通用机场”道路交通体系规划,谋划建设“1+5”旅游风景道体系,完善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和自驾车营地体系,打造新基建下的交旅融合示范城市。

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和空间,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全产业链。走进环县环州故城道情皮影馆,拾阶而上,二楼的白色幕布上演着剧目《三羊开泰》,道情皮影艺术传承人张治文享受着皮影雕刻的乐趣。

“在这里工作,能让更多的游人近距离了解环县道情皮影,我很欣慰。” 张治文说。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非遗名录项目752项,各级各类代表性传承人1948人,传承基地和研习所42个,我市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围绕民俗产品创新开发,我市建成了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环县龙影文化产业公司等一批文旅产业龙头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行业引领等方面发挥了骨干带动作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共有文旅商品生产企业220多家、文化演艺企业108家、旅行社及旅行分社28家,累计开发文旅商品5000多种,年产值3.4亿元。

积极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革命文物的抢救、保护、修缮、记载、陈展、存留等工作,完成了全市革命文物普查,一大批珍贵革命文物从民间“移动”到博物馆。南梁革命根据地与苏维埃政府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山城堡战役旧址综合利用项目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申报环县道情皮影戏、香包绣制技艺、剪纸技艺、窑洞营造技艺、唢呐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三、外修名气做响文旅品牌

今年6月14日,由省文旅厅指导、河西五市旅游联盟主办、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甘肃人游甘肃”——传奇丝路·壮美河西推广活动在我市举办。活动中,庆阳市文旅企业代表与河西五市文旅企业代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河西五市共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互惠互利政策。

为全面推广“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品牌形象,积极开展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把我市旅游品牌做“亮”做“响”,与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签订文旅领域合作协议。更新制作庆阳旅游宣传册、旅游地图等宣传产品和名片U盘、布艺手提袋等宣传伴手礼,启动实施旅游宣传品进景区、星级饭店、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市、社区、旅行社、宣传手册、招商项目册“十进”活动。

借助我市有影响力的香包民俗文化节和农耕文化节,积极开展旅游宣传、“百社万人游庆阳”踩线考察、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先后加入陇东南旅游联盟、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联盟,与周边城市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针对信息网络时代特点,及时转变营销方式,先后开通庆阳文体广电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百家号、头条号,借网络东风宣传推广庆阳,不断提升我市的网络曝光度。“庆阳文旅”快手号上榜2021快手政务文旅甘肃年度影响力TOP5。

庆阳香包、剪纸、道情皮影走出国门,远赴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韩国、埃及、蒙古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友谊桥,积极推进庆阳文化走向世界。在阿联酋迪拜、白俄罗斯及国内一线城市设立营销窗口48 个,文化旅游产品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及日本、欧盟、东南亚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庆阳香包被评为“最具魅力文创旅游产品”。

稳中求进&项目支撑&法治保障&激发动能

宝丰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2年12月8日)

12月7日,宝丰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8.7%,经济逆势上扬;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7.6%,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3.7%,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稳步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4元,增长7.3%,位居全市前列;
工业项目建设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也位居全市前列;
全县新增规上单位35家,增长45.8%,位居全市第一,受到市政府通报表扬,并获得100万元的奖励。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宝丰县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保持稳中有进、增量提质的发展态势。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年以来,面对超出预期的态势,宝丰县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锚定省委“两个确定”“十大战略”,聚焦市委“四城四区”建设,“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加快建设“四强县”、迈入全国“一百强”步伐,引领经济航船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该县党员干部加速跑、全力跳,细化工作措施,拧紧责任链条,一项一项跟进度,一件一件抓落实,把“任务书”变成“施工图”,把“时间单”变成“计程表”,过了一山攀一峰,跨过一沟越一壑,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回升增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越是遇到困难,越要顶住压力。我们要围绕‘工业强县’目标,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还要兜好民生底线,鼓群众钱袋子、稳群众菜篮子,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县委书记王代强说。

一、工业企业培育“龙头”顶天立地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

12月6日,宝丰县西部工业园区五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该公司副总经理郝红涛不无自豪地说:“中国碳素行业协会目前公布的数

据显示,在高纯石墨产销排名中,我们企业产销量均居全国首位。今年1月至10 月,实现销售收入9.96亿元,缴税9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

该公司拥有世界最大、年产3万吨高纯石墨生产线,在产品研发、检验、检测,以及生产工艺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导纤维、5G芯片,以及军工、核工业、太阳能光伏等产业,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深受客户青睐。

“我们公司这些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宝丰县的精心培育。”该公司董事长赵俊一深有感触地说,该企业目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也是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公司年产1000吨7N高纯铜项目已全面投产,目前产品订单额过亿。”12 月7日,在宝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河南国玺超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秘书朱红丹说。

这家集超纯金属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生产7N高纯铜、6N高纯锌等超纯金属原材料及其颗粒、靶胚、线材等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光伏能源等领域,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经过多年自主研发,该公司已完全掌握高纯铜的提取技术及生产工艺, 被评为中国半导体材料最佳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500万元,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元。日前,在省工信厅公布的2022年度“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名单中,该公司榜上有名。

“下一步,公司将在芯片用高纯铜溅射靶材、碳中和高纯铜应用等四个领域进行突破,为打造未来百亿级超纯金属材料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撑。”该公司总经理陈煜宏说。

五星新材料、国玺超纯两家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是宝丰县龙头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以来,该县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育“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着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运行轨道,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连通断点,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服务;
积极引导企业创新驱动,开展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动企业研发活动开展,组织由企业研发专业人才参加的工作团队, 采取“集中辅导+实地指导”的形式,对成长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工业企业进

行“一企一策”培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目前,该县128家规上工业企业有66家实现研发“四有”标准,即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合作,为“工业强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建立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库,成功创建一批不同类型的创新企业。目前,全县中小科技型企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
创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
创建省质量标杆企业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
获得省长质量奖提名企业1家、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
入选省头雁企业培育库企业1家。

搞好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大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力度。全县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累计达到50家;
新增升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累计达到17家;
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
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建设省级创新天地1家、市级众创空间1个。

加强产学研技术攻关合作。引导国玺超纯等19家企业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郑州大学、河南城建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达成技术研发合作,已认定技术合作登记交易额1364.5万元;
五星新材料联合湖南大学建成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铁福来、徽汝汝窑2家企业获批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该县共申报省、市重大科技专项4个、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个、重点研发专项1 个。由于成绩突出,宝丰县被授予“全省十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称号。

针对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企业货运畅通。该县组建工矿企业疫情防控组,派驻专人在高速口执勤疏畅,将“服务前移”,引导企业货运车辆提前报备,发放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给来宝货车贴上标识“身份证”,保障“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让供应链断点重新连通,使货车跑起来。

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遴选28家企业入库,培育形成一批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梯次队伍;
全面落实省工业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白名单”保障办法,分类建立三级“白名单”企业库,有165家企业入库。

提速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促投资、促创新、促产业、促增长”理念,出台《宝丰县稳经济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方案》,建立“1+3+8”专班工作推进体系,眼盯项目看、围绕项目转、扭住项目干,实行“一项目一清单一

台账”管理,实行领导干部包联和“四保”白名单制度。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提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梳理筛选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快完善前期手续,强化上下衔接,组织协调和精准服务,将项目建设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及个人年度考核指标,坚持挂图作战,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形成全县上下抓项目、抓大项目氛围。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6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

坚持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实施观摩评比制,从项目的谋划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和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今年1月至10 月,该县共举行四次集中开工仪式,投资50亿元的河南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投资32亿元的年产5万吨的河南领创特种材料碳素产业园项目,以及投资40亿元的河南道明锂电池全产业链项目等项目的开工,为县域经济发展备足了后劲儿。

谈起项目落地开工,河南道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林介绍说,该企业今年8月正式开工,项目共分三期,计划投资60亿元,打造循环经济与锂电产业示范园,以实现含锂原料回收、锂电池生产、锂电池解液、锂电池隔膜等全产业链。为使道明锂电池全产业链项目早日投产,该县自11月初开始,坚持每周一听取项目工作汇报,现场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在年底实现试生产。

宝丰县坚持“项目为王”,演绎着“速度与激情”。如今,以工业项目拉动经济发展的“大写意”已经铺开,一个个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正在绘制“工笔画”,为宝丰的经济腾飞添彩。

二、民生保障小微企业“铺天盖地”

12月6日,在肖旗乡渔具电商产业园内,主播在直播间向钓友推荐渔具产品。“直播间面积虽然不大,但每个人每天营收可达5000元至10000元。”县渔具电商产业推进专班负责人说。

为激发市场活力,宝丰县抓住渔具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时机,因势利导,成立了渔具电商产业发展服务工作专班,从场地、技术、用工、房租和政策性资金等方面,制定了发展扶持政策,助力渔具电商产业做大做强。

经过精心培育,目前,县渔具电商产业注册本土品牌69个,主销产品100余种,实现了渔具生产本土化,形成了覆盖全县、较为完整的渔具电商产业链, 带动就业4万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今年以来,为保民生、促就业,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各类小微企业。

该县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设立600多万元的培育资金,积极做好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

今年以来,全县市场主体新增1382户,累计达到4万户,为经济发展积蓄了力量。

该县建成宝丰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扶持电商平台建设,形成了5G渔具、汝瓷、应河醋加工等多个直播基地,培育知名网络品牌近百个,电商经营主体达4146家。

宝丰县完善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梯次培训机制,现已形成了各类创业主体竞相发展、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可喜局面。

——建成地坪产业链条,示范带动地坪工程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实现年营收1.5亿元。

——以冯异醋业、应河醋业为龙头,带动李庄乡、肖旗乡、杨庄镇等地130 余家企业发展小米醋生产,形成了集原材料、生产、销售、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业态。

——林下经济发展经营实体达80余个,种植养殖面积1.6万亩(1亩≈666.67 平方米),参与林下经济农业人员5000多人。

如今,从城镇到乡村,该县小微企业多点开花,促进了城乡居民群众多渠道就业创业、增能增收,它连接经济命脉与城乡循环,关系着群众的柴米油盐、三餐四季。

王代强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越要兜牢兜好民生底线。我们持续发展壮大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其发展生力军、就业主渠道、稳定压舱石的作用,确保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

三、营商环境法治护航“弯道超车”

“从营业执照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只需要一个窗口、一个环节、一天内办结,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回乡创业的李红昌对宝丰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窗口的服务十分满意。

据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韩非介绍,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该县推出“我要开办食品生产企业”等涉及企业和民生“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共60个,套餐总服务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环节由62 项减至25项,办事效率提升55%。

今年以来,为让转型发展“弯道超车”,该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

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强服务、优审批、减流程,为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奠定基础。

在组织机制上,县级领导带头包联企业,听真话、察实情、办实事、解难题,将个人“辛苦指数”转化为企业的“幸福指数”。助企干部入企业担任“链长”“首席服务官”,变身为政策宣传员、项目代办员、问题协调员,企业诉求解决率达90%以上。

“让企业满意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创新升级行政方式,把‘四不两直’作为常态标准,着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宝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海亮说。

该县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设立“万人助万企”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建立“帮办代办”服务队,为企业提供政策解答、流程讲解等“贴心”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审批时间;
围绕企业眼中的“一件事”,通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

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该县实行用地规划打包办理,将用地规划许可证与用地批准书合并办理,在缴纳不低于50%出让金时,即可容缺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时限由过去20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
供水供电靠前服务。公共服务部门主动联系建设单位开展现场勘查,在项目获批施工之前,提供多种接入方案供客户选择。

部门高效联动,加快项目落地。该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联合验收即发证”,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好项目落地,不仅靠实惠的招商政策,更要靠‘亲商、安商、扶商’的营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破解资金落实难、要素保障难、审批办理难等突出问题,着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刘海亮说。

在制度保障上,该县制定《宝丰县2022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 涉及28项指标、23个牵头单位、明确各单位重点工作事项,将任务具体到项目, 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层层压实责任。

该县制定《宝丰县惠企政策送上门服务方案》,要求各单位全面细致梳理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出台的惠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各类资金项目,确保应享尽享,应兑尽兑。

截至目前,该县已为全县企业退税减税5.5亿元;
金融机构加大力度“输血”,为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5.88亿元、延期还本付息2594万元、发放担保贷款4945

万元。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我们推出‘退、降、免’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刘海亮说。

在营商环境治理上,该县强化法治保障,规范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行为,将行政执法监督与“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活动深度融合,开展随同执法监督。

该县强化法治保障,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十六条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和政策引导。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建立既‘亲’且‘严’的政企关系,建立政商交往的‘正负’清单,有助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刘海亮说。

今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简报》专刊介绍了宝丰县积极探索县域国有资产监管、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落地的经验做法。此外,宝丰县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多次被《人民日报》

《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提升承载支撑能力,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王代强表示。

沃野尽欢歌&庭州画卷新

昌吉州2022年“三农”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13 日)

行走在庭州沃野,一个个郁郁苍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映入眼帘,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公路在群山中蜿蜒伸展,一个个如诗如画的小村庄步步皆景。

2022年,昌吉州“三农”工作步履铿锵,一个个耀眼的数字记录下农业农村工作坚实足印——

全州农作物总播面积710.56万亩。其中,小麦216.58万亩,总产80万吨;
 籽粒玉米106万亩,预计总产84万吨。冬小麦最高亩产867.8公斤,刷新全疆亩产纪录;

全州共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乡镇15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样板村40 个、庭院经济示范村15个、庭院经济示范户5092户、美丽庭院6000户;

全州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06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58万人,共培育各类高素质农民1752人,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今年,昌吉州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对标农业稳定增产、农村稳定安宁、农民稳定增收,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田畴尽丰景,乡村气象新,农民日子美,一个个田间村里的小故事,汇聚成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一、农业“接二连三”

秋色宜人,渠田相连、平畴如织,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迎来小麦、玉米双丰收。只见连片农田上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合作社里机器轰鸣,金灿灿的玉米铺满晒场。

腰站子村地处天山脚下,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2009年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2014年,该合作社被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命名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奇台片区长高龙介绍,从合作社成立之初的5000亩到现在的20.5万亩,从单一种植小麦到如今陆续建成有机手工挂面、油料加工车间和腰站子面馆、民宿、小麦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等,产业兴旺的种子扎根乡村土壤,现代农业催生乡村旅游,腰站子村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

腰站子村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富民产业如火如荼,是昌吉州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昌吉州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目标,严格落实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培育壮大特色效益农业,“农业+旅游”蓬勃发展,“农业

+产品加工”提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悄然兴起,农业“接二连三”开启农业经济发展新篇章。

稳粮保供,巩固农业基本盘。昌吉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160万吨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22.5万亩,落实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43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2%,培育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3家、区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0家。

稳链提效,乡村产业持续提升。昌吉州发布《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8+N”农业全产业重点链,累计落实项目资金超2亿元,积极培育农业全产业链链主企业8家,打造形成5亿元以上产业链龙头企业17家,预计全年八大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成果丰硕,农畜产品走向全国。昌吉州通过农产品疆外行、“一月一推介”活动,以县市为单位,在疆外省市每月开展农产品营销、展示、推介活动,已在全国布局农产品旗舰店21家、“百城千店”353家,累计促成洽谈金额达7.2亿元,线上线下销售昌吉特色农产品45.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333.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5.98亿元,增长7.7%。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有序推进,整合种业优质资源。昌吉州编制《昌吉州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22

—2027年)》,统筹中央和区、州种业发展奖补项目资金近1亿元,建成玉米、小麦、西甜瓜研发机构7个,新打造小麦、玉米、加工番茄、西瓜科技创新联合体4家,同时加大活体种公羊、种公牛推广力度,采取以小换大、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相结合方式,全州改良牛11.17万头、改良羊64.11万只。秋日庭州,硕果累累。行走在乡间田野里,可以欣赏月亮地村的土乡土色,可以品尝十三户村的大锅鱼宴,还可以体验兰州湾镇采摘香妃海棠果的乐趣   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事变体验,“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助力昌吉现代农业向纵深拓展。

二、乡村各美其美

小桥流水和花草树木相映成趣,错落有致的二层别墅、干净整洁的沥青路

面、清幽别致的农家民宿,还有新疆百年史料收藏馆、艾文化体验馆、葫芦雕刻室可供参观游览走进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一步一景,诗意迎面而来。

“以前,我们自己都嫌村里乱,现在乡村面貌大变样,旅游发展更红火, 不少村民经营起了民宿、农家乐,在家门口做事方便照顾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十三户村党总支书记楚保金笑着说。变化始于美丽乡村建设,十三户村积极探索“D建+”模式,以国家4A级乡村旅游景区杜氏旅游为龙头,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成立乡村红色物业,结合农耕文化与全域旅游,全力打造美丽休闲乡村,实现了一次次的华丽转身。

如今,十三户村有民宿35家,农家乐3家,特色餐饮14家,绿色蔬菜采摘园、水果采摘园、苜蓿园、垂钓园等13家,辐射带动周边500余名农民创业就业,累计增收3000余万元。

8月24日,农业农村部公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十三户村成为自治区8个入围乡村之一,也是我州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走进昌吉的村村落落,一幅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今年,昌吉州高起点谋划《自治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

(2021—2025年)》,印发《2022年自治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

《昌吉州“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计划》《昌吉州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方案》,就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强化长效管护机制等重点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全面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聚力“全域化”整治。昌吉州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启动2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139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17个自治区重点示范村规划编制进度,投入州本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1亿元开展重点区域“十乱”整治,持续提升农村功能品质,努力实现乡村整体美、全域美。今年,呼图壁县、木垒县同步召开了自治州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区域整治现场推进会,对整治成效明显的县市及乡镇实行以奖代补, 助力乡村振兴。

聚力“品质化”提升。昌吉州认真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 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问题户厕摸排整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质量优先的原则,加快推动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昌吉州已完成新建农村户厕3686座,整改12393座;
39个村新建农村生

活污水排水管网和处理终端,163个村建有污水治理设施;
80%的行政村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垃圾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聚力“长效化”管护。昌吉州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等途径,探索垃圾清运责任、费用共担机制,解决垃圾治理资金短缺和长效运维难题,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村庄清洁中来。目前,昌吉州267个村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度,占全州行政村总量的60%。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昌吉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公共服务聚焦在农村,全面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事业。

三、乡土人才辈出

金秋时节,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建昌保鲜专业合作社的生态农庄生机勃勃。养殖区里,散养的野山鸡、产蛋鹅在经济林下撒欢,孔雀、鸵鸟在树林中悠闲地散步,4000亩锦绣海棠今秋也获得丰收,为秋收画面增添了别样精彩。

“今年我们加强技术管理,优化种植技术,锦绣海棠长势喜人,平均亩产800公斤左右,价格也比较稳定,批发价每公斤15元,每亩收益上万元。”该合作社理事长姜建昌欣喜地说。

姜建昌是玛纳斯县包家店镇黑梁湾村村民,近年来,他先后被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认定为生产型、经营型高级技师,被自治区授予高级农民技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为乡土专家,并荣获2019—202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个人贡献奖。

科学种田,提质增效,高素质农民为传统种植带来新气象;
乡村旅游,渐入佳境,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创业就业;
直播带货,好评如潮,农民主播熟练地推销着家乡特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才投入到乡村建设中,在广阔舞台上施展拳脚。

今年,昌吉州持续将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重要位置,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乡村人才质量,促进各类人才“上山下乡” 投身乡村振兴,为全面加快乡村振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培土墩苗”育人才。昌吉州立足州域实际,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乡村工匠、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各类农村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打通乡村人才成长“快车道”。通

过集中培训提升、学历教育提升、实践锻炼提升等方式,加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让村干部个个都成为能打硬仗的“尖刀兵”。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壮大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持续发挥人才“造血”功能。

“厚植沃土”优环境。昌吉州修订完善《昌吉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赋分参考标准(试行)》,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乡土人才创业,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以人才催生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产生裂变。今年,全州遴选认定自治区级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12家、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推荐申报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

“激发活力”强队伍。昌吉州健全乡村人才职业发展体系,落实《关于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昌吉州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

《关于新时代强化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将深化乡镇职称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农艺、畜牧(兽医)、林业、农机、水利5个试点专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聘合一”纳入昌吉州改革任务清单。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唐培科、“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冯汝刚、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卫秀英、“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王童等一批有影响的带富能人,他们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带领大家走出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谓之吉;
安居乐业,百姓富足,则为安。在昌吉这片土地上,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首乡村振兴新曲正在庭州沃野上奏响。

项目引擎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镇安县2022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综述

(2022 年 12 月 7 日)

高峡出平湖,碧水润民心,闻名秦岭的镇安云镇水库供水工程项目惠及城乡,福泽桑梓;
青山藏瑰宝,一鸣惊天下,雄踞西北的“中国西部钨都”镇安钨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点石成金,熠熠生辉;
幽兰生秦岭,含熏绽栗乡,享誉华夏的“世界蕙兰之都”中国·镇安兰花产业园区妙笔生花,光彩夺目一个个重点项目星罗棋布,大干快上,正为镇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镇安县围绕全市打造“一都四区”战略部署,紧扣全县构建“一厅四地”坐标定位,牢固树立“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以“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发展,加快推进各类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赋能续航。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批项目,就构成一个新的增长极。2022 年重点项目建设为镇安经济版图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前三季度,1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6.5亿元,占年计划的102.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项目投资增长28.9%,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

推荐访问:(77篇)12月上半月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工作总结 汇编 工作汇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