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

时间:2022-12-10 09:24: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供大家参考。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

谭千秋老师的事迹,你有接触过吗?事迹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功摆好,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和弘扬特定的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00名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句赞誉的话,用在人民教师谭千秋身上,再贴合不过。

这位伟大的老师名字中就有“千秋”二字,而他的事迹也足以记载千秋万代——小小的一幅肩膀,肩负起的不仅仅是四口之家,还有学生的生命。

在汶川地震中,这位伟大的老师牺牲了自己拯救了数位学生的性命,在数年之后,他的女儿也在遵循他的遗志,已经长大成人并砥砺前行。

英雄老师,为学生付出生命

谭千秋是一位在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任教的老师,老师是谭千秋心心念念的岗位,在教师的岗位上谭千秋也在努力的发光发热。

在教学内容上,他穷尽所能地丰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展现的又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形象。

工作稳定后,谭千秋就在四川当地娶妻安家。

在学生心目中,谭千秋一直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

谭千秋自己本人也是对学生尽职尽责,教学能力突出。

本来谭千秋可能会兢兢业业的一直干下去,直到退休享天伦之乐。

不曾想,一场意外却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勇于献身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碎了汶川,也震碎了中国人民的心。

几乎是一刹那的时间,地动山摇,无数的人流离失所。

根据事后统计,此次地震受灾区域超过10万平方千米,死亡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8451亿人民币。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谭千秋作为一个老师,在大灾之中能够保全自己已经是万幸,但是他还有一班的学生,教师的责任感让他无法一走了之。

5月12日下午2时许,谭千秋正在教室里为学生们讲课,突然教学楼开始剧烈晃动。

一开始,谭千秋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仍在继续讲课。

随着震感的加剧,他才意识到原来这是一场大地震。

他赶忙呼唤自己的学生快点往外跑,但有4位同学因为没有反应过来,落在了队伍的后面。

眼看房屋就要倒塌,谭老师将他们4人拉到了课桌底下,然后自己弯腰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护住在下面的四位学生。

5月13日17时,公安部消防局局长郭铁男少将,第一时间赶到东汽中学垮塌现场指挥救人。

当救援人员搬去压在孩子们身上的废墟后,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在眼前——

谭千秋整个身体呈弓形趴在课桌之上,压在他身体之上的是足足四五块重达3吨的石板。

没有人知道他生前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当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谭千秋整个身躯都血肉模糊,后脑勺已经被房屋倒塌的废墟砸的凹陷了下去。

但他的手和身体,从始至终没有移开过半分,那4名学生,也都在他身体的保护之下安然无恙。

根据事后幸存的同学回忆,当时谭老师距离门口是最近的。

但是为了将全部学生疏散出去,他没有独自逃跑,而是留在了队伍的最后,那一刻,他视死如归。

妻子张关蓉赶到现场,在看到自己的丈夫的遗体时,她的情绪一下子没有控制住,眼泪夺眶而出。

媒体记者记录下了张关蓉悲情一刻,照片中的她,尽显失去亲人的痛苦。

地震当天,谭千秋刚好讲的是《人生的价值》,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节课的意义。

学生们也纷纷动容,大家真真切切的被老师用生命上了一课,学生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老师,不会忘记这节令人难忘的课程。

祭奠与媒体访问

谭千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灾难面前的人性,作为老师,他为学生站好了最后一班岗,确实是重于泰山的。

救援结束后,也就是2008年5月14日,媒体采访了被救女生的亲属:“我侄女是高二(1)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 4 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 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是这么说的。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就是谭千秋老师。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记者接着采访了谭老师生前的同事。

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在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2008年5月17日,谭千秋的遗体被送回老家祁东县。

全城缟素,当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数千名当地群众自发接这位英雄回家,更有无数的网友到网络上为其追思与留言。

谭千秋的事迹也被写成报道刊登在网上,包括人民网在内等多家官媒转载他的故事。

他的事迹感动了全中国人民,甚至被写入了苏教版的小学教材之中。

2008年7月,谭千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但这些,都不足以完全抚平家人心中的伤痛。

丈夫走后,妻子张关容一直坚持谭千秋未完成的教育事业,仍在中学担任英语老师。

2009年5月9日,华西都市报参访这位英雄的家。

随着新年的到来,张关容的生活也平静了下来。

但是小女儿情绪仍然会激动,甚至非常抗拒记者参访。

家人也开始有意识的模糊小女儿对于父亲的记忆,毕竟孩子还是需要成长的。

对于大女儿谭君子来说,她已经考上了北大,未来可期,张关蓉可以少为大女儿操心。

但是张关容依然忘不掉谭千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着女儿,她总是会想起谭千秋的音容笑貌,张关容也不打算短时间内重新组建家庭。

未来,张关容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像父亲一样伟大的人。

谭家有女慰英灵

做好一位人民教师,一直是谭千秋的梦想与希望,谭千秋也是两个女儿的榜样。

大女儿谭君子当时已经在北京大学读书,父亲牺牲时,她第一时间赶回了家里,但是也只能看着父亲的遗体追思父亲。

在谭君子个人撰写的文章《七日的纪念》片段,足以见其对于父亲的想念:距离爸过世已经七天了,七天的辗转也让我不堪重负。每当我入睡时,都会想起父亲在5月12日的夜晚,在废墟之中是如何度过的。

谭君子曾这样回忆父亲:“他经常会把自己的工资拿来补贴自己的父母,自己省吃俭用,几十年如一日地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从来不抽好烟,每次出门买菜掏钱时都是非常不情愿的样子。但是我很清楚他背后的压力与辛酸。”

“邻居都说父亲真的是既尽到了父亲的责任,也尽到了母亲的责任。一日三餐都准备得满满当当,生活再困难也没有少过鸡蛋牛奶。到了高中外出读书时,离母亲家近一些,爸爸就转交给了母亲一张注意事项,里面事无巨细只要是关于我谭君子日常生活,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据谭君子回忆,谭千秋有一次在骑摩托车接她回学校时,谭君子假装自言自语道“要是爸爸能够一辈子只爱我一个人该多好啊!”

而谭千秋那时候,却对女儿特意讨要的父爱不理不睬。

因为当时谭千秋正值二婚,谭君子发觉,生活中父亲对于自己的爱似乎少了一分,所以才说出了这样的话。

后来,后妈张关蓉又生了一个孩子,这个时候正值谭君子外出在北京读书,父亲与她的电话里聊的都是关于妹妹的事,谭君子更有一种被父亲抛弃的感觉。

而这次地震的意外,却让谭君子意识到父亲其实也是爱自己的,只不过深深埋在了心里。

谭君子在殡仪馆翻看父亲的衣兜时,钱包里有一张黑白的婴儿照片,这个婴儿正是谭君子。

谭君子自己也没想到,父亲原来一直把自己揣在衣兜,放在心上,一时间不由的泪如泉涌。

在2008年抗震救灾特别节目《爱的奉献》中,谭君子想起了父亲过去对自己无声的爱与承诺。

她也在亿万观众面前郑重承诺,要把父亲的血脉延续下去,照顾还在的亲人,这也算是报答父亲的一种方式。

后来新华社特意为了谭千秋做了大女儿谭君子的专访,对于父亲的牺牲,她是这么说的:“爸爸去世了我很伤心,但是我也为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动且骄傲。

我很庆幸能够凭借自己的血脉将父亲的生命与精神传承下去,希望我能够感受父亲还在我身边的同时,也能够延续他的精神,用我自己的方式回馈这个社会。”

当记者问及谭君子父亲的日常时,她表示能够理解父亲的选择:“我父亲一直都是这样,这也是他教我做人的本质,危难之时他这么做恰恰是他善良的本质,不论对于他的学生、学校、乃至整个教室职业和社会来说,他的行为都很有意义,虽然现代社会可能已经没有那么多像他这样的人了,但是他至少做了,这就是父亲行为价值。”

新华社记者还问到了谭君子对于未来的打算,谭君子表示最近几年可能都要回四川老家给父亲扫墓,自己也会时常去父亲的墓前“陪伴”父亲。

在某种程度上,父亲一直是自己的人生导师,所以有空她也会在墓碑前与他聊天,跟父亲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让他陪伴自己的成长。

谭君子希望:“在父亲去世的日子里,我想对父亲说,我们现在过得很好,很开心,您不要担心,我们的生活已经恢复了平静,我们可以正常的生活。自己将来一定会好好学习,有可能去往美国深造学习。”

谈及对于家乡的变化,谭君子也是非常的欣喜,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家乡灾后的满目疮痍就变成现在的欣欣向荣。

很多新房屋与临时住宅区都被划分了出来,学生们已经开始正常上课,灾区的生活开始恢复正轨。

大地震让她作为一个中国人再次看到了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信心与勇气,自已为能出生在这样的祖国感到无比骄傲。

失去父亲的谭君子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努力的去经营自己的生活,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也做到了记者采访中说的话。

从北大毕业后,谭君子又前往美国深造,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成为律师的她在好莱坞一家律所中工作,主要为华人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谭千秋当年年仅一岁的小女儿,如今也已经上初中,学习成绩优异,遵循着父亲与姐姐的道路继续前行。

12年前,谭千秋老师心系学生,为了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他的两个女儿都学有所成,继承了他的遗志,也算是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

谭千秋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通过他的后代和影视作品依然还在流传,他大爱无疆的精神,也终究将被人铭记。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马兰花般的林俊德,孝更绝伦足可矜的陈斌强,善良的何玥,卧底考察的陈家顺,心和泥土一样质朴的高淑珍,冰雪为容玉作胎的张丽莉,能受天磨为铁汉的李文波,悲莫悲兮生别离的高秉涵,清香传得天心在的周月华和艾起,为沈飞而生而死的罗阳。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感动了伟大的中国!

马兰花生命力强,默默开放。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了45次核试验的马兰花,在人们人中默默。“做核试验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林俊德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用他的事迹真正体现了它的含义。20__年5月4日,林俊德被查出患病,5月23日为了工作还转院,5月26日他的病情恶化,护士与妻子都劝他躺下休息会儿吧,但他说:“做起来才是正常人,躺在床上是病人。”直至五月三十一日二十时十五分他安然入睡,再未醒来的那一刻,他的心中仍然是工作,以至于未来得及给孙子留下一句遗言。他对亲人是歉疚,但对工作是无悔,他是中国的骄傲,他是林俊德。

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何玥的生命在爱中延续。何玥,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儿,却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闪光,把生活照亮。在病危的时候,何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捐献器官,给他人生的希望。当小何玥第一次向家人提出这个决定时,父亲把她骂了一顿,但由于她的坚持,终于在11月16日,他的家人正式表达捐献何玥的器官,但此时,一个花样年华的女花却已悄然离开了我们。她的平凡爱举,开启了一个有爱的未来!包括老师们对她捐献的两千元钱,她把爱留给了他人,转捐她人这件事都无不令我们佩服,敬爱。“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是他临终前反复唱的,何玥为五星红旗自豪,我们十三亿中国人为何玥骄傲。

在茫茫人海中,因为有爱,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有爱,我们彼此相识,因为有爱,我们为之动容,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

感动中国颁奖晚会颁奖词

向绝壁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愚公”毛相林

王宁:在大山深处,一位村支书心里最大的事情就是开一条走出大山的路,一年又一年,他和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咬定青山不放松。

颁奖词: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山到高处你是峰,路的尽头是家园。

人物事迹:

2020年11月的一个晚上,重庆市大大小小的室外巨屏忽然为一个人点亮,他叫毛相林,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

下庄村地处山谷底部,这里四面绝壁,从谷底到山顶的距离达1千多米,被称为“天坑村”。村里人要出村就要在接近90度垂直的悬崖上攀爬稍有不慎就会坠崖,这个近400人的村庄被大山阻隔,成了一个深度贫困村。在下庄村土生土长的毛相林当时任村支部书记。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毛相林立志改变村庄的命运,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为下庄村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悬崖绝壁几乎无处立足,在这里修路就好比愚公移山,可毛相林下定了决心,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每天哪怕只修一米,20年也能完成,只要全村人齐心协力,修路就是可行的。为了动员村民,毛相林带头卖猪卖粮,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又求母亲拿出攒了一辈子的700块养老金。在他的带动下,每家每户挤出10块钱来,就这样筹集了近四千元钱的启动资金。

1997年腊月初八,毛相林一声令下,下庄人在绝壁之上打响了向命运抗争的第一炮,而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此艰难。放炮震碎后的石头在崖壁上滚动,随时有砸中人的危险,每当这时毛相林都会身先士卒第一个下去。

修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9年秋,两名村民被落石砸中摔下了万丈山崖,就在意外发生的前一天,特意赶回家修路的黄会元留下了最后的影像。面对黄会元的父亲,毛相林哭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相林带着村民们又一次向大山发起了挑战,村民们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没有炮眼儿放绳凿,没有挖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而这期间又有几名村民修路时牺牲,下庄人擦干眼泪,默默地安葬他们后又继续修路。下庄人修路的决定让社会各界为之动容,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到了下庄。

2004年4月,历时7年毛相林带领下庄人硬是凭借着决心和毅力在陡峭的崖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出山的路通了,但是如何摆脱贫困依然是道难题,毛相林还要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路,他动员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同时在村里发展种植业。在毛相林的带动和帮助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脐橙、种西瓜,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收获的果实通过这条天路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每年带来上百万的收入。

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下庄村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两千多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下庄建设家乡,如今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对于下庄村的未来,他还有更大的梦想。

推荐访问:千秋 新中国 事迹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事迹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谭千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