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总结】200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时间:2023-04-19 12:12:02 手机站 来源:网络

200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2008年以来,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全系统在任务重、考验多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的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药总结】200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

【食药总结】200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200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嘉兴经济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是全系统在任务重、考验多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按照坚持“五个监管”和奋力打造“三区”的目标要求,积极应对了奥运和重大自然灾害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有效处置了三鹿奶粉重大事件,全面实施“四大工程”,扎实开展“树创”和“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在全省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特等奖、政务信息考核中获得一等奖,继获得全省系统2005-2006年度先进集体后,又被评为全省系统20072008年度先进集体。全市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落实“为民监管”要求,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时刻把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在心上,努力做到守土有责、监管有力,扎实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在食品安全领域,采取联合整治、部门执法等形式,先后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特别是瘦肉精、“两豆”、农家乐、旅游景点、农村家宴、校园食品安全、企业与建筑工地食堂等专项执法和整治,尤其是在“迎奥运保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针对我市生猪产品养殖量大、供沪生猪多且主要以散养方式为主的实际,攻坚克难,大力度地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切实强化生猪养殖、屠宰监管,全面落实联场带户责任制,加大检验检疫力度,组织开展地毯式抽检,落实养殖档案,完善对屠宰场、供应商考核制度等,并与上海市沟通交流,初步建立了两地信息互通、协作监管、场场对接和重点敏感时段监管等五项区域对接机制。全年抽检生猪尿样129617批次(其中饲养环节32977份,屠宰环节96640份),合格率100%;省级抽检我市生猪尿样61批次,合格率100%。市卫生局抽检市区农贸市场肉品131批,合格率为100%。在药品安全领域,先后开展了兴奋剂、“药品冒充非药品”、药品批发企业“挂靠过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以及电疗、磁疗、光疗物理治疗设备及隐形眼镜市场等16项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对涉嫌违法的药械案件,坚决贯彻“四个一律”和“四不放过”原则,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实现了奥运期间全市兴奋剂安全无事故、全市药械安全零事故的目标。海宁等地积极探索“审计式稽查”,切实提升稽查办案能力。一年来,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556人次,检查涉药单位4551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药械违法案件377起,结案360起,罚没款304.16万元,取缔无证经营窝点18个,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8家,监测药械广告1262条,发现违法53条,违法广告检出率4.2%,其中行政告诫19次,移送工商处理13条。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落实了“为民监管”要求,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落实“全程监管”要求,规范了食品药械市场秩序

通过与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部门内部签订责任书或承诺书等,合理界定各级、各部门监管责任,划定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增强系统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合力,实现对食品药品全方位、全覆盖和全天候的监督管理。在药械安全领域,强化全程监管,严格执行GMPGSP跟踪检查、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落实驻厂监督员制度,开展“小药店”整治与规范工作,健全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实时监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督覆盖面达100%。积极探索实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以高风险医疗器械、问题企业、整改企业为重点,全面开展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238号令,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药械的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培训、督促自查和监督检查工作。针对我市药品零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药师脱岗现象时有发生的老大难问题,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和新机制。一是对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实行捆绑式管理措施,强化企业总部对门店的管理,有效提高了门店的质量水平;二是建立驻店药师“黑名单”制度,有7名违规人员被列入“黑名单”予以公告,有效遏制了药师虚挂行为;三是积极探索建立了8小时外药械监督管理巡查制度,由局领导带队,将局机关全体人员分成6个组,利用休息天或晚上时间,对药械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出动检查人员378人次,检查单位100余家。这一举措延长了监管时间和手臂,使全市药械市场处于有效可控状态。同时,通过巡查实践,培养了复合型人才。南湖区探索开展了数字化监管试点,提高了监管效能。在食品安全领域,强化综合监管,统筹协调各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既当好主角,又当好配角,形成区域联动、部门互动、无缝衔接的监管格局。着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三品”认证,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市区27个农贸市场蔬菜检测信息在网上实时监控,并在市场公布,农残检测合格率100%;大力实施食品及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取证率达到100%;强化流通领域监管,推进不合格食品退市销毁等6项制度,强化企业自律;加大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力度,全面落实生猪瘦肉精宰前检测制度,生猪定点屠宰率城区达到100%,乡镇达到98%以上,两项指标均超过省定目标要求;强化餐饮环节监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并在A级单位中推行“五常法”管理。同时,按照“多员合一”的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员队伍建设,落实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人员的作用,延伸了触角,实现了动态的、不间断的监管。

三、落实“长效监管”要求,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

一年来,我们坚持“预防在先,监管在前”,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网络体系。一是着力提升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水平。按照“全覆盖、高质量”的要求,在全市54个乡镇开设73家连锁超市,在754个行政村建立1001家放心店,镇、村覆盖率达100%,食品统一配送率达100%;村级连锁便利店行政村覆盖率达87%,三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政府目标要求,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积极做好放心店进社区、校区、景区、工业园区等,并实行动态监管,全年淘汰不合格放心店121家。二是深入推进食品药品信用、信息、检验检测与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开展食品药械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全市1100多家药械企业和11类、227家食品企业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信息公布工作,落实分类监管措施和信用奖惩制度,促进企业自律机制形成。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继续推进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五统一”原则,落实食品安全重点检测品种统一抽检评价计划。着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市、县两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与运行机制,在市、县两级全面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的基础上,2008年重点在镇(街道)、行业开展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并精心组织开展了嘉兴市Ⅲ级、秀洲区Ⅳ级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活动得到黄萌局长及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海盐县也开展了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三是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镇)和“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创建活动。着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年初,对8个试点镇进行考核验收、命名表彰,总结交流试点经验,推广典型,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全市100%县(市、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100%的镇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并积极探索开展食品安全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的示范创建,形成立体式示范创建格局。11月份,组织督查组,对各地的示范创建工作进行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创建工作成效明显。桐乡市已通过“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考核验收。扎实推进农村药品“两网一规范”示范县建设,年初,及时总结推广平湖、桐乡创建经验,在全市其他5个县(市、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强化创建指导、督查,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年底,经考核验收,全市7个县(市、区)均达到了省级示范县标准,实现了满堂红。

四、落实“依法监管”要求,推进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

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公正、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强化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被市政府命名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一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年初,重新签订《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并完善制度,强化考核。二是规范行政行为。首先,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市局权限所有许可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审批办证中心药监窗口统一受理、统一发证、实行阳光审批,全年全市办理药品、医疗器械许可事项681件。办证窗口群众满意率连续多年为100%。其次,规范行政处罚行为,重视行政处罚文书质量,积极推进说理性行政处罚文书的实施,组织开展对县(市、区)案件质量评查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案件质量。全面推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化工作,制定下发了相应的实施规定(试行)和标准。强化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对案件办理的指导作用,全年共集体讨论案件22个,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三是强化行政监督。一方面,注重强化内部监督,严格执行稽查办案、案件审核、处罚执行“三分离”制度,全年法制机构审核一般程序案件42件,认真执行案件合议、法制机构审核、领导审批等审核工作程序,重大案件提交案审委讨论。另一方面,十分重视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新闻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落实“办事、办案意见反馈制度”。今年先后制定下发了《嘉兴市药品零售企业设置实施细则》、《嘉兴市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换证程序及标准》、《嘉兴市驻店药师管理规定》等,均通过网上征求意见或召开听证会听取意见,促进了我局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五、落实“和谐监管”要求,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环境

一年来,我们抓住“两年”、“树创”和“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契机,切实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创业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积极争取省局和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重视支持,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内外部环境。

强化外环境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市委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重要内容和市政府12项民生工程之一,层层签订食品药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强化综合评价考核,并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县(市、区)及市级部门年底综合目标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全年争取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及有关专题会议15次,以市政府或市府办名义下发文件10多个。主动争取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视察调研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市政协六届第十二次主席会议专题调研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等。与此同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一是利用重大节日等集中开展宣传;二是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村、社区设立安全知识宣传点500余个,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读本5000余册、宣传资料1万余份,张贴海报1000余张;三是对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向外来人员和新居民宣传教育;四是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等阵地开展宣传。全年全系统共出动宣传1000余人次,组织上街设摊宣传50多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万余份。市局政务信息工作获省局考核一等奖,超额完成市政府政务信息考核目标任务。构建了“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全社会人人关心参与监督”的责任体系,为食品药品安全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强化内环境建设。一是强化学习,提高班子队伍的综合素质。在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学习型”机关示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学习管理制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创新学习方法,建立了“每月一讲”学习制度;嘉善县率先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到当地党委的充分肯定,为全系统积累了经验。市局领导带头学习、带头调研,带头撰写论文或调研文章,有4篇论文分获一、二等奖,主要领导还获得了嘉兴市优秀调研工作者称号。二是注重创新,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继续开展重点特色课题试点工作, 8个课题列入2008年市级试点课题内容,由各县(市、区)及相关处室组织实施。组织开展了以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为主题的“创业创新”调研活动,确定5项调研课题,分赴7个县(市、区),深入25个镇、36个村、8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召开了10个座谈会。通过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创新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三是转变作风,提高“三服务”水平。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监管与发展的关系,指导帮助企业按照GMPGSP要求组织生产经营,开展了“药品生产企业能力建设”系列活动,通过认证指导、业务培训、技能比武等,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与此同时,发挥部门优势,向结对村(社区)的3 0户因病致贫的家庭发放每张价值500元的免费购药“健康爱心卡”,开展了“五个一批”结对联心和创业对接活动,开展了过期药品回收管理工作等。四是规范管理,提高监管工作质量与效能。建立了《党务公开制度》等6项制度,向社会公开办事项目,实行办事办案意见反馈等制度。组织实施ISO9001标准,制定了贯标工作手册,在三个重要业务处室导入ISO9001管理流程。2008年,在公开征求意见和满意度测评中,对我局工作评价满意为99%、较满意为1%,总体满意率为100%,没有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情况。与此同时,抓住发展机遇,统筹规划,积极做好市食品药品监督检测中心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完善药品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争取省局和地方财政支持,添置了80多万元的药品检测车及260多万元的液质仪等设备。五是落实责任,提高反腐倡廉能力。局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并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与各县(市、区)局、机关各处室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与各药械企业签订双向诚信承诺书。继续深入开展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活动,营造有系统特色的廉政文化氛围。深入开展以确保“两个安全”为重点的8项党风党纪专题教育活动。先后制订和完善了12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廉政监督。制订了全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意见,并明确责任分工。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议事规则和制度,重大事项均通过局党委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全系统未发现违法违纪行为。与此同时,扎实开展“两年”、“树创”和“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在服务“两创”、服务企业的同时,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监管能力建设和系统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班子队伍的整体素质。

”发展思路,扎实开展“创业服务年”、“创新推进年”、“招商选资年”活动,开拓创新,实干拼搏,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家、增资28家,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同比下降41.93%;实际到位外资1.45亿美元,同比下降14.82%;引进市外内资4.9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0.67%,同比增长3.75%。完成工业总产值220.01亿元,同比增长14.43%;销售收入222.72亿元,同比增长12.47%。完成进出口总额19.08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出口总额1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2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20.94亿元,同比下降28.52%。完成财政总收入15.09亿元,同比增长18.08%

1、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学理论、学先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要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招商选资、发展经济上来,提出了“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科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存量提质、增量调优”的产业发展思路。改革了招商选资的体制机制,在管委会下面建立招商选资和项目推进委员会,重组招商选资和项目推进组织架构,形成了班子集体抓项目、多支队伍分重点、分行业抓招商的互动机制,探索完善招商中心、项目推进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三点一线”的联动机制。并改革新的招商考核办法,引导全区干部员工关心招商、理解招商、参与招商、服务招商。同时,按照省里开展开发区整合提升改革试点工作的精神,积极争取,全力推进,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区作为全省12家、全市唯一一家列入了试点,试点工作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同时,根据国家对国家级开发区申报工作有所启动的实际,抓紧做好我区升格国家级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2、招商引资稳步推进。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按照“招商选资、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实行“三资”(外资、国资、民资)齐上,“双轮”(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驱动,着力引进高新产业,优势产业,使招商引资工作在从紧环境下得到稳步推进。一是制造业集群有新进展。新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9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个,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个,全部为汽车零部件等五大主导产业相联项目,特别是与1家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签定投资协议,航空产业园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增加,全区有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15家。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工贸收入151.04亿元,销售收入86.82亿元。二是服务业招商有新拓展。全力推动运河新区、高新软件园两大平台招商。高新软件园与上海浦东软件园实现品牌合作,新引进了软件、电子、科技中介和服务外包企业10多家。此外,针对土地资源、环保资源紧的实际困难,强化三产招商,加大楼宇招商、二次招商力度,新批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三产项目169个,到位资金43414万元。三是企业增资扩股势头旺。仔细排摸、排出有增资潜力的企业;紧盯项目、强化重点增资企业的服务;政策引导,加强企业增资扩股的信心。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有28家企业增资6172万美元。

3、项目推进力度加大。一是调整充实了项目库。排出了新的一批重点项目,工业项目46个、三产项目45个,重点推进,月月抓进度。二是强化企业服务。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按照省、市保稳促调的精神,及时开展走访企业活动,落实委领导和管委会各部门走访企业的任务,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困难,强化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在项目推进、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效办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手续。全年完成立项审批(核准、备案)57个、总投资26亿元,扩初会审31项、总投资33.1亿元,增资转股清算审批及上报105个,进口设备免税、国产设备退税确认及变更申报32个,企业技改转报4个,加工贸易审批1800多笔,生产能力核查86家,有力保障了企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项目推进。发挥土地资源作用,利用项目开工、竣工年限,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特别是在工业投入下降28%多的情况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了3.92%的增长。这表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以运河新区开发为重点,全力推动颐高数码港、元一柏庄商务楼和欧尚超市、锦民仓储等服务业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科创中心研发大楼、市商检局综合实验室、富悦大酒店等项目建设。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年全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了6.09%,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下降6%的工作目标。全年COD排放量同比下降了4.59%SO2排放量同比下降了3.6%

4、平台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拓展空间、完善配套、量力而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大以运河新区为龙头的新城开发建设,排出了城建项目计划97项,其中列入市计划41项、区计划36项,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32亿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着手开展姚家荡综合生活区、穆湖长岛森林公园等控制性详规和西南新区、塘汇老镇等控规单元的编制工作,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规划建设水平。二是加强环境建设。重点推进高新软件园区域、运河新区区块等企事业单位的拆迁及拆迁扫尾工作,全年拆迁房屋8.32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04%,其中:企事业单位144.51万平方米,农房及居民房1883.77万平方米。加大环境改造和整治力度,完成了昌盛路景观改造和马家浜公园绿化(一期)项目建设,实施了一批道路绿化、街心绿地和城市小品的规划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1公顷,完成年度目标的210%,绿化品位和质量有新提高。三是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嘉桐大道竣工验收、320国道辅道、同德路等工程按计划推进,二号路全面开工建设,昌盛南路延伸段、城南路新线、茶园路、周安路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此外,加快阳光小区南区等4个总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的在建安置房建设,新启动了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常新公寓B区等安置小区及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建设。

5、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有关标准和市里的统一部署,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坚持常态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全力做好创卫、文明迎检的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了违法搭建、乱设摊点、店外出摊、运输抛洒、噪声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台帐资料和宣传教育工作,为市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了努力。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向四川汶川震灾捐款358万元。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共引进外地劳动动力12000人,培训外省劳动力3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新增就业岗位5650。关注、关爱民生,抓好扶贫帮困和残疾人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物)折合85.9万元。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开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任务,已有2610人缴费参加保,完成率为130.5%。优化新居民服务管理,各街道(社区)均组建了新居民事务所(站)。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成立反恐工作协调小组,制定反恐应急预案,做好奥运会安保,做好雨雪灾害、食品安全等应急管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了“服务创业、再增感情,推动创新、再破难题”专项行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成了村级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防范体系,为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推荐访问:食品药品 工作总结 全市 【食药总结】200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结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